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R|武漢大學發現低氧下結直腸腫瘤能量代謝重編程新機制

2020-12-21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 | 兮

細胞能量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的基本特徵之一。腫瘤細胞面臨複雜的微環境且存在異質性。由於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以及實體瘤血管結構和功能的異常,腫瘤細胞往往會面臨缺氧或者低氧狀態。因此,腫瘤細胞需要通過代謝重編程來適應低氧等腫瘤微環境,進而維持其快速生長及增殖的特徵。

早在1956年,Warburg就提出正常的分化細胞主要通過線粒體內的氧化磷酸化產生大部分的能量,而腫瘤細胞則將糖酵解作為能量產生的主要手段。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癌症。在所有癌症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分別排第三和第二位。

隨著人們不良生活習慣以及不良飲食的增加,中國的結腸癌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現有研究表明,線粒體內DNA的突變、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系統的缺陷以及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等因素都與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有關。因此,探究結直腸腫瘤中線粒體在能量代謝重編程中的作用及分子調控機制,對於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2020年12月13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質銀研究組在EMBO Report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OMA1 reprograms metabolism under hypoxia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發現,線粒體蛋白酶OMA1通過重編程低氧條件下腫瘤代謝方式(促進線粒體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之間的轉化),進而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

線粒體內含有一系列蛋白酶,它們負責線粒體內部蛋白質量控制,參與調控線粒體各項功能,是機體和細胞內代謝穩態平衡的關鍵調控系統。OMA1是線粒體中一種ATP非依賴性的金屬蛋白酶,並定位在線粒體內膜。在正常生理條件下,OMA1的活性很低;但在線粒體膜電勢降低、外界環境刺激等應激條件下,OMA1會被激活,並參與調控線粒體形態結構、線粒體自噬以及細胞凋亡等。

此外,研究表明OMA1與心衰、視神經萎縮和缺血性腎損傷等疾病密切相關。但關於OMA1在腫瘤細胞代謝調控中的作用,是否參與調控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至今未知。為了探究線粒體蛋白酶OMA1在結直腸癌中的臨床意義,研究人員首先收集了臨床結直腸癌樣本,並分析了有關資料庫。

發現在結直腸癌患者腫瘤組織中(以及低氧條件下),線粒體蛋白酶OMA1會被激活,且OMA1高表達的結直腸患者有著更短的生存期。隨後,研究人員發現OMA1敲除顯著抑制了AOM/DSS誘導的小鼠結直腸腫瘤的生長,裸鼠成瘤模型結果顯示OMA1缺失可以抑制結直腸癌細胞系的成瘤能力。這些結果說明線粒體蛋白酶OMA1對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1) OMA1在低氧條件下(以及腫瘤組織中)可促進ROS的生成,進而提高缺氧誘導因子HIF-1α的穩定性,從而提高結直腸癌細胞的糖酵解水平;2) OMA1協同線粒體內膜融合蛋白OPA1建立OMA1-OPA1軸,此軸調控結直腸癌腫瘤及實體瘤中線粒體嵴的穩態;同時OMA1還參與調控了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亞基NDUFB5、NDUFB6以及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V亞基COX4L1、NDUFA4的降解,進而影響低氧條件下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的組裝。這些變化並最終導致結直腸癌細胞低氧下氧化磷酸化水平降低,糖酵解水平升高。

綜上,這項研究闡明了低氧條件下線粒體應激感受蛋白酶OMA1啟動了能量代謝重編程,通過促進細胞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轉化來調控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

因此,該研究揭示了線粒體響應腫瘤微環境(主要是低氧)並啟動腫瘤能量代謝重編程的新機制,闡明了線粒體蛋白酶OMA1在能量代謝重編程以及結直腸腫瘤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為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策略。

