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青同志百日攻堅之銀江易地搬遷宣傳動員工作記

2020-12-21 福貢縣融媒體中心

入村以後,將以堅定的信心和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百日殲滅戰」的工作中去,時刻把這次工作任務刻在心中、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抓鐵有痕的韌勁,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這是劉文青同志在福貢縣「百日殲滅戰」出徵儀式上的錚錚誓言。劉文青,男,怒族,中共黨員,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下派到南安建村的背包隊員。駐村以來,劉文青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用一心為民的情懷、鳳凰涅槃的毅力踐行著自己的誓言,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主動請戰踐初心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成為最難啃的「硬骨頭」,必須集中精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2020年2月,劉文青主動報名請戰到脫貧攻堅一線,參加縣委政府組建的「百日殲滅戰」背包隊。他被下派到架科底鄉南安建村,來到了貧困發生率最高、工作矛盾最突出、工作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村寨,開始了他的「背包」生涯。

起步了就註定勇往直前。來到南安建村,劉文青就迫不及待融入到駐村工作隊的工作中,主動走村串寨深入農戶家,全面掌握該村的基本數據及信息,詳細了解貧困人口基本情況及脫貧攻堅開展推進情況,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百日攻堅工作理思路、找方向、打基礎。

按照鄉黨委政府的安排,南安建村將分為四個片區開展百日攻堅工作。當了解到銀江是全村最落後、最貧窮、最偏遠的一個村小組時,劉文青又一次主動請戰到銀江片區,迎接最艱苦的工作挑戰。「越是艱苦的地方,越需要衝鋒陷陣,越是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鍊自己的意志。」劉文青倔強的言語,堅定了在困難面前砥礪前行、敢闖敢拼的鬥爭精神。

從怒江東岸美麗公路靠山體的一邊,沿著一條崎嶇坎坷的山路,徒步攀爬直頂蒼穹的高峰近3個小時,再翻過兩道山梁,越過一片片山林,終於抵達隱藏在碧羅雪山大山深處的銀江小組。這裡幾乎不見一塊平地,村民大多居住在陡坡上,生存環境極其惡劣。全村人大多沒有讀過書,人均讀書不到兩年,群眾文化水平極低,生產觀念落後,祖祖輩輩沿襲著人背馬馱、刀耕火種的生產生活。正是這樣的生存環境和群眾思想素質的影響,深度貧困的帽子早已嚴嚴實實地蓋住了這一片高寒山區。

黨員幹部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曾經在最基層的鄉村工作了8年的劉文青,在福貢脫貧攻堅全面衝鋒衝刺的關鍵時刻,兩次主動請戰到全縣脫貧攻堅的「上甘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攻堅克難顯擔當

村民王志鄧家的小院落裡,一條瘦骨嶙峋的小狗在柴禾堆邊哇哇亂叫,破舊的千腳木樓最底層,幾隻土豬也在嗯嗯嚎叫。走進木屋,眼前的景象毫無家的生氣:熄滅的火塘、火塘邊打盹的小貓、低矮的木床、凌亂的鍋碗瓢盆……

「大叔,您看您住在這裡多不方便,孩子上學需要到十幾公裡外的學校接送,還有,如果家人得了重病也不能及時得到治療,需要背到十幾裡外的醫院……」一到銀江小組,劉文青來不及休息片刻,匆匆深入農戶家進行了耐心細緻地宣傳動員。

「你們就別來了,他們(工作組)也來過好幾次了,我們祖輩都沒離開過大山,離不開火塘。再說了,我們到縣城種不了地,種不了菜,養不了豬,吃什麼?」顯然,老人已經相當不耐煩了,態度十分堅定。

「真的沒有想到,到村裡入戶的第一家,就遭到了群眾的堅決反對,殫精竭慮地給他們講解了搬遷帶來的種種好處,都沒有半點動搖。」劉文青說。

接下來的日子,劉文青和隊友們就借住在剛建蓋不久的黨群活動室。白天入戶回來,他們在這個小屋裡自己動手做飯,罐頭、雞蛋、蘿蔔、洋芋等一些耐腐性食品是他們的主菜。晚上入戶回來,他們就聚在這個小屋裡,認真分析群眾不願搬遷的原因,逐戶研究問題對策,常常忘記了休息。入夜,他們就住在這個小屋裡,幾個空心磚、幾片層板和幾床被褥,算是解決了住宿問題。

銀江小組,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深度貧困山區,但對於鄉土情結特別濃厚的村民而言,普遍對搬遷入城存在牴觸情緒。他們的潛意識裡,那種傳統的靠山吃山、安貧樂道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致使生活在現代文明的今天,他們都無法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的洗禮。

越是艱難越要上前,越是挑戰越要攻克。劉文青表示,不管前方的道路有多艱難,都始終以百折不撓的韌勁、真抓實幹的作風,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努力讓群眾想通、願搬、進城、脫貧。

