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線進藏第一縣,曾是紅軍長徵的戰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2020-12-16 特殊的旅行

國道318歷來是很多自駕愛好者喜歡探索的線路,這條路上有數不清的山峰,因此,每年無論是自行車還是自行車,很多人都通過318條路線隱藏起來,探索世界屋頂的美麗,今天介紹的這個縣是從四川318國道進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第一個縣,是進入藏區的第一個縣, 很多朋友可能推測這個郡是甘孜州的瀘定縣。

瀘定是甘孜州的入口,是甘孜州總面積最小的縣,總面積2165平方公裡, 一定有人說這麼大的面積是我們縣的數倍, 確實,瀘定縣的面積放在全國來看,確實是比較大的縣,比安徽的銅陵市大,但放在甘孜州來看,瀘定的面積非常小,甘孜,很多縣的面積幾萬平方公裡,瀘定在2000平方公裡以上,確實很小。

目前瀘定縣共有8.7萬人,已歸甘孜州管轄,但主要以漢族為主,其他還有藏族、彝族等各種民族混居,是多民族居住的縣, 在經濟方面,瀘定還不錯, 這裡的旅遊業和商貿業比較發達,是整個甘孜州的交通樞紐,被稱為甘孜的「東門」,瀘定最特別的是必須計算極高的海拔差,這在世界上非常罕見, 從四川最高峰7556米的貢嘎山到1332米的瀘定縣,瀘定產生了6000米以上的海拔差, 這在中國的其他地方看不到, 所以這裡也有很多世界之美, 在二郎山頂可以眺望「蜀山之王」貢嘎山,享受無與倫比的景色, 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在二郎山的老路上自駕遊,但一定要有汽車技術,一定要注意安全。

瀘定有很多紅軍長徵的遺蹟,最有名的是瀘定橋,講的是飛走瀘定橋的故事,很多朋友可能從小學聽說過,現在瀘定橋在瀘定市,瀘定的朋友一定記得去看,現在瀘定交通發達,川藏鐵路也在建設中,以前瀘定之前需要越過巍峨的二郎山,現在瀘定縣已經修好了高速公路,離開成都的路上全高速,很方便, 未來瀘定也一定會更美, 大家對瀘定的發展怎麼看?

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美景,感悟不同的人生,跟著小編一起旅行吧,下期你想要看哪個城市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

