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認為某個東西有價值的時候,你就會重視它,價值越大,你的重視程度也就越高;反之,當你認為某個東西沒有多大價值的時候,你就會輕視它,你越認為沒有價值,你就越輕視它,這就是價值觀的問題。
那麼,什麼叫價值觀?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什麼意義?
所謂價值觀就是人們對事物有沒有價值以及有多大價值的觀點和看法。價值觀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人們做出選擇、採取行動、發表看法的標準,人們選擇什麼不選擇什麼,做什麼不做什麼,堅持什麼不堅持什麼,贊成什麼不贊成什麼,其依據也就在這裡,因為認為有價值,才去認可和選擇,才去行動,反之,認為沒有價值,那就會採取完全相反的態度和做法。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一定程度上也是價值觀的差別,由於人們的年齡、出身家庭、受教育程度、職業、經歷的不同,人們的價值觀也必然有所不同,同樣的東西,你認為有價值,他可能認為沒有價值,這樣的話,無論是在一起進行語言交流,還是進行各種關於生活或前途的選擇,都會有明顯的不同。這種差異性既可以帶來相互學習與借鑑,同時也會引發一些爭論與矛盾。
價值觀所包含的範圍極其廣泛,因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在我們的評價範圍之內,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有它的屬性,只要它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就可能對之進行評價,而評價的依據就在於我們的實際需要,我們需要它就認為它有價值,需要的程度越高就感覺價值越大。反之,就會認為沒有價值,就會不屑一顧。
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評價事物,也就是說,事物具備某種屬性,而人有某種需要,某種屬性能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它就有價值,反之,就沒有價值。但事物的屬性也是在一定條件下滿足人的某種需要,如夏天的衣服在夏天才真正需要,到了冬天就不再需要。
因此,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人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同一個東西,今天認為它沒有價值,過一階段突然就感覺它有價值。因而,我們對事物的評價和處理不能簡單化,需要時視為珍寶,不需要時棄若敝履,都不是明智的態度。有些東西被我們拋棄了,等需要它時就再也找不到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價值觀,我們可以把價值觀進行簡單分類,比如有形與無形、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人的行為、人生價值等等。
這世上很多東西是有形的,是物質性的東西,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它的價值可以看得見摸得著,也就容易被重視,如冬天很冷的時候,有件棉襖穿在身上覺得很暖和,棉襖的價值就充分體現了出來。大部分人所重視的還是物質屬性的價值。
同樣,這世上還有不少東西是無形的,它的價值能滿足人的精神需要。比如文學藝術,雖然它需要有載體,但它不是純物質性的東西,不好說它有什麼具體形狀,如音樂是用來聽的,戲是用來看的,需要人去好好地品味和領悟,它的作用才能發揮出來。無形東西的價值不同於有形的東西,它需要人具備一定的文藝素養或其它方面的素養,有一定的文藝鑑賞能力或別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去評判。
文藝作品的價值不是人人都能去理解和重視,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往往因為家長或老師缺乏對文藝的重視導致孩子文藝素養的欠缺。大家都認為捧著課本、做點題目就是對的,如果捧著一本小說或是捧著一本雜誌看就是不對的,是不務正業,書要被沒收,人要被批評。學習琴棋書畫也可能被認為是浪費時間,沒有什麼用處,也被有些家長所禁止,這真是大錯特錯,對孩子的發展十分不利。
人的各種行為也是價值觀的一種表現,如社會上經常發生的見義勇為行為就值得大力提倡和表彰,因為它具有正面的社會示範效應,會受到全社會的讚賞。有些行為違反社會公德甚至是違法犯罪,對社會發展有負面影響甚至有破壞,那就要受到譴責甚至懲罰了。
人們的所有行為,當它被人們進行是非善惡的評價時,都是價值觀意義上的東西,屬於價值觀內容的一部分。因而,一個人在公眾場合的表現就需要有所約束,如果隨心所欲是要經常付出代價的。
人生價值是價值觀中的最具特色的部分。對於青少年來說,人生價值觀的引導是價值觀教育的重點內容。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怎樣才能實現最有價值的人生,這是引導孩子朝什麼方向走的大問題。
評價人生價值大小的標準當然是貢獻,是個人為這個社會奉獻了什麼以及奉獻了多少,奉獻得越多價值也就越大。為什麼要以貢獻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呢?因為這是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人人都去奉獻社會,社會才會越來越繁榮昌盛,反之,人人都去破壞社會,社會將千瘡百孔,走向衰敗,最後也就破壞了個人的生存環境。
