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學會愛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你有什麼樣的原則,便匹配什麼樣的人生!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她只為活出自己的本色,她不在意世俗的標籤;時間,空間,距離,都抵不過她內心的炙熱。
中庸講「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天命所歸,率性而活,這才是我眼中的三毛。
她在幾十年前漂泊半生環遊世界;她在撒哈拉和愛人把生命過成詩;她把短暫的一生,活成了十世。享受生命的過程,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她遵守的不過是自己的內心和生命的順其自然。
1
在憂鬱的日子與自己相處
三毛在初中時候因為偏科,遭到了數學老師的冤枉和羞辱,在她眼睛上用毛筆畫圓圈,導致全班同學嘲笑不止,13歲少女的自尊,本就敏感又脆弱,三毛開始厭學,而後得了自閉症。
她開始質疑人性,自己怎麼就成了壞學生,她自閉不和人結交,跑去墓地看了大量的書籍,終日與文學作伴,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
沒有什麼人比死人更溫柔了,也沒有什麼地方比墓地更安靜了,不管你多麼有名多麼富有,最終都會躺在這裡。
外人眼裡陰鬱的日子,卻是她和自己相處的過程,日轉星移,只有歲月、書、我自己,這是一種自我修復的生活方式,充滿生命哲學意味。
很多人在遇到傷害的時候,不是想著接受和自我恢復,而是把它放在那邊而要努力走出來。
其實只要給身心一段自我恢復的時間,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順應自己當下的內心,不想結交就不結交,不想說話就不說話,不是為了走出來而不去理會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是順天性,也是最好的自愈方式。
正如三毛自己,因為她最終想通了:
「人這一輩子,實在是太短暫了。活出自己才是生命最重要的事情。我要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在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之後父親送她去畫畫,機緣巧合之下,她的第一篇文章《惑》被白先勇看中,發表在《現代文學》上。
她終於找到了畢生所愛之一——文學。因為每一段自愈的時光,都是你認識自己的過程,你終會明白自己想要的。
2
流浪的開始,留學生活
三毛在去馬德裡留學之前,有過一段戀情,分手之後,她就毅然出走。她決定要遊歷四方,見天地,見眾生。
在馬德裡留學期間,三毛一直秉承著凡事忍讓,吃虧是福的美德,卻被舍友們當傭人使喚,擦桌子,借衣服,洗床單,打掃垃圾,宿舍的活都被她包辦了。
吃虧是福換來的的是舍友們變本加厲的使喚,終於她忍不住爆發了。
在一次舍友們全部在酒吧喝醉回宿舍又開始大吵大鬧時,三毛拿起掃把,和她們大打一架。
奇怪的是,事後舍友們都開始來討好她,給三毛捲髮,幫她打飯等等。
這個世界上,有教養的人,在沒有相同教養的社會裡,反而得不到尊重。一個橫蠻的人,反而可以建立威信,這真是黑白顛倒的怪現象。
後來,去德國,去美國留學,三毛都遇到了大吵大鬧難以相處的室友,她選擇捍衛原則,並贏得了尊重。
在遊學中,三毛懂得了一個道理:
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學會愛自己,才是終生浪漫的開始!你有什麼樣的原則,便匹配什麼樣的人生!這是留學中的生活教會三毛的。
3
聽從命運的安排
有一天,荷西突然說:「三毛,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學要念,還有兩年兵役要服,六年一過,我就娶你。」
而那個花樹下的少年,荷西,還在原地等著她。
三毛抽泣到:「如果你那天再堅持一下,我一定會妥協,我還是一個好好的人,今天回來,我心已經碎了。」
荷西說:「心碎了,可以用膠水黏起來。」
三毛說:「可黏過後,還是有縫。」
荷西就把三毛的手拉向他胸口:
「這裡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過來,我們交換一下!」
尋尋覓覓,你不要找,你要等。緣分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兩個靈魂相互吸引,相互契合,轉了大半個地球,終於在了一起,就像冥冥之中的註定。
選擇和比自己小6歲的荷西結婚,拋棄傳統婚戀觀的束縛,是三毛順應命運的安排,這無關世俗,因為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你就應該去把握!這樣的三毛,多麼勇敢又可愛。
4
撒哈拉才是烏託邦
