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製品加工中使用的輔料——品質改良劑

2021-02-17 食品研發與生產

食品研發與生產

長按關注

看精彩文章和知識!

在肉製品加工中, 為了使製得的成品形態完整, 色澤美觀, 肉質細嫩, 切斷面有光澤, 常常需要添加品質改良劑, 以增強肉製品的彈性和結著力, 增加持水性, 改善製成品的鮮嫩度, 並提高出品率, 這一類物質統稱為品質改良劑。

肉類是人類食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和重要的營養來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觀念的不斷改變,人們對肉制加工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營養、健康、安全,而且特別注重肉製品的口味、質地、形態等質量要求。品質改良劑由於其獨特的特點及功能,是肉製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類添加劑,在加工肉製品時具有提高肉的黏結性,改善肉製品的切片性能,提高肉的持水性,減少肉的營養成分等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加工肉製品中。

在肉製品加工中,品質改良劑是一種不可缺少添加劑,具有改善肉製品的彈性和結著力,增加持水性, 改善製成品的鮮嫩度, 並提高出品率等作用。本文簡要介紹了加工肉製品中常用品質改良劑、品質改良劑在加工肉製品中應用現狀以及應用趨勢。

目前應用於肉製品加工過程中的品質改良劑主要有以下幾種

多聚磷酸鹽廣泛應用於肉製品加工中,具有明顯提高品質的作用。在肉製品中起乳化作用,控制金屬離子,控制顏色,控制微生物,調節pH和緩衝作用。還能調整產品質地,改善風味,保持嫩度和提高成品率。

多聚磷酸鹽的種類很多,但與肉製品加工有關的主要有三種:

焦磷酸鈉又稱焦磷酸四鈉,分子式為Na4P2O·10H2O,為無色或白色結晶,溶於水,不溶於乙醇,熔點為988℃,相對密度為1.824,1%溶液的pH值為10。有吸溼性,所以需要保存在密閉容器內。在肉品加工中是常用的保水劑之一。最大使用量為0.0025%,多與三聚磷酸鈉混用。

其又稱格雷漢姆鹽,分子式為(NaPO3)6,為天色透明玻璃塊狀或片狀,易溶於水,吸溼性大,在潮溼空氣中會逐漸變成粘稠狀液體。具有使蛋白質凝固作用,對金屬離子螯合力、緩衝作用、分散作用很強。在肉類罐頭中可使脂肪乳化,保持質地均勻,可提高持水性,防止肉中脂肪變質。

分子式為Na5P3O10,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易溶於水,1%水溶液的pH值有9.5。是肉品加工中常用的保水劑之一,具有很強的粘著作用,還可防止肉製品變色、變質、分散的作用,對脂肪也有很強的乳化性。添加三聚磷酸鈉的肉製品,加熱後水分流失少,成品形成完整、色澤好、肉質柔嫩,容易切片,切面有光澤。是應用最多的一種磷酸鹽。

常用多聚磷酸鹽混合物,又可歸為二類:

①粘性類:含有高度聚合的偏磷酸鉀,並混有酸性焦磷酸鈉或三聚磷酸鹽;

②非粘性類:有大量的混合成分,其中包括焦磷酸四鈉或三聚磷酸鈉,同時還有磷酸鹽玻璃。

這二類多聚磷酸鹽都已用於碎肉製品的加工上。例如,香腸中加入0.3%乾燥的多聚磷酸鹽,能減少在烹調、裝罐或油炸過程中脂肪含量和本分的損失。磷酸鹽正常加入量為醃製肉重量的0.3%左右。

目前,生產上使用的磷酸鹽多為焦磷酸鹽、三聚磷酸鹽和六偏磷酸鹽的複合鹽,作為化學合成的品質改良劑,幾種磷酸鹽是經常組合起來使用的,效果較好。

澱粉是肉製品加工中最常用的填充劑之一,澱粉種類很多,但大體可以歸為兩大類:一類是穀物類澱粉,包括大米澱粉、小麥澱粉、玉米澱粉等:另一類是薯蕷類澱粉,包括馬鈴薯澱粉、甘薯澱粉。其成分大致相同,直鏈澱粉約佔20%~25%,支鏈澱粉約佔75%-80%,支鏈澱粉含量越多,粘性越大。

