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包青天」的威名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偵破「牛舌案」的?

2020-12-18 騰訊網

「一身正氣永流芳,鐵面無私骨且剛。 書院公祠天下頌,清廉故事萬年揚。」 ——《七絕·贊包公》

提起宋朝,大家勢必都會想到它經濟發達,文化興盛,科技進步的社會形態。雖然宋朝一直處於外族的欺凌之中,但是它的政治、經濟、文化卻一直處於高速發展。

眾所周知,宋朝時期的國策是「重文抑武」,因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緣故,宋朝歷代都一如既往的壓制武將。這樣一來,宋朝武將黯然失色,而文臣卻大方光彩。

縱觀宋朝文臣,包拯則是最為特殊、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包拯大公無私、清正廉潔,為宋朝百姓做出諸多好事。除此之外,包拯破案也是一把好手。

其實,縱觀包拯一生,無非是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一生。想要了解包拯,必須從包拯的生平事跡入手。

一、大義滅親,斬殺親侄

據說,包拯在家中排行老三,是他的大嫂把他撫養成人的。一直以來,包拯也稱自己的大嫂為嫂娘,嫂是名分,娘是情分,由此可見,包拯大嫂對其仁至義盡。

儘管如此,包拯還是毅然決然的斬殺大嫂唯一的兒子,也是他自己的親侄子,關於包拯殺侄這件事,史書上有著專門的記載。當時包拯時任開封府尹,樞密院副都史,也就是副丞相。包拯一路走來,從不徇私枉法,以「包青天」著稱。

但包拯不曾想到,自己的侄兒卻知法犯法。

正值包拯作為欽差出遊,在他侄兒包勉的小縣之中,此時,一個老婦人前來告狀,大聲痛斥包勉違法亂紀,草菅人命的事情。對此,包拯立刻展開調查,經過一番查證,包勉的確犯了滔天大罪。

隨後,包拯按照正常法律流程給包勉定罪,虎頭鍘侍候包勉。就在此時,包勉的母親也就是包拯的嫂娘前來求情。嫂娘懇求包拯放過自己的兒子包勉,但包拯拒絕了。最終,包拯當著嫂娘的面斬殺了與自己有兄弟之實的包勉,與此同時,民間也流傳起包拯大義滅親的英明。

不過話又說回來,包拯此番大義滅親是建立在斬殺侄兒、傷害嫂娘的基礎上。從那以後,包拯鐵面無私的形象逐漸建立起來。

二、不畏權貴,斬殺陳世美

陳世美作為一個窮苦出身的狀元郎,先是拋妻棄子,成為無情小人。此時,陳世美雖然遭到時任譴責,但沒有觸犯法律。隨後,陳世美成為大宋駙馬,並時不時的欺壓百姓,幹一些傷天害理的勾當。

隨後,包拯接到百姓舉報,陳述陳世美違法亂紀的所作所為。包拯根據陳世美觸犯大宋法律的程度,獎勵其一口龍頭鍘。當時的公主、太后前來求情,包拯也全部拒絕。隨著一句「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陳世美人頭落地,公主成了寡婦。

不得不說,包拯堪稱不畏權貴的代表,那怕是皇親國戚,只要犯法,包拯也都會將其繩之以法。與此同時,包拯使得宋朝的權貴為之膽寒,也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包青天」。

除了不徇私枉法和不畏權貴之外,包拯還有一個極大的特點,那就是破案能手。無論什麼刁鑽的案情,包拯都能一一破解。

三、劍走偏鋒,偵破「牛舌案」

在包拯整個斷案的履歷中,牛舌案是最為特殊的存在,也是包拯聰明才智的完美體現。

當時,一個老農前來報案,說自己的牛被人割了舌頭。老農深情傷感,可謂是受盡了委屈。對此,包拯當即答應老農,一定會找出兇手,還他一個公道。

客觀的說,以當時牛舌案所提供的線索來說,的確算的上一個有難度的案件,以當時那個沒有監控、沒有電子眼的年代,實在是很難偵破這個案件。但是,包拯畢竟是包拯,他以自己獨特的思路,幫助老農找出真兇。

隨後,包拯讓老農回到家裡把牛殺了,然後上大街上賣肉。對此,老農表示非常不理解,人家的牛被割了舌頭,已經夠傷心了,現在,還要人家把牛殺了去賣。老農雖然不知道包拯什麼意思,但卻依舊照辦了。