要使人生有價值並閃閃發光,那就要從青少年時候開始,樹立遠大理想,從而指導人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走。
對孩子進行人生價值觀的教育需要從小進行,它不是可有可無,因為它是人生格局塑造的問題,是人生的方向問題。明白什麼樣的人生有價值,搞清楚怎樣去實現有價值的人生,無疑是影響一生的。教育家說人一生都在追尋童年時的夢想,這告訴我們人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早年的人生價值觀塑造決定著人的精神世界的框架,當人生價值觀確立時,人生就具備了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反之,價值觀錯誤,方向搞錯了,誤入歧途,人生就會面臨險境。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偉大人物,不管是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還是軍事家,他們的志向是早年就確立了的,少有大志,終成大器。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人從小自私自利、渾渾噩噩,將來能有多大的作為。
一個人的價值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經常會出現變化,原來認為重要的東西,後來就覺得不重要了,反之亦然。比如,年輕時愛美,喜歡梳妝打扮,但對健康可能並不在意,到了中老年就認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梳妝打扮就沒那麼重要。好多東西擁有時並不覺得珍貴,失去了才悔恨交加,尤其是健康。
對於一個人來講,受到的教育越全面,社會閱歷越豐富,思考的程度越深,他的價值觀就越可能接近正確。反之,片面的教育會直接影響人的價值判斷,一個沒有受過很好藝術教育的人,他不會真懂藝術對於人生的重要意義,他常常會認為藝術不過是鬧著玩的。但一個藝術修養高的人,他的人生會更豐滿,更有激情,也更有氣質,在社會上也更受人歡迎。
由於我們的價值觀取決於我們對事物屬性的認識和需要,所以,對於事物屬性認識得越全面越深入,對事物的評價就越接近於客觀,而對於事物屬性的正確認識需要我們具備較多的知識。
因而,要想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具備什麼樣的知識尤為重要,知識結構也很重要,知識結構有問題,價值觀也會跟著有問題,在自己的那個專業範圍之內評價專業的事物,可能結論是對的,但專業範圍之外的事物,往往會做出錯誤的評價。內行人做事外行人嫌棄也是經常有的。由於專業背景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如文科、理工農醫科、藝術科、實用技術科等等,這些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到一起,價值觀的差異會很明顯地表現出來。
人受到什麼教育就會具備什麼思維,如果受教育不夠全面,腦子裡就會帶著很多偏見。一個人越是無知,腦子裡的傲慢與偏見就越多,因而,他的價值觀必然存在很多錯誤的自以為是,一生都在堅守偏見和錯誤也不足為奇。
對青少年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問題來自家長老師的價值觀是否正確。另外,社會上存在的不良社會現象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鬼神觀念及拜神主義、黃賭毒、囿於一隅的偏見等等,都可能把青少年的價值觀引向歧途。我們總是穿梭於正確與錯誤交織的輿論場中,有時被正確的東西影響,有時被錯誤的東西影響,最後形成的價值觀可能就是正確與錯誤交織的東西。
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並不是簡單一句話的問題,但確實又非常的重要。因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有因果關係,判斷錯誤就會帶來選擇錯誤,一旦做出錯誤的選擇,其後果有時會相當嚴重。販毒能賺錢,被抓捕判死刑,人生就全完了。
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要儘可能地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培育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同時,做到遵紀守法,與人為善,寬容大度,有底線思維,有家國情懷,胸懷遠大理想,做事有毅力等等。只有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導下前進,人生的前途才是光明的。
總之,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的價值判斷,並因此影響人們的價值選擇。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候價值觀也會有變化。一個人要形成對事物正確的價值判斷離不開一定的知識,因此,要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必須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因勢利導,使孩子們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奮勇前進。
文中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