澱粉與水攪拌成渾濁的稀糊狀,稱為β-澱粉;β-澱粉加熱成膨脹的黏糊狀,稱為α-澱粉。不同澱粉α化度的溫度不同。澱粉放置在常溫下會失去黏度又會到β澱粉狀,這種現象稱為老化,低溫(2-5℃)會促進老化的發展。同時,澱粉還具有吸溼性。

澱粉在肉製品中的作用主要有

(1)提高肉製品的粘接性 它能夠較好地對肉塊及肉糜起粘接作用。

(2)增加肉製品的穩定性 澱粉是一種賦形劑,在加熱糊化後具有增稠和凝膠性,對肉製品除了具有較好的賦形作用,使肉製品具有一定的彈性外,還可使肉製品各種輔料均勻分布,不致於在加熱過程中發生遷移而影響產品風味。

(3)吸油乳化性 對中、低檔肉製品來說,在使用的原料中脂肪含量較大,而脂肪在加熱過程中易發生溶化,脂肪的溶化不僅使產品外觀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而且使口感變劣,甚至脂肪溶化流失影響產品質量及出品率。為了防止脂肪溶化流失,就必須在肉製品中加入具有吸油乳化作用的物質。澱粉具有吸油性和乳化性,它可束縛脂肪在製作中的流動,緩解脂肪給製品帶來的不良影響,改善肉製品的外觀和口感。

(4)具有較好的保水性 澱粉在加熱糊化過程中能吸收比自身體積大幾十倍的水分,提高了持水性,使肉製品出品率大大提高,同時還提高了肉製品的嫩度和口感。

變性澱粉是由穀物和薯類生產的澱粉產品再進一步加工,改變性質,使其更適合於應用要求。這種二次加工的產品種類很多,統稱為變性澱粉。從廣義上講,凡是改變天然澱粉的化學、物理性質的都可以稱謂變性澱粉。變性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學兩種,化學方法是主要的,通過化學反應使澱粉的化學結構發生變化,改變其性質,這種方法生產的變性澱粉又稱為澱粉衍生物。

多年來,在肉製品加工中一直用天然澱粉作增稠劑來改善肉製品的組織結構,作賦形劑和填充劑來改善產品的外觀和成品率。但某些產品加工中,天然澱粉卻不能滿足某些工藝的要求。因此,用變性澱粉代替原澱粉,在灌腸製品及西式火腿製品加工中應用,能收到滿意的效果。變性澱粉的性能主要表現在其耐熱性、耐酸性、粘著性、成糊穩定性、成膜性、吸水性、凝膠性以及澱粉糊的透明度等諸方面的變化。變性澱粉可明顯地改善肉製品、灌腸製品的組織結構、切片性、口感和多汁性,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出品率。變性澱粉種類很多,目前普遍應用的有稀糊澱粉、糊精、酸變性澱粉、酣化澱粉、交聯澱粉、陽離子澱粉、接枝共聚澱粉、澱粉磷酸配等。下面將就幾種具有代表性的化學變性澱粉的性質進行簡單介紹。

經醋酸酯化生成的變性澱粉,比原澱粉穩定性好,糊的透明性好,凝沉性降低,脫水收縮性減弱。這種變性澱粉可廣泛地應用於肉製品中,如肉湯增稠,肉醬、午餐肉、冷凍魚製品、火腿腸等。醋酸酯化變性澱粉的性質主要受乙醯基含量的影響,隨著乙醯基含量升高,粘度降低,透明度升高,糊化溫度降低,脫水及凝沉性降低。由此可根據乙醯基含量的多少,選擇最適合於所生產食品的醋酸酯化變性澱粉,以期達到最佳的應用效果。

