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孟婷 ;審校:李水婷 ;圖片:謝倫韜、彭攀、吳彥平
患者女性,50歲,下肢行走困難1月餘,發現凝血功能異常5天。入院查體:雙足背皮膚可見色素沉著,無明顯水腫。
Leriche症候群
定義:Leriche 症候群(腹主動脈血栓形成症候群)是由法國外科醫生 Leriche 於 1923 年首先提出 ,是一種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血栓形成,致使腹主動脈末端及分叉處管腔閉塞,而導致盆腔及雙下肢缺血的動脈閉塞性疾病,又稱為主動脈分叉閉塞症候群。 臨床表現:Leriche 症候群是常見的外周動脈性疾病 ,分為急性和慢性閉塞 。急性閉塞發展快,可出現典型的 「 5P 」 徵 ,併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高 。在慢性閉塞病例中 ,患者可出現典型的「 股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跛行 、陽痿 /會陰部壞死」 三聯症。在慢性Leriche 症候群,由於側支動脈開放從而不同程度地代償下肢及盆腔血供,患者表現為慢性病程,症狀呈相對穩定或漸進性加重。 CTA檢查:Leriche 症候群的術前診斷主要依靠主動脈CTA,表現為腹主動脈下段-雙側髂總動脈管腔閉塞,管腔內見粥樣硬化斑塊或血栓填充,管壁常見多發鈣化,周圍動脈可伴有粥樣硬化斑塊或血栓形成。CTA 及其後處理技術可清晰顯示慢性 Leriche 症候群的全部側支動脈類型。也可用於術後評估及隨訪。 慢性 Leriche 症候群可見5 種側支動脈類型 ,各種側支組合情況與閉塞類型有一定相關性。(1)A 型:該通路由 Winslow 命名 ,生理情況下為潛在通路,當主-髂動脈分叉閉塞時可從上頸部盜血,代償下腹壁及下肢血供,因此該型為保證下肢血供的基本類型。(2)B 型:常伴隨 A 型側支動脈出現,閉塞水平以上胸腹主動脈的血流經雙側下肋間動脈、肋下動脈、腰動脈,通過旋髂深動脈運送至髂外動脈或股動脈,補充雙下肢血供。(3)C 型:供血動脈為腸繫膜上動脈分支,主要供應腸繫膜下動脈供血區。(4)D 型:供血動脈為胸主動脈分支肋下動脈,通過髂腰動脈連接髂內動脈, 補充盆腔血供。(5)E 型:供血動脈為腸繫膜下動脈分支直腸上動脈, 通過骶動脈叢或直腸下動脈與髂內動脈連接,主要代償盆腔及盆壁血供。(後兩張圖來源於文獻1)
關注 | 分享
和我們一起成長
湘潭市中心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