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等眾多明星大腕領銜主演。影片通過講述了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的故事,展現了在特定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
童年的小豆子,相貌清秀,身材雖有些單薄卻是個健康的孩子。被母親(蔣文麗扮演)牽著來到戲班準備拜師學戲。不幸天生六指,被班主拒絕。母親似乎很生氣,拖著小豆子來到廚房,隨後蒙起小豆子的眼睛。狠心的母親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竟然將兒子的手指生生地剁了下來。鮮血不斷地流下來,染紅了砧板,驚恐萬狀的小豆子拚命地大院裡奔跑,躲閃。大院亂成一團,在其他的孩子們的幫助下,小豆子終於安靜下來。跪在戲班主的面前,在賣身契上按下了血紅的印記。
不得不說,蔣文麗這段的表演十分奪人眼球。有挑逗、有暗示,還有真情。特別是突然抹了一下鼻涕,似哭非哭,似無奈也無奈的那個表情,簡直是絕了。據說,蔣文麗當時還沒有正式出道。後來電視臺有個叫什麼「挑戰演員」的節目,章子怡也表演過這段,也好。但個人覺得不如蔣文麗演得豐富、飽滿。
母親脫下身上的長袍,披在兒子的身上,轉身飛快地離去。身後留下了小豆子清脆、稚氣而又怯怯的聲音:「娘……」
飄雪的冬夜,寒冷無比。戲班裡的孩子們誰也不願和小豆子睡一起,並對他手上裹著的、母親留下的唯一長袍鬨笑:「哪來的窯子裡的?一邊去!」隨後又抬起腳將小豆子手上搭著的母親留下的唯一棉袍調到地下。倔強的小豆子沒有片刻遲疑,拿起長袍就將它放在火盆裡燒了。眼裡流露的倔強讓同為母親的我心酸不已,眼淚忍心不住地流了下來。 小豆子對師哥的依賴,從師哥漫不經心地扔過來的一床破棉被開始。漫長的、冷醒的冬夜從此有了一絲絲暖意!
接下來的日子,練功。因為模樣俊美,師父教他演旦角。「思凡」上有一句臺詞:「小女子年芳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剃去了頭髮。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郞……」前一句聰明的小豆子念得琅琅上口,韻味十足,可後半句卻總也轉不過彎來:「我本是男兒郞,又不是女嬌娥……」臺詞未完,立即招來師父一頓手板暴打。「下次再錯,就往死裡打!」或許正如師父所說:「打你是為了給你長點記性」,對於撐手心打屁股,小豆子從不求饒。而在一旁的師哥,也只能空著急。
終於碰到一次能逃跑的機會。小賴子(另一學戲的孩子)大喊:「小豆子,快跑啊!」這喊聲驚醒了發呆的小豆子,他倆拔腿跑到大街上。迎面卻碰到「角兒」被萬眾簇擁的盛況。他們跟著來到戲園,在臺下目睹了角兒高超演技和受人歡迎的場面。小賴子流著淚說:「他們怎麼成的角兒呀?這要挨多少打呀,挨多少打呀!我什麼時候才能才角呀?」
「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重新返回戲院,心甘情願地受罰。看著眾師兄弟被打,小癩子拚命地往嘴裡塞著剛從大街上買的最愛吃的糖葫蘆。(那是他做夢成角後,拿它當飯吃的糖葫蘆)小小的生命,在不堪挨打的恐懼中自盡了!
當年陪太后老福爺看戲的張公公派那爺(英達飾演)來戲園選戲。若唱好了,孩子們過年就能穿上新衣了。若是唱不好,就是連班主恐怕也得囚起來!眼光游離的那爺發現了在一旁練功的小豆子,忙叫到面前讓唱一齣戲。小豆子氣定神閒地唱「小尼姑年芳二八,正青春被師父剃去了頭髮。我本是男兒郞,又不是女嬌娥,為何……」總是在這段唱腔時,卡殼。是呀,本是男兒郎。
那爺拂袖而去,眼看過年的新衣成為泡影,小石頭突然竄出人群揪起小豆子的衣領將他扔在座椅上,拿起師父的菸斗瘋狂地對著小豆子嚷道:「張嘴,張嘴、張嘴。」小豆子滿眼的驚慌,不由自主地張大嘴巴,任由師哥用大菸斗在嘴裡攪騰。嗚咽的洞蕭聲中,沒有眼淚,鮮血順著嘴角慢慢地流淌下來。至此,童年的小豆子,內心深處的角色轉換大概就這樣開始了吧。
緊密的鑼鼓聲中,小豆子似乎找到了靈感,默默地念起臺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不是……男兒郞……」鼓點一聲一聲地引導,好似敲在觀眾的心上。小豆子終於完成了戲裡性別角色的轉換,從此不再挨打,從此也不再受皮肉之苦!
「霸王別姬」的成功演出,招至張公公的另類青睞,小豆子再也不是從前那個不喑世事的孩子了!精神層面的困擾或許比皮肉之苦來得更為痛楚!(未完)
(本文由@風中綠袖子 原創,歡迎關注,一起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