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精神心理科患者在第一次進行藥物治療時,醫生都會叮囑「不要喝酒、不要喝濃茶、咖啡、紅牛等功能性飲料」,而許多患者也會覺得很困惑,自己為什麼不能服這些?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抗抑鬱藥物、抗焦慮藥物的患者服用這些會產生什麼後果?
1.喝酒
李白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其中有一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如今,也有許多人借用酒精來麻痺自己、或者說覺得酒精可以讓自己忘記煩惱。但是對於正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患者來說,真的是「舉杯消愁愁更愁」。
為什麼不能喝酒呢?
我們的抗抑鬱藥物,大部分都是在5-HT通路中發揮作用。酒精(乙醇)可以增強γ-氨基丁酸(GABA)受體的抑制性傳遞,減少穀氨酸NMDA受體的興奮性傳遞。可能對5-HT和阿片通路有一些影響。鑑於這些作用,僅僅是單用乙醇可以引起鎮靜、遺忘、共濟失調等。最終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導致呼吸抑制和死亡。而且有很多抑鬱病情比較穩定的患者可能會因為大量的酒精而導致病情的復發。
我們的抗精神病藥物,大部分是通過多巴胺通路發揮作用,酒精(乙醇)通過增加中腦邊緣通路多巴胺的釋放,可能會導致或惡化精神病性症狀。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可被拮抗,從而降低抗精神病藥物的療效。
酒精(乙醇)經過肝臟代謝,乙醇的代謝途徑包括乙醇脫氫酶催化的乙醇氧化體系與微粒體乙醇氧化體系。乙醇氧化體系被攝取至肝內的乙醇大部分被肝細胞液中的乙醇脫氫酶催化脫氫而生成乙醛,乙醛進一步在乙醛脫氫酶催化下脫氫而生成乙酸,後者又形成乙醯輔酶A而進入三羧酶循環,最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能量生成ATP。而絕大多數的抗抑鬱、抗焦慮藥物也都要經過肝臟代謝,所以很難預測肝臟中酒精與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酒精(乙醇)可以將三環類抗抑鬱藥物毒性增強。
2.喝濃茶、喝咖啡
濃茶、咖啡中均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而咖啡因可能是世界上最常用的精神活性物質。
咖啡因有精神藥物的作用(一般劑量可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中等劑量導致心境高漲;大劑量導致焦慮、失眠、興奮等),可能會加重原有的精神疾病。
咖啡因與藥物有相互作用(氟伏沙明可使咖啡因清除率減少80%、高劑量可降低血鋰濃度、大劑量可影響SSRIs類藥物,增加5-HT症候群的風險、可降低苯二氮卓類藥物的療效。
咖啡因對多巴胺通路有刺激作用,對於長期行為紊亂的患者來說,如果將其飲食中除去咖啡因後,可降低其敵意、激惹和多疑程度。
咖啡因中毒可能導致精神運動性激越、思維與語言散漫、肌肉抽搐等精神症狀。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你在服用精神科的藥物,一定要謹記不能喝酒、喝濃茶、喝咖啡,以及一些功能性飲料。
作者簡介
李冠華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心身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