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還是女權?被雙標的「女權主義」真的平等?

2021-02-20 聚焦思想

一個國家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水平,還是一個國家對待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水平?

中國「女權主義」逐漸上升為「特權主義」,這些人真的是為了爭取男女的平等權益?以個體概括為常態化現象,上升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多少人真正想過女權的目的是為了平權還是特權?

 

平權的目的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做到自立自強,在性別差異中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實現自我價值。

如果不能做到男女真正意義的平等平權,所謂的女性獨立主權只不過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受到多元價值文化的衝擊,拿來主義大行其道,在獨立自主的意識形態中,女性的權利和地位,逐漸將個人價值和社會地位相互掛鈎,以消費主義鼓吹社會地位。

 

媒體誘導,商家暗示,社會鼓吹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念,消費主義。讓女性陷入到消費陷阱之中,通過品牌價值來衡量女性的社會地位價值,情懷、商業文化、心理誘導都將女性的價值和消費價值進行深層的捆綁。

這種物質至上的概念,讓女性被動的陷入到消費享受之中,而忽略了自己所承擔的的社會角色和義務,陷入到消費價值和社會地位的意識偏差之中。

女性創造的價值等同於自身的價值,所享受的權利和義務應該相等,這是女性追求獨立和自主的第一步。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田園女權主義者,將女性的獨立自主權上升到特權的階段。

最重要的顯著差異:權利和義務不對等,享受著權利的好處,在承擔義務和責任的時候,卻又將自己置於弱勢群體的地位。

外有商業消費價值的誘導,內有社會環境造成的認知差異。在這樣的社會趨勢下,利己主義者享受了權利,卻又忽略了責任和義務。

最終誰會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買單?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夠做到獨立承擔起責任和義務?

被雙標的女權主義才是女性獨立自主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從獨立自主到平權,再到特權。沒有權利,責任和義務的對等,怎麼成為新時代獨立自主的女性?

 

權利往往伴隨著責任和義務,盲目的追求權利而不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才是田園女權盛行的根本。強調自身的價值屬性,增大性別差異化,最常見依然是弱者至上的理論。

這不禁想我想起了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以女性的家庭角色視角出發,從意識形態歧視,性別差異,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探討男權社會下女性所需要的平等權利和地位。

金智英這個名字大概的意思等同於中國80年代小芳之類的名字,一個家庭女性人生的AB面,從控訴到反思,爭取自己想要的平等權利和地位。

 

金智英的A面是幸運的一面,出生在公務員家庭,長相漂亮,學習刻苦,順利從重點大學畢業。

擁有的了體面的工作,找到了帥氣多金,對其疼愛有加的丈夫。

兩人並且擁有了一個可愛女兒,金智英比起很多人來講算的上的是家庭幸福美滿了。

  

但是金智英的B面則是逐漸成為社會中的邊緣人,從重點大學畢業的職業女性,成為一個媽媽,兒媳,老婆的角色。

在傳統的意識形態中,金智英的命運只是一個縮影,為家庭犧牲了夢想。面對這樣的男權社會,重點大學畢業反而成為了無用的論調。

難道重點大學畢業就一定比小學畢業的女性更會照顧丈夫和家庭?

這正是意識形態中最大的歧視,付出了相應的責任卻無法得到理解和認同,甚至是覺得理所應當。

  

同時傳統的社會環境下,家庭環境也存在著明顯的重男輕女的現象。在傳統家庭環境中父親認為女兒長大了終究是要嫁人的。

即使是多麼努力和優秀的女性,在家庭之中只能成為一個賢妻良母。所有人都刻意的忽略的你的付出和痛苦。當得知金智英的媽媽得知女兒生病之後,只能無奈的痛訴自己的丈夫。

  

職業女性轉變為家庭主婦可以說是十分的簡單,但是想要從家庭主婦再度回到職場,可以說是十分的艱難。

在回歸的過程中,身為重點大學出身金智英甚至想要的給自己找到事情做,而不是單純淪為男性價值的附庸,在找回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

金智英不僅要面臨家庭環境的區別對待,同時在社會中也要面臨別人的苛責。

家庭內因和社會外因,兩個重要因素造就了男權社會獨立自主女性的責任和付出換來僅僅只是理所當然。所謂平權必須建立在同樣付出的責任和義務,平等且互相尊重的享有相應的權利。

  

每個女性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的相應的問題,男女平等沒有錯,性別差異也沒有錯,女權主義也沒有錯。

但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和增大性別的弱勢化來行使特權,這才是中國女權發展的最大阻礙。

被雙標的女權主義只不過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身而誘導他人的噱頭,沒有同等配比的義務和責任。

並且這種被雙標的女權主義誘導社會的主流價值,導致了更多人人云亦云的陷入到這種物質權利至上的意識中,而忽略了平等的權利和平等責任的核心價值觀念,只想要一味索取而忽略了付出。

尊重和平等相互的,權利和責任是對等的,讓我們能夠明白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擔的義務。