交聯是指澱粉顆粒中的一些澱粉支鏈間用化學鍵連接,這些鍵具有如下性質:(1)蒸煮的糊絲或凝膠比原澱粉更短,口感更細膩;(2)此種澱粉具有更好的抗加工強度,如對低pH、機械處理、長時間高溫加工有很好的穩定性。這些性質隨交脹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在肉製品中應用時可按需要選擇適當的交脹澱粉。選用交聯澱粉,使得某些需長時間機械處理高溫加熱的肉

這是一種經先交聯再酯化的變性澱粉。它可以抵抗強烈的加工過程,長時間高溫加熱,低pH及機械攪拌等。同時形成透明的凝膠或糊,凝沉趨勢及脫水收縮現象均有所降低。由於其不同的交聯和酯化程度,其凝膠後的糊絲可由短(細膩)至長變化不等。同時凝膠的透明度亦不等。因此,此種變性澱粉在肉製品中的應用範圍將會很廣泛,並且將會獲得更佳的效果。

低黏度澱粉又稱稀糊澱粉,粘度低是因為澱粉經氧化或酸水解使澱粉降解,澱粉鏈斷裂而致。這種變性澱粉特性:(1)可在高濃度下使用;(2)增加持水性並可形成凝膠;(3)增加糊絲的彈性和稠度,(4)增加溶液的穩定性和透明度。由於具有這些優良的性質,低黏度澱粉可完全或部分替代明膠和阿拉伯膠,用於乳化腸、火腿腸、肉凍等肉製品的生產,其效果很好。

大豆約含蛋白質40%,其中有86%~88%的大豆蛋白質在水中能溶解。在這種水溶性蛋白質中,球蛋白佔85%,清蛋白佔5%,蛋白腖佔4%,非蛋白氮佔6%。

肉品加工常用的大豆蛋白種類,包括粉末狀大豆蛋白、纖維大豆蛋白和粒狀大豆蛋白三種。粉末狀大豆蛋白有脫脂大豆粉、乾燥豆乳、濃縮大豆蛋白、分離式大豆蛋白四種;纖維狀大豆蛋白包括按化學法處理的紡紗型和按物理方法處理的結構型兩種。大豆蛋白在肉製品中具有不同特性。粉末狀分離式大豆蛋白具有良好的保水力。當濃度為12%時,加熱的溫度超過60℃粘度就急劇上升,加熱至80~90℃時靜置、冷卻,就會形成光滑的紗狀膠質。這種特性,使分離式大豆蛋白進入肉的組織時,對改善肉的質量有著很大的幫助。大豆蛋白兼有容易同水結合的親水基和容易同油脂飽合的疏水基二種特性。因此具有很好的乳化力;粒狀及纖維大豆蛋白的特性與粉末狀大豆蛋白不同,都具有強熱變性的組織結構。具有保水性、保油性和肉粒感。其中纖維狀大豆蛋白,特別對防止燒煮收縮有很大效果。用在漢堡牛肉餡餅中效果很好。

小麥麵筋具有膠樣的結合性質,可以與肉結合,蒸煮後,其顏色比以往向中添加的麵粉深,還會產生膜狀或組織樣的連結物質,類似結締組織。在結合碎肉時,裂縫幾乎看不出來,就象蒸煮豬肉本身的顏色一般是將麵筋與水或與油混合成漿狀物後塗於肉製品表面;另一種方法是首先把含2%瓊脂的水溶液加熱,再加2%的明膠,然後冷卻,再加大約10%的麵筋。這種膠體可通過滾摩或通過機械直接塗擦在肉組織上。此法尤其適於肉間隙或向裂縫的填補。肉中添加麵筋的量隨肉塊的大小、溫度、脂肪的含量等而異,一般添加量為0.2%~5.0%。