第二天,老農帶著殺好的牛出來賣肉,沒想到生意還挺好的。街坊四鄰紛紛前來買肉,老農也從牛死的悲痛中漸漸走了出來。可就在老農興高採烈的賣肉時,一個鬼鬼祟祟的人到包拯那裡報案。

原來,宋朝時期不允許私人宰殺牛,如果沒有官府允許,私自殺牛是觸犯法律的。所以,這個人才前來揭發老農,希望官府可以將老農繩之以法。

然而,當此人沾沾自喜以為目的達到時,包拯卻下令將其拿下。包拯斥責到:「你就是殺害老農牛的兇手!」一時間,在場所有人全部驚呆了,前來報案的人也愣住了神,待在原地一動不動。

果不其然,此人就是罪魁禍首。經過一些審問後,這個人也招供說是自己故意割掉老農的牛舌,並陷害老農。原來,這個人跟老農有仇,無時無刻不在找機會陷害老農。他知曉宋朝殺牛犯法,所以才通過這個事情來達到陷害老農的目的。

當時,老農前來報案,包拯便知曉案情背後的目的。所以,包拯令老農回家殺牛,故意給此人留下證據,主要是為了引出這個人出來再次陷害老農。然而,與老農有仇的人果然不負眾望,最終選擇自投羅網。

客觀的說,如果牛舌案放到今天只能算的上一件小案件,但在包拯所處的年代,牛舌案稱得上驚天大案件。不管從案情的程度來說,還是從所提供的線索來看,牛舌案都是當時難以偵破的大案。

即便如此,包拯還是利用案件所提供的一些線索將其偵破。由此可見,包拯過人的斷案能力。所以說,「包青天」絕非浪得虛名。

結語:

包拯作為宋朝時期的著名文臣,在他的一生中,有著很多傳奇故事。包拯不畏權貴,大義滅親,英明破案,也成為包拯一生的標籤。只要提起包拯,世人便會想到包拯清正廉潔的形象。

即使到了今天,包拯的偉大形象依舊樹立在世人心中。不管到了何時,包拯都是世人心中的包青天。要知道,包拯的一世英名來之不易,為了造福百姓,讓恩重如山的嫂娘傷心,不惜斬殺自己的親侄子。

如此大義之舉,實乃世間少有,放眼古今中外,又有誰能夠像包拯一樣。

可想而知,身在古代社會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是多麼的不容易。想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高官,又是多麼的不容易。包拯以自己的一生,像世人詮釋了何為真正的為國為民。

