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古琴

2020-12-12 騰訊網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並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徵。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徵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裡,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就構造而言,琴的各部分結構十分合理。其體積不大不小,既便於攜帶,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從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宮、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看,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七弦論考

一弦屬土為宮。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沉重而尊。故曰為君。

二弦屬金為商。金星應秋之節。次於宮。弦用七十二絲。能決斷。故曰為臣。

三弦屬木為角。木星應春之節。弦用六十四絲。為之觸地出。故曰為民。居在君臣之下為卑。故三弦下八為此也。

四弦屬火為徵。火星應夏之節。弦用五十四絲。萬物成美。故曰為之事。

五弦屬水為羽。水星應冬之節。弦用四十八絲。聚集清物之相。故曰為之物。

六弦文聲主少宮。文星柔以應剛。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聲主少商。武星剛以應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快速了解不同形制的古琴種類大全:仲尼古琴伏羲古琴的異同點
    古琴琴友想要了解各種古琴形制的古琴比如伏羲式古琴和靈機式古琴的區別,我們整理了古琴種類形製圖,讓大家一次性了解不同形制之間細微的區別,古琴形制背後的小故事。混沌古琴、仲尼古琴、伏羲古琴、落霞式古琴、綠綺式古琴、列子式古琴、綠綺式古琴、大鵬古琴的相同點,有哪些不同;快速了解不同形制的古琴種類大全:仲尼古琴伏羲古琴的異同點。仔細看各個款式您比較喜歡的是哪一款歡迎評論!喜歡這篇古琴文章歡迎您收藏、分享!
  • 詞語|古琴中英文詳解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古琴|知名蕉葉古琴製作大師——蔡偉藝
    古琴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撥弦樂器,它的款式並不單一,有多種,比如仲尼式、伏羲式、連珠式、落霞式、鳳勢式、師曠式、神農式、靈機式、響泉式、亞額式、列子式等,當然還有知名的蕉葉式。蕉葉古琴像一片芭蕉葉,曲折的線條像流動的音符,優美的身姿表現著文人浪漫的情趣。不過蕉葉雖好,卻不易做。很多人把能否製作出良好的蕉葉古琴作為衡量斫琴大師的標準。那麼製作蕉葉古琴到底有哪些難點呢?其一是耗費的時間比較多。製作完一張蕉葉古琴差不多要兩年左右的時間,比正常古琴要多三倍時間。
  • 古琴專賣店(李沐萱)
    古琴專賣店(李沐萱)作者:李沐萱湖北學習平臺花瓣在幽靜的小路隨微風飄舞,宛如粉紅雪花,掉落、旋轉,時而急促,時而悠揚,仰望藍天徘徊,遲遲不肯落地。詩情畫意的小徑,不知何時浮現一家店鋪——古琴專賣店。店主姐姐優雅地走了過來:「歡迎,我給你們先做個簡單介紹,古琴又被人稱為瑤琴、玉琴、七弦琴,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呢。據《史記》記載,古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外國叔叔聽著店主姐姐介紹,連連稱讚,古琴,向來都有著神秘的氣息。店主姐姐微笑著看向古琴,繼續介紹:「古琴是至今還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
  • 陳山林在新鄭與古琴為伴,他的「子期」在哪裡?
    在交談中,陳山林才知道這是古琴,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到古琴。 古琴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陳山林接觸後一眼認定古琴就是自己追求的夢想,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
  • 50餘把古琴昆明展出 古琴「青鳥」攜傳統文化「飛」入春城
    原標題:50餘把古琴昆明展出 古琴「青鳥」攜傳統文化「飛」入春城  中新網昆明11月2日電 (陳靜 王旌亞)2日,「乘物遊心――中國古琴藝術與當代生活美學」古琴展在昆明開幕,50餘把傳統古琴春城亮相。除了伏羲、仲尼、落霞、綠綺等傳統古琴制式,本次展覽首次以名為「青鳥」的古琴為主線進行展示。
  • 古琴藝術之美——一個文化的奇蹟
    2、人體美古琴的形制大小合適(約長120cm,寬20cm,厚6cm),結構緊湊(呈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方體),具有整一性。它就像一個勻稱而完整的人體,緊湊、協調而又大小適中,具有人體的風韻。一張琴就是一個完美的人體,有額,有頸,有項,有肩,有身,有腰,有尾,有足。
  • 古琴挑選的問題匯總
    古琴既是一件難得的好樂器,同樣,好的樂器同時也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琴器整體外形飛若遊龍,立若展風,不但其形外包天地自然之化,內蘊意象形神之氣,更有歷代文人雅士遺留的詩文於琴器上,使古琴透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人們會為自己的琴器取上一個名字,刻於琴背,蘊含著詩意之美。歷史的思考和藝術的墨跡共融於七弦之琴,使其變得更加高雅珍貴。
  • 古琴藝術,從博物館走向復興
    而在上世紀,本為四藝之首的古琴,卻曾幾度瀕臨危險,處境卻似頹垣斷塹,不僅大多數人對琴、箏不分,即便是視作品中偶有古琴出場,也大多會被倒置,彈奏手法離奇也已是見怪不怪。當古琴隨著中國傳統「士」階層的消亡而日漸衰落的時候,卻被幾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改變了它日漸式微的命運——2003年,「古琴藝術」被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國古琴的聲音。
  • 古琴結構圖解(構造圖)
