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水平,還是一個國家對待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水平?
中國「女權主義」逐漸上升為「特權主義」,這些人真的是為了爭取男女的平等權益?以個體概括為常態化現象,上升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有多少人真正想過女權的目的是為了平權還是特權?
平權的目的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做到自立自強,在性別差異中擁有獨立的人格和實現自我價值。
如果不能做到男女真正意義的平等平權,所謂的女性獨立主權只不過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受到多元價值文化的衝擊,拿來主義大行其道,在獨立自主的意識形態中,女性的權利和地位,逐漸將個人價值和社會地位相互掛鈎,以消費主義鼓吹社會地位。
媒體誘導,商家暗示,社會鼓吹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念,消費主義。讓女性陷入到消費陷阱之中,通過品牌價值來衡量女性的社會地位價值,情懷、商業文化、心理誘導都將女性的價值和消費價值進行深層的捆綁。
這種物質至上的概念,讓女性被動的陷入到消費享受之中,而忽略了自己所承擔的的社會角色和義務,陷入到消費價值和社會地位的意識偏差之中。
女性創造的價值等同於自身的價值,所享受的權利和義務應該相等,這是女性追求獨立和自主的第一步。
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田園女權主義者,將女性的獨立自主權上升到特權的階段。
最重要的顯著差異:權利和義務不對等,享受著權利的好處,在承擔義務和責任的時候,卻又將自己置於弱勢群體的地位。
外有商業消費價值的誘導,內有社會環境造成的認知差異。在這樣的社會趨勢下,利己主義者享受了權利,卻又忽略了責任和義務。
最終誰會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買單?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夠做到獨立承擔起責任和義務?
被雙標的女權主義才是女性獨立自主過程中最大的阻礙。從獨立自主到平權,再到特權。沒有權利,責任和義務的對等,怎麼成為新時代獨立自主的女性?
權利往往伴隨著責任和義務,盲目的追求權利而不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才是田園女權盛行的根本。強調自身的價值屬性,增大性別差異化,最常見依然是弱者至上的理論。
這不禁想我想起了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以女性的家庭角色視角出發,從意識形態歧視,性別差異,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探討男權社會下女性所需要的平等權利和地位。
金智英這個名字大概的意思等同於中國80年代小芳之類的名字,一個家庭女性人生的AB面,從控訴到反思,爭取自己想要的平等權利和地位。
金智英的A面是幸運的一面,出生在公務員家庭,長相漂亮,學習刻苦,順利從重點大學畢業。
擁有的了體面的工作,找到了帥氣多金,對其疼愛有加的丈夫。
兩人並且擁有了一個可愛女兒,金智英比起很多人來講算的上的是家庭幸福美滿了。
但是金智英的B面則是逐漸成為社會中的邊緣人,從重點大學畢業的職業女性,成為一個媽媽,兒媳,老婆的角色。
在傳統的意識形態中,金智英的命運只是一個縮影,為家庭犧牲了夢想。面對這樣的男權社會,重點大學畢業反而成為了無用的論調。
難道重點大學畢業就一定比小學畢業的女性更會照顧丈夫和家庭?
這正是意識形態中最大的歧視,付出了相應的責任卻無法得到理解和認同,甚至是覺得理所應當。
同時傳統的社會環境下,家庭環境也存在著明顯的重男輕女的現象。在傳統家庭環境中父親認為女兒長大了終究是要嫁人的。
即使是多麼努力和優秀的女性,在家庭之中只能成為一個賢妻良母。所有人都刻意的忽略的你的付出和痛苦。當得知金智英的媽媽得知女兒生病之後,只能無奈的痛訴自己的丈夫。
職業女性轉變為家庭主婦可以說是十分的簡單,但是想要從家庭主婦再度回到職場,可以說是十分的艱難。
在回歸的過程中,身為重點大學出身金智英甚至想要的給自己找到事情做,而不是單純淪為男性價值的附庸,在找回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
金智英不僅要面臨家庭環境的區別對待,同時在社會中也要面臨別人的苛責。
家庭內因和社會外因,兩個重要因素造就了男權社會。獨立自主女性的責任和付出換來僅僅只是理所當然。所謂平權必須建立在同樣付出的責任和義務,平等且互相尊重的享有相應的權利。
每個女性或多或少都面臨著的相應的問題,男女平等沒有錯,性別差異也沒有錯,女權主義也沒有錯。
但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和增大性別的弱勢化來行使特權,這才是中國女權發展的最大阻礙。
被雙標的女權主義只不過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身而誘導他人的噱頭,沒有同等配比的義務和責任。
並且這種被雙標的女權主義誘導社會的主流價值,導致了更多人人云亦云的陷入到這種物質權利至上的意識中,而忽略了平等的權利和平等責任的核心價值觀念,只想要一味索取而忽略了付出。
尊重和平等相互的,權利和責任是對等的,讓我們能夠明白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擔的義務。
偽裝成女權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和弱勢地位去控訴種種的不公,而是應當學會在享有權利的基礎上承擔起相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