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成:重讀唐詩(三章)

2021-01-07 大好河山悅讀

重讀唐詩(三章) 黑龍江 戴永成

楓林霜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遠山,又高又寒。石徑,又長又斜。白雲,又深又繞。

楓林深秋,霜葉如火。一片片火焰燃燒著大山的血液;一片片紅葉靚麗著秋天的色彩。

夕照楓林,紅葉如血。一種熱烈的激情,被紅於二月花的霜葉收藏。一種蓬勃的生命,被秋天浪漫成春天一樣。

楓林霜葉,紅了唐朝的秋。紅葉,飄逸的是詩人的胸襟,落地的是唐詩的絕句。

含霜紅葉,比含露的桃花更美。霜葉,飄舞在歷史深處,一種淡淡的中國美學,靚麗成詩意的哲思,深邃成千古不變的警醒。

春與秋。紅花與霜葉。朝霞與夕陽。穿過季節的生命,靈魂在歲月裡變得越來越美。

一片霜葉,一段歲月。一片霜葉,一種哲學。一片霜葉,一種人生。

生命走進秋,回憶那些走過歲月的腳印,跫音伴以淚水、血、坎坷、痛苦與歡樂。

生命秋了,腳印、靈魂與信仰不秋,就像那片霜葉,紅於二月花與六月荷。

歲月如鐮,收割的春秋與人生,飽含著兩滴血——一滴是霜葉的寒,一滴是夕陽的暖。

生命憶痕深處的那片霜葉,飄在歷史深處,藏在《唐詩三百首》中。那片霜葉從歷史與詩集中飛出,葉魂因此深邃透徹,葉紅因此悠遠厚重。

霜葉,是一種精神。霜葉,美了唐朝的秋,醉了詩人的魂。

唐詩中的那片霜葉,飄舞成詩人的倩影,行走在前僕後繼的生命與靈魂中。

月泉松石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雨後。秋暝。明月。松間。竹林。清泉。山石。浣女。蓮花。漁舟。

山村秋夜,一種恬靜、幽美、潔淨的意境被明月包裹成一幅寫意山水圖。

秋夜,很靜。月光,很靜。惟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伴以竹林歸來的浣女笑聲。

寧靜,收藏了一切。清泉,靈動了一切。

唐朝的秋,山村的秋,唐詩的秋,詩人的秋,沒有一點悽涼、浮躁與世俗。

一種和諧的唐風,撫摸著村莊、山石、女人蓮、草色的血與漁舟唱晚,還有政通、哲學、宗教、骨頭、靈魂、信仰與詩詞歌賦。

明月照亮江山,清泉洗亮美人,松竹青翠風骨,山石堅韌腳印。

月在泉中流,泉在石上流,松在月中明,石在泉中靜,人在山中醉,魂在水中醒。

月有月的心事,泉有泉的追逐,松有松的夢想,石有石的思想。

面對中國山水,詩人以月為鏡,明亮眸子;以泉為血,清澈血脈;以松為骨,挺拔生命;以山為根,石塑人生。

我是唐朝的崇拜者,只因唐朝風正、月明、泉清與松美,一片片唐朝月被唐朝酒灌醉,一位位詩人被唐朝月先醉了,然後吐出的一首首唐詩再醉了天下人。

唐朝,盛產月光,盛產清泉,盛產松石,盛產美女,亦盛產詩歌。

唐朝秋了,所有的大唐故事與唐詩,都是唐朝秋天的果實,厚重著宋元明清後來的年代。

蘆花搖浪

夾岸復連沙,枝枝搖浪花。

——唐·雍裕之《蘆花》

一根根蘆葦,一枝枝蘆花,如白雪一樣鋪展在河岸上,在明亮的月光下,盡情地搖曳著秋浪花。蘆花與浪花,一起漣漪出歷史深處唐朝的秋。

唐朝的蘆花,唐朝的女人花,唐朝的是是非非,穿過望穿秋水的歲月,目光抵達五千年母親河的岸。

歲月悠悠,河水長長,蘆花白白。

一滴母性的水,潤澤蘆葦清瘦的骨頭,飄逸的蘆花長成水做的女人白髮。

兩滴母性的淚,打溼蘆根生存的血脈,蘆花開在岸邊,浪花拍在岸上。那兩滴淚很沉重,一滴是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淚,一滴是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淚。女人如花,淚刺痛根。

唐朝,草色的血很豐滿,離離原上草很茂盛,草根編織的社稷很強大。蘆花開放出唐朝開元盛世的和諧,也讓人想起另一朵女人花。

貴妃醉酒的故事與蘆花無關。貴妃是唐朝開得最美的羞花,一壺酒醉了君王與江山。

羞花與蘆花,同與女人有關。社稷毀了,羞花死在君懷;蘆花活著,依然醒在民間。

蘆花搖浪,前僕後繼的浪來自草根。潮漲潮落,江山是君王的帆。花開花落,愛情是女人的命。華貴的羞花,為何死得那麼早?卑微的蘆花,為何活得那麼長?

