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海派文化 上海歷史文化淺談
"兩千年歷史看西安,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一百年歷史看上海。"近代上海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迅速崛起,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可謂是一奇蹟。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有了文化就有了生命,海派文化就是上海勃勃生氣和活力的源泉。 追溯上海的文明淵源,可以發現在上古時期其文明已有相當水平。
-
從一杯咖啡開始,品味上海的文化記憶
上海也有類似的海派文化基因。在上海大都市中,一大批形單影隻的年輕人喜歡在咖啡館消磨時光。吸引中國人的往往不是咖啡口味,而是一個舒適、自由、充滿藝術感的文化環境。上海普通市民對咖啡接受度之高,其他城市望塵莫及,比如常有頭髮花白的中老年人,點一杯30元左右的拿鐵,在咖啡館侃侃而談。上海市中心的咖啡店數量之多,幾乎遍布每一個街角、每一條小路。
-
咖啡文化,品的是上海街景風情的豐富味道
有人說,一座國際化城市的商業、文化、消費概況,看咖啡館數量就能略知一二。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各種咖啡館在上海街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亦是經濟強勁復甦的信號。如今在大眾點評網搜索上海地區的「咖啡」二字,出現了近萬個結果。據統計,上海的咖啡館和茶館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
我所熱愛的海派服飾文化
彼時在我們孩子心中,上海是一個神奇的城市,孩子口袋裡的大白兔奶糖、巧克力;爸爸寫字的英雄牌鋼筆、騎的永久牌自行車;媽媽洗頭的蜂花護髮素、時髦的衣服……我最喜歡的漂亮洋氣的裙子,還有陪伴了我整個童年和少年的《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似乎所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穿的、好看的,都來自上海。
-
海派旗袍走入「市民文化客廳」
以「市民文化客廳,百姓文化大餐」為活動宗旨的市民文化客廳,由上海報業集團與旗下上市公司新華傳媒共同打造,迄今已舉辦16期。活動現場展示的手繪旗袍旗袍,旗人之袍,起源並不在上海,直到上世紀20年代才成了「新上海人」,並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海派旗袍。多了「海派」兩個字,旗袍的味道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
主打海派文化,疫情期間上海第一家新書店開張了
今天,在第25個世界讀書日到來前一天,位於徐匯區小木橋路的海派書房正式開業,這是上海首家海派主題特色書店,也是疫情期間上海第一家開業的新書店,書店裡的首場活動就是市民演講大賽頒獎。「徐匯有禮」閱讀大禮包也於同日推出。
-
東華上海紡博館「海派時尚歷史與創新」系列 看海派時尚前世今生
思想的交流 碰撞出海派時尚文化的花火在上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服飾時尚作為海派的重要象徵之一,是這座城市的文明符號,也是全國的流行風向標。在明日舉行的研討活動中,專家學者將從海派的視野講述了海派時尚的歷史繼承和當代創新,進而探尋海派文化在時尚中的傳承軌跡。研討會以「海派的視野:設計、時尚與審美」為主題,開展多維度的學術研討。
-
用咖啡喚醒生活/2020CAFEEX上海咖啡展等你來!
2020CAFEEX上海咖啡節如約而至。歲末,國內外行業領軍品牌再次集結上海,呈現一場精彩的咖啡盛宴。倒計時,CAFEEX上海展如期而至。上海,全中國速度最快的城市,也以獨有的海派文化包蘊著中國最大的咖啡與茶消費市場,並日益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在這裡,一杯咖啡調和出經濟和文化的高速發展; 在這裡,一杯茶可以是思考,機會,甚至財富,所以,在我們看來,咖啡與茶不只是一杯飲品,它是能量與熱情,機遇和成功的化身,為此,我們傾力打造國際化的專業咖啡與茶產品及文化展示平臺; 為眾多參展商和買家搭建創新而高效的溝通橋梁。
-
咖啡杯的顏色會影響咖啡的味道?喝咖啡,杯子得選對
你今天出門上班之前(或者剛才在辦公室裡)喝的咖啡味道怎麼樣?挺不錯的,是吧?也許你不曾留意,咖啡杯的顏色也會影響到咖啡的味道,讓它喝起來比往常更甜或更苦。這個說法聽起來很奇怪,但是顏色確實能夠影響一個人對飲品味道的感覺。人類對味道的感知本來就是一個多渠道複合的產物,它是由大腦基於從各種感官處獲得的信息整合而建構的。
-
文化觀察 | 轉角遇到咖啡館:探尋根植上海城市基因中的咖啡文化產業