    古琴又被稱為瑤琴、七弦琴,在我國的歷史非常悠久,不管是神話故事還是史書記載,古琴的出現時間是所有樂器中最早的,古人也常以琴來傳情,名曲《鳳求凰》講的便是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故事。古琴的結構被擬人化,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cm),象徵一年365天,寬約六寸(20cm左右),厚約二寸(6公分),底板扁平,面板呈弧形,對應古代的天圓地方之說,整個琴體對應人的身體,有頭、頸、肩、腰、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合五行宮、商、角、徵、羽,周朝時周文王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成文武七弦琴。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太音琴社社長、古琴非遺傳承人陳成渤專門從杭州來東,為音樂會助興。因為,這場音樂會的主辦者——市古琴協會會長胡晉正是他的得意門生。一同赴會的,還有太音琴社的多位社員,更有身懷絕技的洞簫演奏家沈英彪、精通多種民族樂器的東陽籍音樂愛好者賈繼偉。他們與陳成渤幾度「廝磨」,建構了富於太音特色的琴簫合一、琴鼓合奏模式,並於2019年最後一天登臺杭州大劇院,完成了「玄和太音」陳成渤首場古琴音樂會之秀。
  • ...西寧壹平古琴需要多少錢-智真茶文化培訓(茶道、古琴、插花...
    智真茶文化成立於2015年6月是燕郊第一家專業從事:茶道、古琴、插花的文化教學機構,經營理念:專心做專業,盡善盡美。使命,提升個人修為,完善家庭文化。願景:將茶文化融入千家萬戶,智真茶產品理念:藥食同源西寧壹平古琴需要多少錢    星海音樂學院    星海音樂學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是華南地區的高等音樂專業學府;孕育了冼星海、蕭友梅、馬思聰、李凌等一批引領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潮流的傑出音樂家。
  • 初學者買什麼古琴好?
    很多初學者都在問初學古琴入門到底買什麼樣的古琴好?能問出這句話的初學者很顯然已經把市場上大部分能看到的古琴都已經看了個遍,而依然沒有選到適合自己的,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的時候盲目的找,還不如問問一些專業的古琴老師、一些已經有琴的琴友比較好,然後再根據自己的預算範圍內,選擇一張最適合自己的琴就好了,那麼初學者到底應該買什麼樣的古琴好?
  • 鎖在深院裡的古琴斫琴師孫長河
    一日,路過此地的一個小混混聽說了孫登的生活習慣,就偏偏不信邪,想了個辦法讓孫登發火。於是,他就一直偷偷跟著孫登。直到有一天,孫登來到一條小溪邊,那人忽然出現在他身後,一下把孫登推進了水裡,心想這下他肯定會發怒了。沒想到孫登爬起來卻笑得很開心,就好像是朋友間開玩笑一樣,那人很驚訝,非常敬佩孫登的德行,道歉之後就離去了。
  • 一把古琴賣出十幾萬元,這位90後農村小夥真厲害
    蘭考縣的徐場村是有名的樂器村,90後古琴斫琴師徐亞衝,不僅有一手手工製作古琴的好手藝,還給村裡的鄉親普及古琴的演奏和文化知識,為提升蘭考琴的品質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奏響了蘭考人民奔向小康的幸福樂章。
  • 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title":"千年古琴邂逅當代大師,三峽博物館聯合QQ音樂發布「古琴新聲」專輯", "url":"https://www.cqcb.com/keji/hulianwang/2020-12-05/3374237.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
  • 章怡雯:一曲古琴起,就是中國音
    隨著2003年古琴申報世界非遺成功,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曲悠揚的《太古遺音》,古琴更是成為又一個代表中國文化的國際符號。浙江是古琴大省,浙派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古琴流派。古琴演奏家章怡雯是浙派古琴嫡系傳人,浙江音樂學院古琴、古箏副教授,浙江琴會會長,霞影琴館的副館長。
  • 太古遺音·古琴名家音樂會暨北京古琴·運河文化展匯報演出完美落幕
    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以及通州圖書館的相關領導,以及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韓傑,中國樂器協會古琴研究會秘書長張子盛,河北琴會首任會長李天桓,山東藝術研究院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江蘇古琴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倪詩韻,浙江非遺古琴專委會主任陳成渤,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吳寒,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肖娟,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理事白依墨等古琴名名家、嘉賓出席音樂會。音樂會由徐小穎和郭雪松主持。
  • 今日放映 古琴「李悅-莊周夢蝶」
    李悅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南開大學古琴賞析課教師。天津醫科大學客座講師,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與中國古琴學術委員會認證第一職業高級古琴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考級考官、中國民族器樂學會理事、冬不拉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古琴學術委員會理事,多屆國家級琴箏賽事評委。
  • 古琴形制賞析——仲尼式
    仲尼式古琴是最常見的一種古琴形制,由於它的名字叫「仲尼」,所以會讓人馬上想到孔子,不論是否孔子設計,命名都很恰當,因為它外觀簡潔而線條流暢、觀感含蓄而大方,這種造型最能體現儒家思想的中庸內斂的風格。此琴式是歷代存世名琴中最多的一種形制,《中國古琴珍粹》一書共錄入了109張老琴,其中仲尼式便有62張;《今虞琴刊》書中所載二百餘張古琴,仲尼式十佔七八。然而,從存世的唐琴來看,仲尼式在宋代以前並非十分流行,只是在宋代崇拜孔子的風潮尤甚,才出現了仲尼式如此之多的局面。存世唐琴中仲尼式僅一張,且是晚唐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