唐朝羞花,只不過是唐王的一件裝飾衣裳,美人只不過是被皇權拋棄的一滴血。

羞花開在歷史深處,告訴中國女人做平淡的蘆花,即使骨頭很瘦,卻活得真實與踏實。

相關焦點

  • 徜徉於唐詩之中,盡情體味「書當快意讀易盡」的意境
    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也會咿咿呀呀吟誦幾句唐詩。在某種程度上講,唐詩幾乎成了唐朝的代名詞。一卷唐詩,寫得是唐朝的風度,唐朝的人物,也是唐朝的事情。閱讀唐詩,如品佳茗,口頰生香。從音律到文字,從寓意到內涵,可豪放,可含蓄,讀之朗朗上口,意韻綿綿,莫不令人銷魂折服。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11:第十六章 歸根復命,知常乃明
    關於《道德經》通行本第十一章,筆者曾在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2:第二、十一章 有無相生,功成弗居 中指出,通行本第十一章為後人篡加,而且過於刻意在論述有無相生,落於下乘,刪之可也。筆者梳理的上一章,是通行本第十四章,那我們來看看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 人生多少離別淚—重讀《送元二使安西》
    2重讀古詩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從景說情,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相映。(讀書筆記D40,重讀《唐詩三百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有感。)我是@青衣的書影世界 說書影,聊情感。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唐詩三百首全集目錄完整版,請收藏
    《唐詩三百首》全文注音 第一卷:五言古詩1·感遇·其一張九齡2·感遇·江南有丹橘張九齡3·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4·月下獨酌四首李白5·春思李白6·望嶽杜甫7·贈衛八處士杜甫8·佳人杜甫9·夢李白二首·其一杜甫10·夢李白二首·其二杜甫11·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12·送別王維13·青溪王維
  • 重讀《所羅門王的指環》
    總共12章的一本書,有七章都寫到它們,第十一章《長年的住戶》專寫寒鴉,可見作者勞倫茲愛之深沉。「一隻烏鴉不會啄另一隻烏鴉的眼睛。」一隻馴化的烏鴉或渡鴉也不會啄你的眼睛,正如它不會啄同類的眼睛。作者有意把自己的臉貼到渡鴉面前,緊挨著渡鴉惡狠狠地彎喙。這時,渡鴉緊張兮兮地把喙從作者眼前移開。
  • 舞蹈劇場《唐詩逸舞》:舉手投足,揮斥方遒
    北京天氣漸涼,可是人們對國家藝術基金扶持項目舞蹈劇場《唐詩逸舞》的熱情卻空前高漲。七點整,距離演出還有半小時觀眾席已有三分之一的觀眾入座,觀眾們紛紛在劇院大廳的巨幅劇照前合影留念。演出一開始,觀眾們首先驚嘆的是演員的服裝。舞蹈作為一門肢體動作又大又多的表演形式,服裝上是很難處理的,常常有舞蹈服為了美觀而設計,到頭來影響了演員的發揮。
  • 尹姓有文採典故的女孩名字唐詩宋詞楚辭詩經
    尹姓有文採典故的女孩名字唐詩宋詞楚辭詩經(上) (尹竹君) 「竹君」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徵招》中「這奇絕,好喚蒼髯,與竹君來共。」
  • 從心所欲不逾矩,有為有畏「套中人「|「經典重讀作文
    (60 分)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閱讀、文化燦爛的民族,故而留下了許多有關讀書的警句,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年少不知書中味,再讀已是書中人。」「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由此可見,好文章是需要重讀的,因為重讀後,往往會給人帶來新的體會。
  • 周絢隆:錢鍾書選唐詩
    所以,它既選了大量以創作聞名的詩人的作品,也選了像唐明皇、宣宗皇帝、則天皇后、江妃、章懷太子等非詩人的作品;既選了思想性強的像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和「三別」等詩作,也選了像韓愈的《嘲鼾睡》、曹著的《與客謎》這類趣味性作品。《全唐詩錄》稿本第一冊首頁對文學欣賞中的主觀性問題,錢鍾書在《談藝錄·六》中有所論述:「人之嗜好,各有所偏。
  • 我們熟悉的《唐詩三百首》,你可知其曲折的來歷?
