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杜撰慈禧花邊八卦的兩位外國人

2021-01-07 騰訊網

慈禧從25歲守寡並成為太后,到73歲病逝,中間的48年裡,她一直是中國實際上的統治者。而這48年又是中國人每每提起就捶胸頓足扼腕嘆息的48年,歸結起來就倆字:窩囊。圓明園被燒、籤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賠了好多億兩白銀、割讓了大片土地,遍覽中國歷史也很少這麼窩囊。這份仇恨,國人當然記在了慈禧身上。

於是在清末至今的一百多年時間裡,慈禧太后基本是以純負面的形象出現在後人的記載中的。這些負面歸結起來,從弱到強大概是這麼幾類:生活奢侈、不守婦道、殘害忠良、賣國求榮。

無論是著書的文人、還是說書的藝人,貶損一個人,最具殺傷力的便是從其私生活上開刀,貶損一個女人,其私生活更是其致命傷!

拿慈禧後宮混亂生活開涮,國內代表人物是清末文人文廷式,其所著《聞塵偶記》記載:慈禧曾臨幸琉璃廠一位姓白的古董商;民間不同版本傳,李蓮英推薦北京金華飯店的史姓夥計給慈禧;北京琉璃廠琴師張春圃狷介有志節,不願屈節侍太后,貧困而死。

慈禧的「不守婦道」固然與慈禧所處的歷史時期有極大的關係,但她的「生活奢侈、殘害忠良、賣國求榮」更是強化了其在國人心目中「不守婦道」的形象。

作為女人,慈禧私生活方面不乏有被抹黑的成分,在所有抹黑慈禧的人中,始作俑者、也是最大「功臣」當屬英國的兩位爛筆頭:巴克斯和濮蘭德。

埃德蒙·巴克斯(或譯白克浩司、拜克豪斯),來自英格蘭約克郡,一個擁有男爵頭銜的英國貴族,在家鄉欠下高達32000英鎊債務,宣布破產後為躲債主來到了中國,出現於東交民巷原為淳親王府的英國大使館,他生於公元1873年,死於公元1944年,在北京差不多生活了大半個世紀。

約翰.濮蘭德(John Otway Percy Bland,1863-1945),出生於愛爾蘭。1883年來華,考入中國海關,任總稅務司錄事司。1896年任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秘書長,兼任《泰晤士報》駐上海記者。1898年8月,奉英國代理總領事璧利南之命,設法將逃到上海的康有為送上英國郵船前往香港。

這兩位是極具侵略色彩的「中國通」和流氓意識的「漢學家」。

對中國人來說,尤其對於經歷過八國聯軍和英法聯軍時代的北京人來說,那段屈辱的歷史,與那些趁火打劫的「中國通」和為非作歹的「漢學家」是密不可分的。

巴克斯精通中文,來中國後,經時任大清王朝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的引薦,將他推舉給英國駐華使館。

此時,適為戊戌變法的1898年,到了9月份,形勢突變,住在頤和園裡的老佛爺,一舉扼殺光緒新政,下令逮捕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和梁啓超,並在菜市口處死譚嗣同等六君子。

而當時《泰晤士報》駐遠東特派記者莫理循,偏偏在遠離北京的外地旅行,於是,越俎代庖的巴克斯以莫理循之名,在《泰晤士報》發表了一連串的北京電訊,其中有許多真假莫辨的「第一手」新聞、胡編亂造的獨家消息、撲朔迷離的宮闈內幕,以及無法證實的政變背景,一時間不但轟動英倫,歐美也為之側目。

70多年以後,英國歷史學家休·特雷費·羅珀經過研究查實,鄭重宣布,這一時期《泰晤士報》關於北京康梁維新以及隨後的政變報導,「絕大多數是巴克斯出於維持生計需要而進行的杜撰」。

辛亥革命以後,《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理循,被民國政府聘為政治顧問,與這個杜撰式代筆者巴克斯沒有繼續合作下去,但接替他的另一位《泰晤士報》駐華記者濮蘭德,由上海轉派北京。

濮蘭德與巴克斯恰好臭味相投,於是這兩個吃著中國,啃著中國,還恨著中國,罵著中國的洋人,一拍即合,一點就通,很快,一本題名為《慈禧外傳》,又叫《太后統治下的中國》的書,1910年出版。另一本《清室外記》,又名《北京宮廷的編年史和研究報告》,1914年出版。

大清王朝剛剛斷氣,屍骨未寒之際,巴克斯的著作即應聲而出,這兩本杜撰的書為巴克斯、濮蘭德贏得首席中國政治觀察家的頭銜!