三毛說:「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釋裡,就是精神的文明,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要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這麼一遭啊!」
所以,當三毛看到《國家地理》上的撒哈拉,毅然打算前往。她說那是她前世魂牽夢繞的鄉愁。而荷西為了支持她,偷偷的在撒哈拉找好了工作,還租好了房子。這樣的惺惺相惜,三毛立馬跑去和他結婚。
漫天黃沙的撒哈拉,沒車沒房,沒婚紗也沒鑽戒,結婚的定情信物只有荷西送的駱駝頭骨,可三毛很高興。只要有荷西就夠了。
兩人的新房,是阿尤恩墳場區三十多平米的小房,屋子又小又破,屋裡更是沒有一件成形家居。可三毛卻把生活過的有聲有色
-她將駱駝頭骨置放在書架上,
-再用鐵皮和玻璃做了一盞風燈。
-從垃圾場淘來一個舊輪胎,清理乾淨,填上紅布坐墊,一個鳥巢式沙發就閃亮登場了。
-接著又拾回來一塊快腐爛的羊皮,用鹽和明礬硝出來,就成了一張坐墊。
-一個深綠色的大水瓶,沒人要,她抱回家,插上一叢野荊棘。
-家裡沒有綠意,她就冒險爬進總督矮牆,偷回幾株花,屋裡便有了生機。
……
她喜做羹湯,「粉絲煮雞湯」,「螞蟻上樹」 ,款待在沙漠認識的朋友們,更開始投稿出書,自此才有了她的第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
-給鄰居們補牙齒
-出去釣魚賣錢
-一起吃駱駝肉
-考駕駛證
-收集石頭
……
在撒哈拉這個孤寂絕望的荒蕪之地,卻被三毛和荷西過成了歲月如詩,生機勃勃。
你讀《撒哈拉的故事》,就能感受到她文字中的喜悅,充滿異域情懷,滿含人生激情。
那是她和荷西精神的烏託邦啊,只有生活的廣闊,「只有你,只有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愛一個人就是要變成這個人。愛是一種共情,他們在撒哈拉將自己完全展露給對方,他們成了能體驗對方一切的愛人、摯友。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愛情就是合二為一。順應你的愛情,在哪裡都是精神的烏託邦。
5
萬水千山走遍
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和加那利群島生活了六年。1979年9月30日半夜1點,荷西因潛水溺亡。
埋葬愛人之後,三毛泣血寫道:
日已盡潮水已去,
皓月當空的夜晚交出了,
再不能看我再不能說話的你,
同一條手帕擦你的血拭我的淚。
「生命的意義和最終目的,我的答案只有一個,那便是尋求愛和自由。」荷西的愛已經消失不見,「那我就去尋求那廣闊的自由吧!」
1981年,三毛踏上了探索美洲之旅,暢遊了幾十個國家。盡情享受著萬水千山帶來的萬般體驗,和那奇異又活潑的異國文化。
三毛在書裡寫道:「你問我追求什麼,我想我追求的是認識自己的生命。你問我追求什麼,我相信這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燃燒。」
順應生命的運動,順應生命的燃燒,去不同的地方,經歷不同的人生,千山萬水走遍之後,才能回歸那顆赤誠之心。我想這便是她人生的修行方式吧。
6
順應生命是一種幸福的歸宿
人生是一場夢,生命是一場夢。夢醒了,幾多花落。
回到臺灣後的三毛,寫了劇本《滾滾紅塵》,這部電影由林青霞主演,橫掃當年金馬獎各項大獎!這部影片有她對滾滾紅塵的愛和痴,有蝕骨的孤獨和純真的赤子之心。
她踏遍大漠、閱盡人間,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她寫道「如果我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
提起三毛,很多人會對她的作品狂熱,很多人會追逐她掀起的流浪文學浪潮。
我卻喜歡北大教授張頤武的那句評價:「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學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
有人說世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而我想說人生更高境界的成功,不過是順應自己的活法,在每個人生的節點與命運順其自然,享受探尋不同生活方式的過程,這才是我理解的三毛。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上天賦予你的本性,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就是率性而活,就是順應生命的道法自然。
聽從自己的天性,讓那顆自由的種子生根發芽,生長成自由的靈魂,生長成自由的生命。就如三毛一樣。
她在變幻的人生中,看到了一種順天應命的慷慨,一種極致的單純、一種向死而生的壯烈。
認識自己的生命,不停燃燒,不停行走,這個不斷與世界與生命順應和解的過程,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才是生命的本色,足夠率性。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三毛,她叫詩與遠方,她叫聆聽內心的聲音!