寫著「上海牌」的紅色圓鐵罐裡,裝著研磨好的焙炒咖啡,這成為幾代人有關咖啡的最初記憶。小時候大家都喜歡喝樂口福、麥乳精,其實樂口福、麥乳精,包括菊花晶,都是上海咖啡廠出品的,而他們真正的拳頭產品,是「上海牌」咖啡。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上海灘,這款咖啡產品出現在全國的咖啡館或者賓館中,幾乎市面上在售的咖啡都出自這家上海咖啡廠。
-
咖啡杯顏色能影響咖啡味道?科學家:沒錯,白杯子讓咖啡更苦
2014-12-14 14:38 來源: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吳恆 使用白色咖啡杯,會讓人覺得咖啡的苦味更強烈 「人是視覺動物」的說法再添一例證,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同樣的咖啡,裝在不同顏色的咖啡杯中,會讓人喝出不同的味道。
-
館長訪談|上海大學博物館:溯源海派文化的背景與興起
上海大學博物館於2018年正式對外開放,其館藏體系是以文學院歷史系舊藏逐步建立起來的,收藏的一批特色海派文化藏品很好的講述了海派文化的形成背景和興起。如「1884年的點石齋畫報」、「舊校場年畫《豫園把戲圖》」、光緒八年吳友如繪的《靜安寺圖》」、「《聯華畫報》悼阮玲玉號外」等藏品均以生動的歷史細節鉤沉出晚清民國時期的上海。
-
「海派文化」閃耀長三角文博會:老城隍廟新品首發
東方網記者程琦11月23日報導:說起上海的特產,老城隍廟食品奶油五香豆、梨膏糖、藥梨膏以及各式糖果與花生酥等等都承載著人們兒時的記憶,而如今老城隍廟食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出了草本飲料梨膏露、梨膏薄荷糖等等現代美味,為上海經典飲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
亞振家居:海派風尚
1992年亞振家居創立於世,源起上海,專注於海派藝術家具的設計與製作。29年來,極具海派風尚的亞振家居憑藉著對傳統文化的推陳出新,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創造之路,其背後的海派故事至今仍受到眾多學者的研究。
-
半價咖啡、咖香微遊、「啡嘗」文化……上海咖啡生活周明天開啟
原標題:半價咖啡、咖香微遊、「啡嘗」文化……上海咖啡生活周明天開啟 據樂遊上海: 一杯咖啡時光,掀開歲月藤蔓。循跡老上海的記憶光澤,邂逅上海的百年風華。在靜謐中收穫靈魂的感動,漫品生活啡嘗上海。——2019上海咖啡生活周,9月21日至10月6日,開啟「樂享徐匯漫生活」!
-
「洋涇浜」、海派文化與中國文化
老克勒,一個只存在於上海的特殊群體。他們有「腔調」,有講究,總是梳著整潔油亮的髮型,喝咖啡、聽爵士樂、說著「洋涇浜英語」,生活得悠閒而雅致。他們是最先受到西方文化衝擊的一群人,也是最先吸收結合西方文化的,他們土洋結合,形成了一定時期獨具特色的海派文化。
-
獨家述評|「尋味」咖啡,品味上海
圖片來源:東方IC方翔/文傳統的上海黃酒與話梅風味的牛奶融合,再注入意式濃縮咖啡,層層遞進的味道在口腔中如華爾茲般旋轉開來,星巴克的上海黃酒瑪奇朵讓弄堂風情與咖啡奇妙碰撞,層次豐富,回味悠長;董其昌畫風拉花的「山水」咖啡,配上一碟「玄賞」米糕,這個奇妙的組合雖然只是在前兩年特展時提供
-
海派旗袍與上海「老字號」
提及「海派旗袍」,總能觸發起與上海城市文化相關的聯想。穿上旗袍的女人儀態優雅,旗袍將中國女性的古典氣息表達得淋漓盡致。如今,由旗袍改良而來的服裝也飛入了尋常百姓家。「海派旗袍」與上海「老字號」鴻翔密不可分,直到現在,服裝行業許多人仍公認「鴻翔」是海派旗袍的始創者。「海派旗袍」的往事就從鴻翔的故事說起。
-
因為咖啡,香氣飄在屋裡廂、馬路上|咖啡,上海城市的味道
細細的水流以圓心為起點向外畫圈,水流所到之處浮起淺咖色的泡沫,淺咖色的圈子越來越大,又隨著過濾進程漸漸變小……兩輪滴濾過後,分享壺裡的咖啡液體一片澄清。他拿出兩個杯子,一杯喝熱的,一杯加了冰塊喝涼的。 和爺爺那杯咖啡醇苦味道不同,輕啜一口杯中的中烘曼特寧,入口微酸,旋即出現一股草本清香,一絲淡淡的苦味餘韻綿長。
-
海派旗袍走進上海高校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源遠流長
高春明老師為學生講述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學生模特展示海派旗袍 東方網記者奚亮1月7日報導:今天下午,由市教衛黨委、市教委、市文廣影視局主辦的上海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之「衣冠王國——多姿多彩的服飾文化」在上海商學院亮相,上海非遺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高春明為大學生們帶來了一場有關中國傳統服飾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