明膠是用動物的皮、骨、軟骨、韌帶、肌膜等富含膠原蛋白的組織,經部分水解後得到的高分子多肽的高聚合物。明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佔82%,水分16%以下,灰分2%以下。構成明膠的蛋白質是由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白氨酸、蛋氨酸、賴氨酸等多種胺基酸所組成,並含有鈣、鋅、銅、磷等多種微量元素。由於明膠含有除色氨酸以外的幾乎全部20種人體必需胺基酸,且不含脂肪和膽固醇。所以,明膠作為一種動物性蛋白質,不僅可以供作為醫藥,也可以作為食品工業用輔料。

明膠溶液凝成的膠凍有柔軟性,富於彈性,口感柔軟,膠凍的溶解與凝固溫度約在25~30℃左右。明膠形成的膠凍具有熱可逆性,加熱時溶化,冷卻時凝固,這一特性在肉製品加工中常常有所應用,如製作水晶餚肉、羊糕等常需用明膠。明膠在肉製品加工中的作用。

(1)營養作用 明膠的各項營養指標均高於瘦肉,用它可以取代部分瘦肉,增加產品的營養,降低生產成本。

(2)乳化作用 明膠的主要蛋白成分為膠原蛋白,其蛋白質的親水基因(-COOH-、-NH-、-OH等)向外與水親合,憎水基因(烴基和一些環狀結構等)向內與油結合,從而使許多蛋白質分子定向排列成為單分子層的膜,這就降低了油滴的界面能,將油相分解成許多微小單位,在水相中形成穩定的親水膠體,達到乳化的目的。

(3)粘合保水作用 明膠中的膠原蛋白具有膠體特性,加熱至70℃而溶解,冷卻後又恢復凍狀,因而對保證肉製品的彈性和持水性起到重要作用。

(4)起到穩定、增調、膠凝等作用。

卡拉膠是由海藻中提取的一種多糖類,很易形成多糖凝膠,主要成分是半乳糖、脫水半乳糖。分子中含硫酸根,多以Ca2+、Na+、NH4+等鹽的形式存在,可保持自身重量10~20倍的水分。在肉餡中添加0.6%時,即可使肉餡保水率從80%提高到88%以上。

卡拉膠是天然膠質中唯一具有蛋白質反應性的膠質,它能與蛋白質形成均一的凝膠,其分子上的硫酸基可以直接與蛋白質分子中的氨基結合,或通過Ca2+等二價陽離子與蛋白質分子上的羧基結合,形成絡合物。正由於卡拉膠能與蛋白質結合,添加到肉製品中,在加熱時表現出充分的凝膠化,形成巨大的網絡結構,可保持製品中大量水分,減少肉汁的流失,並且具有良好的彈性和韌性。還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穩定脂肪,表現出很低的離油值,從而提高製品的出品率。另外,卡拉膠還有防止鹽溶性肌球蛋白及肌動蛋白的損失,抑制鮮味成分的溶出和揮發作用。

在肉製品中,卡拉膠的使用一般是將卡拉膠滲入鹽水中,藉助鹽水注射器和按摩加工,使它與鹽水溶液共同進入肉組織中

一般推薦的使用量為成品重量的0.1%~0.6%,合適的使用量取決於使用的磷酸鹽的量和種類、肉的質量、期望的增重量等。既能大大降低蒸煮損失,提高產品出品率,改善肉製品的韌度、成型性和切片性,同時也不影響肉製品的色、香、味。

卡拉膠不僅能提高肉製品的產品得牢,提高脂肪利用率,改善產品質構,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而且還能降低製品水分活度值,延長產品貨架期,提高產品商品性。


隨著現代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傳統的肉制加工品不再滿足。不僅要求加工的肉製品衛生安全、營養保健及品質穩定,而且要求具有較好的口感和外型等。同時,由於肉製品加工企業迅速增多,競爭非常激烈。因此,面對挑戰和市場需求,肉製品加工企業不斷引進吸收先進的科學飲食觀,在保持固有的特色前提下,不斷改善和提高產品的品質。在肉製品加工中品質改良劑使用品種選擇上,有傳統的單一型向多元化、複合化發展。品質改良劑在肉製品加工過程中的作用主要起到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肉製品的組織結構,提高肉製品的質量

