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應該如何運動?醫生:這3種運動千萬別錯過,是控制癌症的一...

2021-01-14 騰訊網

作者: 龔龍(中日友好醫院)

如今,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不少腫瘤患者都需要手術治療,而手術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低下,這對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都有很大影響。

有研究表明,在術後早期,因麻醉、手術創傷、術後疼痛等造成的身體炎症反應,不僅會明顯增加血液中的疼痛因子釋放,還會導致體內的5-羥色胺(5-HT)濃度下降,而5-羥色胺(5-HT)是我們體內的「快樂因子」。

它的減少會讓患者情緒低落,對接下來的治療缺乏信心,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甚至放棄治療。

一、運動是腫瘤患者的一劑良方

在過去二十年裡,學者們開始研究運動訓練對腫瘤的影響。

臨床研究表明,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規律運動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細胞賴以生存的體內環境,降低炎症反應,還可以增加體內的「快樂因子」,改善負面情緒。

因此,運動療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在癌症的控制和康復上發揮著不可小視的「實力」。

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意識到運動是腫瘤患者的一劑良方。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腫瘤患者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呢?

考慮到大多數腫瘤患者都是中老年人,體質較弱,常常合併有關節、脊柱的退化,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良方」,要選擇合適的、安全的運動方法。

總的來說,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要選擇有氧運動,二是要規律。

所謂有氧運動,就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運動。

通俗的說,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要足夠身體使用,通常是一些有節奏的、由重複動作組成的運動。

常見的有氧運動方式有很多,只要病情穩定,都可以嘗試一下。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運動,規律地堅持下去。

適合腫瘤患者的有氧運動方式:

1、快走

快走是一種容易實現的有氧運動。在戶外選擇一個寬敞的地方,就可以進行。

當然,你也可以購置一臺步行機,這樣就可以在家進行。

一般來說,快步走要求達到每小時6-7公裡的速度,這樣才能達到有氧運動的目的,如果以每兩步走1米來計算,每分鐘需要走120步左右。

相比其他運動,快走對膝關節的磨損非常小。當然,其強度也很小。如果身體允許,可以把快走升級,去走有一定坡度的路。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遊泳

遊泳最大的特點是幾乎不會給膝關節帶來壓力,可以減緩它的磨損。因此,遊泳也是一種理想的有氧運動,非常適合膝關節退化和肥胖的腫瘤患者。

不過遊泳並非每個人都會,而且有一定的危險性,由於同樣時間內,遊泳比其他運動消耗的力量大一些,因此只適用於已治癒、病情輕,或者病情穩定的腫瘤患者。

3、騎車

騎車時,身體的重量基本都在車座上,對膝關節的壓力不是很大,所以對膝關節退化和肥胖的腫瘤患者來說,也是一種理想的有氧運動方式。

家用單車是一個便宜、性價比高的運動器械,可以在家中進行鍛鍊。

當然,天氣不錯時,選擇一個安全的地方,騎車的同時還能接觸到陽光和新鮮空氣,對於腫瘤患者也大有益處。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以上就是適合腫瘤患者的有氧運動方式,但是很多人看完會後有這樣的顧慮,運動量會不會太大呢?

三、那麼,腫瘤患者應該如何把運動強度呢?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兩種實用的方法:

心率法:運動時脈搏數達到170-年齡。例如:55歲的人運動後的心率不應超過105次/分鐘(170-115 =105)。

自我感覺法:這是一種掌握自己運動強度的重要方法。如果出現輕度呼吸急促、感到心跳加速、周身微熱、面色微紅,這表明自己的運動量和強度正好。

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胸口發熱、發悶、頭暈、大汗淋漓、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量。

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上面介紹的最大目標心率還相差較遠,那說明你的鍛鍊不可能達到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達到上面的狀態後,不要馬上停止。否則,也達不到運動效果。你需要保持這種狀態20-30分鐘。

四、最後強調一些腫瘤患者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由於腫瘤的類型繁多,因此患者在運動時,還應該結合自身的情況和醫生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和強度。

處在病情尚不明確階段、晚期、化療、放療和術後短期內的患者,應避免運動或在醫生評估後進行。

感冒、勞累、飢餓或飯後1小時不宜做運動。

運動中有任何明顯不適,應該立即停止。

需要在空氣流通或開闊的地方進行,保證氧氣的供應。

注意運動強度,切忌運動強度過大,以免出現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造成身體損傷。

運動期間不妨聽一些舒緩的音樂,可以減輕心理壓力,提高運動效果,同時還能減少做重複運動時的枯燥。

特別提醒:腫瘤患者所採取的運動方式和強度,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具體結合病情而實施。

參考文獻:

[1] 周小涵,易成.有氧運動對腫瘤微環境影響的研究進展[J].腫瘤防治研究,2017;44(8):562-5.