鍥而不捨斬荊棘

百日攻堅行動,時間就是無聲的催戰號角,哪怕只有一戶群眾同意早一日搬遷,該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就有了一份保障。

迪四葉,全家六口人,有個九十多歲的老人,曾在村裡擔任組長近20年,有三個子女,兩個在讀小學,一個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兩口子有外出打工的經歷。這戶人家見過的世面比其他村民要廣一些,思想觀念也先進一些。劉文青和隊友們抓住關鍵少數,決定從易到難逐戶攻破難點,動員群眾牽手入城。

剛開始,迪四葉和家人也明確表示不同意搬遷,原因很簡單:城裡不可以種地種菜、不可以養雞養豬,難以維持生活。劉文青和隊友們反覆分析該戶搬遷顧慮,耐心細緻地為他們算清收入、安全、子孫、教育、醫療、土地山林帳和搬遷後發展帳「七筆帳」,進一步疏通農戶故土難離、入城後生活難以維持的思想擔憂。經過一整天的疏通交流,迪四葉一家人最後同意搬遷。

努力就會有希望,前方總會有陽光。劉文青及隊友們發揚「5+2」「白+黑」精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不厭其煩地深入農戶家,耐心聽取群眾意見訴求,找準問題堵點,重點發力,想方設法營造支持搬遷的輿論氛圍……多層面、多渠道、多形式的進行了全方位宣傳動員,讓村民逐漸從一開始的抵制、謾罵甚至威脅,逐步轉向理解和支持。

兩個月的時間裡,劉文青及隊友們在銀江小組共走訪農戶48戶,在火塘邊宣講動員250餘次;深入田間地頭、放牛砍柴處36次;召集村民集中宣講動員8次;帶領群眾到縣城安置點實地參觀12次。同時,為鼓勵貧困戶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他們還自掏腰包看望特困戶、殘疾人11戶。通過鍥而不捨的奮戰,銀江小組實現了0戶搬遷的突破,終於有17戶共129人同意搬遷。

看似微小簡單的一組數據,裡面飽含著工作隊員們默默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折射出來的是黨員幹部堅持幹字當頭、敢於迎難而上、時刻衝鋒在前的擔當與作為。

一步一個腳印踏上的徵程中,劉文青用昂揚鬥志和夙夜在公的奉獻精神,以砥礪奮進和默默付出的執著毅力,在百日攻堅中披星戴月、翻山越嶺、劈斬荊棘,讓美麗的青春之花在脫貧攻堅一線激情怒放!

