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辦法讓人的大腦變得更聰明呢?

2020-12-21 麻婆豆腐佬

俗話說,頭腦越用越靈活,不用就會「生鏽」,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會慢慢萎縮,雖然萎縮的過程很漫長,但對衰老的研究表明,很多老年人多方面認知能力都在下降,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至今仍未找到能根治或預防的藥物來治療,只能減緩病情的發展,稍微改善病人的精神狀態。人到老年,有沒有什麼辦法減緩大腦的衰老,保持大腦的活力呢?

1.鍛鍊

定期鍛鍊,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對保持大腦健康大有幫助,比如廣場舞。

2.看書

閱讀在許多層面上都是有益的。當你閱讀時,大腦不僅會吸收書中包含的信息,而且閱讀本身需要眼、手甚至耳朵的參與,更能集中精神,減少焦慮,很多失眠的老人,通過讀書來緩解壓力,改善睡眠質量。

3.正確飲食

多吃粗糧、雜糧,多攝入一些不飽和脂肪酸,低脂肪高蛋白多纖維,一餐只吃7分飽,可能是保持大腦敏銳的最佳營養策略。

4.保持氣血順暢

保持直立,放鬆的姿勢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和大腦的血液流動,比如瑜伽。

5.睡個好覺

睡個好覺對保持健康的大腦至關重要,尤其是對記憶力。充足睡眠,必要時小睡,如果長期有失眠的困擾,建議去醫院專門的精神科檢查一下。

6.繪畫或塗鴉

無論是靜下心來,精心畫一幅畫,還是純粹的塗鴉,簡單地畫一畫,讓手、眼、大腦都參與鍛鍊。

7.聽音樂

音樂對大腦有深遠的影響,並與改善的認知和記憶功能有關,能減輕壓力、焦慮,平時放一放舒緩的音樂當作背景音也不錯。

8.學習新知識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沒有道理的,持續的攝入新的知識,保持大腦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

9.做拼圖

拼圖遊戲既能打發無聊的時間,又能鍛鍊腦力,像《最強大腦》選手們平時沒事會玩一玩連線遊戲,或者數字華容道之類的,鍛鍊手速和大腦。

10.寫作或創作

寫作可以改善記憶和溝通能力。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很重要,沒事可在手機上K歌(很多這種app),錄一期抖音,既豐富了生活,又鍛鍊了大腦。

最後,重要的是要知道,儘管沒有有效的改善大腦智力方面的藥物,但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一顆年輕不服輸的心態,可以讓你的晚年減少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相關焦點