[2] 李紅芳.術後早期運動護理對胃腸道腫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6):162-3.

[3] 莫賢煒,張雷,關溯,等. 作用於 5-羥色胺受體的抗抑鬱藥物研究進展.中國藥科大學學報. 2016,47(6) :639-647.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腫瘤患者,如何科學的做運動鍛鍊?了解運動的治療意義!
    很多腫瘤患者在進行抗腫瘤治療後,都會感覺得莫名的疲乏,無力感。這種癌因性疲乏往往會持續伴隨著腫瘤患者。很多時候,在患者向醫生反饋這種感受時候,醫生都會讓鼓勵患者適當的運動,通過運動提高機體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消除這種疲勞感。
  • 癌症患者做哪些運動比較好?推薦這5種運動項目,別選錯了
    如果病人患上了腫瘤,最關鍵的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癌症發病過程中,病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來調節身體,這樣抵抗力提高,對癌症病情改善有幫助。而慢跑的強度較低,可以控制好速度,通過這種方式讓全身血液形成速度加快,同時增加抵抗力,對癌症的改善有效果。因此,病人出現了癌症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通過適當慢跑的方式收穫好處。
  • 一文帶您了解腫瘤患者如何遠離睡眠障礙!
    一文帶您了解腫瘤患者如何遠離睡眠障礙! 「雲琪醫生,您好!自從上次化療出院後,睡眠一直不好,凌晨醒來就睡不著了,越著急越睡不著,不停的數羊也睡不著,您說該怎麼辦?」
  •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癌症患者運動要注意區分三個時期
    癌症患者進行康復運動可緩解臨床不適症狀、增加運動耐量、改善生活質量,以及潛在縮短住院時間和減少肺癌術後併發症,體育鍛鍊可作為胃癌的一種輔助治療方式。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如何科學健康的進行康復鍛鍊就尤為重要。
  • 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是靜養的好,還是運動?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
    雖然現在醫學得到了發展,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也有了比較成熟的治療方案和步驟,但是關於癌症患者到底該如何養好身體,還是有很多人爭論不休,有的人覺得運動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可以增強患者免疫細胞的能力。當免疫細胞戰勝癌細胞,患者就可以得到恢復,也有的人覺得,癌症本身已經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一定的消耗,再加上手術、化療等治療方法,患者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也沒有體力和精力去運動,還是需要靜養的好,減少身體的額外消耗。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是靜養的好,還是運動?聽聽醫生的專業意見,也能讓大家少走彎路。
  • 腫瘤醫生警告:這3種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及早篩查是關鍵!
    之所以癌症難以治療,其絕大部分是因為癌症被發現時已經達到中晚期,錯過最佳的手術時期,因此醫生再三強調做癌症篩查的必要性,尤其是以下三種癌症沒有特異性症狀,發現時已經達到晚期。
  • 癌症到了晚期,患者該如何選擇?醫生:2種情況能大大延長壽命
    然而癌症的發生並不是悄無聲息的,但這種疾病的狡猾之處就在於,它早期造成的症狀並不明顯,並且,不同的癌症早期症狀都各自有其特點,這更進一步加大了對癌症病情的判斷。那麼,當患者確診了晚期癌症或者病情發展到了晚期,應該如何選擇?癌症到了晚期,患者該如何選擇?
  • 癌症患者總說「累」怎麼辦?千萬別讓他休息!
    許多癌症患者確診之後接受了積極治療,原發症狀得到控制,卻常常感覺身心俱疲,不想動彈。 其實,疲勞是腫瘤患者每時每刻都在經歷的事情。 據不完全統計,約90%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癌症相關的疲勞,27% 至 82%的患者在治療後發生癌症相關的疲勞。
  • 研究癌症50年,88歲老中醫直言:用黃芪救治了無數腫瘤患者
    大家好,我是中醫甄醫生。 今年來,我國癌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呈上升趨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的患者人數就達到了420萬人左右,並且因為癌症而死的患者高達200萬人。處於癌症排行榜上前幾名的除了肝癌、肺癌、還有胃癌。
  • 腫瘤患者,食慾變差,吃不下飯怎麼辦?醫生給出建議,或值得參考
