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傳統習俗VS現代醫學

2021-02-13 荷花親子


坐月子是女人調理體質、脫胎換骨的重要契機,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在現代卻面臨新的衝擊

傳統習俗:分娩後全身毛孔和骨縫張開,加之氣血兩虛,如果洗澡,風寒侵襲體內導致周身氣血凝滯,流通不暢,日後出現月經不調、身體肌肉疼痛。


現代醫學:產後清潔身體具有活血、行氣的功效,可助產婦解除分娩疲勞,保持舒暢心情,還可促進會陰傷口的血液循環,加快癒合等。而產後身體排出的汗液、惡露以及溢出的乳汁,不及時清洗反而會使抵抗力弱的產婦感染病菌,引起毛囊炎、子宮內膜炎、乳腺炎等。

貼心小提示:
1.會陰無傷口,夏天2-3天、冬天5-7天即可淋浴:若產婦體弱或會陰傷口大,撕裂嚴重,腹部有道口,可先做擦浴。
2.冬防寒,夏防暑,春秋防風,夏天保持常溫,不可用涼水;冬天浴室溫度也不宜過高,大量水汽會導致孕婦缺氧;洗澡水溫保持在35度到37度之間。
3.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即可。

4.洗後儘快擦去身體水分,及時穿上衣服後再走出浴室,避免著涼。

傳統習俗:分娩後毛孔長大,洗頭易使溼寒侵入頭皮,日後留下病根,即頭疼、脫髮等。


現代醫學:洗頭梳頭可去掉產婦頭髮中的灰塵汙物,保持衛生清潔,刺激頭皮經絡,促進血液循環。


貼心小提示:
1.水溫37度左右為宜。
2.忌用刺激洗髮水,可用生薑水替代。
3.用指腹按摩頭皮,忌抓撓,洗後用幹毛巾稍許擦乾再使用吹風機。
4.不建議去理髮店洗頭,尤其夏季冷氣較強,產婦容易感冒。
5.建議用木梳,也避免靜電刺激頭皮。

傳統習俗:生個孩子掉顆牙,月子如果刷牙漱口會搖動牙根,傷及牙肉,造成牙齒鬆動、脫落等。

現代醫學:月子裡面天都要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容易形成牙菌斑,如果不刷牙,細菌作用下發酵、產酸、導致牙齒脫鈣形成牙周病,還會引起口臭、口腔潰瘍等。


貼心小提示:
1.注意攝取鈣質。
2.溫水軟刷,或採用指刷,即把食指洗淨或纏上紗布充當牙刷,再用手指按壓牙齦數邊。

傳統習俗:生孩子消耗大量體力,產婦必須躺在床上才能讓身體快速恢復。


現代醫學:長期臥床會增加子宮脫垂的風險,因為膀胱肌張力降低,對膀胱內壓的敏感性降低,加上外陰切口的疼痛等影響,產婦容易並發慢性尿瀦留。這時如果長期臥床,在重力的作用下,充盈的膀胱會向後推擠子宮。再加上分娩結束後一段時間,子宮尚未恢復正常的前傾位,因此便更容易處於後位。這時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當腹壓增加(如咳嗽、用力排便)時,子宮會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而且產後較長時間不活動,容易使產婦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及腸粘連,特別是剖腹產,在產後適度的進行一些活動,可增加虛弱的腹肌收縮,促進子宮復原,同時有助於惡露排出。


貼心小提示:
1.特許產婦(發燒、出血、高血壓、貧血、剖腹產等)需要限制活動或者推遲下床時間。
2.順產的產婦身體疲勞消失,產後12小時可坐起進食進水,24小時後可起床活動,48小時後可在房間走動一下,每天2-3次即可。
3.產後一星期可做產後保健操,平時可做給寶寶換尿布這些輕微動作,切忌久蹲或用力過猛。
4.第一次下床活動必須有人陪伴,以防體虛摔倒,注意不要站立過久。

