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東協10國等15國,在11月15日以視頻會議的形式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也就是我們常說的RCEP。這一協定是全球最大貿易協定,參與該貿易協定的國家的經濟規模達到了26萬億美元,佔到了全球GDP的三成。這一貿易協定的籤署對於參與方來說是巨大的喜訊,而對於臺灣地區等未能加入的地區來說,則將會是沉重的打擊。
臺灣經濟高度依賴科技企業
RCEP的籤訂,對於未能參與到其中的臺灣地區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危機。RCEP籤署之後,區域內90%以上的產品都將是零關稅,但零關稅的優惠待遇僅僅針對15個參與國家,其餘未能參與其中的國家和地區則無法享受這一優惠待遇。
這就將使得臺灣等未能參與RCEP的地區的傳統行業,如石化、機械、鋼鐵、紡織等行業大量轉移到了RCEP國家。只有這樣,這些傳統行業才能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更高的利潤。
而傳統行業的轉移將無疑給臺灣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今臺灣經濟的發展主要靠臺積電等科技企業來支撐,但科技業並不能撐起整個臺灣經濟的持續發展。如果傳統行業進一步轉移,臺灣的經濟必然無法保持持續增長。
因此,儘管民進黨當局對於臺灣的「科技島」身份頗為驕傲,但這種高度依賴科技企業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健康的,而這種不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將會在RCEP籤署之後給臺灣帶來更嚴重的負面影響。
臺灣難以加入區域自貿組織
RCEP這類區域自貿組織的建立,將有助於推動區域內各國、各地區經濟的發展,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各國、各地區才競相希望加入相關的區域自貿組織。
然而,由於民進黨當局的錯誤政策,導致兩岸關係走向冰點,而中國大陸又恰恰是RCEP的領頭羊,這使得臺灣加入RCEP的嘗試變得十分困難。
對於臺灣來說,CPTPP是另外一個可能的選擇,但CPTPP的領導國家是日本,而日本對臺灣地區遲遲不開放福島相關核災區食品進口感到非常不快,這也使得臺灣加入CPTPP的進程受到嚴重影響。
這樣一來,臺灣加入區域自貿組織的前景便變得非常灰暗,這對於臺灣經濟的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而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說,目前最好的辦法便是改善兩岸關係,只有這樣,臺灣的經濟才有轉圜與發展的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