相關焦點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5年11月,轉戰於湘鄂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第二方面軍),在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任務後,在敵人重兵圍剿下,撤出蘇區,開始長徵。 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於1935年5月和1936年4月先後兩次經過楚雄地區八個縣、市,分別從雲南祿勸皎平渡、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境內,甩掉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不過,以夷制夷的概念還未提出時,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華夏兒女早已深諳其理,並身體力行,在文化與商業方面將其運用地淋漓盡致。舉個例子,我們有令人自豪的母語。漢字從創造到越發豐富,一部分是社會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一部分是借鑑和吸納外來文化。
  • 長徵時紅軍穿什麼:綁腿和草鞋成戰士的法寶
    圖3:長徵途中的紅軍,可見服裝各異而這套紅軍軍服的亮點就在於頭上的紅布五角星帽徽和兩邊領口的紅布領章,紅五星就不用多說了,紅領章毛澤東則在曾演講中專門說明那是代表了兩面紅旗。紅五星和紅領章使紅軍軍服突出反映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本質,在這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發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軍服文化,以紅色五角星為標誌的傳統也一直沿襲下來,特別是建國後的65式軍服「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的「三片紅」幾乎完全照搬了當年紅軍軍服的特點。
  • 193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主力開始長徵
    1934年,中共中央領導中央紅軍主力踏上戰略轉移的漫漫徵程,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徵。長徵,是中共黨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美國時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的《人類1000年》一書,公布了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1000年間人類歷史進程中發生的100個重大事件,中國入選了3個,其中之一就是1934年的長徵。長徵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氣吞山河的英雄壯舉,是中華民族英勇奮鬥的壯麗史詩。
  • 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入選省級廉潔文化基地
    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入選省級廉潔文化基地本報訊 近日,省紀委監委和省委宣傳部聯合命名了8個省級廉潔文化基地。其中,寶興縣紅軍長徵翻越夾金山紀念館成功入選。據悉,8個省級廉潔文化基地,是繼2018年命名24個基地後的第二批。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紅軍長徵中的宣傳工作透視
    如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徵中取得的最大勝利,殲滅俘虜了大量敵人。長徵親歷者黃鎮繪製了反映遵義大捷的漫畫。紅軍幹部對被俘白軍進行宣傳,一大部分白軍參加了紅軍。又如紅二十五軍於1935年3月10日發布《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告國民黨士兵書》,指出國民黨士兵大部分是窮人出身,為國民黨作戰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禍國殃民。說明紅軍是工人、農民和蘇維埃政府的軍隊,歡迎白軍士兵來當紅軍。
  • 湘桂古大道,紅軍長徵路,桂北兩河新富江風光
    全州縣兩河鎮由兩條河組成,其中一條名新富江,這裡面 附近的古嶺頭,是中央紅軍長徵經過的重要樞紐,大部分紅軍都經過了這條湘桂古商道。如今,這裡成了人們重走長徵路的一條重要徒步道。重走長徵路的徒步道湘桂古大道,紅軍長徵路石上刻有:湘桂古大道,紅軍長徵路。
  •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召開
    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緊扣長徵文化特別是長徵精神大主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正確導向,提升思想內涵。要講好長徵故事、先輩故事,先講好項目故事、建設故事。要堅持保護第一,反對拆真建假、拆舊建新,反對破壞環境、改變環境。要做好公園規劃與「十四五」規劃、總規與分規、省與省規劃之間的銜接。
  • 《紅軍部隊新長徵》:光輝的勝利,永恆的血脈
    長徵,對於人民軍隊,意味著壯烈的犧牲、輝煌的勝利和精神的崛起。長徵是人民軍隊勇於犧牲、敢於勝利的遠徵。在總行程超過兩萬五千裡的長徵途中,武器簡陋的紅軍官兵始終處在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的追擊、堵截與合圍中,遭遇的戰鬥在400場以上,平均每天急行軍50公裡以上,平均三天就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
  • 【長徵】草鞋走出的長徵
    陳羅壽一輩子生活在江西省于都縣,這裡正是82年前中央紅軍主力長徵集結出發地。從他記事起,母親反覆講述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畫面始終印記在他的腦海裡:1934年重陽節前後,於都迎來了集結的大部隊。母親趕製了20多雙草鞋,一一送給即將長徵的紅軍戰士。那之前,陳羅壽當紅軍的父親曾捎信回來,囑咐母親多打些草鞋。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丨紅軍贈送的棉褲,成了傳家寶
    這裡也是1934年紅軍長徵途中從廣西資源縣進入湖南城步境內所攻克的第一道險關。一天半的採訪,從老山界到高山紅哨,從南山牧場到長安營鎮的紅軍橋,城步人的長徵故事說了一路,從戰火年代說到了現在。紅軍過城步至今的85年,也是長徵精神不斷傳承的85年。
  • 進藏攻略:第二天
    沿途還有木雅聖地、塔公草原、塔公寺等景點也是值得遊玩康定康定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馬古道重鎮、藏漢交匯中心。自古以來就是康巴藏區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信息中心和交通樞紐。主要景點折多山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西面為高原隆起地帶,有雅礱江,右為高山峽谷地帶,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態等方面處於過渡地帶,主要分布著有「嘉絨」之稱的藏族支系。
  • 興國縣聯合功夫動漫打造中國長徵超級IP《長徵總動員》
    圖|功夫動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竹兵與興國縣城市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俊進行籤約儀式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面對新時代的文化長徵路,興國自覺樹立文化自信建設意識,積極響應國家彰顯文化自信的號召,提出了以文化傳承、創新為核心的長徵超級IP打造方向。  模範興國,將軍故裡  打造長徵超級IP  興國是全國蘇區模範縣、紅軍縣、烈士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萬裡長徵路,裡裡興國魂。
  • 中國長徵四渡赤水戰役發生地
    神韻滄桑流歲月,長徵不朽緬英賢。(平水下平聲一先韻)文/小巖土城古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是因航運而興的古鎮,因四渡赤水而馳名的土城。土城是一座千年古鎮,春秋時期為古習國所在地,漢代建縣,唐宋建州,距今已有七千多年歷史。元末明初,當地人在改造房屋時發現了大量用泥土建房築城的牆基,土城從此得名。土城古鎮是古時「皇木出山,川鹽入黔」重要碼頭和集散地,素有「川黔鎖鑰」之稱。2005年,土城古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方志四川•紅色記憶】倪良端 ‖ 劉復初在川南為紅軍長徵做的...
    不幾天,羅光宗上門真誠地希望曾在貴州崇武學校學習過軍事的劉復初,出任民團督練長。劉復初接任督練長職,承擔300名民團團丁的訓練任務。中共黨員任晉侯指示劉復初,利用訓練隊員之機,發展壯大「紅軍之友社」,把武裝牢牢掌握在赤色群眾手中,成為共產黨掌控的武裝力量。
  • (文化)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紅」打卡地
    這座甘川古道上的小鎮歷史上就以物產豐富、集市繁盛而聞名,現在紅牆木門的臨街鋪面依然吸引著來來往往的客商和鄉民。不論是米麵糧油,還是名貴中藥材,哈達鋪總能讓人滿載而歸。「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坐落於岷山腳下的古鎮哈達鋪,因中國工農紅軍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徵,而有了更加響亮的名字: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 紅軍中有名的「娃娃司令」是哪些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是,我國曾有一大群人,在遠遠沒到30歲的時候,就擔任了現代人要到40歲、50歲才能擔任的職務,承擔了非常艱巨的任務。這些人不是別人,就是長徵時紅軍中的師長、團長。他們當時大都剛剛20出頭,最小的還只有10多歲。他們雖然非常年輕,但身上擁有許許多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探索。
  • 建始縣赴湖南桑植縣開展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交流活動
    12月9日,「建始-桑植革命老區紅色活動交流活動」在湖南省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湖南百年紅色教育基地紅軍禮堂舉行。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是開國元帥賀龍的故鄉,也是1935年11月19日賀龍率紅二方面軍(1.7萬人)長徵出發地。建始與桑植,山共脈,人同宗,在紀念賀龍率第二方面軍長徵85周年之際,建始縣與桑植縣老促會,經過協商開展此次活動,旨在加深革命老區縣市間的互助友誼,促進老區間的攜手發展。
  • 電影《紅麥》殺青,再現紅軍長徵麗江往事
    由張春和、王洋聯合執導的首部反映納西族人民支援工農紅軍長徵的電影《紅麥》日前殺青。當年紅軍在經過雲南麗江時留下了一段光輝的歷史,也留下了一段軍民魚水情深的佳話。電影以此為背景,圍繞紅軍傷員田雙妹被納西木老三相救後所經歷的驚險曲折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少數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善良淳樸、大仁大義的民族氣節。為將最真實的歷史重現在觀眾面前,《紅麥》劇組在選擇演員方面頗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