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珠寶商低迷 業績下滑的鍋該由中國大媽來背嗎

2021-01-08 聯商網linkshop


四大珠寶商低迷,誰來背鍋

香港四大老牌珠寶商(謝瑞麟、周大福、周生生、六福)一定很懷念2013年那場黃金搶購潮。

當年4月,由於國際金價急跌,以大媽大嬸為主流的中國主婦群體狂買黃金,許多內地城市,甚至港澳地區不少商場和珠寶店的黃金專櫃,均被「中國大媽」一掃而空。

四大珠寶商成了這場浪潮的受益者。以謝瑞麟為例,當年中期報告顯示,作為消費者搶購金品的重要市場,期內謝瑞麟在香港、澳門兩地的店鋪銷售增加41%,佔集團總營額69.4%。這其中,來自內地一線城市的遊客撐起了業績的半邊天。

但故事情節很快急轉直下

2013年的黃金搶購潮過去後,從2014年起,謝瑞麟的業績不斷下滑,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下降4.6%、8.6%和3.6%,淨利潤從2013年的7000萬港元,縮水到2016年的2318萬港元,再也沒有了2013年時的輝煌。

一線城市「大媽」不再炒金,四大珠寶商只得轉移戰場,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採訪時,謝瑞麟珠寶公司副主席及首席策略暨財務官伍綺琴表示,謝瑞麟兩年內計劃在內地新開100家店鋪,並且將集中在內地二三線城市。

但業績下滑的黑鍋,真的應該由一線城市的「中國大媽」來背嗎?

內外夾擊

從數字看,謝瑞麟的二三線城市轉移計劃已經實施多時。目前,謝瑞麟在內地市場擁有200家自營店鋪,坐落在一線城市的僅有40家。

比起需要開發的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成熟的市場似乎更適合珠寶產業,謝瑞麟此舉是出於什麼緣由?答案自然是業績壓力。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分析歷年財報發現,曾經是謝瑞麟最大收入來源的港澳地區,近兩年業績下滑尤為突出。2016財年,謝瑞麟在港澳地區的整體營業額下降24.6%。2015年的業績報告顯示,港澳地區地區銷售營業額下滑21.9%。

比起港澳地區業績下跌,內地的業績讓謝瑞麟稍感安慰。去年,謝瑞麟內地同店銷售同比上升2.2%,雖沒跑贏整體跌幅,但也算利好消息。

而選擇主攻內地二三線城市,也是謝瑞麟在低迷局面下的最優選擇。安永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孫毅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一線城市對於傳統珠寶的需求已經相當飽和,二三線城市是未來傳統珠寶收益的主要地區。

和謝瑞麟一起轉戰二三線城市的,還有同樣位列香港四大珠寶品牌的周大福、周生生和六福。

在2014年,周大福就開始了重心轉移。目前,周大福在內地的2000家店鋪,幾乎8成左右都在二三線城市。難兄難弟周生生和六福同樣也將寶押在內地的二三線城市。

但是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後,四大珠寶商就能如願以償重回巔峰嗎?

除了黃金投資重回理性,消費升級正在成為消費者拋棄傳統珠寶商金飾產品的一大理由。孫毅表示,原本屬於香港四大的顧客,開始逐步「嘗鮮」更貴但是體驗更優的品牌,在一線城市更是如此,尤其是婚慶市場,最為明顯,婚嫁傳統中的黃金「結婚N件套」,正在被鑽石所取代。

而相比以鑽石和寶石為主的歐美珠寶品牌,香港四大們可謂「成也黃金,敗也黃金」。最新財報顯示,2016/2017年中期謝瑞麟售出黃金總重量下跌近27%,周大福2017財政年度上半年的黃金產品同店銷售降幅也高達26%。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傳統四大珠寶商落寞的身影背後,歐美珠寶品牌的腳步聲正在逼近。

孫毅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四大傳統珠寶商的市場正在被歐美珠寶品牌侵蝕。相比較國內的傳統珠寶商,歐美珠寶品牌有較為明確的定位,從高端珠寶到裝飾性珠寶,它們正在以不同的定位佔領傳統珠寶品牌的市場。

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經理洪瀏認為,歐美品牌進攻中國市場非常勇猛。無論是奢華級珠寶品牌Chaumet(尚美巴黎)、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高端級珠寶品牌Tiffany&Co(蒂凡尼)和Cartier(卡地亞),還是入門級的珠寶品牌Pandora(潘多拉)和Swarovski(施華洛世奇),都在「收割」傳統珠寶商各個層次的消費者。