傳統習俗:老人家認為坐月子看電視看書會落下眼花和眼病等。


現代醫學:女性產後眼睛本身沒有多少變化,以前的說話只是針對照明設備不佳和電視輻射而言。


貼心小提示:

看書上網都是為了調劑新媽媽的精神,不過要注意的是:看書文字儘量要大,姿勢真確,時間不宜過長(一小時內為宜),照明充足,最好不要看會影響心情的書,最重要的是不要影響休息。

傳統習俗:吃鹽會影響奶水


現代醫學:食鹽中有鈉,缺鈉會出現低血壓、頭昏眼花、噁心嘔吐等。


貼心小提示:

由於產後出汗較多,乳腺分泌旺盛,產婦體內易缺水和鹽,因此每天應適當補充鹽分,但不宜過多,成人每天4.5-9克為宜,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使血壓升高。

傳統習俗:中國有些地方有提前做米酒供產婦月子期間使用的習俗,說是產婦毛囊呈打開狀態,水又是大分子,攝入大量會使產婦發胖,俗稱「月子酒」。

現代醫學:產婦體虛,大量出汗,勢必要補水,對於哺乳期的媽媽而言,水分「損失」更多,因而特別需要補充大量水分,建議每天8-12杯水。而且米酒酒精成分高達20%,醫學研究發現,產婦食用酒精將延緩傷口癒合,酒精成分通過母乳傳輸給寶寶,影響腦神經發育。臺灣製作婦嬰節目時曾經針對這個做報導:臺灣產婦每天食用米酒月子餐酒氣燻天,寶寶昏昏欲睡。

各位新媽咪要學會科學分辨坐月子方法,取之精華所在,依據科學坐月子。在此,小編希望每個新媽咪都能科學的坐好月子,坐出健康好身材!