(2)提高製品中的水分含量,延長保鮮期

(3)加強肉製品的凝膠強度,使加工出來的肉質品具有彈性,增強口感

(4)提高產品的出品率,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但目前,我國肉製品加工企業在品質改良劑種類使用及方法與國外肉製品加工企業相比還比較單一,與國外加工肉製品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為了提高肉質加工品市場佔有率,開發生產出高品質,口感良好,肉質鮮嫩,出品率高的肉制加工品是所有肉製品加工企業今後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如何生產開發出品質良好、安全、營養、健康的肉制加工品,是所有肉製品加工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為了滿足這些需要,在肉製品加工中品質改良劑的選擇上,將由單一品種向複合品種上發展。為了加強品質改良劑在肉製品中的作用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嚴格控制品質改良劑在肉製品中量的限制,嚴禁為了經濟效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出現

(2)明確各種品質改良的性質特點,明確加工過程中的工序要求

(3)注重幾種品質改良劑的混合使用,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提高產品的嫩度,增加製品的鮮香微到

(4)注重開發各種品質改良劑的天價方法。目前,由於複合品質改良劑生產成本較高,銷售價格相應較貴,因而肉類加工企業使用相對要少些,但隨著食品加工技術快速發展,價格合理、營養、方便、味型多樣的複合品質改良劑將被研製生產。因此,品質改良劑在加工肉製品應用趨勢必然是使用複合品質改良劑逐漸代替單一產品。

部分文章轉自網絡,僅供參考!

點擊文末 閱讀原文,加入食品工程師聯盟


食品夥伴網


食品論壇


食品質量管理


食品標法圈


食品夥伴網

訂閱號


食品實驗
室服務


進出口食品
監管


食學寶

(食品微課)


