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rvan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發展,肉眼可見的是,我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跟多年前相比,我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我們必須要知道,雖然工資上漲了,但物價水平也上漲了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在30年前,一根冰棍可能只賣一分錢,但是現在,一根冰棍的價格最低也要賣一塊錢,
30年前,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人們的工資水平還很低,每個月的工資平均只有幾百元,而在那個時候,誰家擁有一萬元都相當牛了,起碼在縣城中都算得上是有錢人家。然而現在,1萬元並不是一筆大錢,在大城市上班的人,一個月的工資可能都不止一萬。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為82.14萬億元,如果將全國14億人口計算在內,平均儲蓄金額為5.8萬元。
如果只通過數據簡單對比,30年前的一萬元存款甚至可能都達不到現在的平均水平。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萬元戶」的時代早已過去,即使是現在的「百萬元」也不能算是特別有錢。
但我相信大家還是很好奇,30年前的「萬元戶」到現在,是什麼水平呢?對此,銀行員工間接給出真實答案。
讓我們以1995年的收入為例。據了解,我國1995年的人均年收入約為3000~3500元,每月約為250~300元。雖然這個收入水平現在看起來很低,但是從當時的物價水平來看,已經很不錯了。
那麼問題的關鍵是,30年前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說出來你可能不會相信!20世紀90年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但總體收入水平不高。在當時,「萬元戶」其實是非常罕見的,被認為是富有的家庭。
研究發現,1990年中國GDP為9萬億元,2019年中國GDP達到99.09萬億元,接近100萬億元大關。這樣,中國的GDP在過去30年裡增長了11倍,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可以做出簡單的估計,30年前的一萬元,相當於如今的11萬!
當然,我們不能完全靠這組數據計算,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物價水平對比,也許能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90年代的時候,一斤豬肉的價格在2-3元之間波動,如今豬肉價已經翻了很多倍,一斤豬肉的價格已經接近30元,通過豬肉價格分析的話,也跟上面得出的結論類似。
因此,以豬肉的價格為參照,1995年1萬元的價格現在在10萬元左右。接下來,我們再做一個工資對比。
我們之前說過,1995年人均工資在250~300元左右,而現在的工資要高得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國有單位、城市集體單位等非私營部門的平均月工資約為7541元,而城市私營部門的平均月工資約為4467元。
因此,如果按平均值計算,我國居民的月平均收入在6000元左右。所以從收入來看,1995年的1萬元可能相當於今天的20萬元。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大致結論,30年前的1萬元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0萬元。也就是說,當時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存款20萬。
那麼存款20萬又是什麼水平呢?其實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我們就能知道,存款20萬已經超越大多數家庭了,畢竟我國人均存款還不到7萬,而且更扎心的是還有5.6億人是沒有存款。
也許很多人覺得存款20萬不算什麼,但真實情況卻是,很多人拿不出這筆錢,甚至連10萬元的存款都沒有。對此,你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