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幸福來

2020-12-23 湖南日報

    通訊員  歐陽友忠  蔣 全  駱力軍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

    近年來,寧遠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縣上下眾志成城,勠力攻堅,實現了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增收、鄉村面貌大改觀的宏偉目標,譜寫了一曲徹底改變山區貧困群眾生存狀態的壯麗篇章。

    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突出「四引四促」,切實抓好搬遷後扶,取得了顯著實效。易地扶貧搬遷考核連續兩年並列全省第一,「寧遠速度」受到省委書記點讚並批示在全省推廣;首創的「四引四促」後續幫扶經驗在全省全面推介;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明顯縣。

    科學謀劃 繪就美好藍圖

    寧遠縣地處湘南,毗鄰兩廣,四面環山,2002年被列為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2017年底脫貧摘帽。為徹底改變貧困面貌,寧遠縣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脫貧摘帽、不落一人」的關鍵一環、首要一役。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設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組、指揮部等「十個工作組」和「五個一批」指揮部。建立以縣長為召集人的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制度,設立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嚴守政策、質量、安全、資金「四條紅線」,全面對標對表上級要求,嚴控住房面積、籌資金額,堅決防止變相擴大面積、變相加重群眾負擔行為。堅持「三公」原則,嚴把群眾申請、村委公示、鄉鎮核實並公示、縣扶貧領導小組審核並公告、籤訂協議等「五道關口」,確保搬遷對象精準。嚴格執行拆舊復墾工作要求,應拆的100%拆除到位,有價值可以保留的或與他人聯建的舊房由鄉鎮村100%收歸產權。

    建設管理 打造安居家園

    解決住房問題,安居才能樂業。踏進寧遠縣柏家坪鎮曙光新村,一排排整齊有序的安置房,一條條整潔乾淨的馬路通道,一排排綠化帶纏繞房前屋後。這是總投資3800萬元,佔地70畝的移民新村,村民都來自於全鎮7個村散居在深山中的貧困群眾,其中部分是瑤胞。

    「我的心裡已經很滿足了!」 「很好,都好!」 「幸福,蠻好,開心!」搬進移民新村的潘國英、高六生、馮七妹發出由衷讚揚,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地制宜、立足長遠、統籌推進。寧遠縣注重易地扶貧搬遷與「三區」建設、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相結合,統籌一體規劃建設,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在全縣建起了27個易地搬遷安置點,曙光新村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安置點之一。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曙光新村的經驗在全縣易地搬遷安置小區複製推廣,更加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目前,寧遠縣易地扶貧搬遷4164戶17493人,其中集中安置3426戶14595人,佔總搬遷人數83.5%;分散安置738戶2898人,佔總搬遷人數16.5%。城鎮安置3319戶14128人,農村安置845戶3365人。

    立足長遠 確保樂業增收

    寧遠縣圍繞「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的目標,創新實行「四引四促」易地扶貧搬遷後扶工作,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

    推進就業引領促增收,實現「一戶一就業」目標。全縣打造就業扶貧基地17家,聯繫縣工業園105家企業積極開設扶貧專崗,放寬招聘條件,吸納1130名易地搬遷對象就業。創新實施百企幫千戶、特崗幫千戶、萬人幫千戶的「三千工程」,確保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易地搬遷家庭要有1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鼓勵、扶持企業或打工能人到各易地扶貧安置小區(或周邊)創建就業扶貧車間129個,解決了5246餘人的就業難題,1086餘名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人均保底增收2.5萬元以上。在全縣聘請勞務經紀人438人,組建勞務協作微信群433個,每日發布、更新招聘信息,進群人員達15.67萬人。近年來,共舉辦易地扶貧專場招聘會30餘場,11127名搬遷家庭勞動力通過招聘實現就業。

    助推產業引領促發展,實現「一戶一產業」目標。根據搬遷對象的實際情況,優化產業扶貧模式,完善產業帶貧益貧機制。在鄉鎮安置點及周邊村,突出發展光伏發電、烤菸、油茶、九嶷山兔等20餘種產業,引導搬遷對象加入農村專業合作社。組織開展農副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市場、進電商等「六進」活動,幫助搬遷戶發展種養加生產增加收入。大力推行「核心景區+扶貧」、「鄉村旅遊+扶貧」、「旅遊就業+扶貧」等模式,打造鄉村特色旅遊名片。

    加強鄉風引領促文明,實現「戶戶講文明」目標。所有安置點均安裝了視頻監控設備,配備24小時值班的安保人員,開展巡邏防控、調糾解困,確保安置區社會治安穩定;廣泛開展「平安家庭」「清潔衛生戶」「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活動,引導教育貧困戶主動摒棄生活陋習,糾正不良生產生活習慣。通過「村村響」、宣傳欄、文化牆、移動客戶端,辦好易地搬遷「道德講堂」「講習所」等教育陣地,加強思想文化、道德、感恩等扶智、扶志教育,大力宣傳脫貧致富先進典型,總結推廣脫貧致富成功經驗,大力弘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精神,幫助搬遷群眾擺脫思想貧困、樹立主體意識,增強內生動力。