食品研發
與生產


肉製品聯盟


感官科學
與評定


食品飲料
創新研究


食品邦

食品有意思


食品翻譯中心


食品會議培訓


會展時訊


食品商務中心


食品人才


食品學生匯


食品安全
風向標

 食品晚九點


Global
Foodmate


寵物食品聯盟

食品理化檢測

特殊食品
與添加劑


食品原料ABC


食品微生物


食品儀器分析


FoodMate
Global


食品飲料
產業研究


水產加工
技術聯盟

相關焦點

  • 餐調家觀察:肉製品加工技術:使用調味香精的技巧
    肉製品加工中,特別是以凍分割肉為原料加工肉製品時,原料肉的新鮮程度不及鮮肉,加之原料肉解凍過程中的肉汁損失,往往會造成成品的風味劣化,使用香精可以明顯地改善和矯正肉製品的風味; 第二,使用香精可以彌補貯存過程中的風味損失。
  • 麵包改良劑在烘焙中的作用及正確使用
    儘管麵包的主要原料中沒有它,但是在實際生產當中,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個麵包師都在使用麵包改良劑。面對市場上品種繁多的麵包改良劑,很多人無所適從,為什麼要用麵包改良劑,怎樣選用改良劑呢?作為一個麵包師,在麵包製作過程中,至少有以下兩點是無可奈何的:首先是麵粉的品質問題。麵包師無法控制麵粉的品質,只能通過控制製作過程,即添加改良劑來改善麵粉在生產過程的穩定性以及麵包的質量。
  • 理論知識~改良劑
    我國食品在麵粉中允許添加最大劑量為0.06g/kg。增白劑超標,會破壞麵粉的營養,水解後產生的苯甲酸會對肝臟造成損害,過氧化苯甲醯在歐盟等發達國家已被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費者常吃的各種口味巧克力,生產過程中廣泛使用各種香料,使其具有各種獨特的風味。
  • 植物多酚在肉製品加工中的應用
    植物多酚是天然防腐劑和抗氧化劑,在肉製品保鮮和品質提升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2.醃臘肉製品 植物多酚添加到臘肉中,可以防止醃臘肉製品中脂質過氧化,降低酸價和過氧化值,同時還可降低食鹽。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添加量,起到護色作用。
  • 【肉味香精及其在肉製品中的應用,肉製品調味調香技術】
    應當注意的是,不少廠家把品質改良劑磷酸鹽與香精同時溶解在水中,以達到混合均勻的目的,這種方法不可取。因為磷酸鹽為強鹼弱酸式鹽,其水溶液pH值呈鹼性,而香精多為酸性,二者在水中會發生中和反應,大大降低其使用效果,一般情況下應先添加磷酸鹽,待其與肉糜混合均勻後再加入香精,這樣就可以減少磷酸鹽和香精的反應機會。
  • 實例解析甲基纖維素在肉製品的應用
    在肉製品中添加膠體對其品質有非常明顯的提升。比如可以降低熱加工損失、保留更多水分,從而提高產品綜合出品率。利用其凝膠特性,增強肉製品在各種溫度區間內的質構,既提高硬度和彈性,同時還可以加強脂肪含量高的肉製品乳化體系的穩定,防止產品出油出水等多方面的優良特性。
  • 硫酸鈣在肉製品中的應用
    肉製品中使用的食用膠種類很多,分別從植物與海藻、微生物、動物類中製取。目前世界上允許使用的食用膠約60 餘種,我國允許使用的約有40種,國內肉類產品生產使用最廣泛的食用膠主要有卡拉膠、黃原膠、瓜爾豆膠、瓊脂、明膠、海藻酸鈉、刺槐豆膠和魔芋膠等。 食用膠由於具有凝膠保水、蛋白質保護作用可增強分散體系的穩定性、作為肉品的被膜劑,廣泛的被應用在肉製品中,可以改善肉製品的物理性質、增加肉製品的結著性與持水性、賦予肉製品良好的口感 。
  • 麵包改良劑的選用
    麵包師無法控制麵粉的品質,只能通過控制製作過程,即添加改良劑來改善麵粉在生產過程的穩定性以及麵包的質量。其次,是小麥澱粉的老化問題,即澱粉回生。麵包出爐後,澱粉就開始它的老化過程,表現在麵包上就是麵包變硬,掉渣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麵製品的品質,因而有效的改良劑成了很多麵包麵點師的首選。
  • 油炸肉製品加工技術概要
    經過氫化的油脂可以長期反覆地使用。目前,我國的炸制用油主要有豆油、菜子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三)油炸對肉製品的影響1.油炸對肉製品感官品質的影響肉在不同炸制溫度下的變化見表11-1。但當持續高溫油炸時,常產生揮發性的羰基化合物和羥基酸等,這些物質會產生不良的風味,甚至會出現焦煳味,從而導致品質低劣,商品價值下降。2.油炸對肉製品營養價值的影響油炸對肉製品營養價值的影響與油炸工藝條件有關。
  • 【原料】烘焙師必知的麵包改良劑選用技巧