分享給更多媽媽,你的支持就是我們的動力

有問題請告訴小荷,我會盡力為大家排憂解難

小荷每日分享健康孕育、科學育兒相關資訊,歡迎關注

更多互動,請關注新浪微博【荷花親子官微】

相關焦點

  • 傳統習俗為何要坐月子
    傳統坐月子民俗鼓吹「坐月子不能喝水,只可以飲酒!」「坐月子不洗頭!」「坐月子天天吃大補!」「一定要坐滿30天月子!」
  • 女人坐月子需要多久呢?
    「坐月子」在中國是一項行之久遠的習俗,傳統觀念認為孕婦從嬰兒出生到滿月的這段時間,產婦不能外出從事任何活動,必須待在家裡坐月子。
  • 坐月子什麼有必要嗎?專家:是傳統,更是為你好!
    坐月子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在醫學上,坐月子被稱為產褥期恢復。針對於坐月子這些事,老一輩人總是會和現在的新手寶媽們有無數的分歧,如果真的要爭辯的話,可能三天三夜都不會重樣。有很多的新手寶媽會在跟老一輩人爭論坐月子這個問題的時候會提到一點,那就是西方人壓根就不坐月子。那麼西方人到底為啥沒有坐月子這一說呢?難道真的是因為人家身體好得不行,完全不需要嗎?關於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
  • 坐月子還能死人?
    「蓐勞」只是不坐月子的初級階段症狀,高級階段症狀則是「蓐風」,多會導致身體僵硬,腰背向後彎曲如弓狀,不治身亡。這豈不是替坐月子找到了依據?(產婦)猶如角弓反張,名曰蓐風,則是其犯候也。我們已經知道,坐月子習俗中的種種禁忌,其實來自對婦女產後感染「蓐風」,即產褥熱的極大恐懼。傳統時代的中國人,因為產褥熱存在畏寒、高燒發熱的症狀,故而將其與風吹、著涼引起的感冒症狀聯繫在一起,所以想當然地得出了保暖、迴避冷水、不吃冷食、避免受寒等似是而非的禁忌。
  • ☞坐月子喝母雞湯適得其反!傳統坐月子和現代坐月子的區別,新手媽媽
    生完孩子就該坐月子,這是每個中國女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媽媽婆婆的過來經驗頓時成了寶。可是只要想到接下來的30天,不能亂動,不能洗澡,不少人就頭皮發麻。月子如何坐?這是個問題。  傳統月子VS現代觀點  生冷蔬菜都得禁吃?  不能吃涼的,不能吃鹽,不能吃蔬菜、水果……坐月子快成了飲食「禁忌大全」。  相反,湯要每天喝,母雞甲魚要勤吃,如果有條件,現在那些蛋白粉、牛初乳也都可以上,一個字:「補」。
  • 產後腰痛•惡露量多是月子沒坐好?
    很多新媽咪產後總會出現一些小狀況,像腰疼、免疫力下降、子宮沒有完全恢復等,總希望借著坐月子的期間進行調養生息。
  • 臺灣傳統坐月子飲食規劃
    按臺灣傳統習俗,坐月子期間整個月都要吃麻油食補:第一周吃麻油豬肝;第二周吃麻油豬腰;第三周、第四周則要選用老母雞做麻油雞
  • 【月子學堂】坐月子喝水講究大
    坐月子是重塑體質的關鍵時期,若飲食錯誤,則容易破壞身體細胞的再生能力,影響新陳代謝,因此對於一些食物必須稍微有了解。那麼,坐月子真的不能喝水嗎?【現代理論依據】坐月子期間應儘量少喝水。【中醫傳統理論】古代傳統醫學認為,產婦在生孩子時氣血大耗,陽液勞損,喝一些不含酒精成分的米酒可以補血行氣,促進血脈流通,調養周身氣血,避免產後身體氣血兩虛,出現頭暈、乏力、眼花、出虛汗及惡露不下或下之甚少等不適;同時,現代醫學也證實,產後喝不含酒精成分的米酒可以幫助產婦避風寒,既可預防產後關節疼痛等諸多疾患,又能夠通經活血,溫補脾胃,可促進乳汁分泌
  • 寶媽坐月子30天不洗頭,出月子髮型辣眼睛,傳統坐月子是陋習嗎?
    說到坐月子,有過坐月子經歷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只要家裡有老人,老人就會苦口婆心勸自己坐月子期間不要洗頭。這不,這位寶媽坐月子期間的髮型就火了。小麗(化名)生完孩子幾天後,頭髮就開始癢了。小麗準備洗頭,卻被婆婆一把攔下了。
  • 30種月子湯系列,月子旗艦店,這些湯你喝過嗎?沒喝過算坐月子了嘛?
    和月鑫簡介: 和月鑫是以專注於女性生理期、坐月子、更年期和日常膳食健康食補為核心,和月鑫健康產品、和月鑫月嫂、和月鑫月子會所、和月鑫月子外送餐、和月鑫女性健康傳媒5個載體運營,依託臺灣和大陸知名婦產醫生、營養師、中醫師、保健醫師幾十年的實踐經驗,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知性女士獲得健康和美麗,為未來女性健康食補事業樹立了新的行業標杆。
  • 女人坐月子時別碰這些「禁忌」,不然容易落下月子病,還未老先衰
