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夫,你看看我是不是溼氣重」竟然成了門診病人的口頭禪。
經常有摸脈的時候病人一吐舌頭,含含糊糊的說「大夫,你看我這舌頭兩邊有牙印,電視裡說這是溼氣重。你給我開點祛溼的藥吧。」
在這些年的生活中,好像我們身邊的「溼氣」越來越多,越來越重,大有「不除溼,就不時髦,不祛溼,就不健康」的態勢。
那到底什麼是溼氣重呢?今天小妙就來給大家講一下。
中醫理論解釋何為「溼氣」
溼氣,是中醫常見的一種說法,在中醫理論中,溼是六淫之一,所謂六淫,指的是:風、寒、暑、溼、燥和火。溼屬於陰邪,凡是具有重濁、粘膩、趨下特性的邪氣,都稱為溼邪。其中,又有內溼和外溼之分。
內溼主要是長期食用過量生冷食物或嗜酒,導致脾陽失運,而脾主運化水液,脾陽不振,則水溼內生,故而引發溼邪。
外溼則是氣候潮溼、居住處潮溼或淋雨所致,尤其是夏季溼氣重,常有外溼出現。內溼和外溼常常相互影響,溼邪致病,主要有兩個主要表現:一是病程纏綿,反覆發作;二是症狀黏滯,譬如舌苔黏膩,口黏口乾等。
現代人由於生活習慣影響,亞健康嚴重,不少人體內都有溼氣,那麼,體內有溼氣如何判斷呢?
如何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
體內有溼氣,身體會「說話」,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氣,可以看這幾個地方:
看頭髮:體內有溼氣的人,頭髮容易出油,而正常情況下,頭髮應該是乾爽有光澤的。如果頭髮愛出油,說明體內有溼氣存在。
臉出油:溼氣重的人,除了頭髮容易出油,臉也很容易出油,無論夏天還是冬天,臉上總是油光滿面,說明體內有溼氣。
睡覺流口水:由於睡覺的時候,身體處於排洩的放鬆階段,當體內有溼氣時,口水就會自行地流出來,而這個過程自身卻感覺不到。
起床沒精神:每天清晨起床應是活力滿滿的狀態,但若是起床後感覺渾身無力,人也懶得走動,打不起精神,說明體內有溼氣。
大便不成型:正常的大便是黃色香蕉形狀,而體內有溼氣的人,大便發青,且不成型,黏在馬桶上難以衝掉。
除了以上幾個表現之外,體內有溼氣的人還會出現刷牙噁心、舌苔白厚等情況,如果以上幾種情形你佔了兩個以上,就要小心了,情況佔的越多,溼氣越重。
對於有溼氣的人而言,飲食上要有所留意,尤其是挑選水果時,最好遠離三種越吃溼氣越重的水果。
溼氣大,3種水果要趁早遠離
越吃溼氣越重
香蕉:很多人愛吃香蕉,尤其是有便秘問題的人,更喜歡吃些香蕉通便,但是,由於香蕉是寒性水果,體內有溼氣的人千萬不要吃香蕉,否則會加重溼氣,使大便不成型的問題越發明顯。
西瓜:夏天氣溫高,冰鎮西瓜非常受歡迎,這種清涼降暑的水果,不僅能緩解口渴,還有利尿的功效,不過,西瓜也是寒涼食物,若貪吃西瓜,可能導致寒涼之氣進入體內,加重體內溼氣程度。
芒果:溼氣重的人不宜食用寒涼水果,但有一種溼熱的水果也要遠離,那就是芒果。溼氣重的人若吃多芒果,腸胃難以消化其中的水分和糖分,容易引發溼氣。
體內溼氣重,身體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那麼,應該如何調理呢?
溼氣怎麼調理?
首先,溼氣重的人應重視生活習慣的調理,每天睡覺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多運動,最好能到戶外進行運動,以加快水溼代謝。另外,溼氣重的人不要長時間待在潮溼的地方裡,梅雨天應多抽溼。
其次,飲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太多甜的、寒涼的、油膩的食物,而應適當多吃五穀雜糧。
此外,溼氣過重的人,也可以選擇中藥進行調理,而芡實、茯苓、薏仁、山藥等都是藥食兩用的食材,祛溼能力也很強。
溼氣雖是影響不少人健康的一種亞健康問題,但也並非所有問題都是溼氣引起,體內有無溼氣,需要醫生看完才知道。因此,如果覺得自己有溼氣,最好先去看看醫生,再根據醫生的意見進行調理。
參考資料:
[1] 《溼氣是什麼?都是哪裡來的?答案是……》.人民網健康. 2020-08-24
[2] 尹麗君.論體內有溼氣及祛溼方法[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
[3] 《怎麼才能徹底去溼氣?》.薄荷.2020-07-31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