為了國家和百姓,包拯不惜落得忘恩負義的罵名,或許包拯愧對嫂娘一家,但包拯從不愧對宋朝百姓。

參考資料:《宋史》 《三俠五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重說大宋包拯
    千古宋詞婉約明亮 風華絕代我和上班路上的包拯相遇我沒有喊包大人 沒有駐足行禮因為包拯沒有寶馬香車沒有前呼後擁 警車開道我和包拯各行其是 各行其道包拯像在開封的一個小酒館我遇見了心事重重的秦香蓮她恰好和剛直不阿的包青天
  • 「包青天」包拯的官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相當於什麼職位?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朝歷代都存在著貪官,他們徇私枉法,中飽私囊,十足的朝廷之蛀蟲,國家之罪人,不過也存在著一批忠心耿耿,為國為民的忠臣,他們公私分明,剛正不阿,直言進諫,不屈服於權貴,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包青天」。
  •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 -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台州視音頻門戶網站
    包拯查出孕婦被殺一案疑與大善人孔儒有關,故意放出消息,並命艾虎假意離開中牟縣,欲令孔儒失去戒心。豈料孔儒狡滑多疑,找上範桐查證再三,並未上當。然而為孔儒下手作案的鐵駿和邢亮聽說包拯威名,已生懼意,有意罷手,卻遭孔儒恐嚇,只得同意繼續犯案。包拯假意回京,留下展昭與艾虎暗中守候,等待歹徒下手時一舉成擒。
  • 歐陽修嘲笑包拯學問不深,有人質疑他政績不如包拯,他如何回答?
    歐陽修也許是因為自己寫得一手妙筆的好文章,讓他有點恃才傲物,他看不起同樣是進士及第出身的包拯(1027年)。比如,歐陽修曾說包拯「素少學問,朝廷事體或不思」,還說包拯「學問不深,思慮不熟,而處之乖當,其人也可惜也。」
  • 86歲香港配音演員譚炳文病逝,曾為《包青天》包拯獻聲
    譚炳文曾為《包青天》《水滸傳》《藍精靈》《聖鬥士星矢》《龍珠》等多部影視劇、動畫作品獻聲,尤其是在電視劇《包青天》中對包拯一角的精彩演繹,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配音,譚炳文還出演過《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九品芝麻官》《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影片。近年來,譚炳文的身體狀況不佳,一直受到心臟及腰椎疾病的困擾,但他仍堅持在幕前進行演出及配音工作。
  • 歷史上的包青天到底是什麼樣子?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王朝和馬漢在身邊。——《包青天》歌詞包拯,北宋名臣,因為鐵面無私,斷案英明,被民間百姓親切地稱為包青天。在影視作品中,包拯一般是黑臉,眉心有一個月牙,目光如炬,不苟言笑,瞧著特別威嚴神武的樣子。
  • 包拯60大壽時感慨自己膝下無子,兒媳突然跪下:您其實還有個兒子
    鐵面無私,仕途順利"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雄奸……"自古至今,包青天包拯的故事一直廣為流傳,包拯是他的正式名字,人們喜歡稱他為包青天或者包公。在他們那個年代也就是北宋時代,大多數官員都很難做到廉潔清正。可以說是官商勾結,官官互相包庇的事情很常見。
  • 包青天中的「龍頭鍘」究竟能不能鍘人?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豪傑來相助……」1994年《包青天》橫空出世,憑藉精彩的劇情和演員精湛的演技,頓時火遍兩岸三地,多次奪得各大衛視的收視冠軍,這不神劇是我們八零後這些叔叔大爺們的美好回憶,每當一個案情結局包拯要開鍘時,那感覺別提多激動了,但是現在有個問題一直在想,包青天有三口鍘刀,鍘了不少壞人,那「龍頭鍘」
  • 2020又一大劇翻拍,《新少年包拯》進入拍攝階段,沒有流量明星!
    至於導演們為什麼要翻拍,其實也是看上了作品本身帶來的巨大熱度,以前的熱播劇,男女老少都一起看,大家出於懷舊的心情,也會去看一看,這就保證了電視劇未播先火、最近《新少年包拯》開機,「包青天」系列,又被拿出來拍了一次。金超群、周杰、陸毅、鄧超等人都飾演過包拯,可見「包拯」算是眾多導演眼裡的香餑餑。
  • 包拯死前對展昭說了什麼?從此朝堂再無御貓,江湖再無南俠
    包拯是北宋很有名的清官,因為脾氣剛正,又碰上了明主,所以不但成了當時的賢良,也成為了後人口中的包青天,更是在民間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他不但武藝高強,又有南俠之稱,更有一腔正氣,為了護衛包拯這樣的好人,從此不再在綠林中逍遙,而是終日隨侍在包拯身邊,護他周全。展昭與包拯相識於包拯進京趕考的途中,在金龍寺兇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龍崗退劫匪,天昌鎮捉刺客,太師府刺殺暗害包公的龐吉,功績累累,因此被包青天舉薦,被皇帝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封號"御貓"!
  • 包青天彈劾兩前任當上三司使,歐陽修怒罵包青天,兩人誰是誰非?