偽裝成女權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和弱勢地位去控訴種種的不公,而是應當學會在享有權利的基礎上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相關焦點

  • 《女權=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讓女生佔便宜嗎?
    沒有經濟實力不配談女權。我上次說了,孩子不應該隨母姓,底下一堆女權主義者表示反對,我特別反感這些雙標女權。談戀愛,你要求男方有房有車,要求男方收入比你高,吃飯要求男生買單,逛街要求男生給你買這買那。我們男生對這些其實沒意見,我也覺得這些是我們男生該做的事情,但是你不能一邊享受著女士優先,一邊壓迫著男生,然後稍有吃虧就嚷嚷著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如果真的男女平等了,你受得了嗎?吃飯AA這一點你就第一個跳起來不幹。我們國家真的男女不平等嘛,要說不平等也是應該提高一下男性權利。我聲明一下,大多數女生並不會這樣。
  • 數位化行動如何重塑女權主義?
    這些行動揭示了性暴力的普遍性和結構性,並將個別女性的具體當地故事與更大的不平等敘述聯繫起來。這些行動利用數位化技術來顯示全球範圍內的性別壓迫現象,並將女權主義的抗議運動跨越國界地聯繫起來,這體現了當今數位化女權行動主義的核心。數位化平臺具有廣闊的潛力,它可以廣泛傳播女權主義思想、塑造關於性別和性別歧視的新討論方式、連接不同的選民,以及允許出現新穎的抗議方式。
  • 性社會學——女權主義(2)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
    早在50年前的第一波女權運動中,女權主義者就曾試圖將婚內強姦在法律上定義為犯罪,但是收效甚微,幾十年的努力一直沒有成功。        婚內強姦(Marital rape),又叫配偶強姦(spousal rape),是指在沒有取得另一方配偶同意的情況下,強行與配偶發生性交的行為。是家庭暴力和性虐待的一種表現形式。婚內強姦和家庭暴力絕大多數情況下女性為受害群體。
  • 李銀河《女性主義》--女權主義綜述&基礎必讀
    女性主義和女權主義都是feminism翻譯過來的,可以理解成一個意思。(來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444058)多數人對女權主義有不好的觀感,可能是把「權」理解成權力(power),甚至霸權。其實女權強調的是權利(right),當然在政治領域,的確要爭取權力。讀之前以及讀書過程中,我思索的一些問題:1 男女平等要做到什麼地步?
  • 「腹背受敵」的女權主義
    新生代女權主義行動派與自己的生活世界有著更深的情感聯繫和基本信任,有點社群主義的意思,基於專業興趣和個人愛好自發地聯合起來,試圖為改變做出點點滴滴的努力。女權主義必然會與公民運動結合,其共同點是對權利主體的認同,但也會產生矛盾,因為權利主體的行為驅力在於得到承認的意志,不論資產階級革命還是無產階級革命,也共享這個強意義上的徵服邏輯,只不過他們宣布的敵人不一樣而已。
  • 韓國年輕男性正在反抗女權主義
    「我們這個組織追求的是法律公正,反對憎恨,以及真正的性別平等,」Moon Sung-ho用麥克風向幾十名揮舞著標語牌的男子喊道。在男權至上的韓國,隨著女權問題的日益凸顯,年輕男性的不滿情緒不斷增長。Moon就是其中之一,他領導的這個組織名叫Dang Dang We,目的是「為了男性的正義而奮鬥」。
  • 關鍵詞 | 生態女權主義
    生態女權主義(Ecofeminism)這個詞由法國女權主義思想家弗朗索瓦茲•德奧波妮(Françoise d』Eaubonne)在她1974年出版的文章《女權主義或死亡》(Feminism or Death)中首先提出。生態女權主義在很多方面接近深度環保主義。但是生態女權主義者認為環保主義者搞錯了一件事情。環保主義說西方啟蒙以降的文明是「以人為中心」的文明。這不對。
  • 又一個婦女節,聊聊「不咬人」的女權主義
    我覺得女權主義者恐怕還是要比一般的開明態度多一些東西,譬如:對性別壓迫時常感到窒息和疼痛,願意為了改變性別而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男性在性別等級中的位置與女性不一樣,他們對不平等的體驗不那麼敏感,尤其不容易認識並且承認自己從性別不平等中獲利,所以男性的女權主義者真的極少。父權結構當然傷害男性群體,所以辛亥和五四時期的男知識分子才那麼熱衷於解放婦女啊。
  • 後現代女性主義與後女性主義|被誤解的女權(4)
    究竟「女權」的內涵是什麼,是怎麼發展起來的,目前又是什麼發展狀況……在上周分享了女權主義思想史上先驅沃斯通克拉夫特的文章之後,有讀者反饋仍然對「女權」一知半解,於是本號策劃「女權」系列選題,梳理女權的發展史以及主要思想等。
  • 女權之辯:真正的女權vs虛假的女權