    《唐詩三百首》可以說只要上過學那都讀過,不管是家長買的還是朋友送的,有的甚至學校也會發。但是《唐詩三百首》的來歷卻十分的曲折跌宕,今天就為大家說一說它的來歷。說到《唐詩三百首》就必須得提到一個人,沒有他就沒有我們如今看到的《唐詩三百首》,他出生在書香門第,曾官至知州,但在大明帝國江河日下之時,它選擇了辭官回鄉,隱居在了家鄉浙江海鹽縣,痴迷讀書,終日以書為伴。
  • 賀知章最經典的一首詩,成功擊敗《詠柳》,入選《唐詩三百首》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唐詩三百首》在歷代唐詩選本中的經典地位和傳播之廣。《唐詩三百首》是清代文人蘅塘退士孫洙所選編的唐詩讀本。孫洙曾當過教喻之職,也就是負責一縣教化教育工作的「教育局長」。
  • 法語的重讀人稱代詞
    Grammaire 語法Les pronoms toniques 重讀人稱代詞這是法語中一類比較特殊的人稱代詞。主要形式有:重讀人稱代詞(主語人稱代詞):moi(je) toi(tu) lui(il) elle(elle) nous / nous(
  • 清明節重讀李商隱,現代人們記得這位唐代詩人,記著關於他的一切
    在李商隱公園,隨處可以看到李商隱的詩歌作品,或者雕刻在石碑上,或者撰寫在廳粱上,或者鑲嵌在石板小路上,人們在欣賞春色美景之時,默默吟誦者這些絕妙小詩,仿佛已經夢回大唐,而遊覽者也成了一位行吟詩人,盡情享受唐詩魅力和詩人的情感。現代人們沒有忘記他的人。在李商隱生平事跡石欄前,人們邊讀邊深思。
  • 唐詩寶寶起名:200個清新淡雅的女孩名字,適合小家碧玉!
    舟月出處:月出共登舟,風生隨所如-題漢州西湖-全唐詩這兩句描寫了作者月夜登船的體驗,表現出了他愉悅的心情和灑脫的個性。「舟月」選自於句中,適合作為女孩名字,可以理解為在月夜登船,營造出了一種浪漫詩意的氛圍。
  • 杜甫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古詩中僅有一首五言絕句
    唐朝時期唐詩繁榮發展,在唐朝也出現了很多的有名的詩人,而且他們的詩詞也是都保留至今。但是提起唐朝的詩人你最先想起來的會是誰呢?或許好多人會說最先想起來的是李白。李白是唐朝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但是還有一個人呢是和李白齊名合稱「大李杜」。
  • 唐詩裡的風花雪月
    唐詩裡通過寫意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託物言志是常用的手法。讀了多了,也希望通過唐詩裡的風花雪月做一個總結:一、風唐詩中以「風」為意象詩歌很多,一年四季有春風、夏風、秋風和冬風,李嶠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膾炙人口,現在小學生都能背誦;「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人生得意後的風光滿面;「竹林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是夏夜暑熱詩人心靜自然涼之感;「風急天高猿嘯哀,
  • 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首唐詩寫盡人生落魄
    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唐代詩壇上還有一位姓李的詩人,且能夠和他們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這個詩人就是李賀。李賀最精彩的作品應該是《燕門太守行》,開篇就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色調極為濃厚,更賦予詩歌更豐富的內容。可惜的是,這個唐代詩人只活了27歲,一生當中都是在失望當中度過。
  • 李賀之才媲美李白,《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
    (「詩鬼」李賀)李賀的才華是史上公認的、毋庸置疑的,甚至有不少學者認為,李賀若不是27歲英年早逝,他足以與李白競爭唐詩界的第一把交椅。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其中李白詩29首,但李賀詩竟然一首也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註:《唐詩三百首》中李白詩數量有27首和29首兩種說法,其區別只是《清平調三首》當作一首詩來算還是當作三首詩來算,特此說明。) 唐詩中寫安史之亂的數不勝數,其中不乏佳作,孫洙為什麼偏偏選擇了不知名詩人鄭畋的這首《馬嵬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