尤其《慈禧外傳》,依據一本《景善日記》的「獨家資料」,等於是「庚子事變」全過程的實錄。此書不但展示清廷高層的內部鬥爭,更揭露帝後之間的矛盾決裂;尤其吸引眼球的是,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慈禧細節,幾乎就是一本有關這位太后混亂的私生活史。此書問世,立刻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出版後的最初一年,就再版重印了十多次。

更為傳奇的是,當時號稱英國年輕作家的巴克斯在報上撰文稱,自己是慈禧生命的最後歲月一直廝守的秘密情人。

於是,風靡歐美的這本書,集醜惡混亂於一身的慈禧形象,從此定格。

後人對西太后的負面觀感、不良印象,都是受到這兩個「中國通」的《慈禧外傳》影響。

老舍先生的《正紅旗下》裡,那個一隻耳朵的美國人,是這樣開導那個在北京傳教的窩囊廢外甥的:「在一個野蠻國家裡,越鬧亂子,對我們越有利!亂子鬧大了,我們會出兵,你怕什麼呢?問問你的上帝,是這樣不是?告訴你句最有用的話:沒有亂子,你也該製造一個兩個的!你要躲開那兒嗎?你算把牧師的氣洩透了!祝你不平安!祝天下不太平!」

以此類推,便知道當時的濮蘭德和巴克斯糟蹋慈禧,埋汰中國,不過是唯恐天下不亂的老把戲而已。

相關焦點

  • 慈禧時代清朝女子和外國人通婚,官員騎毛驢出差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今天介紹一組清朝時期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拍攝的大多數清朝人都是慈禧時代的大清朝子民!
  • 慈禧時間最久的「情人」,是一位長相清秀的外國人,出書描寫過程
    其實對於慈禧太后,古代的記載中對於她也是褒貶不一的,有些人覺得慈禧太后也算得上是很有手腕的一個女人,但是大多數的人都覺得慈禧太后的存在,影響了古代的發展。如果說不是慈禧太后,太過於在乎自己的生辰典禮,那麼可能甲午之爭就是另外一種光景和現象。
  • 慈禧太后詭異出殯現場,人山人海毫無生機,外國人嚇出一身冷汗!
    談到慈禧太后想必大家對她的意見相當的大吧!經常都可以看到與慈禧太后有關的帖子,當然大部分都是罵她的!今天小白也來跟大家講一講慈禧太后身上的一些事情吧!
  • 晚清皇宮舊照:慈禧寢宮外長滿雜草,圖8是侍衛帶外國人參觀故宮
    之後鹹豐帝在熱河駕崩,慈禧母憑子貴,開始把控朝政,到光緒年間,慈禧成了實際的統治者,眾所周知,慈禧與乾隆是清代史上兩位特別出名的喜好奢侈的執政者。 但乾隆帝與慈禧的狀況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雍正帝為乾隆帝留下了一大筆錢,乾隆前期也是有所功績,經濟發展迅速;但慈禧把持朝政時,清朝內憂外患,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賠款數不勝數
  • 英語習語:yellow journalism「花邊新聞,八卦新聞」
    Idiom of the Dayyellow journalism花邊新聞,八卦新聞,不擇手段吸引群眾的新聞您是否注意到,在戰爭期間,通常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員如何開始撰寫最糟糕的花邊新聞來證明其政府的合理化行為?Joe: "Is there any difference between yellow journalismand propaganda?"
  • 慈禧太后被稱為「老佛爺」是李蓮英首倡的嗎?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當年活著的時候,是被尊稱為「老佛爺」的。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叫她?是誰首先這樣稱呼慈禧的呢?現在網上很多的說法都認為這是李蓮英的功勞,認為是李蓮英拍馬屁稱呼慈禧為「老佛爺」,所以才有了這麼個尊稱。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滿蒙的習俗,不是慈禧的首創。
  • 李鴻章都一把年紀了,還有腿疾,慈禧太后為什麼還送小美女給他?
    或許是慈禧太后實在過意不去,在得知李鴻章的老寒腿又犯了之後。既沒有派御醫診治,也沒有送來靈丹妙藥,而是送了個宮女紅兒。雖然嘴上說是送給他的暖腳丫頭,但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就是送給李鴻章的一個小妾。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要賜給李鴻章宮女紅兒,而李鴻章接到賞賜後,為什麼又欲言又止呢?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29期:聽說李鴻章有腿寒症,慈禧太后為什麼不送藥,卻送了個美女給他?
  • 此人為大清首席攝影師,經常為慈禧拍攝私密照片,最早的藝術寫真
    慈禧對拍照也是非常執迷,以至於我們現在也能到慈禧、皇帝、妃子等人長啥樣。那給慈禧拍照的人究竟是誰呢?為何他有能力成為大清首席攝影師呢?此人就是清廷駐日、法公使裕庚的次子——裕勳齡,他的妹妹就是裕德齡。勳齡、德齡、容齡早年就隨著父親出使各國,並在法國留學。1903年,三人回到國內,德齡與容齡被慈禧封為御前女官。
  • 慈禧見了都要叫姐,清末真正的權力主慈安,她是如何碾壓慈禧的?
