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在三觀中最接近現實生活,也是我們可觸碰到的他人的重要觀念。工作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合作與分歧、和睦與爭吵、融合與分離,歸根到底都是價值觀的相互碰撞。而我們經常說的三觀不合,實際上主要指的是價值觀。價值觀影響著性格的表現,而性格也影響著價值觀的表達。價值觀不分對錯,但有利弊,任何一種價值觀在不同的場合,都會表現出利大於弊或弊大於利。價值觀解決了要不要做、怎麼做的問題,也是人們在空間與時間中走完這一生的唯一動力。
價值觀是指個人對事物(人、物、事)及對自己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和標準。價值觀具有相對穩定性,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除非受到外界重大且強烈的刺激,否則很難有質的改變。不同的價值觀,面對事物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相似的價值觀,容易達成一致,也就是常說的同頻;反之則很難進行有效溝通。人們會無形中對學習、勞動、享受、榮譽、成就等,進行主次之分,並做出輕重和好壞排序,最終構成自身的價值觀體系。世界觀決定人生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價值觀,而價值觀又決定了我們日常的行為準則。
不論是否意識到,我們都已經在成長中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也是價值觀將你帶進了目前所處的狀況。如果你對目前的光景不滿意並試圖改變,首要應調整的就是價值觀。價值觀突變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面對人生重大挫折且內心決然痛苦時,對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但是這種反思若沒有正確的引導,極易走向極端。在價值觀相對穩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加以時日,逐步進行調整和完善。
樹立價值觀第一步:排解負能量,遠離負能量,保持正能量。
如果對自己現狀不滿,先看看身處的能量場對不對,如果不對,請儘快改變能量場。改變的意思是,改造和轉移。改造自己能改造的能量場,比如你的私人辦公桌、自己的房間;如果身處改變不了的環境,而又覺得能量場不對,那就別糾結了,換吧。大自然裡的每朵花、每棵草、每隻鳥都是正能量,因為它們本身都是好的。多親近大自然,多看正能量的書籍,多跟正能量的人交往,少看負能量的信息,跟負能量的人保持距離。每天藉助無傷害方式排解負能量,比如跑步、健身、山上吶喊、深呼吸、冥想等等。每天堅持想正能量的觀點,說正能量的話,做正能量的事。
樹立價值觀第二步:學習比自己目前境界高的人或書籍。
謙虛是處世的最好態度。別人或許表面上沒你成功,但若格局和境界比你高,就應主動尋求指點或幫助。學習對象不應以年齡、學歷、背景、出身、財富等為限制條件,這樣只會失去自己的成長機會。知識爆炸的時代,湧現了無數的書籍,面對這些知識,我們應具有分辨意識,不應盲學、亂學。建議只學兩樣:有利於提升自我專業技能的和有利於提升自我內在境界的。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致使出版一本書變得十分便利,真的沒什麼稀奇了,但又真的不是所有的書都對我們有價值、有營養。時間和精力都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資源,只有用在正確的地方,才能儘可能此生無憾。通過學習比自己強的高人和書籍,可以讓我們的進步更加高效。
樹立價值觀第三步:對自身目前的境遇進行深刻的溯因分析。
無論現在處於什麼境遇,一定不是沒有原因的,都是從此刻往前推,所有的因果循環形成的過往,造成了現在的一切遭遇,而這個因果規律還在影響著你,進行著下一個動作,進行著下一件事。對於人生來說,已成的果,無法改變,在眾多原因中,最重要和唯一能改變的就是內因,內因是,過往所有的知識、經歷形成的記憶、性格和意識組成的思想體系,在某些時刻形成的某些想法,並驅使我們產生的行為。因果循環是規律,無法逃避,但是,因果循環的方向,可以調整。想要擺脫之前的因果循環,就要給自己重新設定方向。通過深刻的溯因分析,找出自己的真正問題,並針對問題制定改進方案。
樹立價值觀第四步;:沉澱下來,重新梳理自身的思想體系。
借著前三步的實踐執行,為重塑思想體系打下基礎。思想體系重塑的核心意義之一就是重塑價值觀。思想體系包含了格局、思維、三觀、心態等,重新梳理意味著,摒棄或改變原有對自身不利的意識形態,吸收和建立新的意識模型。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畢竟過去的老舊觀念是在數十年的經歷和感知中形成的,想要改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旦重塑完成,也將對餘生產生莫大的益處。堅持日經日思,不應活在過去的成就或失敗裡,也不應活在臆想的未來中,珍惜當下的每一刻,用當下的改變迎接將來的美好。
樹立價值觀第五步:少說話,多做事,以重新塑造行為體系。
在不斷完善的思想體系指導下,不斷優化自身的行為體系。在形成獨立、正確且可自我優化的行為體系之前,要少說話,多做事。不可否認,語言在很多時候對外界的影響更大更深,而在行為體系重塑期,說多了會讓自己無形中,回到老舊的模式裡。因為說話不僅對外在有影響,對內在也有影響。儘可能省去不必要的言談,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行為體系的優化上。只有思想體系和行為體系都在完善,才意味著一個人的實質改變。
樹立價值觀第六步:知行合一,在實踐中堅持完善自己。
都知道王明陽的知行合一,但是做起來的確很難,卻也不是做不到。其一為知,也就是思想體系的不斷更新;其二為行,也就是行為要跟著思想體系的更新而不斷優化;其三為合一,就是知為行開路,行為知落地,知行不分離,行知總一致。知行合一的關鍵在於悟性和實踐,悟是為了行的更好,實踐是為了更好的悟。只有借著日常的實踐,才能真正將價值觀完成真實重塑,並改變過往因果循環的方向,為餘生的成就種下新的美好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