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在諮詢公司內做人?通才/專才如何選擇?

2021-01-20 CMKT諮詢圈

來源:陳果George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戲說諮詢公司的鄙視鏈,其實這樣因為工作角色而產生的鄙視現象,不僅存在於諮詢公司,而是存在於白領工作的整個職場。


扎心|諮詢圈鄙視鏈!


白領工作的職業定位就是兩種:


一種是所謂「通才」(generalist),往上發展就是職業經理人,亦即「通用管理」(general management)的職業發展通道,這類人似乎並沒有特別精深的專業能力,啥都懂一點,對業務的知識浮於表面,主要靠個人情商,搞人際關係,籠絡人心,忽悠客戶。

 

另一種是所謂「專才」(specialist),往上發展就是「專家」,有些公司在職業通道裡有「專業通道」,這類人通常擅長一個專業課題,提供專業意見,處理專業問題。在職場上,他們 往往處於配角的角色,無論是拿錢還是露臉,聚光燈的中心經常被「通才」霸佔,他們經常覺得有些不得志,有些憤世嫉俗 ,孤芳自賞,看不起「通才」。

 

諮詢公司的職場真相就是這樣:純管理諮詢顧問通常是從「通才」開始,啥都懂一點,又懂得不深,還經常露怯說外行話,被客戶和專家鄙視,可是他們最終成為合伙人,管生意、管收錢、管團隊;而部分諮詢顧問被定位為「專家」(expert),管方案、管填坑,給專才們服務,甘當配角。

 

專才對通才的鄙視,既有出於基於自己專業的自尊和自負,多少也帶點職場上的醋意。其實,我覺得專才做人格局的局限,往往就在這裡,他們對通才的認識是:「光見賊吃肉,沒見賊挨打」了。


「通才」在職場上混也不容易,他們職業靈活度雖然更大,但是職業發展遇到的競爭更激烈,工作安全性(job security)也更低,能做到合伙人級別的,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相比之下,「專才」在自己的職業道路上,只要肯下功夫,經過積累,大多能成為受認可的專業領袖(recognized professional leader),工作安全性(job security)更高——一技傍身,市場上有的是機會,不愁沒有工作,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通才對專才也常常有誤解和偏見,甚至在工作中也存在刻意打壓的現象,佔專才的便宜、將專才的成果據為己有,往自己臉上貼金。

 

總之,職場不易,找準自己的定位,踏踏實實做人,攢人品積分,終會有回報。

 



