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方法
好讀書,讀好書。
簡單聊聊我的讀書方法,其實我也沒什麼科學專業方式,只是把讀書當作興趣愛好在做。就像有的人喜歡唱歌,有的人喜歡樂高,我喜歡讀書而已。
很多人問我,你讀這麼多書都能記得住嗎?其實讀書並不是背書,不需要從頭到尾一字不差的背誦。我覺得我最大的收穫,是在讀書過程中的思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體現在思維上談吐上為人處事上,而不是機械化的背誦字數上。
當然,我並不是全職看書,我每天要上班、要備考、要寫作,所以都是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比如上下班路上,午休和睡覺前,有時間就會看會書,堅持一星期1-2本的讀書量。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方法。
1、選書
網絡:包括豆瓣網、微信讀書、公眾號、小紅書等等渠道都會定期歸類和推薦一些書單,很多書單都是小編精心篩選,或者親身看過的。經常翻閱可以熟悉很多書目,而且還附加一些推薦理由、簡介、書評,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這些信息,作為自己擇選的參考建議。
書店:去書店是最直接的方式了,書架上書類琳琅滿目,我基本每次逛街都會去尋覓好的書店。書店會在醒目處推薦一些暢銷書,我習慣每排書架都瀏覽一下,選擇適合的書籍。
讀書館:我基本去哪個城市,都會在當地的圖書館落下腳,書不像衣服有季節性會過時。時間不會沉澱書的價值,反而經過時間的醞釀會越來越有韻味。圖書館不以營銷為目的,往往能找到很多可看性很強的書。
書友:我很喜歡交讀書的朋友,愛書之人也喜歡互相分享,興趣相投共同話題也非常多。經常關注書友在看什麼書,他們都會有熱心推薦。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2、讀書
剛有提到,我基本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在讀書。在休息的時候我會用番茄讀書法,因為專注力是有限的,即使一直專注,時間越長吸收率會越低,甚至頭暈目眩了。
專注30分鐘看書,然後做一下其他的事情,聽聽歌、運動一下、泡杯咖啡、休息休息分分神,然後再去讀書。
第一遍我會認真逐字閱讀,用鉛筆劃下覺得寫得好的句子或者觀點。第二遍結合目錄,再歸攏一下內容,重點看一遍劃好的內容,進行總結。
3、讀書筆記
準備一個專門用於讀書筆記的本子,我會把書封面列印出來,粘貼在筆記裡,記錄書的作者簡介、出版時間、星級評分。
排版不需要多複雜,簡潔就好,讀書筆記的大部分我都用於摘抄,這樣可以學習作者文筆感覺,模擬寫作風格,增強寫作能力。同時摘抄的句子作為題材儲備和積累。
思維導圖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總結書中內容,抓重點具有內容的連貫性,這方面我還需要多加強。
最後用多顏色的筆進行記錄,區分重點中的重點,畢竟隨著讀書的增多,筆記也越來越多,畫重點能讓句子脫穎而出,以後好翻閱。
最後我會這一段書評或者讀後感,加上自己的想法觀點。
4、分享
我是一個特別愛分享的人,分享的過程也是一種實踐演示的過程,是一種複習一種加強。
我身邊的朋友有很多都是不愛學習的學渣,但是沒有人拒絕讀書的話題,大家都知道讀書的好,沒人覺得讀書無用。但是大部分又靜不下心來。
分享也是互相學習的過程,我之前看理財書籍,迷上了基金,我跟朋友聊天發現她也研究基金。以後看中了什麼基金也都互相提一些建議。
讀書本沒有什麼捷徑,就是埋下頭來苦讀,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對工作生活有幫助。特別是讀書筆記,能大大提高讀書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很多渠道上也會推薦很多筆記法,我用過一些,或者花哨或者簡單,適合自己是最重要的。
讀書在于堅持,堅持成了習慣,習慣就成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