    文|西紅柿媽媽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坐月子」的習俗,雖然各地坐月子的習慣不一樣,但是相同的是全國人民都很重視女性的「月子期」,因此就有了坐月子是女人第二次「回春」的說法。她聽老人說,月子病要月子裡治療,於是樂樂又一次懷上了寶寶後,她狠心打掉孩子,決心好好做個「小月子」,想讓自己的身體恢復能量。然而事與願違,這次小月子雖然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可滿月後樂樂的身體依然沒有好轉,行走困難的毛病越來越明顯了。
  • 凱特王妃三胎不坐月子?對比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月子文化」!
    很多人都認為坐不坐月子這是中西差異,畢竟咱們飲食不同,體質不同,生活習俗更是不一樣,國外產婦就是要比國內產婦恢復的更快一些。這裡我要糾正一個觀念,其實歐美也有「月子」一說的,不過他們的學名叫做「產褥期」,通常指分娩後的六周,即42天。因為42天這個周期,是現代醫學已經確認了子宮從產後恢復到產前狀態平均所需時間。
  • 在家坐月子VS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差別居然這麼大!
    剛上手的時候肯定會不習慣,像是換尿布,加奶粉,洗澡之類,照料方式多少也存在傳統和現代的差異。▲在家裡,每天都要為寶寶操心,還有面臨家人傳統觀念的壓力,不合適的月嫂和鐘點工也不讓人省心,容易導致媽媽的情緒波動大,一定程度產生產後抑鬱,不僅影響黃金月子期的康復,還持續影響今後生活。
  • 月子坐不好會落下「月子病」?坐月子的3大誤區,你務必得知道
    有人覺得「月子病」確實存在,是一種因為月子沒坐好留下的「病」。而另一些寶媽則覺得,所謂「月子病」根本和疾坐月子不挨著,更談不上算是什麼「疾病」。隨著爭執越發白熱化,有人還拿之前的新聞舉了例子。一個產婦在坐月子期間面癱了,而她自稱是在月子會所受風導致的。
  • 歐美人產後忌諱少,日韓也不坐月子,我們的月子真有必要嗎?
    歐美人不坐月子,但有產後休養期我們眼中的月子是足不出戶飲食受限,畫地為牢的產後休養。歐美人雖然沒有月子這一說,但也是有產後休養階段的,俗稱產褥期,長達6周。在產後休養這個階段,會洗澡、會外出溜達,飲食也沒有過多的忌口。
  • 坐月子喝水有講究
    中國人一直以來有坐月子的習俗,只是因地域之不同會有不同坐月子的方法,如廣東地區喜歡喝補湯、北方人坐月子喜歡用甜酒娘。臺灣民間傳統產後吃麻油雞酒已成為臺灣坐月子的一種習慣。  有人說月子裡不能喝一般的水要喝米酒水,即把米酒中的酒精蒸發掉後的水。我一個朋友訂了qige營養餐發現喝這種水特別容易上火。月子裡一般喝什麼樣的水?每天能喝多少呢?有經驗的媽媽指點指點吧。
  • 坐月子,別只顧著孩子,忘了自己!
    說起坐月子,很多媽媽都想吐槽,它不就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用各種傳統陋習來折磨女人的坐牢30天嘛。但其實菌菌我一直是支持坐月子的:坐月子的過程有助於媽媽更快恢復身體和適應新身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但是能不能享受到坐月子的這些好處,重點還在於能不能科學坐月子,甚至在這一個月裡重塑整個家庭的科學觀。
  • 捂月子?滿月發汗?避開這些「坑」,科學坐月子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媽媽們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悅中時,也迎來了她們人生中的一個特殊時期——月子。坐月子的習俗在中國由來已久,直到如今都是社會上約定成俗的事情。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許多舊時的月子習俗在今日看來已經很不符合現在的醫學觀點,但是在國內的許多地方,產婦們依然遵守著這樣的習俗。一、「捂月子」的習俗應該遵守嗎?
  • 蒂愛直播 | 古今中外的產婦都是怎麼做月子的?
    傳統月子習俗遭到暴擊,大家都清楚,在這樣的三伏天,如果真的完全遵守古訓,不死也憋壞了。現代新式坐月子法開始慢慢被提倡,醫生也建議,可以洗澡、刷牙。視寶媽不同體質而定。也就是說,聽從自己的身體。如果熱的不行,就通風、開空調。只要別對著吹,別凍著產婦。歐美那邊更是沒有坐月子這種說法,國外管這叫「產後修復期」。這個期間就更短了,順產的話,兩三天就恢復元氣了。
  • 坐月子,中國女人被綁架的血淚史,該終結了!
    山東一產婦坐月子期間中暑後不治身亡。送醫時,產婦穿著長褲長袖,體溫高達40多度,呼吸急促,已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家人解釋,為坐好月子,家裡不開風扇、空調,讓產婦穿長袖長褲還蓋被子。這名產婦才20多歲,當時的中暑程度已屬於「熱射病」,心臟和肝臟均有不同程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