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完節,有長輩來我們家,看著小孩喜歡,拿出一顆糖撥開就往兒子嘴裡塞。急得我連忙說「謝謝,不過他還小,不能吃。」
別說是糖這類硬物,如果不小心,就連一顆米粒,都能要了孩子的命。
為了緩解客人的尷尬,我和他們分享了就在一個月前一顆米粒讓兒子吃了大苦頭的真實故事。
後來我看到網上有很多人都在詢問,米粒進了氣管太難受了,要緊嗎?該如何處理?才知道原來這還不算小概率事件。
如果異物進了孩子的氣管,爸媽該怎麼做?最細緻實用的心得分享給大家。
兩歲的兒子在吃飯這件事上一直很讓我放心和自豪,因為他一直胃口不錯,而且習慣也很好。一個多月前某天晚上用餐時,他照例香香地吃著飯菜。見他滿滿一勺米飯入口,我在旁鼓掌表揚,哇,真厲害。小傢伙當然樂了,開心大笑。
卻沒想,這一笑惹出了大麻煩。突然他小臉憋得通紅,猛烈地咳嗽起來,米飯噴射而出,有米粒進了氣管,他是嗆到了。我有些慌亂,幸好沒多久他停止了咳嗽,繼續吃飯。當然還是會間歇咳幾下,不過精神狀態還不錯,我長舒一口氣。只是想到他快窒息的神情略有點後怕……
看似恢復平靜,卻沒想臨睡覺前,兒子突然摸著自己的喉嚨和胸的交界處,模糊得表達著他的不舒服。我立馬又緊張起來,他還小,又不能很清楚告知感受,我該怎麼辦?
鑑於米粒相對是個細小、柔軟之物,也不至於太危險,我想著還是先安頓他。儘管他比較難受,但是困意滿滿,安撫了很久,他終於睡著了,比以往的入睡時間晚了一個多小時。
我急忙打開網絡問度娘。當時我迫切想知道:
1、米粒進入氣管會有什麼後果,它是否會自行消化?
2、如果消化不了,是不是一定得立馬去醫院?在家裡我該做些什麼、怎麼做?
但是百度實在信息太龐雜,各種說法都有,但沒個準頭。
這邊沒得到確切的說法和建議。這邊兒子在睡夢中的咳嗽頻率卻越來越高。小小米粒真的那麼要命嗎?我是不是該立即帶他去醫院看急診?正猶豫中,凌晨兩點,我接到了醫生發來的微信,兩個小時前因為自己得不出結論,我也沒管太多,給她留了言,原本以為她要等起床後才能看見並回復(這著實讓我感動)。「氣管如果吸入了異物,一定要處理。明天一早就要去看醫生,拍胸片。」
疑問由此得到解決:第一米粒不會自行消化,第二孩子的狀態如果不是特別糟糕,雖說不是要立即馬上,但也一定要及時去醫院看一下。
兒子帶著「呼哧」聲咳了一晚上,在五點多醒來,以往都要七八點,那說明他很不舒服。我一夜未睡,急忙帶他前往兒保。醫生聽診了肺部,拍了胸片,說就當下的情況看還可以,先密切觀察著再說。有兩種可能:
1.在劇烈的咳嗽之後,米粒已經咳出,不過因為孩子很嫩,所以氣管壁受到了刺激和細微的損傷,所以還是會不斷咳嗽;
2.米粒並未咳出,可能經氣管進入支氣管內(概率不大),這需要做CT才能看到。抵抗力如果強會自愈,抵抗力如果弱可能會演變成吸入性肺炎。
幸好,咳嗽了一周後,兒子的狀況越來越好,除了醫院回來的那天夜裡他像是含著一口痰,翻轉了一晚。後來咳嗽逐漸減弱了,口中的痰似乎也慢慢化掉了。
「一定要咳乾淨才會好,氣管是無菌的,容不得異物,就像我們的眼睛一樣,有那麼點細小沙子就會眼淚流不止,只有排出了才會舒服。」醫生打了個比方。
1.事關孩子安全的問題,任何情況面對任何人都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可以直接坦誠地告訴他(當然態度是好好的),大家都會理解的。