論文的通訊作者為武漢大學宋質銀教授,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武漢大學博士研究生吳志達左梅靈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發現肝癌細胞有氧糖酵解的新機制
    研究真核細胞中lncRNA的功能可能發掘調控生理過程的新規律和新機制,將從不同於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角度注釋和闡明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lnc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是其發揮功能的重要分子基礎,研究lnc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是探索其未知功能和機制的重要途徑,對了解lncRNA未知的生理功能和相關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濰坊市人民醫院結直腸腫瘤MDT門診開診啦
    濰坊市人民醫院結直腸腫瘤MDT門診開診啦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即綜合多個學科專家的意見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對於腫瘤患者,傳統「一對一」醫療模式很難給出患者較為精準的治療方案,MDT綜合診治已成為公認的腫瘤診治首選模式。
  • ...張寧教授團隊發現lncRNA HULC結合代謝酶促進肝癌細胞有氧糖酵解
    研究真核細胞中lncRNA的功能可能發掘調控生理過程的新規律和新機制,將從不同於蛋白質編碼基因的角度注釋和闡明基因組的結構與功能。lnc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是其發揮功能的重要分子基礎,研究lncR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是探索其未知功能和機制的重要途徑,對了解lncRNA未知的生理功能和相關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背景 1920年,德國生化學家Warburg開創性的發現:即使在氧充足的條件下,腫瘤細胞攝取葡萄糖也會產生大量乳酸這種有氧條件下腫瘤細胞傾向於將葡萄糖代謝為乳酸的反應被稱為有氧糖酵解或Warburg效應。基於此Warburg提出「線粒體呼吸功能損傷」是細胞發生「惡性轉化」的前提,有氧糖酵解與線粒體功能障礙也被廣泛接受為腫瘤的標誌。然而近期的研究發現,線粒體代謝對於腫瘤生長必不可少,線粒體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一個動態過程,其代謝的靈活性可滿足腫瘤發生到轉移各個階段的不同需求。
  •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手術
    但家屬卻不願輕易放棄,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腫瘤外科)放手一搏。最終,劉明教授帶領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老人切除了直徑4公分大的右半結腸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的症狀,術後老人各項指徵平穩,直接轉回普通病房。術後一天,已經將近三個月沒有好好吃過飯的老人終於有胃口了,主動要求吃飯,並且排便正常。
  • 腫瘤免疫治療新進展!Nature:轉錄代謝組揭示癌症免疫逃逸新機制
    甲硫氨酸代謝異常可能導致T細胞中特定的組蛋白改變,從而導致其在腫瘤微環境中的功能障礙。2020年9月,美國密西根大學鄒偉平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Cancer SLC43A2 alters T cell methionine metabolism and histone methylation」的研究文章,研究發現,腫瘤細胞通過表達高水平的甲硫氨酸轉運蛋白SLC43A2來貪婪的消耗甲硫氨酸,競爭性地使
  • 科學家揭示DIPG中由H3K27M突變引起的代謝和表觀基因組重編程
    科學家揭示DIPG中由H3K27M突變引起的代謝和表觀基因組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4 18:58:55 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Sriram Venneti研究小組,揭示了在擴散型內因性腦橋神經膠質瘤
  • 營養與健康所等發現IGF2R調控「質子改道」賦予巨噬細胞抗炎潛能
    該研究闡明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分別通過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receptor,IGF2R)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賦予巨噬細胞抗炎和促炎潛能的新機制,揭示了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家族成員調控天然免疫記憶的核心規律
  • 爭分奪秒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八旬結直腸腫瘤患者手術 延長壽命提高...
