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段官敬
近日,山西臨縣一名13歲初三女生小娟(化名)被校長毆打,被迫寫下與男生在宿舍多次發生性行為的檢討書。因被打,導致小娟頭部外傷,全身多處挫傷。而太原市杏花嶺區中心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顯示:小娟處女膜完整。12月17日,臨縣新聞辦回應:涉事校長已被停職,臨縣紀委監委、縣公安局、縣教科局已組成聯合調查組進駐調查。
僅僅因為懷疑女孩早戀,便對其拳腳相加、施以暴力,還逼迫其寫「性行為全過程」的檢討書。其實,如果真有人和該女生發生性行為,鑑於她未滿14周歲,是幼女,比照《刑法》第236條規定,誰和她發生性行為,誰屬強姦。這名校長一旦知情,該做的事項,不是動用私刑,對 這名女童進行反覆盤問,無疑這是次生傷害,而是及時報警和通知家長。
更為現實的是,現在很快打了涉事校長的臉。據相關男生反饋,他們四五個男孩子平時跑去女生宿舍,只是聊天、玩遊戲,沒發生過其他任何事。而太原市杏花嶺區中心醫院等三甲醫院出具的檢查報告,無不顯示,涉事女生小娟的處女膜完整,從沒發生過性行為。
對此,這名涉事校長解釋稱:「要求女生寫這份檢查」,是準備「讓她轉天在全校做檢查,開除。那個男生也要開除。」這名校長心慌,這般解釋更是莫名其妙,難以立足。因為誰都知道,義務教育階段,不得開除學生。即便兩名學生真存在早戀情況,甚至發生了性關係,也不能成為開除學生的理由。
誠然,學生早戀,學校承擔教育責任和義務,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保持健康的心理涵養,這是每一個學校和教師不可推卸的使命,也是教育化人、立人的理念精髓。可以說,拳腳逼迫、毆打學生,使其「糾正」,無疑是以犯罪的手段去整改錯誤的行為,只會錯上加錯。
首先,這同一名教師循循善誘、育人成風的價值追求和道德修養相悖,也違背了一名教師良好形象。此外,毆打未成年學生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是赤裸裸的犯罪,無可原諒。相關校長得到懲罰,被免職、被刑拘,事件有了一個結尾,也對肆意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了一次警示。
但是,這一事件需要我們及時反思,補齊我們的意識之缺。這名校長毆打威逼13歲女生寫不雅檢討,逼出性與法的教育的兩道缺口。其一,校長作為學校的領導,理應明白深更半夜叫未成人到辦公室訓斥毆打的違法性,更該明白如此行為可能釀成的惡果。可見,他法制意識的淡薄。其二,面對學生早熟早戀,如何將「性教育」貫穿其中是當前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
要知道,「性教育」在中國傳統理念裡是隱晦和避諱的,無形中潛意識冠上「難以啟齒」的標籤。事件中的校長「拳腳相加」負之以「為你好」之名,很難否定同「性教育」失敗、甚至缺乏基本和起碼的介入機制沒有關係,方才選擇了「棒棍底下出孝徒」等與人性化、文明化、現代化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怪胎招」。
理不辯不明,燈不挑不亮。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框架內,如何在不侵犯隱私,又不違背教育與道德理念的多重底線下,保障「性教育」進入課堂、校園、家庭,或許是「逼女孩寫檢討書」事件帶來的最大啟迪。不得不說,之前教育專家、相關部門、不少地方均圍繞「性教育」提出和嘗試過不少方法,但是都未能真正讓國內「性教育」得到本質上的普及和提升,這點不得不引發重視。
健康陽光的「性教育」不去佔領學校、課堂的高地,那麼扭曲、惡俗的思想就會吞噬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人格。簡單舉個例子,在不少網絡直播平臺存在少數軟黃色和灰色地帶,成為捕獲不少青少年好奇心的斡旋之地,也成為個別青少年開啟「性啟蒙」之所。試問,這樣的環境和土壤,還能保證青少年有健康、理性、正面的「性觀念」嗎?所以,學校、課堂封閉了一扇大門,邪惡、汙穢的一扇「窗」自然就會被撬開。無論如何,抓好青少年孩子「性教育」刻不容緩。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破解學校「性教育」的空白地帶,關鍵還得從思想上、精神上打破禁錮開始。唯有社會報之以寬容與襟度,教育部門肩負起帶頭責任,學校、家長、老師三方多些對流對話機制,為孩子健康成長鋪就綠色盎然的生態之路,那麼「逼女孩寫不雅檢討書」類似令人咂舌和匪夷所思的事件,才會在校園成為「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