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適逢京劇誕生230周年,由尹正、黃曉明主演的戲曲題材影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也重回螢屏,掀起一番熱潮。它將全部視角集中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梨園,通過描繪一群因戲聚集在一起的人物眾生相,重現了民國時代的梨園風華,全方位地呈現了京劇之美。
值得稱讚的是,這部劇在戲服的挑選上十分考究,劇中戲曲服裝由專業團隊製作,全劇主演的服裝、戲裝合計將近2000套,其中主演650套,群演1140套,戲曲主演50套,戲曲群演100套,刺繡精美、圖案誇張、色彩鮮明,華麗又考究,「被戲服美到」成為觀劇彈幕中最常出現的評論之一。
戲服在京劇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稱之為精華所在,但大部分的人對戲曲服飾都存在著很籠統的認識。藉此機會跟著小編一起來探尋戲服中的國粹風華。
01京劇戲服
通常我們稱為「行頭」的京劇服裝,樣式多根據唐宋元明各朝代的衣服而來,有時或可見到各朝齊聚一堂的景象,但主要還是以明朝服裝樣式為主,並在此基礎上,根據角色載歌載舞的特點進行了一些改良設計。
另外,因為京劇形成於清朝,戲服中也有不少滿族服飾的特點,比如馬褂、箭衣的馬蹄袖等等。再者,凡是戲中的番邦外族都穿旗裝,表示他們並非中原人士。
戲劇可以無歌可以無舞但不可沒有裝扮,中國京劇服裝與人物造型同舞臺表演緊密結合,劇中角色的穿戴均有規矩,並遵循「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無朝代和地域之分,也不分時代和季節。這是一套在幾百年的演出實踐中逐步積累下來的藝術語彙,不僅被藝人們代代相傳,而且被觀眾所接受和認同。
02京劇服裝種類
京劇服裝主要分為蟒、帔(音「佩」)、靠、褶(音「學」)、衣五大類。無論是色彩搭配,還是圖案設計,都秉承著中國京劇藝術一貫的寫意風格與象徵手法。
蟒
"蟒"是戲臺上龍袍、蟒袍的簡稱,是帝王將相、高級官吏等有較高社會地位者在正式場合穿用的禮服,樣式模仿明代蟒衣,"蟒"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較短,繡龍鳳,為皇后、嬪妃、公主、誥命夫人等貴族女性們在貴重場合所穿。
蟒的顏色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上五色指紅、綠、黃、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紅、湖綠、深藍、秋香或古銅色。明黃與杏黃是扮演皇帝、番王、王子以及齊天大聖(孫悟空)的蟒袍專用色,其它角色不得使用。(在此強調:龍袍上的龍爪為五趾,而蟒袍上的蟒爪為四趾,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帔
「帔」是帝王將相、高級官吏、富紳秀才及眷屬在非正式場合穿用的便服,樣式模仿明朝"褙子",為帶水袖的對襟長袍。有男帔和女帔之分,均為大領、對襟、穿袖;男帔較長,女帔至膝並配有裙子。戲臺上的恩愛夫妻有時會穿一樣顏色、一樣圖案的帔來表現舉案齊眉,這個可以稱為「情侶帔」,叫做"對帔"。
繡有團龍團鳳圖案的黃帔,為皇帝、后妃、公主所穿;繡有鶴、鹿、牡丹、花卉等圖案的帔,為宰相、重臣、紳士、夫人、小姐等人物所穿;狀元登科和新婚拜禮時穿大紅繡花帔;一般文人學士只穿素帔。
靠
靠,又稱「甲」。有男靠、女靠兩類。傳統戲中武將的裝束。圓領、緊袖、長及足,分前後兩片,上下及兩肩繡鱗紋或丁字紋,中部靠肚略闊,硬裡、凸起,繡虎頭紋或龍紋,背間有一虎頭形的背虎殼,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兩塊護腿,為靠牌。靠有軟、硬兩種,軟靠不用靠旗。依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和臉譜區分靠的顏色。女靠自腰及足綴有彩色飄帶數十根,胸前加護心鏡。
戲劇中使用的大靠與古代生活中的甲冑並不一樣。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大靠的式樣和色彩逐漸增多,但距生活服裝也越來越遠,它純屬為了適應舞臺表演的需要而設計。
褶
褶子:由明代斜領「大袖衫」經過藝術加工而成。是京劇舞臺上用途最廣、裝扮形式最多、最為常見的袍服類服裝,也稱「道袍」,分男褶子和女褶子兩類,屬於便服類。因為它打底外穿兩用,是京劇舞臺上用處最廣,老少鹹宜的袍服,也算京劇票友置裝的入門級。
褶子和從前人們穿的長衫類似而特別肥大,和尚領,袖子尢其闊。旦行的褶子為對襟,略短。褶子如繡有飛鳥、蝴蝶、花卉等圖案的稱為花褶子;沒有刺繡的稱為素褶子。
衣
「衣」是除前面四大類外的其它所有戲服的統稱,一般歸納為長衣、短衣、專用衣和配件四個部分,常見的有氅、宮衣、抱衣、僧衣、坎肩、鬥篷、生衣和箭衣等。生衣還分文生衣和武生衣,箭衣有龍箭、團花箭衣、平凡箭衣。
開氅式似男褶,用於武將、權臣在非禮儀場合(軍旅、家居)的便服。;宮衣為王妃、公主的禮服;抱衣衣式緊湊,適用於武打角色;箭衣模仿明式箭衣製成,上自皇帝、高級將領,下至一般武士,綠林人物皆可穿用;富貴衣又稱窮衣,把許多不規則形狀的雜色布塊綴在青褶子或青衣上,表示劇中人物衣衫襤樓、窮困滌倒。因為劇中穿著此衣的人物日後都會顯達富貴,故此衣又稱為富貴衣;八卦衣在京劇舞臺上通常用於表現仙道、軍師等角色,最為出名的就是諸葛亮。
除此之外,戲服配飾中各種冠帽也是必不可少的,也稱盔頭。有帝王、貴族的禮帽,武職人員交戰時為防護頭部而戴的帽盔,家常隨便戴的一種便帽,也稱巾,常見有方巾、員外巾。
京劇戲服多以綾、羅、綢、緞、紗、絲等面料手工縫製,顏色鮮豔,紋樣富麗典雅、皆有出處,織造精美絕倫。這份絕代風華的講究和精緻,堪稱是獨特的舞臺工藝美術品。
「一悲一喜一抖袖,一顰一笑一回眸」,戲曲演員在舞臺上的驚豔,離不開戲服的襯託,寫滿「中國故事」的戲服也深受票友以及戲服收藏者的追捧,其不僅是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精神層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粹盛景從中可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