    醫生給出了一些建議,腫瘤患者可以試一試01少食多餐一般腫瘤患者的胃口是很差的,而且吃多了還容易出現既然患者吃不下飯,那我們可以通過提高食物的營養,來給我們身體提供能量,更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入,腫瘤患者蛋白質的需求要比正常人要多,正常人蛋白質的攝入量是0.8-1.0克,但是腫瘤患者應該攝入每天每公斤1.0-1.5克甚至是2.0克的蛋白質。
  • 為何癌症會「找上門」?原來就在這5個字!很多人還蒙在鼓裡
    二、癌症是懶出來的!1. 懶得運動:13種癌症風險上升工作忙,家務多,就不運動了?這麼懶,癌症風險會增加。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運動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過1小時,他們患食道癌的機率少42%,肝癌機率少27%,腎癌機率少23%。
  • 腫瘤患者的飲食如何營養搭配?
    腫瘤患者的飲食如何營養搭配?,是否需要忌口,怎樣吃得健康又享受……談癌色變,許多癌症患者會改變既往飲食習慣,如何吃是大多數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 春節期間,癌症患者如何盡享節日佳餚?
    通過控制飲食的攝入和適當運動保持熱量的平衡:可以通過體重的監測來判斷,保持體重穩定,最好上下浮動不超過2公斤。2. 不要盲目忌口:民間有許多關於「發物」會加速腫瘤生長的錯誤觀念,「發物」如海鮮、蝦、蟹、牛肉、羊肉、雞肉等,目前還沒有證據說明所謂的「發物」會導致癌症進展。除非對上述食物有過敏反應,或進食後明顯不適,否則不建議忌口。所以春節期間,癌症患者可以盡情享受上述美食,而不要錯過。
  • 26種疾病都可以通過運動幹預!別等生病再運動!
    長期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抗阻運動對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機體狀態和心理健康及腫瘤治療有很好的效果。對於早期乳腺癌患者,長期低、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更有利於康復。如何定義長期和短期?本次研究的方案指出,將6周定義為短期和長期運動的臨界點;短期運動持續時間少於6周,而長期運動則持續6周或更長時間。
  • 癌症5年生存期是什麼意思?熬過5年就沒事了?腫瘤醫生告訴你
    癌症患者最懼怕的就是死亡,患有癌症後,治癒的機率較低。造成癌症的原因多種多樣,而腫瘤患者最關注當然是如何提高生存率,大多數患者在接受手術後,經常會聽到一些「五年生存期」這類的話,很多患者會存有只能活五年,或者5年之後癌症就好了這樣的想法。那麼,到底癌症五年生存期是什麼意思?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李進:提高腫瘤防治意識,攻克癌症不再是幻想
    一、 癌症是否就是絕症,患癌就意味著死亡?不是的!自2006年起,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紛紛把原來定義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義為「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患癌也並不意味著死亡,如果發現早並積極治療,約1/3的癌症病人可以治癒。
  • 了解癌症分期有多重要,這事關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有多長
    審閱者: 周鑫莉(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癌症分期是指癌症發展的程度,如腫瘤的大小,以及是否發生了擴散。明確癌症的分期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進行以下判斷: 了解患者癌症的嚴重程度和生存機會。 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療計劃。
  • eLife最新解析:運動是如何通過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生長的?
    如同伏爾泰說的「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加強肌肉、韌帶和骨骼等,具有全身性的廣泛益處。先前的研究表明,除了可以鍛鍊身體外,運動還具有減少惡性腫瘤的進展,改善多種癌症預後的功能。然而,運動是如何發揮其對癌症抑制作用的目前仍未可知。
  • 泰美寶法腫瘤醫院健康資訊|腫瘤患者如何在冬天提高自身免疫力
    有研究顯示:一年四季中癌症以冬季死亡率最高,其中以12月最為突出。甚至有專家表示,冬季是腫瘤惡化的高發期,部分患者易復發、轉移。雖然目前沒有任何科學的醫學證據證明,腫瘤在冬季易轉移、復發,但不少患者還是會擔憂,生怕自己熬不過冬。
  • 腫瘤科醫生:身上3處發癢,別當作皮膚病,要小心體內有癌
    肺癌早期患者的治癒機率近百分百。那麼,醫生有說過:身上3處發癢,別當作是皮膚病,要小心體內有肺癌。1、皮膚瘙癢難耐根據醫學界的國內外人士觀察後得出結論,癢和體內出現惡性腫瘤有很大的聯繫。國外有學者論述,皮膚瘙癢與惡性腫瘤關係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