蒂凡尼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顯示,除日本外的亞太地區銷售額錄得8%的增幅至2.57億美元,中國大陸的新門店銷售表現尤其出色。而日本銷售下跌主要是受日元匯率走強、中國遊客減少等影響。

潘多拉今年2月發布的財報顯示,2016年其在中國內地的營收增幅達到了175%。數據顯示,去年潘多拉在北京和上海女性群體中的認知度增長了了53%。雖然入局晚,但是潘多拉憑藉可以自由DIY的特點,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睞。

真正的問題

傳統四大珠寶商也在嘗試做出一些新改變。

伍綺琴表示,謝瑞麟目前處在集團調整期,不僅會調整店鋪地址,也邀請了知名設計師推出新的產品線。在推廣方面,除了進入6個在線銷售平臺,還將繼續增加自營店和加盟店的數量。

其他三家也更加重視起鑽石產品,不過似乎反響平平。自2010年來,周大福頻繁買進昂貴的鑽石,兼具收購鑽石品牌。但直到去年,黃金產品依然佔其營業總額的57.4%。

在一些受訪人士看來,最新的財報表明,四大珠寶商的小打小鬧解決不了沉痾。業務調整難有起色的真正原因,還在於品牌價值和效應。

比如,提到傳統四大珠寶商,除了想到「真金白銀」四個字,消費者很難在腦海裡浮現其具體的產品和品牌形象。

對於歐美珠寶品牌,消費者則很容易形成具象化的概念。梵克雅寶的經典四葉草、蒂凡尼的藍綠色和鑰匙造型以及施華洛世奇的小天鵝,都與品牌緊密結合,成為堅固的形象。

孫毅表示,四大傳統珠寶商在內地消費者中的品牌效應較為薄弱,這導致傳統珠寶品牌的鑽石產品在價格和銷量上沒有辦法與歐美品牌比較。

在營銷渠道上,上百年的歐洲老店比起幾十年的國內傳統珠寶店,更能跟得上節奏。通過電商營銷、社交媒體、微電影等方式,歐美高端品牌正在不斷培養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同感和重視度。

格調高冷如卡地亞這樣的品牌,目前全球一共有三位「品牌摯友」(即與品牌有軟宣合作的明星人物),但僅中國區就有兩位。而通過拍攝廣告和時尚大片,卡地亞在社交媒體上也頻繁刷屏。

和它們相比,傳統珠寶商對消費者的「洗腦」顯然不太夠。在大多數內地消費者的印象中,提起四大傳統珠寶商,第一個從腦海裡蹦出來的詞彙,依舊是「賣黃金的」。

在消費升級的當下,歐美品牌帶來的良好體驗成為它們的另一件制勝法寶。過去傳統珠寶店只是賣商品,現在歐洲品牌帶著體驗式服務入局,不僅提高了消費者的要求,也延長了商品和品牌的生命周期。

除此以外,受訪專家表示,在設計感和維繫客群的能力等問題上,四大傳統珠寶商也都硬傷頗多,它們需要的,並不只是常態的業務調整,而是能夠延長品牌生命力的重大改革。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  記者:陸涵之)