CMKT諮詢圈的顧問大部分來自以下機構,歡迎大家回複本平臺「同行」,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公司裁員,通才與專才,誰存活的概率更大?
    後疫情時代的影響是全方面的,為了活下去,企業不約而同選擇了裁員。裁員不僅僅是企業新陳代謝的正常行為,也是降低成本、對抗風波的手段。貌似這時候沒人提忠誠度了?裁員時,到底對通才下手,還是把專才掃地出門?一、一定是通才與專才二選一?
  • 通才與專才的選擇
    通才往往很羨慕專才,而專才也很羨慕通才。專才就像刀鋒,而通才就像是刀剩下那部分。從這個角度看,通才與專才可以兼得。刀鋒競爭力表面上看不見,畢竟你拿起一把刀你首先注意力並不是刀鋒。但是當你需要使用刀的時候,起作用的恰恰是刀鋒。
  • 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那麼,對於企業HR來說,更青睞專才還是通才?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的職場人,到底該做一名專才,還是通才更好呢?困惑思雨是一家網絡公司的網絡設計,他這個人比較「雜學」,無論是專業內的網絡設計、策劃,還是軟體編排、使用,他都懂得一些。有一次,同事在做網頁的立體設計,忽然發現頁面有些地方不協調,但又找不出問題的癥結。
  • 做一名通才還是專才?
    前言相信,通才和專才這個問題,從讀書時代開始一直都在困擾著大家。作為一名員工我們應該成為一名通才還是專才呢?作為一名老闆,我們應該選通才還是專才呢?關於專才為什麼需要專才,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需要在某一方面花時間專研,有所成就,於是我們就成為了一名專才。從高中時代的文理分科,到考大學時的選擇專業,已經慢慢地讓我們成為一名專才。
  • 孩子將來是做通才,還是做專才
    有些偏科的孩子甚至把韓寒、郭敬明等拿出來做比較,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才,而不是通才。那麼什麼是通才,什麼是專才,將來是做一個通才好,還是做一個專才好呢?著名的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經把通才和專才比喻為狐狸與刺蝟,通才的人像一隻狐狸,對各種知識都知道一點;而專才就像刺蝟,一門心思的研究自己領域的事情。如何才能成為專才呢?
  • 通才和專才,哪個更值錢?
    從木桶理論的短板決定論,到網際網路時代的專才優勢論,背後是社會協作網絡的升級。在那個沒有信息網絡溝通的時代,在那個人與人之間信息存在不透明的時代,你很難去找到一個專才,就算找到也很難快速了解對方,並建立合作,所以只能現有的團隊下,每個人去克服短板,哪裡不會補哪裡。
  •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通才」就是知識結構寬一點,「專才」就是知識結構窄一點,到底應怎樣解釋也很難說。照方才的解釋,所謂「通才」的教育大致是側重於廣厚的知識結構。
  • 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你更認同哪一個?
    通才不等於博學,專才不等於精英,怎麼去取捨這個問題呢?其實也很難說得清楚,我只是在一些層面上談一下對於其中的想法。通俗來說,通才就是指涉及的範圍廣泛,專才就是指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見解,可以理解為某個專業,現在的中學生學的是語數英,物化生,政史地,當然還有美術音樂體育等,但這些的重視程度可以忽略,充其量就是炮灰。
  • 在技術領域,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
    都說學海無涯,在知識的領域就像茫茫大海一樣,怎麼也不可能看到邊界,技術領域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前移,也逐漸有老技術的淘汰和新技術的產生,這種情況下只鑽研技術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那麼作為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呢?近期就有一名網友提到這一問題。
  •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
  • 偏科的困惑 通才和專才的選擇 自由的學習更幸福
    這裡涉及到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是要全面發展的通才,還是偏才和怪才也行。或者說是複合型的人才,抑或是專門人才,這似乎造成了選擇的矛盾。其實,所謂的通才也只是多包含了幾門主要的學科而已,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學科門類。知識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廣博了,即使一個學科,都要分成多個研究方向。
  • 世界需要通才,領導人必備潛質
    年輕人怎麼選,聽誰的?如果都聽這些熱心人的話,估計年輕人沒法選擇。搞人際關係跟專心研究技術是南轅北轍的兩條不同生涯之路,技術和管理是兩碼事。真實世界並不像學校教育那樣給每個人設定好一個裡程碑說達標了就給你相應的待遇。真正的職場變化莫測,你眼下的專業也許根本用不到,反而是那些通用類的知識成就了你的職業發展平步青雲。
  • 我們究竟該成為雙子座類型的通才,還是成為處女座類型的專才?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實際上,圍繞著「通才」與「專才」的議論已經非常多了,可謂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莫衷一是。下面,筆者試圖用兩個星座--雙子座與處女座來做個分析,從星座的角度來剖析一下:我們到底該選擇成為雙子座類型的通才,還是該選擇成為處女座類型的專才?1、共同守護星--水星的兩個面。為什麼要用雙子座與處女座來代表通才與專才呢?
  • 「通才」與「專才」,哪種教育理念更吃香呢?
    根據上面這個小故事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樣一個話題:對於目前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及廣大的父母們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通才還是專才呢?1首先,通才和專才的人都有哪些區別呢?從定義上看,通才,是指知識面較廣博的人才。即在精通一二門專業的基礎上,兼備其他方面的知識,能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善於進行綜合性研究的人才。
  • 丁烈雲:高校改革需尋找培養通才和專才的平衡點
    原標題:尋找培養通才和專才的平衡點 面對社會的期望,高校該如何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保持特色?日前,剛剛上任的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雲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離開十幾年,重返華科大,有什麼感想?感覺有什麼不同?
  • 通才與專才的培養—北體學子與哈佛女生Jerrica H.Li的精彩對話
    精力有限,如何才能更充分地利用時間呢?Jerrica表示,她會把每天的時間安排都在手機上明確列出。合理的行程安排使她每周都有20—30小時用於學習,3—4小時在唐人街做志願者,在political organization裡向女孩們進行關於領導能力的演講,還能擠出25個小時進行遊泳訓練。合理的時間安排使她以遊刃有餘的態度,過著極度充實的人生。
  • 現在社會不止需要專才,更需要通才
    術業有專攻固然可喜,但如果能在專才的基礎上,成為通才,我們得到的機會或許會更多。每年高考過後,選專業幾乎是所有學子最頭疼的事情;畢業後找工作,不確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領域的人更多。大學設置的專業,遠比語文、數學、英語要細緻的多,許多人因為不了解,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職場上,領域眾多,很多人因為視野較窄,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才能,空留遺憾。
  • 大學教育的「通才」與「專才」之爭
    大學本科該培養通才還是專才?回答這一系列問題絕非易事。清華大學所要推行的通識教育改革,希望打破文科之間的專業壁壘,培養寬口徑的人才,這種嘗試可能正是新形勢下,大學對社會渴求新型人才的回應。但在泛傳媒行業中,隨著時代變遷,「通才」和「專才」既二元對立,又相輔相成。「通才」還是「專才」?美國通識教育發展給我們的啟示對於有志於從事新聞工作的學生來說,通識教育的必要性無需贅言。
  • 「通才」和「專才」並重 技術與藝術齊飛
    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通才」和「專才」並重 技術與藝術齊飛直播南陽訊 堅持守正創新,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在媒體、軟體開發、大數據、安保類行業就業;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學生在設計公司、廣告公司以及博物館、展館行業就業;動畫專業的學生可以在場景漫遊、遊戲製作等行業就業;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在攝影、影視後期等行業就業。」李慧說,整體來說,學院學生就業範圍比較寬廣,尤其在北上廣地區,往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非常好。
  • 在不確定的時代,你該做通才還是專才?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如何報抓到一根稻草變為救命稻草,一是需要找到內心真正想要的,二是用戶真正需求的,結合這兩者的需要,你會變成一位優秀的人才。一個典型的優秀人才的能力結構,是T型結構。無論是通才還是專才,底層的通用技能都是要修煉好的,這個在pareto原則中會佔比到80%以上。經驗見識和專業技能佔20%,卻能創造80%的財富。無論是通才還是專才,我們的目標都是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才。優先保證我們具備他人也有的能力,再修煉自己專有的經驗見識和專業能力,這個能保證在不確定的時代,也能打造專屬自己的個人優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