    慈禧也是很懂事,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新歡」,妥妥的將所有的仇恨值吸引到自己身上來。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清末朝廷誰說了算?當然是慈禧。其實在這個女人面前,慈禧就是妹中妹,她就是鹹豐皇帝的正統皇后孝貞顯皇后——又名慈安,一個慈禧見了都要叫大姐大的人物。
  • 細說漢字:八卦是最早的漢字?日語和漢字?聲調、舞蹈和節奏?
    所以,最早的「家」字就是這麼來的,就是給予小野豬安全,是養小野豬的地方。所以家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安全」,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觀念越來越重,人們成立一個個家庭,在家庭裡特別的安全,就把這個字引到了我們平常的「家」的概念。所以,我們看漢字,很多漢字的本意和現在是不同的,只不過具有相同的意,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意思。
  • 慈禧太后正裝照,眼神犀利,保養到位,網友直言氣場不是一般大
    慈禧生活在清朝晚期,雖然國勢已經比不上先前的康乾盛世,驕奢淫靡卻猶過之。而且還有一項是康熙乾隆享受不了的,那就是照相術。據《宮中帳簿.聖容帳》記載,慈禧照片共有30種,計786張。可以說慈禧晚年也是一個「影迷」,而且無論是穿「常服」還是特寫,都是全身照。今天就分享一組她的照片,來看看自詡後宮最好看的女人!
  • 李鴻章出訪,外國人竟將李鴻章當成了中國皇帝,還說慈禧嫁給了他
    在當前這個極富娛樂精神,流量為王的時代,用明星的八卦消息消遣生活,相信大家已經很習慣了,但是,用古代人物的緋聞做茶餘飯後談資的,您見過嗎? 在1898年,美國發布的一期《紐約時報》中,就有這麼一則新聞,是關於慈禧跟李中堂之間的故事,說他倆是夫妻,還說李是「中國總統」,這在中國人眼中看來頗為滑稽的新聞,竟然,成為了該報刊發行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大的一期英文報紙。
  • 「老佛爺」本是皇帝尊稱,為何成了慈禧專用?因李蓮英1句話
    其實不然,清朝歷代皇帝都被尊稱為老佛爺,因為滿族祖先最早被稱為「滿柱」,和佛教裡的「曼殊」同一個意思。清軍入關之後滿柱就被翻譯為佛爺,從此老佛爺一詞就被用於稱呼皇帝和太后。據說光緒帝剛登基的時候,慈禧想要垂簾聽政,但是遭到了朝中數位大臣的反對,禧感到很生氣。腹李蓮英為了哄慈禧開心,就說萬佛寺大殿中突然出現了雙重佛光,這可是吉兆,您要不要去看看。慈禧欣然應允,但是到了萬佛寺之後發現殿中只有一個佛像。慈禧就不悅了,李蓮英笑著說,您還沒往後頭走呢。
  • 慈禧太后比較大氣穩重,民間小姐姐眼神犀利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朝時候的女子服飾著裝化妝風格,順便談一下慈禧太后的罕見真實彩色老照片! 慈禧太后的彩色老照片實屬罕見,相信第一次見的朋友都會大吃一驚,完全不是被八卦了幾百遍樣子的慈禧老佛爺!令人意外!
  • 老照片:清朝末年,熊大在街頭表演節目,慈禧與太監搞Cosplay!
    在清末,為外國人工作是一項冒險的工作,經常被同胞所鄙視。他被稱為「二毛子」,甚至遭到包圍攻擊。當然,這些人依靠「外國人」也欺負老百姓! 1903年,慈禧太后與太監一起扮演角色扮演遊戲。
  • 功過世人說,慈禧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如果慈禧早死中國會怎麼樣?
    熟悉清史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在清朝後期慈禧已垂簾聽政,手握大權。在當時竟然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盲目的向十一個國家宣戰,讓中國雪上加霜。義和團幫忙抵制外國侵略者,最後也是因為她自己對政權的擔憂,也為了討好外國人而鎮壓。她的軟弱和不抵抗都使大清失去了昔日尊嚴,慢慢走向滅亡。
  • 慈禧太后下葬時的豪華穿戴,首次曝光
    左:慈禧太后佛裝像(故宮博物院藏) 右:容妃像展覽最吸引人的,便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展出了這兩位歷史傳奇女性的一些貼身遺物。展廳不大,放了16件展品,9件來自慈禧的東陵,4件來自容妃陵,還有3件是故宮調撥。
  • 日本記者眼中的慈禧:除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沒人可以與慈禧相比
    它出自日本作家田原天南的《清國西太后》一書,儘管他沒從慈禧那裡得過任何好處,也沒見過慈禧,但並不妨礙他成為慈禧的「鐵粉」。 田原天南曾以新聞記者的身份在中國生活多年,創辦《日中新聞》等媒體,參與報導義和團運動、日俄戰爭和一戰等重大事件,堪稱日本的「知華派」。
  • 慈禧西逃,八國聯軍在慈禧床上刻下一句話,李鴻章卻不敢翻譯
    比如西漢的呂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末的慈禧太后。 1900年,八國聯軍叫囂著要活捉慈禧,慈禧太后嚇得帶著光緒皇帝一口氣逃到了西安,不得不說慈禧太后跑路是賊快,前腳剛走,北京城後腳就被八國聯軍攻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