相關焦點

  • 熱點辯論二:業績變臉——CFO該不該背黑鍋
    由中國企業財務評價專家委員會為指導單位,中國CFO發展中心主辦的「2020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財務領袖年會暨中國國際財務領袖年度人物及中國十大資本運營TOPCFO頒獎盛典」於12月16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在經濟下行、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財務部門的管理作用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也會顯得薄弱,這種業績變臉與CFO無關。其四,公司治理層面。從公司治理結構及權責劃分的角度看,業績變臉不應該由CFO來負責。其五,公司戰略定位不清晰的情況下,業績變臉也不應該由CFO來負責。
  • 日本珠寶業的生力軍4°C Holdings業績下滑,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4°C Holdings 表示,因疫情的影響,決定暫不公布2020/21財年的業績預期。4°C Holdings 目前在中國有3家門店。為了提振集團業績,更好的推動增長,4°C Holdings 將在2021年2月之前推行新的管理體制,現行的 4°C Holdings 和旗下 F.D.C Products 的 CEO、COO 同時兼顧兩家公司的一體化管理將分拆,分別任命。
  • LV業績下滑 假貨泛濫中國市場「無增長」
    香水和美妝部門的業績也不甚理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該部門以Dior和Guerlain為核心。雖然手錶和珠寶部門也是負增長,但本季度同比下跌1.9%表現好於上季度,上季度下跌3.8%。讓阿諾特比較寬慰的是葡萄酒和烈酒部門,在亞洲和美國強勁需求推動下,本季度業績回升,同比增長2.6%。
  • 中國生物製藥:股價深跌36%,還會繼續低迷嗎?
    中國生物製藥是中國四大傳統藥企巨頭之一,港股股價波動率實在是太大,令投資者抓狂。2017年初至2018年5月,股價走出一波大行情,累計上漲260%。令人絕望的是,接下來半年多時間,股價暴跌超過60%,基本快把過去的漲幅全部磨平。等投資者絕望的時候,股價又來了一波主升浪,一直到今年7月,累計漲幅超過200%。之後4個多月,中生製藥再度暴跌36%。
  • 無印良品反思中國商標敗訴案 三季度又重現下滑
    在二季度錄得五個季度來首次同店銷售增長後,日本服飾、雜貨品牌MUJI無印良品三季度中國市場又重現下滑,不過跌幅僅為0.1%。在周五舉行的業績會上,該品牌及母公司Ryohin Keikaku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管理層集體反思在中國市場的商標敗訴案。
  • 雅詩蘭黛Q1業績下滑11%,中國大陸卻逆勢增長,疫情阻擋你網購了嗎?
    雅詩蘭黛集總裁Fabrizio Freda在業績會上表示,從二月末開始門店大規模停業,實體店銷售額慘澹。消費者宅在家拉動了線上銷售額的增長,不過無法扭轉整體業績下滑的頹勢。從產品品類來看,彩妝類產品業績降幅最大,下滑了21.6%;護膚品銷售額下滑幅度最小,僅為1.2%;此外,香水產品下滑11%,護髮產品下滑12.5%。
  • 楊冪穿火的MSGM加速布局中國市場;雅詩蘭黛集團業績或繼續下滑
    Google美國的搜索量同比下降14%,跌至5年來新低,Under Armour官方Instagram帳號帖文的互動量也持續減少。 雅詩蘭黛大部分門店仍處於關閉狀態 業績或將繼續下滑 雅詩蘭黛集團於上周五警告稱,受疫情影響,旗下品牌在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門店均處於停業狀態
  • 香港著名珠寶商虧損近1億,其他三家雖不賠錢,但生意一落千丈
    大陸的風景看膩了,就想去別的地方看看,比如中國香港。香港,彈丸之地,但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一躍成為世界經濟與金融中心。外加其有免稅港的身份加持,於是香港成為國人旅遊的不二選擇。香港身為免稅港,自然商品齊全,到了香港,大陸遊客有的買電子產品,有的買衣服。但更多的人選擇購買珠寶。不管是從保值還是漂亮上,珠寶都是最好的選擇。香港珠寶商很多,但其中最為有名的卻沒有幾家。
  • 無印良品中國銷售遇冷業績下滑:售後難問題多上黑榜
    無印良品中國銷售「遇冷」無印良品第二季度業績環比微降,中國收入增速放緩,已9次下調產品價格,門店數遠不及名創優品曾被無數文青追捧的無印良品,最近卻在中國市場遭受冷遇。日前,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公司期內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這三項業績數據,均出現了環比下滑的跡象。
  • 股權高度集中,業績卻長期低迷 發生了什麼?