    但家屬卻不願輕易放棄,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九病房(結直腸腫瘤外科)放手一搏。 最終,劉明教授帶領團隊以最快的速度、最精準的治療方案,成功為老人切除了直徑4公分大的右半結腸腫瘤,解決了腸梗阻的症狀,術後老人各項指徵平穩,直接轉回普通病房。術後一天,已經將近三個月沒有好好吃過飯的老人終於有胃口了,主動要求吃飯,並且排便正常。
  •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MEK抑制可將CD8+T細胞重編程為抗腫瘤型記憶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6:33:57 美國喬治敦大學Samir N.
  • 如何識別和處理惡性結直腸息肉?最新共識給出這些建議
    惡性結直腸息肉指腫瘤侵及黏膜下層但未達固有肌層的病變,TMN分期pT1,也稱黏膜下層浸潤性病變。黏膜下層的腫瘤浸潤可能導致淋巴血管轉移,結直腸息肉的癌變率約0.2%-5%。如何通過內鏡下特徵,判斷息肉應直接交給外科手術還是予以內鏡切除?內鏡切除後結合病理結果,應繼續內鏡監測還是追加外科手術?這些都是臨床上需要處理的關鍵問題。
  • eLife:腫瘤微環境維持細胞存活 外泌體是重要手段
    2016年3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貝勒醫學院等多個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共同揭示了腫瘤微環境通過外泌體為癌細胞提供營養物質幫助癌細胞度過營養匱乏等情況的新機制。
  • 日本胃腸內鏡學會結直腸EMR/ESD指南
    在結直腸ESD/EMR中應避免過度鎮靜,因為常需要改變體位。通過注入二氧化碳可以減少腹脹,從而減少鎮靜劑的用量。 術中管理 當需要採用鎮靜和計劃長時間手術時,術中應監測氧濃度、心電圖和血壓。
  • 哈佛大學重編程技術,促衰老組織宛若初生
    近期,《Nature》雜誌刊載了封面文章,安全穩定的技術或許已經誕生了,由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聯合發文,通過重新編程技術使得神經組織往日重現。史丹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Andrew Huberman博士評價這篇論文時說到:"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從此年齡研究或進入了全新紀。"通過對表觀遺傳的重編程技術,成功將恢復小白鼠視覺,該研究也是首次證明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的組織重生。
  • 科學家發現導致肥胖患者代謝失衡的新機制
    近日,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體內脂肪細胞的線粒體從脂肪細胞到巨噬細胞的轉移機制是調節機體代謝穩態、維持能量平衡的重要機制,但在肥胖患者中,這一轉移機制有所受損,這可能加劇了肥胖者的能量穩態異常,從而導致肥胖。
  • 肛管直腸測壓術(一)
    (6)X線檢查:胸部X線檢查確定有無肺結核和腫瘤轉移腹部確定有無結腸狹窄和梗阻鋇灌腸檢查,可見大腸特別是直腸肛門狹窄及黏膜排列形狀有無破壞息、肉和腫瘤。(7)CT掃描檢查:是檢查肛管直腸癌靈敏方法可發現骶前盆側壁盆腔器官和淋巴結的癌侵犯,確定癌的大小腸壁內直腸周圍脂肪子宮和肌肉擴展術前和術後掃描,可幫助制定手術放療的治療方案。
  • 外科學之結直腸與肛管周圍疾病
    (1)齒狀線以上是黏膜,受自主神經(內臟神經)支配,無疼痛感;以下是皮膚,受體神經(陰部內神經)支配,痛覺敏銳;(2)齒狀線以上由直腸上、下動脈供應;以下屬肛管動脈供應;(3)齒狀線以上是直腸上靜脈叢經腸繫膜下靜脈回流至門靜脈;以下是直腸下靜脈叢經肛管靜脈回流至下腔靜脈;(4)齒狀線以上的淋巴主要引流至腹主動脈旁或髂內淋巴結;齒狀線以下則引流到腹股溝及髂外淋巴結
  • 編程貓與深圳大學合作《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2020年10月26日上午,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圖形化的人工智慧編程課程的設計與開發(項目編號:201802283001)項目結題評審會在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國際會議廳順利召開。  出席評審會的有胡世清(深圳大學教育技術系主任、教授)、李冰(深圳大學老師、博士、講師)、秦曾昌(編程貓首席科學家、編程與人工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長)、夏立(編程貓首席學術官)、戴啟明(編程貓高校合作發展部負責人)、邵雪竹(
  • 肥胖導致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為爭奪「代謝燃料」而戰
    肥胖能誘發機體代謝的系統性紊亂,導致血脂異常、高膽固醇血症、胰島素抵抗、激素水平失衡、慢性炎症等。還有研究表明肥胖相關腸上皮轉錄和表觀遺傳的細胞改變,有利於結直腸腫瘤的發生。以往對肥胖和癌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的內在效應或內分泌腫瘤細胞調節軸上,而肥胖誘導的全身代謝改變如何影響局部腫瘤微環境(TME)中的免疫細胞尚不清楚。
  • 臨床研究 | 湘雅二醫院代謝內分泌團隊系列研究揭示脂肪燃燒抗肥胖新機制
    白色脂肪組織主要以存儲能量為主,而棕色脂肪組織燃燒能量為主,它們共同調節著我們的能量代謝平衡。因此,科學家認為棕色脂肪可能成為新的肥胖療法的關鍵。最近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52,000多名參與者中,那些具有可檢測到的棕色脂肪的人比其他人遭受心臟病和代謝疾病(從2型糖尿病到冠狀動脈疾病)的可能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