2.如果孩子吞下了什麼東西,正在劇烈咳嗽的時候,儘量讓他把異物咳出來,咳嗽是把異物從呼吸道清除出去的最好辦法。此時,不要拍孩子後背,不要讓他倒立,不要把手伸進他的嘴裡試圖把異物取出來,這些行為都會把異物推進更深的呼吸道裡,導致呼吸道完全阻塞。只有在氣管已經完全阻塞時,才應該採取急救措施。
3.如果孩子出現了窒息,無法呼吸和呼喊,也不能說話,說明異物完全堵住了呼吸道,空氣不能進入氣管。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A.嬰兒(1歲以下)
如果孩子是清醒的,把一隻手放在他背部,支撐他的頭和脖子。用另一隻手捏住他的下巴,用手臂支撐他的腹部。把孩子反過來,臉朝下趴著,頭部低於軀幹。大人用貼在自己大腿上的小臂支撐孩子的腹部,用一隻手的掌根在孩子後背中央靠上的地方,肩胛骨的中間,快速捶打5次。
如果孩子沒有吐出異物,就用小臂支撐孩子的後背,把他翻過來,雙腿分開夾在成人手臂間,用食指和中指,比乳頭連線稍微低一點的位置快速連續按壓五下。
B.兒童(1歲以上)跪或站在孩子身後,用胳膊圍住他的腰。一手握拳,拳頭的拇指對著孩子肚臍上方。把另一手放在這隻拳頭上,迅速向上按壓5次孩子的腹部。
4.我當時著急,帶兒子看的是急診。後來才知道,如果去醫院就診不是急診時間,最好掛耳鼻咽喉科,那才是最對口的科室。沒有相應科室,可考慮內科。後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打電話給認識十多年的耳鼻科專家醫生,她問我,是什麼東西嗆到的,我說是米粒,她說如果拍過片沒有問題那就不用太擔心,再看看就是。她說,孩子被什麼嗆到,爸媽的描述很重要。如果是菜,是什麼菜,什麼做法。醫生要以此來進行初步的判斷。
5.拍片的輻射問題。一到兒保,醫生讓做的不是拍胸片,而是做胸透或者CT,她認為那樣更清楚更直接。
但據我之前看過的資料顯示,胸透是動態的透視觀察,需要X光在胸部移動照射,一般要觀察5秒左右,輻射量自然比拍一張胸片0.15-0.3秒的輻射量大不少。很多歐美國家,在幼小的孩子體檢時已經取消了胸透這個項目。同樣的,CT輻射量也不小。考慮再三,也根據醫生和耳鼻咽喉科專家的建議,結合兒子的狀態,我選擇了拍胸片。
當然有些問題如果一定需要CT檢查的,大家也不能本末倒置。對了,在拍片的時候,如果醫生沒有主動給孩子做防護措施,爸媽可以要求。
6.關於吃飯大人們一定要做到的:不要在孩子哭鬧時餵飯。之前就有孩子哭鬧時,家人餵了一口水蒸蛋,剛好嗆住了,孩子沒了的慘痛案例。不要在孩子玩耍時,追著餵飯。不要和孩子說笑。我就是表揚了一下兒子,結果他咧嘴一笑,嗆到了。
7.最後跟大家強調的是,堅果、爆米花、小個頭的水果(葡萄、櫻桃)、果凍、糖果、整條的火腿腸、大塊的肉塊、湯圓、粽子、年糕什麼的真的不適合給3歲以下的孩子吃。另外特別要提醒的是,直接用勺子挖花生醬吃也一種十分危險的做法。因為黏稠度過高,容易粘在喉嚨口,一旦吸進去,任何東西都沒辦法把花生醬從肺裡弄出來。所以,花生醬只能薄薄地抹在麵包上給孩子吃。
照顧孩子真心需要我們打起百分百的精神,儘管平日照顧孩子時已經夠辛苦,壓力也足夠大,但對於所有的環節和細節,我們依舊得小心並且集中注意力。「因為人有時候真就這麼脆弱啊。」
▲ 「麻麻不麻煩(mummy-care)」:港大教育學博士等三位媽媽與你分享小清新的育兒科普,用接地氣的實用乾貨省去你探索的麻煩。帶你了解孩子大腦成長的秘密,使你陪玩時讓孩子學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