附三毛最深情的20句話,再讀不禁潸然淚下:
最愛荷西和三毛之間的一段對話。
荷西問三毛:「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三毛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說:「說來說去,你總想嫁有錢的。」
「也有例外的時候。」三毛嘆了口氣。
「如果跟我呢?」荷西自然地問。
三毛道:「那只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又問:「你吃得多嗎?」
三毛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 三毛生前的感人音頻
原來,愛情可以這樣簡單、純真……
1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2
我不吃油膩的東西,這使我的身體清潔。我不做不可及的夢,這使我的睡眠安恬。我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這使我少些負擔和承諾。我儘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我當心的去愛別人,因為比較不會泛濫。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三毛《送你一匹馬》
3
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他的時間。於是欣然放棄,下次再要用的時候,又想起這句話,於是再次欣然放棄。最後,只要一時找不到的那些東西,都含著淚買了新的。
——三毛《談心》
04.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5
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的來說,它是細水長流, 碧海無波,在芸芸眾生裡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剎間的喜悅,那麼我們即使不死,也在天堂裡了。
——三毛《雨季不再來》
6
抗命不可能,順明太清閒,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是最自由自在,今日的事情,盡心盡意,盡力去做了,無論成績如何,都應該高高興興的上床恬睡。
——三毛《親愛的三毛》
7
我願意在父親、母親、丈夫的生命圓環裡做最後離世的一個,如果我先去了,而將這份我已嘗過的苦杯留給世上的父母,那麼我是死不瞑目的,因為我已明白了愛,而我的愛有多深,我的牽掛和不舍便有多長。
——三毛《夢裡花落知多少》
8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一日是要這麼自然的消失過去。 而人之可貴,也在於我們因著時光環境的改變,在生活上得到長進。歲月的流失固然是無可奈何,而人的逐漸蛻變,卻又脫不出時光的力量。
——三毛《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
9
我喜歡適度的孤單,心靈上最釋放的一刻,總捨不得跟別人共享,事實上也很難分享這絕對個人的珍寶,甚至荷西自願留在家裡看電視,我的心裡都暗藏了幾分喜悅。清風明月都該應是一個人的事情,倒是吃飯,是人多些比較有味道。
——三毛《黃昏的故事》
10
學著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個太壞的局面。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一日一日來,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樂和必然的抵達,在於我們自己的修持。
11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三毛《送你一匹馬》
12
人,不經過長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們將這些苦痛當作一種功課和學習,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覺成長了時,甚而會感謝這種苦痛給我們的教導。
——三毛《親愛的三毛》
13
如果你相信,你的生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如果你願意真正地從頭再來過,誠誠懇懇地再活一次,那麼,請你告訴我,你已從過去裡釋放出來。
——三毛《傾城》
14
我唯一鍥而不捨,願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過是保守我個人的心懷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個真誠的人,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執著,在有限的時空裡,過無限廣大的日子。
——三毛《雨季不再來》
15
女人是一架鋼琴,遇到一位名家來彈,奏出來的是一支名曲;如果是普通人來彈,也許會奏出一支流行曲;要是碰上了不會彈琴的人,恐怕就不成歌了。
——三毛《火紅的五月》
16
鐘敲十二響的時候,荷西將我抱在手臂裡,說:"快許十二個願望。」心裡重複著十二句同樣的話:"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但願人長久——"
——三毛《夢裡花落知多少》
17
多少年離家,這明日又天涯的一剎那間的感觸和疼痛,要控制起來仍是相當的困難,好在也只有那麼短短的一剎那,不然這世上大半的人會是什麼情形,真是只有天知道了。世上的事情,真要看它個透徹,倒也沒有意思,能哭,總是好事情
——三毛《溫柔的夜》
18
事實上,我十分安然於一本好書,一個長夜和一杯熱茶的寧靜生活。對於人生,這已是很大的福分,因為我們沒有生活在戰亂和極權統治的國家裡,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愛的。
——三毛《親愛的三毛》
19
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三毛《哭泣的駱駝》
20
如果有來生,
要做一棵樹,
站成永恆,
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
一半在風裡飛揚,
一半灑落陰涼,
一半沐浴陽光,
非常沉默非常驕傲,
從不依靠 從不尋找。
——三毛《說給自己聽》
在後臺回復「晚安」,每日送你一句箴言,伴你入眠!
本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往期推薦 點擊題目即可跳轉微信ID:xiangjiesishu長按二維碼,關注向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