    上圖是針對法棍開發的麵包改良劑LD500,使用後法棍的裂口大、皮更薄、體積大的效果。麵包師無法控制麵粉的品質,只能通過控制製作過程,即添加改良劑來改善麵粉在生產過程的穩定性以及麵包的質量。其次,是小麥澱粉的老化問題,即澱粉回生。麵包出爐後,澱粉就開始它的老化過程,表現在麵包上就是麵包變硬,掉渣等。中式麵食如饅頭包子生產中也會面臨老化快、發乾變硬、組織粗燥等問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麵製品的品質,因而有效的改良劑成了很多麵包麵點師的首選。
  • 肉製品調香設計那些事
    ● 香的相抵原則與香的相乘原則相反,有時因另一種、或一種以上香味物質,及其它肉製品中各種輔料、添加劑的存在而使香味和香氣明顯減弱,這種現象叫做香的相抵作用。利用這兩原則與以下建立的調香調味平臺協同,並從肉製品整體策劃與設計全方位考慮,利用各種原料肉、各種輔料及各種添加劑因勢利導,突出主體風格和香氣,掩蓋各種不良異味。5.
  • 海藻酸鈉在肉製品中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丨知食
    在肉製品中的應用海藻酸鈉可製成各種凝膠食品,保持良好物理形態,不易發生滲液或收縮,適用於冷凍食品中。將海藻酸鈉添加到肉製品中,可以改善肉製品的物理性質,增加粘度,賦予其良好的口感,同時可以增加肉製品的持水性和柔嫩性,提高產出率,減少營養成分和風味物質的損失。
  • 技術|那些決定冷凍麵團品質的關鍵因素 – 改良劑、麵粉和油脂
    今天樂斯福燕子學院小課堂接著上期的第3期為大家帶來 - 冷凍麵團中改良劑的應用, 及第4期 – 冷凍麵團關鍵原料的控制。本期沈華老師將為大家講解冷凍麵團的另一個關鍵元素——改良劑的重要性,通過分析改良劑中不同成分在冷凍麵團中起到的作用,為不同產品推薦適合的改良劑解決方案;另外,還會分析構成麵團的兩種主要原料——麵粉和油脂,以求避免您的冷凍麵團翻車
  • 專業廚師為你解析香辛料在肉製品中的應用知識
    4、著色在肉製品加工過程中,有些香辛料是色、味兩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如黃梔子、薑黃、紅辣椒、咖喱粉等香辛料,對肉製品固有色澤形成有促進作用。黃梔子和薑黃一般都以調色為主,紅辣椒、咖喱粉以調味為主兼有調色作用。四、香辛料在肉製品中的使用
  • 省市場監管局印發《肉製品生產監督檢查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對全省肉製品生產企業和肉製品加工小作坊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督促肉製品生產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組織生產,持續保持合規,確保肉製品質量安全。肉製品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考率達100%,肉製品生產企業原料審核把關率達100%,食品安全自查發現風險報告率達100%。
  • 河北檢出17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用農產品、飲料、肉製品等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14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抽檢餐飲食品,酒類、糧食加工品,肉製品,乳製品,食用農產品,飲料,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等8類850批次樣品,檢驗合格833批次,不合格17批次。
  • 西式低溫肉製品加工要點(二)
    11、攪拌      (1)攪拌的目的:      A 使原料和輔料充分混合、結合;      B 肉餡通過機械的攪拌達到最佳乳化效果。未經斬拌的原料,通過攪拌可起到乳化效果,達到有彈性目的。攪拌肉使用脂肪,也要先使瘦肉產生足夠的粘性後,再添加脂肪。
  • 【知道】如何選用專業的麵包改良劑
    T-1改良劑專門針對此工藝改良了配方,可使得麵包組織更細膩,發酵穩定性更好,成品體積更大。規格:500g*20特點:①提高麵團的機械加工性能②增強麵團發酵的穩定性③改善麵包組織,提高麵包的彈性④可減少麵包的次品率漢堡製作中一般會添加許多乳化劑以增強麵團過度較打的韌性
  • 天然、低強度、多種方法相結合防腐保鮮技術提升調理肉製品的質量
    調理肉製品是以畜禽肉為原料,通過添加其他調料混合,經過適當加工,能夠在低溫環境下貯存銷售,經過簡單的加工即可食用的肉製品。從原料來源上可將調理肉製品分為畜、禽、水產等類型;根據調理方式可分為淺調理、深加工;按貯存性能上分類,包括高溫類和低溫類。
  • 磷酸鹽在食品中的應用
    肉製品中允許使用的磷酸鹽有焦磷酸鹽鈉、三聚磷酸鈉和六偏磷酸鈉。      ①焦磷酸鈉:白色粉狀或結晶。相對密度2.534,熔點880℃,沸點93.8℃,比重2.534,無色透明結晶或白色結晶粉末,易溶於水,20℃時100g水中的溶解度為6.23,其水溶液呈鹼性;不溶於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