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領域,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

2021-01-13 上世是朵花

都說學海無涯,在知識的領域就像茫茫大海一樣,怎麼也不可能看到邊界,技術領域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前移,也逐漸有老技術的淘汰和新技術的產生,這種情況下只鑽研技術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那麼作為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呢?近期就有一名網友提到這一問題。

這名網友在網際網路工作了2年了,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技術,專注於技術本身的員工一般都混得不怎麼樣。那些什麼都懂一些(運營及產品),技術能力卻很一般的人,好像有更好的發展。於是這名網友的問題就來了,到底是成為通才好呢?還是專注於自己本職的領域好呢?還是單純的只是因為做技術沒有發展前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一起看看其他網友都是什麼看法吧 !

阿里巴巴員工:當然通才更好,因為成為專才更難,你所謂的專注技術本身的不是因為他技術多好而是他也只是比別人多掌握幾種茴香豆的寫法而已,真正的技術專家能形成壁壘的我沒法混的不好的

作者點評:要想在技術方面成為專才就需要有旺盛的學習精力,在技術水平上能夠超越其他人,形成一定的壁壘,不容易被後來的年輕人超越,這樣可以成為專才,如果感覺年紀大了,學習精力不夠旺盛,就考慮橫向發展,向技術管理方面發展!

小米員工:你就沒見過技術好又其他能力也很全面的?

作者點評:見過,有這樣的,但是也有保質期,特別是技術方面,不可能持續具有競爭力,到了一定年紀就可能走平線了!

網易遊戲員工:會吹牛逼的最好

作者點評:此觀點比較片面!吹牛沒有發家的,實力很重要!

騰訊員工:通才好,技多不壓身

作者點評:雖然技多不壓身,但是前提是要有一技之長,如果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也是很要命的!

阿里巴巴員工:通才會好一些。你的視野會廣很多,比如我,主業在運營,懂一些設計,懂一些市場,懂一些用研,懂一些產品,因此在考慮東西的時候思路會開闊不少。也有利於後續往管理上發展。

作者點評: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能夠站住腳了,達到一定水準後,擴展一下視野,學習一些其他領域對自己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視野越寬闊,路子就越寬!

騰訊員工:技術是為產品為業務服務的,你要懂這一點

作者點評:沒錯,這話說的沒毛病。技術只是一個工具,能用工具不重要,要擅於會用工具!

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工作前幾年要專一點,但有幾年經驗了就要廣一些了

作者點評:很對,我有相同的觀點,前幾年只要是精進專一的技術,等技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可以考慮橫向發展!

其實是做通才還是做專才,這個問題要看自己的情況和所處的階段了,如果你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工作中是一個小白,你就號稱自己要向通才發展,這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在才開始不要一味的追求全面,那樣就會造成什麼都會點,什麼都不精,這樣在工作中就失去了競爭力,建議技術新手,前幾年要在技術上有所專注,只有達到一定的水準之後再考慮向通才方面去發展,這樣是比較靠譜的路子,也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路子,另外,那些一直堅持專才好的,也需要考慮一下,如果自己沒有很好的學習能力,隨著年齡增長,在新技術get方面可能就不如年輕一點的人,這樣時間久了在專才方面可能也會失去競爭力,因此要適當考慮一下橫向發展,向技術管理路線去走,才是更明智的一個選擇!

