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經常參與體育鍛鍊對人們的健康有好處,如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代謝能力、優化身體機能、促進食慾、改善睡眠等等。而適度的體育鍛鍊,對於那些正處於治療期或康復期的癌症患者也同樣重要,不僅僅能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康復,改善預後,還能降低癌症復發和癌症死亡風險。#運動康復#
多項研究已經證實:運動可降低患癌的風險。世衛組織也反覆強調,定期的體育鍛鍊可預防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據英國一項關於卵巢癌患者運動與預後的研究發現:每周至少鍛鍊一次的卵巢癌患者,其死亡率比幾乎不運動的患者低22%~34%。
雖然參與體育鍛鍊對於癌症的防治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但是,適度的技巧和方法才是關鍵。我們見過很多患者,為了戰勝癌症,聽說鍛鍊有助於治療和康復,就每天早早起床出門,拼命地運動或鍛鍊。然而事與願違,過度的運動鍛鍊,不僅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反而發生了不少「慘案」。
在《癌症只是慢性病》一書裡記載的那位患肝癌的博士案例,就是因為運動過度誘發氣胸,最終不治身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所以,對於體能鍛鍊,一定要講究技巧,如果鍛鍊不當,反而容易「走火入魔」,最終適得其反。
那麼,究竟怎麼運動才是最科學合理的呢?什麼時間,又有哪些運動項目是最適合癌症患者的?
關於鍛鍊的最佳時間一直說法不一,有說在早上鍛鍊好,有說在下午三四點為佳,還有的說晚上鍛鍊最好!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給出了一個答案,我們也不妨看看人家怎麼說。
最佳運動時間
根據《國際癌症》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早晨運動防癌效果更佳,尤其是早上8點至10點。與其他時間段相比,這一時間段鍛鍊患癌風險更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795名參與者的數據進行了分析。其中前列腺癌和乳腺癌患者1285名,對照組1510名,通過問卷調查記錄他們的運動信息,將運動信息按照一天的時間排序分為五種運動模式,分別是早晨8-10點、早晨10-12點、下午12-7點、晚上7-11點和除此之外的運動時間。
通過分析後發現,與不運動者相比,早晨8-10點運動,患乳腺癌的風險降低26%,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27%。晚上7點至11點運動的人患這兩種癌的風險也有所降低,但幅度稍小。由此推斷,早上8點到10點之間鍛鍊,更能降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
其實,中醫非常注重晨練,反對晚練,這個跟這次的研究結果還是比較吻合的,但跟時下的一些說法還是有出入的(西醫一般不主張晨練)。早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指出:清晨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並趨向於外;中午時,陽氣達到最旺盛的階段;太陽偏西時,體表的陽氣逐漸減少,汗孔也開始閉合。
所以說,上午進行鍛鍊,多動,養陽氣;晚上則主張不運動,不擾動筋骨,不汗出傷陽。如果晚上拉筋練骨,跑步跳舞,既損傷陽氣,也耗損陰精,長此,人就會越來越沒勁。
對於晨練具體時間到底什麼時候好,該研究明確說早上8-10點是最佳的鍛鍊時間,而中醫更強調不同季節晨練時間要有差異化,主張因時、因地、因氣候鍛鍊。如《黃帝內經》指出:春天,廣步於庭;夏天,無厭於日;秋天,與雞俱興;冬天,必待陽光。
而通過我們的觀察,晨練時間也不能太早,應在太陽初升後,尤其是在秋冬季節,要注意保暖,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為宜,以協調性、柔韌性運動為佳。
另外,許多人會糾結於「運動前吃早餐,還是運動後吃早餐」?運動需要一定的能量,所以應該是先吃早餐最好。因早上不宜太早運動,如若早起不妨先吃早餐,視消化情況,餐後半小時或1小時後再進行運動鍛鍊。
至於運動形式,則不拘一格,量力而行。有研究表明,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如果每天步行1英裡(約1.6公裡),在20分鐘內走完,患癌死亡風險就能降50%。走路具有消耗多餘熱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內分泌,調節激素水平的作用,對乳腺癌、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的治療都有明顯益處。
總之,不管是「晨練」還是「晚練」,癌症患者的體能鍛鍊,必須講究適度,講究循序漸進,把「動」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任務,不需要每天花長時間來應付,只要鍛鍊完後自己覺得全身輕鬆、心裡踏實、放鬆,那就是最好的效果。
PS 最後,還要記住一點,任何鍛鍊都不能代替治療。我們有理由相信,癌症康復,是有徑可循的,積極適度的鍛鍊,加上合理的中西醫治療,康復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文章內容來源於何裕民公眾號,傳播健康知識,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為健康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