    停牌前,香港金融集團暴跌81.41%,報收每股0.092港元,總市值由近20億港元蒸發至目前3.7億港元;成交量達1.13億港元,換手率36.83%,為該股上市以來最活躍交易。 股權高度集中,業績長期低迷 據公司官網介紹,香港金融集團主營業務涉及金融證券、房地產及物業資產、石油天然氣及礦產資源、環保設施及國際貿易四大板塊;在金融領域,公司持有香港1、2、4、6、8及9類金融經營牌照,提供服務包括證券投資及移民顧問、股票期貨買賣、企業融資、資產及基金管理等。
  • 化妝品巨頭業績下滑未能倖免,歐萊雅半年報亮點中國業務二季度反彈...
    縱覽各個地區市場的今年上半年業績,受益於中國大陸市場17.5%的增長,只有亞太地區整體銷售額僅下降個位數約3.9個百分點,除該地區外,歐萊雅在全球各個區域的銷售額均下滑兩位數的百分點,包括西歐、北美、拉丁美洲、東歐、非洲、中東等地區,難掩頹勢。對比歐萊雅往年業績,中國市場的主力地位愈加鞏固。
  • 臺灣臺中市百貨業今年首季業績普遍下滑
    【來源:中國臺灣網】臺中百貨。(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臺灣持續延燒,臺中市多家中大型商場首季業績均呈現衰退現象。臺媒預估百貨商場平均人流量明顯減少二至三成、餐飲美食業績平均衰退三至五成。有業者大嘆「買氣真的好低迷啊!」 不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自2月起開始在臺灣各產業發酵,百貨商場3月業績明顯受到衝擊,臺中大遠百、廣三SOGO、中友百貨等中大型商場,今年首季業績均呈現衰退現象。就連全臺百貨業霸主-臺中新光三越,首季業績也是微幅下滑。
  • 雅詩蘭黛Q1業績下滑11,疫情阻擋你網購了嗎?
    雅詩蘭黛集總裁Fabrizio Freda在業績會上表示,從二月末開始門店大規模停業,實體店銷售額慘澹。消費者宅在家拉動了線上銷售額的增長,不過無法扭轉整體業績下滑的頹勢。從產品品類來看,彩妝類產品業績降幅最大,下滑了21.6%;護膚品銷售額下滑幅度最小,僅為1.2%;此外,香水產品下滑11%,護髮產品下滑12.5%。
  • 輕奢巨頭的焦慮:Capri、Tapestry業績依然低迷
    據時尚商業快訊,全球兩大輕奢集團Michael Kors(需求面積:200-400平方米)母公司Capri和Coach(需求面積:150-300平方米)母公司Tapestry先後於周三、周四發布了上一季度業績報告,儘管二者整體表現都超過了分析師預期,但業績依然低迷,且均在財報中提及了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
  • 業績持續低迷,Kate Spade上任不足兩年的CEO離職
    目前Tapestry集團已開始尋找該職位的繼任者,在過渡期間相關事務將由集團財務長Joanne Crevoiserat暫時接管,並與Kate Spade的高級領導團隊密切合作。 有分析表示,Anna Bakst的離職或許和品牌持續低迷的業績有關。隨著美國輕奢之爭的局面愈發激烈,Coach的「T恤事件」好不容易逐漸平息,Tapestry集團已無法再容忍任何失誤。
  • Pandora潘多拉現新難題 中國遊客減少澳洲陷衰退 美國持續低迷 一...
    雖然該丹麥珠寶商在1月資本市場日活動中安撫投資者稱最壞時間已過且轉折點會在2018年出現,但一季度前景還是不妙,集團股價今天開盤後重挫最多8.5%,創515.4丹麥克朗的三年新低。 Pandora A/S 潘多拉將於當前一季度繼續修正產品創新不足的問題,因此預計增長會進一步放緩。
  • 中國反腐奢侈品市場低迷 DKNY等年輕品牌乘機上位
    業內人士認為,奢侈品在中國市場正逐漸走向低迷。而近一個月來各大奢侈品集團陸續公布的財報,更印證了這一判斷。   Burberry近期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業績上漲7%,環比呈放緩趨勢,且預計下半年出現中到低個位數下跌。Prada不久前公布的中期業績稱,淨盈利較去年同期下降21%。
  • 鞋服行業低迷,業績承壓的千百度還在賭多品牌
    據悉,千百度於2013年收購Badgley Mischka在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臺灣)鞋履及手袋產品的註冊商標,目標客戶為中國中高端客戶群,鞋履設計時尚與舒適並重。千百度同時推出的naturplus同樣定位於中國都市白領女性。千百度表示,希望推出這兩個新的高端品牌為其整體業務增添活力及帶來協同效應,增加巿場分額及提升行業影響力。
  • 拉芳霸王等業績低迷,賣不動了嗎?
    悲哀的是,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中國洗髮水市場,外國的洗髮水品牌逐漸佔了上風,擁有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雖說原因讓人特別地無能為力!但還是想問一下,你用的洗髮水,是國產的嗎?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多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國產洗髮水品牌業績低迷,因「愛生活愛拉芳」被消費者熟知的拉芳家化營業收入同比下降;「防脫救星」霸王淨虧損超500萬元;擁有知名品牌「蒂花之秀」的名臣健康收購遊戲公司「自救」。國產洗髮水產品為何難受消費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