    強化黨建引領促強基,實現「黨建全覆蓋」目標。積極探索以黨建帶搬遷、以搬遷促黨建的新路徑。全縣27個集中安置點中18個已成立黨支部,其他9個安置點與就近村成立聯合支部管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把黨建工作融入到易地扶貧搬遷及其後續管理服務全過程,全面激發搬遷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服務群眾職能。所有安置點均建立居民管理委員會,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的作用,堅持所有服務事項都能在安置區辦理,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步」。

    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徵程。在邁向全面小康的新徵程上,寧遠人民將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寧遠新篇章!

相關焦點

  • 為了搬遷移民幸福安康——零陵區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科學規劃 高標準描繪藍圖走進永州市零陵區各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寬闊乾淨的馬路,整齊排列的樓房,設施完善的廣場映入眼帘。安置點四周綠樹環繞,三兩老人帶著小孫子在樹下或是乘涼玩耍或是拉起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河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回顧 搬走的是貧困 遷來的是幸福
    □本報記者李英華李運海  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也捷報頻傳。截至9月底,我省今年計劃建設的416個安置點已全部開工,開工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省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進入掃尾階段,集中安置點建設基本完成,已搬遷入住建檔立卡貧困戶8.4萬人,佔計劃總數的86.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3個百分點。
  • ...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
    走向勝利——懷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②「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新廠鎮營寨村搬遷戶吳光亮的小產業園。(靖州易地扶貧搬遷辦供圖)肖 軍 李青青夜幕降臨,辰谿縣錦濱家園,易地扶貧搬遷戶楊銀娥來到小區廣場跳舞。「搬到城裡來了,廣場舞越跳越起勁,生活在這裡真的很舒服。」楊銀娥臉上洋溢著幸福。
  • 四川經濟日報:遂寧安居區易地搬遷,搬出穩穩的幸福
    只有將貧困群眾搬遷到生存條件、發展空間相對較好的區域,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和造血功能。經過全區上下努力,四年時間,全區易地扶貧搬遷累計13214人,共建設易地扶貧搬遷6戶及以上集中安置點139個、安置住房1505套,分散安置住房2992套,入住率達100%。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區圓滿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 五股泉鄉:易地扶貧搬遷 遷出幸福新生活
    【摘要:近年來,興和縣五股泉鄉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裡」的政治任務來抓,在持續做好搬遷對象識別、人房對接等工作的基礎上,高度重視搬遷前和搬遷後服務工作,讓村民遷出幸福新生活。】
  • 鎮坪:易地搬遷挪窮窩,黨建引領幸福路
    家住在曾家鎮和順家園社區的易地搬遷戶肖大芳一邊繞著電子線圈,一邊說。肖大芳一家是2019年搬到和順家園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居住的。提起之前的居住環境,肖大芳感慨萬千,住的土牆房子,下雨了它就漏,外面大下屋裡小下,走路一下雨就一身的泥巴,孩子上學條件也差,所以生活質量一直提不起來。
  •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易」得廣廈千萬 開啟幸福新篇——永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安置區突出「中國愛情小鎮」主題,全力推進「七星水街」項目建設,依託旅遊扶貧,引導移民創業增收脫貧。4年時間,170個集中安置點完成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774個貧困村根植產業大樹,22001名搬遷貧困人口接受技能培訓走上就業崗位,幸福生活的畫卷徐徐展開——這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永州溫度」!易地扶貧搬遷是實現全面小康的一項浩大工程,是人類向貧困宣戰的一次偉大創舉。
  • 雲南會澤:易地搬遷再建一座幸福城
    1月23日拍攝的會澤縣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遠處是會澤縣城(無人機照片)。目前會澤新城第一期項目已完成搬遷安置2萬餘人,2020年春節前第二期項目搬遷安置1.2萬餘人,6月前完成搬遷安置4.8萬餘人。 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1月23日拍攝的會澤縣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無人機照片)。
  • 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景泰縣蘆陽鎮石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
    譜寫幸福生活新篇章——蘆陽鎮石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走訪見聞白銀日報記者 貴富堂易地扶貧搬遷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十三五」期間,景泰縣對2396戶9961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搬遷,一大批群眾開啟了致富新篇章,過上了幸福生活。這其中,就包括搬遷到蘆陽鎮石城安置點的1000多戶困難群眾。孫治秀是蘆陽鎮石城安置點的搬遷戶,家裡有6口人。搬遷前,她家住在20公裡以外的山裡,靠天吃飯,種的是旱沙地,住的是破舊房子,全家年收入不到一萬元,感到生活沒盼頭。
  • 易地搬遷戶 走上幸福路!《人民日報》點讚昭通鎮雄縣