南安建背包隊供稿

編 輯:李玉花 少友葉

責 編:何 劍

監 審:張學坤

終 審:楊致遠

相關焦點

  • 易地搬遷幸福來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 夯實基礎 逐夢小康——張掖市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工作紀實
    現在搬遷至圓夢苑小區,困擾我們多年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民樂縣易家灣村易地搬遷戶武開會是村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說起易地搬遷帶來的變化,他感觸頗深。基礎設施和易地搬遷是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對張掖市脫貧攻堅工作來說是一場必須打贏且要打好的硬仗。
  •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出易地扶貧搬遷動員令。永州聞令而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和中央、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系列決策部署,堅持高位謀劃、全力推進,通過4年艱苦奮戰,順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為新社區打一個幸福的「中國結」——共青團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為了切實發揮共青團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積極作用,廣泛組織動員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工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出積極貢獻,2020年,團中央社會聯絡部在全國遴選10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開展服務項目,整合投入資金650萬元,示範帶動各級團組織實施地方服務項目693個,投入各類資金2300餘萬元。
  • 聊城市召開電動自行車集中登記掛牌百日攻堅行動暨「一盔一帶一...
    大眾網·海報新聞聊城5月14日訊(記者 楊瀟瀟)5月14日,市政府召開全市電動自行車集中登記掛牌百日攻堅行動暨「一盔一帶一反光衣」安全守護行動部署會,對電動自行車集中登記掛牌百日攻堅行動、「一盔一帶一反光衣」安全守護行動和「零酒駕
  •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舉行
    11月17日至18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昭通市舉行。會議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精神,交流後續扶持工作的經驗做法,研究鞏固易地搬遷脫貧成果的相關舉措,部署下一階段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
  • 平頂山市委書記周斌到魯山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3月9日下午,市委書記周斌到魯山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在張良鎮思源居安置點,周斌走進蔬菜大棚、扶貧車間,實地察看搬遷點產業發展情況,與在這裡務工的搬遷群眾親切交談,詳細詢問他們的生產、生活、收入等情況,並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認真聽取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和汝州市、寶豐縣、魯山縣群眾搬遷後的就業、產業、管理情況匯報,與部分鄉(鎮)幹部座談交流。
  • 彬州市新民鎮:易地搬遷樂了貧困戶
    2016年,新民鎮針對一些貧困群眾居住分散、偏遠、房屋危漏、經濟困難的實際情況,把易地搬遷作為扶貧重點工作,納入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內容,全面落實易地搬遷幫扶政策,積極做好舊房拆除和搬遷安置協議籤訂工作,集中時間、人力、資金,建成了屯莊、家和兩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有94戶429貧困人口優先住上新樓房。
  • 為了搬遷移民幸福安康——零陵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一大批黨員幹部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偉大思想指引下,帶領63萬零陵兒女,以戰天鬥地的熱情在湘水與瀟水相匯之地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大業,以共產黨人的「人民情懷」譜寫了新時代的民生之歌!當年唐代文豪柳宗元筆下的荒蠻之地,早已舊貌換新顏,處處欣欣向榮。
  • 雲南怒江:「背包」消防宣傳隊走村入寨
    近日,雲南省怒江州消防救援支隊部署開展全州農村消防宣傳「百日攻堅」活動。
  • 金寨縣天堂寨鎮漁潭村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摘要】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根據產業發展計劃和農戶發展需求,基層幹部們不時走進田間地頭,走到農戶家中,與農戶一起算算產業按期投入帳和長...
  • 大涼山易地搬遷:搬出生活新天地
    本報今起開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專欄,反映深度貧困地區的今昔變化和各地多措並舉、攻堅克難的扶貧工作進展。  「群峰嵯峨,四時多寒」,謂之涼山。行走在大涼山,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形:青山環抱中,是充滿彝族特色的易地搬遷安置點新居:或灰白,或土黃,密集的是樓房小區,開闊的是聚合新寨。  「真是想不到。」
  • 住進好房子 告別窮日子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搬遷安置和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和地方有關重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回顧 搬走的是貧困 遷來的是幸福
    □本報記者李英華李運海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也捷報頻傳。截至9月底,我省今年計劃建設的416個安置點已全部開工,開工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省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進入掃尾階段,集中安置點建設基本完成,已搬遷入住建檔立卡貧困戶8.4萬人,佔計劃總數的86.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3個百分點。
  • 易地搬遷新校園 孩子臉上樂開花
    小朋友們在家鄉美食區參加打餈粑活動  2016年,為解決凱裡市凱棠鎮凱哨村——上馬石社區易地扶貧搬遷戶幼兒就近入學問題,當地政府在與社區一路之隔的地方建設起一所公辦幼兒園,並於當年7月開園。  在幼兒園的一面主牆上,「讓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享受公平和優質的學前教育」顯得格外醒目,字體周邊一張張孩子們的笑臉是他們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 遂寧市蓬溪縣紅江鎮:易地搬遷「唱主角」演繹住房「變形記」
    在道路乾淨整潔、房屋鱗次櫛比的蓬溪縣紅江鎮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能不斷聽到奔跑嬉戲的孩童嘴裡哼著這首輕快的歌謠。自四川省蓬溪縣紅江鎮易地搬遷工作開展以來,102戶過去居住條件簡陋的貧困家庭搬進了窗明几淨的新居,這首歌謠也就應運而生,成了別具紅江特色的「土調子」。而在脫貧攻堅戰時代的「舞臺」上,遂寧市蓬溪紅江鎮的易地搬遷工作唱起了「主角」,演繹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住房「變形記」。
  • ...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
    走向勝利——懷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②「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新廠鎮營寨村搬遷戶吳光亮的小產業園。(靖州易地扶貧搬遷辦供圖)肖 軍 李青青夜幕降臨,辰谿縣錦濱家園,易地扶貧搬遷戶楊銀娥來到小區廣場跳舞。「搬到城裡來了,廣場舞越跳越起勁,生活在這裡真的很舒服。」楊銀娥臉上洋溢著幸福。
  • 三臺: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生活
    為推進易地搬遷工作落地落實,三臺縣建立健全「縣抓落實、牽頭統籌,鄉鎮為主體、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成立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在每年年初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動員會,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適時召開推進會、培訓會,有力推動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有力開展。
  • 四川經濟日報:遂寧安居區易地搬遷,搬出穩穩的幸福
    只有將貧困群眾搬遷到生存條件、發展空間相對較好的區域,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經過全區上下努力,四年時間,全區易地扶貧搬遷累計13214人,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139個、安置住房1505套,分散安置住房2992套,入住率達100%。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區圓滿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 易地扶貧搬遷如何精準?國務院扶貧辦:3個環節完成對象精準識別
    12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在回應如何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何精準識別認定時,國務院扶貧辦規劃財務司司長黃豔表示,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是搬遷工作的關鍵環節,五年來全國共有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了搬遷,到2019年底,有920萬已經實現了脫貧,今年剩下的40萬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已經解決了,目前正在履行退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