【別名】兒茶膏、孩兒茶、黑兒茶、烏爹泥。
【生境分布】分布於雲南南部地區,海南島有栽培。
【來源】豆科合歡屬植物兒茶樹的去皮枝、幹的乾燥煎膏。冬季採收枝、幹,除去外皮,砍成大塊,加水煎煮,濃縮,乾燥。
【性狀】本品呈方形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光滑而稍有光澤。
【炮製】除去雜質。用時打碎。
【化學成分】兒茶素、表兒茶素、兒茶鞣酸、兒茶鞣質、兒茶酚、槲皮素等。
【性味與歸經】苦、澀、略回甜,微寒,歸肺經。
【功能與主治】收溼生肌斂瘡。用於腹瀉,小兒消化不良,肺熱咳嗽,咯血;外用治瘡瘍久不收口,皮膚溼疹,口瘡。
【藥理作用】
1.兒茶水溶液能抑制十二指腸及小腸的蠕動,且能促進盲腸的逆蠕動,而有止瀉作用。
2.兒茶在體外有較強的殺死腹水癌細胞作用。
3.兒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於常見治病性皮膚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摘錄】 《中國藥典》和《全國中草藥彙編》。
【兒茶在醫學上治療腹瀉方面的研究進展】
題目
文章來源
結論
兒茶治療慢性結腸炎93例療效觀察
廣東醫學,1984
兒茶治療慢性結腸炎,其療效是滿意的,顯效率達60.21%,有效率達95.7%。因此,以兒茶粉或兒茶蜜丸治療慢性結腸炎,是值得進一步研究推廣的。
兒茶治療頑固性黴菌性腸炎24例
江蘇中醫,1989
兒茶水溶液能抑制十二指腸及小腸的蠕動,且能促進盲腸的逆蠕動而有止瀉作用,同時據介紹,兒茶對體表真菌有抑制作用,故推測對腸道某些黴菌亦可能有作用。本組2 4 例應用兒茶治療後,治癒者1 2例,顯效8例,好轉2例,無效者只有2 例,說明效果良好。
兒茶止瀉霜治療溼熱瀉100例
中醫藥信息,1998
兒茶止瀉針對溼熱瀉的發病機理,具有清熱燥溼,澀腸止瀉的功效。不僅止瀉效果明顯,對伴有腹痛等全身症狀大為改善,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中西醫結合治療嬰幼兒腹瀉79例療效觀察
河北中醫,1998
對照組服用複方苯乙哌啶,治療組服用複方苯乙哌啶,另於腹瀉特效穴(量足外踝下凹窩處)用兒茶水煎液熱敷。對照組治癒40例,好轉1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治療組治癒76例,好轉3例,總有效率100%。
孩兒茶在治療小兒腹瀉方面的應用
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
兒茶對小兒腹瀉的療效、經臨床觀察效果較好,特別是對於脾虛兼有傷食腹瀉的患兒療效尤為顯著,能在服藥1d後好轉。
兒茶止瀉滴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60例療效觀察
河北中醫,2008
在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失衡的基礎上,加用兒茶止瀉滴丸,能縮短腹瀉時間,提高臨床療效。
複方兒茶膠囊止瀉作用
延邊醫學院學報,1995
複方兒茶膠囊主要成分為兒茶、維生素B2和煙酸。實驗表明複方兒茶膠囊對蓖麻油所致腹瀉及番瀉葉所致腹瀉有顯著止瀉作用,推測它可能抑制小腸蠕動及大腸收縮。
複方兒茶散治療小兒腸炎120例臨床分析
中國農村醫學,1983
複方兒茶散主要成分為兒茶、大黃、甘草。複方兒茶散對熱瀉、食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痊癒81例,佔67.5%,顯效19例,佔15.8%,有效12例,佔10%,無效8例,佔6.7%。
複方兒茶散治療小兒腹瀉40例
湖北中醫雜誌,1987
用藥三天治癒24例,好轉13例,無效3例。
複方兒茶水提液的抗腹瀉和抗炎效應
中國臨床康復,2006
複方兒茶水提液抗腹瀉作用機制廣泛,具有抗滲透性瀉下和刺激性瀉下作用,可以通過抗炎對抗炎症介質的瀉下作用,產生抗腹瀉作用。
複方兒茶止瀉霜抗腹瀉藥效學研究
重慶醫學,2013
通過胃排空實驗,小鼠小腸推進實驗、以及番瀉葉引起的小鼠腹瀉情況,觀察複方兒茶止瀉霜的止瀉作用。結果表明,複方兒茶止瀉霜具有降低小鼠小腸推進率,顯著抑制小鼠的小腸推進作用;能夠提高小鼠胃內容物殘留率,顯著地抑制小鼠胃排空速度。結論:複方兒茶止瀉霜具有起效快並且持久的抗腹瀉作用。
湖北浩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鹹寧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龜山路浩華生物產業園
電話:0715-8200589
傳真:0715-8200579
網址:www.greenfee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