以上所有圖片均來之網際網路大家好,我是「上世是朵花」。如果你有什麼好的看法或者觀點可以在評論區展現你的才華,互動交流,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我,那就關注我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將來是做通才,還是做專才
    有些偏科的孩子甚至把韓寒、郭敬明等拿出來做比較,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才,而不是通才。那麼什麼是通才,什麼是專才,將來是做一個通才好,還是做一個專才好呢?著名的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經把通才和專才比喻為狐狸與刺蝟,通才的人像一隻狐狸,對各種知識都知道一點;而專才就像刺蝟,一門心思的研究自己領域的事情。如何才能成為專才呢?
  • 做一名通才還是專才?
    前言相信,通才和專才這個問題,從讀書時代開始一直都在困擾著大家。作為一名員工我們應該成為一名通才還是專才呢?作為一名老闆,我們應該選通才還是專才呢?關於專才為什麼需要專才,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需要在某一方面花時間專研,有所成就,於是我們就成為了一名專才。從高中時代的文理分科,到考大學時的選擇專業,已經慢慢地讓我們成為一名專才。
  • 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但也有人認為「百藝通不如一藝精」,只有具備某一個領域的專長,才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間。那麼,對於企業HR來說,更青睞專才還是通才?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的職場人,到底該做一名專才,還是通才更好呢?困惑思雨是一家網絡公司的網絡設計,他這個人比較「雜學」,無論是專業內的網絡設計、策劃,還是軟體編排、使用,他都懂得一些。
  • 公司裁員,通才與專才,誰存活的概率更大?
    裁員時,到底對通才下手,還是把專才掃地出門?一、一定是通才與專才二選一?公司的人才,普遍可分成兩種:刺蝟型人才(專才)及自助餐型人才(通才)。刺蝟型人才,靠著在某個領域專心培育出來的專長,一招打天下;反觀自助餐型人才,像走進一家自助餐店,什麼菜都有、什麼都可以選擇,但菜不太會讓人印象深刻。在這個裁員傾向上,我們似乎陷入了誤區,在通才與專才間二選一,而事實上,公司有不止一個專才,也有大量的通才。
  • 通才和專才,哪個更值錢?
    還是由最長那一塊長板決定?往前幾十年,人們肯定會和你說是短板,我們的成長之路就是不斷發現自己不足,然後去彌補的過程。但是最近十幾年,特別是網際網路行業裡,分工變得如此之細,團隊協作又變得如此簡單的時候,決定一個人收入的往往是這個人在某一領域的專業度。從木桶理論的短板決定論,到網際網路時代的專才優勢論,背後是社會協作網絡的升級。
  • 通才與專才的選擇
    通才往往很羨慕專才,而專才也很羨慕通才。專才就像刀鋒,而通才就像是刀剩下那部分。從這個角度看,通才與專才可以兼得。刀鋒競爭力表面上看不見,畢竟你拿起一把刀你首先注意力並不是刀鋒。但是當你需要使用刀的時候,起作用的恰恰是刀鋒。
  •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通才」就是知識結構寬一點,「專才」就是知識結構窄一點,到底應怎樣解釋也很難說。照方才的解釋,所謂「通才」的教育大致是側重於廣厚的知識結構。
  •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
  • 我們究竟該成為雙子座類型的通才,還是成為處女座類型的專才?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實際上,圍繞著「通才」與「專才」的議論已經非常多了,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下面,筆者試圖用兩個星座--雙子座與處女座來做個分析,從星座的角度來剖析一下:我們到底該選擇成為雙子座類型的通才,還是該選擇成為處女座類型的專才?1、共同守護星--水星的兩個面。為什麼要用雙子座與處女座來代表通才與專才呢?
  • 在不確定的時代,你該做通才還是專才?
    無論是付費還是自學,不斷在學習的人做得最多的一步就是開好了個開頭 — 輸入,為自己輸入更多的新鮮的知識。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當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時候,所學到的知識20分鐘後只剩一半,一天後只剩1/3。換一個說法,之前所做的努力,沒能及時有效保留,是在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
  •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你更認同哪一個?
    通才不等於博學,專才不等於精英,怎麼去取捨這個問題呢?其實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只是在一些層面上談一下對於其中的想法。通俗來說,通才就是指涉及的範圍廣泛,專才就是指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見解,可以理解為某個專業,現在的中學生學的是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當然還有美術音樂體育等,但這些的重視程度可以忽略,充其量就是炮灰。