    無論共產主義女權還是自由主義女權,都在為爭取女性權益、兩性平等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都是不可掩蓋的,但是這二者各有各的特點,因此在實踐領域中也會展現出不同的特性。 共產主義女權的理論基礎來自於馬克思恩格斯,就是十個大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恩格斯那部經典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 如果「女權」是一場霸凌,我宣布不再是女權主義者
    女方只不過出了個軌,綠了他一下,王寶強居然要跟人家離婚,這明顯就是大男子主義。」在極端女權主義者眼中,做諸多男性曾經做過的事,就是打破女性的「天花板」,儘管這些事是錯的。她們要的不是「平等」,而是享受成為男人的「權利」。對於生育過的女性,極端女權主義者稱之為「胎器」。
  • 女權主義:我們仍然不知道自己身處怎樣的牢籠
    記者丨劉佳璇 王亙之 周美霖 鍾南海編輯丨劉子葳「女性主義可以被定義為一次運動,它要求在性別平等的人類關係的基礎上重新管理這個世界;這個運動將拒絕基於性的基礎上對個體的分化,取消所有性特權和性負擔,努力在法律和風俗的基礎上,重新認識女人和男人的共同人性。」(Teresa Billington-Greig,1911.)
  • 為什麼要養一個女權主義的女兒?
    想到女權主義你會想到什麼呢?不刮腿毛、言辭激進、未婚單身、面目猙獰的?最近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不論是問身邊的女性還是看網絡言論,許許多多人表達觀點前會強調,「我支持平權和性別平等,但我不是女權主義者。」 包括我自己。不過最近的兩件事讓我對這個詞有了不同理解。一件是和朋友的聊天。
  • 「女權主義」懶人包
    對那些看過《女性主義》或對女權已有基本了解的朋友,這篇文章完全不用讀。但對那些像我一樣對女權感興趣但卻一知半解的朋友,不妨看一看下面的內容。 70年代,佔主導的是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認為男女相同,且男女平等,女權問題沒有被特別提出,而是放在社會勞動和階級解放的大潮流中和其他問題一攬子解決。 80年代,保守主義全面回潮,又有回到男尊女卑中的跡象。
  • 談論女權時我們都在說什麼?
    她一生堅持右翼立場,反對女權主義、同性婚姻和墮胎合法化。 但在起初,她並沒有投身相關活動,而是更關心核限制協定、國土安全等議題。只可惜,因為女性的身份,她連續兩年在議員競選中失敗。為了能夠脫穎而出,她決定另闢蹊徑,從當時正被火熱討論的《平等權利修正案》和風頭正盛的女權運動入手。
  • 為"女權主義"正名:女權運動與性別理論雜談(下)
    以羅蘭·米勒的《親密關係》一書為例,無論是從演化心理學角度出發提出的「首因效應」,還是以心理圖式和經濟學原理為基礎提出的「相互依賴理論」、「較小利益原則」,亦或是以人際關係模式為核心的「自我延伸模型」、「關係紊亂模型」,這些理論旨在解釋親密關係中的現象與可能出現的問題,但並未關注親密關係中男女之間的差異與權力不對等。女權主義對親密關係的觀察與研究則帶有更強的批判性。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他甚至參加了「反對女性」的男性主義組織。他的男性主義成功引起了霸道女王Alexandra的注意,因為Alexandra是個正處於瓶頸期的作家,Damien的想法和世界成為她寫作的素材。令Damien更加無法接受的是,老闆泡過成千上萬的男人,每徵服一個男人,就放一顆彈珠到玻璃瓶裡,且瓶子是按年份排列的。當達米安質問老闆Alexandra怎麼可以這樣渣時,卻被老闆三反問:你是怎麼想的?以為我是處女嗎?
  • 「隨父姓」、「田原女權」用英文怎麼說?
    隨後有網友說:「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吃瓜】。」不少網友對此紛紛站隊,甚至有人開始謾罵Papi醬……這件事隨後也引起了全網關於「女權主義」和「田園女權」的討論……不知道小夥伴們是怎麼看的呢?
  • 毒雞湯造成另類「女權」,害人害己
    當代女性需要扭轉的一個價值觀是女權,但並不等於特權,將女權建立在以男性的退讓達成某種利益為基礎的前提上,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一方面要求男女平等,一方面卻要依賴於男人,怎麼看,都顯得有些流氓,赤裸裸的強盜理論卻洗腦了無數人。
  • 拍了露胸照的「赫敏」是偽女權?持這種觀念的才是假女權
    她的推特寫道:艾瑪·沃森:「女權,女權,女權…………男女同工不同酬……你們為什麼不嚴肅對待我……女權……噢,看我……!」暴露就不是女權主義了? 女權者不能露其實是一個誤讀。女權主義從來都不是說女人不能有袒胸露乳的行為,如果是這樣,那女權者乾脆都找塊布裹住好了。相反女權關注的是這個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不是為了迎合「男性的注視」。什麼是「男性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