    挪出窮窩、斬斷窮根,雲南實施大規模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數十萬貧困群眾實現從深山到城鎮的跨越。住進新房子、有了新產業,在貧困群眾面前開啟的,不僅有蒸蒸日上的新生活,還有廣闊的奮鬥新天地。一方水土養活不好一方人云南數十萬貧困群眾因此搬遷進城不少縣市出現千人甚至萬人易地搬遷安置小區這對當地社會治理、經濟發展來說意味著什麼?
  • 住上新房 娶來新娘——晉北易地搬遷脫貧戶的幸福「心語」
    新華社太原6月1日電題:住上新房 娶來新娘——晉北易地搬遷脫貧戶的幸福「心語」新華社記者柴海亮、王學濤、孫亮全自從搬入新家,坊城新村的村民一年娶回9個新娘。坊城新村是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要搬遷的兩個舊村子都是貧困村,土窯洞多,光棍也多。白利軍家,因母親肢體殘疾、父親年老體弱,2014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脫貧。他初中沒畢業就輟了學,以電焊手藝為生,但掙的錢離買房還很遙遠。現實一度讓他感到很無奈,甚至做好了打一輩子光棍的準備。
  • 三臺:易地扶貧搬遷「搬」出美好生活
    為推進易地搬遷工作落地落實,三臺縣建立健全「縣抓落實、牽頭統籌,鄉鎮為主體、部門聯動」的工作機制,成立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任組長的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在每年年初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動員會,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適時召開推進會、培訓會,有力推動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有力開展。
  • 「易」得日月換新天——江華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楊丁香 朱國卿 安居樂業,寄託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唐代詩人杜甫詩句可以作證。「走出大山心敞亮,幸福來自共產黨」,7月15日上午,筆者走進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金竹衝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時,寫在安置房上的標語映入眼帘,向我們揭示了金竹衝貧困戶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的奧秘。
  • 彬州市新民鎮:易地搬遷樂了貧困戶
    2016年,新民鎮針對一些貧困群眾居住分散、偏遠、房屋危漏、經濟困難的實際情況,把易地搬遷作為扶貧重點工作,納入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內容,全面落實易地搬遷幫扶政策,積極做好舊房拆除和搬遷安置協議籤訂工作,集中時間、人力、資金,建成了屯莊、家和兩個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有94戶429貧困人口優先住上新樓房。
  • 為新社區打一個幸福的「中國結」——共青團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
    9月底,我們一行數人,在10天的時間裡,先後走訪了陝西、重慶、貴州、廣西4個省區市的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調研這裡的共青團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工作進展。據了解,今年以來,各級團組織已在全國69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開展工作,共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服務搬遷青少年73萬人,覆蓋群眾272萬人。
  • 河南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
    (原標題:河南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下山入社區 搬進幸福裡(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後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 桐梓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喜領不動產登記證
    12月18日,桐梓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登記證首發儀式在楚米鎮馬元巖社區舉行,100戶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領到不動產登記證,標誌著他們所居住的「幸福房」有了一份產權保障。儀式上,搬遷群眾依次上臺,籤字、按手印、領取不動產登記證,領到證書的搬遷群眾,個個喜笑顏開,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拿到這個紅本本特別的高興,在以後的生活當中,希望能像這個紅燈燈一樣越過越紅火。」領到不動產權證的搬遷群眾李德偉興奮地說道。
  • 雲南鶴慶:易地扶貧搬遷「挪窮窩」 黨建引領提升「幸福感」
    近年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鶴慶縣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優勢,積極探索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路子,切實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更幸福。鶴慶縣黃坪鎮馬家壩易地扶貧搬遷點  強化組織推動 確保群眾「搬得出」  充分發揮縣委統一領導,鄉鎮黨委具體實施,基層組織宣傳發動和黨員帶頭參與的作用
  • ...智慧】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大文章」 188萬群眾一步跨入新天地!
    【中國的脫貧智慧】書寫易地扶貧搬遷「大文章」 188萬群眾一步跨入新天地! 【中國的脫貧智慧】書寫易地扶貧搬遷
  • 雲南雲龍: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 家門口就可以掙錢 人民日報客戶端...
    羅二業在扶貧車間熟練作業配套完善建得好 強化就業促增收石麗珍和羅二業在福堂社區的新生活,是福堂社區2000多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共建幸福新生活的一個生動縮影。雲龍縣福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大理州雲龍縣諾鄧鎮,共安置該縣10個鄉鎮591戶2198人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其中建檔立卡戶485戶1832人,同步搬遷戶106戶366人,共有漢族、白族、傈僳族、彝族、藏族、侗族等6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