  • 偏科的困惑 通才和專才的選擇 自由的學習更幸福
    有人偏文科,但令人頭疼的還是要學數學,有人偏理科,但仍然不得不學英語,當然,語文是都要學的。雖然高考時分文理科考試,但總讓人感覺分得不徹底。箇中緣由,我至今沒弄明白。或許是為了增強人的綜合素質,當心偏科對發展不利。的確看到過某位專家的說法,他說要提倡通識教育,偏科不好。這個出發點首先是好的,人的知識結構儘量全面,內容更加豐富,對人的發展肯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 通才/專才如何選擇?
    另一種是所謂「專才」(specialist),往上發展就是「專家」,有些公司在職業通道裡有「專業通道」,這類人通常擅長一個專業課題,提供專業意見,處理專業問題。在職場上,他們 往往處於配角的角色,無論是拿錢還是露臉,聚光燈的中心經常被「通才」霸佔,他們經常覺得有些不得志,有些憤世嫉俗 ,孤芳自賞,看不起「通才」。
  • 「通才」和「專才」並重 技術與藝術齊飛
    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通才」和「專才」並重 技術與藝術齊飛直播南陽訊 堅持守正創新,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該學院現有河南省智能物聯及安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南陽市數字媒體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南陽市虛擬實境技術重點實驗室。2019年獲批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系統能力培養試點高校,獲此殊榮的包括雙一流高校在內的本科高校全國有121家。
  • 世界需要通才,領導人必備潛質
    搞人際關係跟專心研究技術是南轅北轍的兩條不同生涯之路,技術和管理是兩碼事。真實世界並不像學校教育那樣給每個人設定好一個裡程碑說達標了就給你相應的待遇。真正的職場變化莫測,你眼下的專業也許根本用不到,反而是那些通用類的知識成就了你的職業發展平步青雲。你要在各種矛盾之中做出選擇。「專才」是以一技之長參與某一項特別的社會分工的人。
  • 「通才」與「專才」,哪種教育理念更吃香呢?
    根據上面這個小故事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樣一個話題:對於目前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及廣大的父母們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通才還是專才呢?1首先,通才和專才的人都有哪些區別呢?從定義上看,通才,是指知識面較廣博的人才。即在精通一二門專業的基礎上,兼備其他方面的知識,能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善於進行綜合性研究的人才。
  • 現在社會不止需要專才,更需要通才
    術業有專攻固然可喜,但如果能在專才的基礎上,成為通才,我們得到的機會或許會更多。每年高考過後,選專業幾乎是所有學子最頭疼的事情;畢業後找工作,不確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領域的人更多。大學設置的專業,遠比語文、數學、英語要細緻的多,許多人因為不了解,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職場上,領域眾多,很多人因為視野較窄,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才能,空留遺憾。
  • 大學教育的「通才」與「專才」之爭
    大學本科該培養通才還是專才?回答這一系列問題絕非易事。清華大學所要推行的通識教育改革,希望打破文科之間的專業壁壘,培養寬口徑的人才,這種嘗試可能正是新形勢下,大學對社會渴求新型人才的回應。但在泛傳媒行業中,隨著時代變遷,「通才」和「專才」既二元對立,又相輔相成。「通才」還是「專才」?美國通識教育發展給我們的啟示對於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的學生來說,通識教育的必要性無需贅言。
  • 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全才和專才適應社會競爭時的利弊
    最近,」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話題討論的火熱,小編也想湊個熱鬧,今天搜集了幾條代表性的看法,大家一起看看吧~首先簡單囉嗦一句,全才是指才能全面發展的人,即具有各方面的才能。而專才是指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的專門人才。
  • 通才與專才的培養—北體學子與哈佛女生Jerrica H.Li的精彩對話
    關於通才與專才:「We also study hard.」  「Academics at Harvard is hard, you need to learn it both far and 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