  • 6個方法讓頭腦變得更聰明
    導語:你是否有感覺注意力不集中呢?我們來找一些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比如,沒事的時候吃幾顆藍莓就可以提高你大腦的健康度,下面就是能夠提高你記憶力的幾種最新方法,來學習一下。6個小方法讓你的頭腦變得更聰明(資料圖)  1、充足的睡眠,讓你戰無不勝  如果你明天有一個重要的演講,如果你想要牢記你的演講詞,讓你的觀眾對你讚嘆不已
  • 大腦是可重塑的!這樣閱讀能提升智力,讓你變得更聰明
    有腦神經科學家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經過音樂訓練後,大腦中央前回的長度發生了變化,並且變化程度和訓練年限、強度有關。一次實驗中,一組美國被試在學習漢語普通話聲調兩個星期後,原來沒有活動的兩個區域,在訓練結束後得到激活。研究者認為,這是聲調學習使大腦皮層進行了重新組織。
  • 城市生活會使動物變得更聰明嗎?
    有些人認為它們會成為垃圾箱中的諾克斯堡(編者註:一座美軍基地)。據BBC報導,幾年前,這個城市推出了新的有安全鎖蓋的垃圾桶——至少這是抵抗浣熊的某種希望。然而,最狡猾的浣熊還是找到了進入新「食堂」的方法。當地報紙《星報》記者拍攝的視頻顯示,其中一隻動物翻倒了一個垃圾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轉動了蓋子上的把手鎖,以便取用裡面的東西。
  • 想大腦不生鏽,讓自己更聰明,你需要學會這些訓練大腦的秘訣
    你覺得自己的大腦,有沒有充分發揮其潛力呢?腦神經學家對大腦的最新研究表明,我們需要通過特定的步驟,才能夠更好發揮大腦的潛力。所以,想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我們就必須努力給大腦找新鮮的事情做!重啟大腦可塑性,要經常挑戰它你肯定聽過一句話:我們的大腦,只開發了10%左右的能力!但事實上,這句話已被證明是假的。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處於整體活躍的狀態。
  • 聰明藥能讓人變得更聰明?讓我們了解背後的邏輯和原因
    討論之前,先問一下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在做某件事的時候,一頭扎了進去,忘記了自我,忘記了時間,完全沉浸其中,極有愉悅感。當事情做完後,你獲得了成就感和滿足感?相信大家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這種經歷是怎麼產生的呢?首先,你需要有一個最基本的概念,人擁有兩種有意識,一種為潛意識,一種為自我思考意識。什麼叫潛意思,就是控制這你呼吸、心跳、神經系統,以及應激程度和機敏程度。
  • 左撇子更聰明?三個國家科學家闢謠:左右手都能用的孩子更聰明
    為什麼會有左撇子更聰明的說法呢,因為大家發現不少名人是左撇子,如歐巴馬、伊莉莎白二世、英國首相卡梅倫、比爾蓋茨、賈伯斯所以大家就想當然的覺得左撇子更聰明。研究顯示兩者智商沒有顯著差異。左撇子和右撇子的一般認知能力沒有很大的不同,左右手都能用的孩子更聰明。用相關的科學來解釋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和手之間的聯繫其實是左半邊大腦支配這右半身的活動,它具有處理我們人類的語言能力和相關的思維推理的邏輯等功能;反之右半邊的大腦則是支配左半身的活動。
  • 如何變得更聰明?看這46招……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所謂的「智慧基因」,但是我們仍然可以藉助很多方法讓自己變得更聰明一些。鍛鍊大腦的方法很多,而且並不難,只要稍微改變一下你的生活方式,比如換隻手刷牙、閉著眼吃飯、發發呆、玩玩填字遊戲、適量運動,一個嶄新而聰明的你就出爐了。
  • 學會這三點,讓你的頭腦變得更聰明
    心理研究表明,對於重要的決定,人們往往依賴於過去的期望模式,並採取過去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不是基於真實情況。在《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這本書裡,布萊恩·格裡瑟姆就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模型——敏捷思考,幫助我們擺脫權威的觀點,從而看透事物的本質。
  • 運動改變大腦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可以使人更聰明,運動可以使人更快樂,也就是說,運動可以改變人的大腦。人腦在運動中進化  愛運動是我們的天性,這是由祖先遺傳給我們的基因決定的。從200萬年前智人出現的時代開始,到1萬年前的農業革命以前,每個人都是狩獵採集者。那時的生活特徵是:劇烈活動數天再休息數天,人們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為了長期生存下去,他們必須運用智慧尋找和儲存食物。
  • 開發右腦的10個技巧,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尤其古典音樂對孩子右腦的開發有很大影響。童話富於幻想,聽童話故事,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情節的發展想像故事中的人物、場面和情景,這對右腦的圖形思維能力有很好的促進。睡前給孩子講講故事,這時右腦呈現最佳狀態,開發孩子想像力的效果比白天緊張時要好得多。