    說起包拯,在後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後人的眼中,包拯一生為官清廉,不畏強權,屢斷奇案,是為民做主的好官。百姓稱包拯為包青天,後世也流傳著很多包青天為民鏟惡鋤奸的故事。包拯於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到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這一年多的時間任開封府尹,民間大多數關於包青天的故事都是以這段時間為時代背景。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包拯升為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其職責是監察朝廷各類事務,參與治理案件,並諫議得失。宋朝是個言論相對自由的時代,為廣開言路,甚至允許御史風聞言事。也是在這段時間裡,歐陽修與包拯發生了矛盾。
  • 包青天妙法斷案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的時候包拯還只是一個縣令,那時他當縣令的地方是棗陽,有一天包青天像往常一樣在公堂上處理一些事情,此時就突然聽到公堂外有人在爭吵,沒一會就看到一個青年和一個村夫抱著一隻大鵝進入公堂了,當時兩人還都爭個不停,兩人都說鵝是自己的。
  • 宋朝「包青天」的官有多大?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說出來你別不信
    開封有個包青天 ,鐵面無私辨忠奸」對於這一句詞調,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聞吧?如果比較喜歡包拯包青天的人應該還能唱出來。一部《三俠五義》,一部《包公案》,早已經將包拯「鐵面無私」的形象深入到了民間心中。特別是包青天黝黑的皮膚加上額頭中間那一彎月亮,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 《少年包青天》20年:背景音樂讓人頭皮發麻,堪稱國產懸疑經典
    不過,要說到懸疑劇,在許多90後心中,最早的懸疑劇恐怕要數金超群的《包青天》和周杰版本的《少年包青天》了,包拯的屢破奇案簡直大快人心。說到《少年包青天》,今年,曾經的主演周杰在社交平臺表示,自己將捐贈2萬斤大米馳援湖北。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高度關注。淡出娛樂圈多年,如今他雖然沒有了當年的名氣,但也有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了一名隱形富豪。
  • 《少年包青天》除了黑皮膚和月亮標誌,你還記得多少?
    《少年包青天》這個電視劇一共有三部,也就是有三個版本,分別由周杰、陸毅以及鄧超飾演的包拯,可能大家對周杰版本的印象最深刻,其次可能就是鄧超,然後是陸毅版本的,那除了包拯的黑皮膚和月亮標誌,小夥伴對其餘的人物、內容還記得多少呢?
  • 耿直青年、黑臉BOY、包拯:為什麼叫我包彈?還有其實我白著呢
    而這位包青天也是家喻戶曉。一直以來我對包大人的形象都來自於電視中那個黑麵包青天的形象,結果他根本就不黑。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的畫像:不愧是千古忠臣,眉宇之間就透露出一股正氣,而且人家一點都不黑,額頭也並沒有月牙。有人會說只憑一個畫像怎麼能判斷出來他是不是真的黑呢?我們也可以看到史書中對於包拯的記載是「面目清秀,白臉長鬚」,是真的不黑。
  • 包拯年薪千萬?
    沒錯,說的就是包青天——包拯!據1973年合肥肥東大興集發現的包拯墓中,專家們分析包拯個子只有1.65米左右,包拯的個子也不高。關於是不是黑臉?宋代史書均沒有包公黑臉的片言隻語記載,說明包拯的臉面並不黑,是一個白面書生。後來包拯的臉面變黑,是元明以來戲劇化的文學藝術形象。
  • 專訪《包青天之詭墓空棺》製片人程麟凱:亡者復生,行兇殺人
    「八零後和九零後,對於《少年包青天》這部作品是很有感情的,選擇拍攝《包青天之詭墓空棺》的原因,有一部分也是因為情懷的影響。雖然國內目前有太多同類化的影片存在,但是堅定地貫徹懸疑路線的作品卻很少。所以我們就很想做一部紮實的懸疑作品。」製片人程麟凱說到。
  • 包拯額頭上的彎月疤痕怎樣形成的?有5種說法,你信服哪一種
    鐵面無私辨忠奸,大家想到的自然是"包青天"包拯。作為百姓擁戴的清官,罪犯懼怕的"包閻王",包拯升堂時的每一聲怒喝都展現出了公平正義。而他的影視劇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堪稱是標籤化人物。面黑如墨,額頭有彎月,身邊有公孫策輔助。
  • 歷史上的包拯在今天是什麼官職?
    《少年包青天》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童年,包拯可以說是從老人到孩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作為一代清官的代表一直被後世的人們所稱道,那麼包拯到底是什們官職,放在今天他又相當於那個級別的官員呢?包拯,今天的安徽合肥人,在28歲那一年考中了進士,正式步入官場,他的第一份官職是正八品的大理寺評事,在今天也差不多就是縣長級別的,但是最後包拯並沒有做這一份官職,當時他的父母身體不好,於是包拯主動上書,請求把自己的官職安排在自己的家附近,宋朝以孝治國,對於孝道非常看重,所以皇帝就準許了,但是這樣一來,他的官職就變小了,從大理寺評事變為監稅,就是相當於從縣長變成稅務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