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謂「道」,不僅指學生學習的方法、做事的方法,更包含了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養成這樣的深遠含義。
在中小學階段,學生思想活躍、單純,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同時也具有強烈的逆反性。由於學生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看法並不成熟,往往容易形成狹隘的思想意識,是非觀念模糊,所以,教師的積極情感和正確引導則對於激發學生心中的美好願望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便顯得極為有意義。又如,班主任讓學生寫「周記」,內容是「談令自己感動的事情」。學生萬某激動地說:「學校要收229元的書籍費,回到家中,我告訴了媽媽,但是我們家最近才交了幾千元的房租,家裡暫時沒有錢,爸爸媽媽到處借錢也沒有借到,在萬般無奈之下,媽媽讓我到學校向王老師說一聲,問她能否拖幾天再交。來到學校,我實在無法開口,當看到她那慈祥的面容時,我上前對她說:『老師,我家裡暫時沒錢,我再等幾天交行嗎?』我當時內心有無數的未知數,萬一老師不答應,爸爸媽媽到哪裡去借錢呢?『沒有關係,我先替你交吧!』只聽老師毫不猶豫地說。這句話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本想老師能答應等幾天交學費就是對我的莫大幫助了,但沒有想到王老師竟要先替我交229元的書費。當時一股暖流湧進了我的心房,我對她充滿了感激之情。
當我把錢湊夠了交給老師時,王老師面帶笑容地說:『唉,你先拿著用吧,你們家這幾天用錢緊,等手頭寬裕了再給我,不著急。經我再三說服,她才收下了。每當我回憶起老師對我的無私幫助時,我便下決心一定好好學習;每當我上課玩小動作時,只要想到王老師,我便又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王老師的行為仿佛在無聲地激勵著我。我還是一名學生,沒有什麼能幫助老師,只有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她了。」對老師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平常小事,但對學生來說卻比天還大。
正是老師的積極情感,對學生的無私關愛,使學生產生了要回報老師的美好願望,也使學生懂得了人與人之間需要真誠關愛、互相幫助,更需要真善美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