  • 《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教會我的兩件事
    我們想要讓自己的未來更有價值,讓自己對生活更有預見性,讓我們的行動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就必須升級自己大腦的「作業系統」,同樣的,對於今天我們10後的孩子們來說,僅靠輸入「知識」,已經遠遠無法為他們構建未來的成功基礎。
  • 怎麼才能做到「有腦子」?《如何成為更聰明的人》創新你的思考
    現在你去擺地攤,有沒有發現東西都很難賣。可鄭州一個飲料攤位前,想喝的人卻要排隊半個小時。攤位前一名工作人員扮演的「孟婆」拿著木湯勺給大家盛湯,畫風新奇,吸人眼球。這款飲品入口苦澀,再品微酸,回味甘甜,像極了人生。如今連擺地攤都需要創意,才能脫穎而出、一枝獨秀。
  • 0-6個月寶寶大腦發育黃金期,多摸輕搖勤母乳,讓孩子更聰明
    出生第一年,大腦的重量增長了600克,而這600克的重量,出生前半年增長得更快。所以0-6個月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大腦的重量不斷增長的同時,神經元間的連接,也會變得越來越緊密。所以在孩子大腦發育最快速的時期,家長抓住了孩子大腦發育的這些黃金期,可以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有沒有發現大腦越來越容易忘事,怎樣才能改變?
    隨著大腦的退化,我們把這些情況稱之為「暫時失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無傷大雅,但是這種精神不集中可能會給我們的職業、社交和個人帶來有害的影響。研究神經系統的神經學家正提出越來越多證據,表明事實上有很多事可做。大腦和肌肉一樣需要鍛鍊,而適當的大腦訓練可以大幅提高我們的基本認知能力。思考在本質上是大腦建立連接的過程。
  • 健忘可能會成為你比常人更聰明的標誌
    雖然你遇到以前見過的人時可能會感到尷尬,但不記得名字或忘記了你到店裡來的是做什麼,這只是人類大腦在做其平常的事情,選擇性保留所以,你不必去思考為什麼你有時候會忘記事情。研究建議什麼?神經元雜誌進行了一項研究,聲稱遺忘是一種自然的大腦過程,它實際上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事實上,多倫多大學的教授更進一步說,記住一切與智力無關。如果小細節不存在你的記憶中並不重要。
  • 大腦分泌多巴胺多人就會變得快樂 能讓人快樂的運動
    生活中,大家經常說的就是一定要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態,因為這些對大家的工作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看起來快樂不需要大家花費金錢,卻需要大家做好保障,尤其是良好的心態問題。情緒對一個人健康有非常大的影響,想辦法讓大腦多分泌一些多巴胺,讓人保持快樂的情緒,對健康非常有利,多巴胺也被稱為快樂因子,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多,人就會變得快樂,想要維持這些快樂的因子,大家應該怎麼做呢?
  • 先河環保:「生態大腦」讓環境治理決策「更聰明」
    近日,在江蘇省泰州市舉辦的「健康長江」高峰論壇大數據分論壇上,國家生態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與先河環保發布生態大腦整體解決方案,提出了「讓數據有生命、讓生命有智慧、讓智慧助決策」的核心理念。辛集市成為「生態大腦」的首批試點城市。
  • ​大腦先生的一天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起床之前先把鬧鐘調前一段時間,給自己緩衝的時間。但是這樣的做法會讓大腦在這段緩衝的時間內沒有辦法真正放鬆,從而變成自己一個人的掙扎。作者的建議就是預計幾點起床就幾點起床,根本不要給自己機會賴床也不要調前時間,躺在床上的時間不如就真的好好水煎比較實在呢。長期以往,大腦會自動調整生物鐘,在該醒來的時候醒來。
  •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
    愛發呆的人更聰明 今天你發呆了嗎?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走神是我們大腦生成的具有適應意義的自然產物,走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促使我們理智地做決定,提醒我們解決當前困擾著我們的事。
  • 如何才能變得聰明?
    確保你的方法和他們的不同;如果你確實贊同他們之中的一位,可能是張麗阿姨,給出一些更加令人信服的論據,或者是提出一些別人沒有想到的原因。這也是避免犯傻的一個好方法,不要說話不經過大腦。一般地,最後發言的人不太可能只是簡單地指出明顯的事實,或者重複別人的觀點。相反,他們通常會提出一些獨到的、有創意的見解,讓人們印象深刻。2、準備一些「口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