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尋找那些繪本主角的原型,以及他們生活的山川河流、人文風土,會重新發現一個平行世界。在這個意義上,繪本只是一個觸發點。
畫「小豆豆」的人:留住一個溫柔世界
若論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窗邊小豆豆」肯定是其中一個。那個讓普通小學最溫柔的老師也忍無可忍的出格小女孩,在巴學園裡找到了歸屬感和認同感,校長小林先生一直鼓勵她:「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不要忘記這一點。」把電車當作教室,「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飯菜,「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的學習方式,對孩子有無限包容和耐心、願意呵護「孩子們那些優良的品質」的校長……這一切看上去都太像一個虛幻的童話了,但其中每一件事都是真實發生的。「小豆豆」黑柳徹子長大後,成了日本著名作家和主持人,她把這段難忘的童年經歷寫成《窗邊的小豆豆》,沒想到成為日本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一本書。而書中那些活潑可愛的小女孩的插圖,則出自著名繪本畫家巖崎知弘。
日本繪本作家松岡達英
至今仍活躍在電視上的黑柳徹子回憶說,這本書之所以命名為「窗邊」,是因為在她開始寫作的時候,正流行著「窗邊族」這個說法,這個詞給人一種被主流排除在外的感覺。在之前的學校裡,她就隱隱約約總有一種被排斥感,被貼上「壞學生」標籤,最終被退學。這樣一個奇怪的小姑娘,也不在一般畫家的題材範圍之內,直到她遇到巖崎知弘的畫。黑柳徹子在尋找插圖的時候,巖崎知弘已經去世7年多了,但她仍被巖崎留下來的畫作打動。「在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任何一位畫家能夠如此生動地表現出孩子們的神態來了。無論孩子們是什麼樣的姿態,知弘都能生動地描繪出來。而且,她還能清楚地表現出6個月的嬰兒和9個月的嬰兒的不同神態。」知弘美術館副館長竹迫祐子告訴我,巖崎知弘也畫過一些調皮的女孩,比如上課時轉過頭和後面的同學說話,男孩子這樣是比較常見的,女孩子就很罕見,而且還很有動感,活靈活現的。黑柳看到畫作特別吃驚,覺得這就是小豆豆的感覺。因為黑柳徹子的文章和巖崎知弘的畫吻合得太好了,有很多讀者甚至覺得,「是不是巖崎知弘在去世之前,特意為這本書畫了幾幅插圖啊?」
小豆豆是巖崎知弘創作的最廣為人知的形象。其實,她短暫的一生留下了9400多幅作品,絕大多數是畫兒童的。她去世後,長子松本猛和朋友想找一家美術館舉辦一場巖崎知弘的紀念作品展,卻被一家家美術館以「繪本不算美術作品」為由拒絕了,這種偏見激發鬆本猛用母親的舊居建起了知弘美術館,這座建於1977年的美術館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繪本美術館。從外表看,它不起眼,只是東京地鐵井草站附近掩藏在建築群中的一座紅色磚房,但反而有一種去家裡做客的親切感。就像曾做過館長的黑柳徹子在美術館重修時提出的建議:「既要給人一種私密的感覺,能感受到隱世的氛圍,又能讓人徹底放鬆。」設計師用圍欄、樓梯、玻璃、綠植隔出一個個獨立空間,還有專門定做的兔耳朵椅,讓孩子們在這裡參觀時,不斷有空間再發現的驚喜。
巖崎知弘被公認為「凝視兒童心靈的畫家」。竹迫祐子告訴我,巖崎知弘生於1918年,1974年去世,一生幾乎一直在畫畫。她的父親是軍人,母親是個教育者,她在「二戰」後逐步認識到戰爭的本質,想用畫筆創造沒有戰爭的社會,再也不要讓孩子們拿槍。她留下一句話:「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夠有和平的、幸福的生活。」知弘美術館也把這句話作為收藏和展覽理念之一。「以她本人的畫為例,很多人看了以後,都能對畫面上孩子那一刻的想法感同身受,覺得『像我的孩子』,或者『像我小時候』。這是因為她是這樣的畫家,孩子們在童年時代各種各樣的喜怒哀樂,在她心目當中都是記得非常清楚的。」竹迫祐子說。
巖崎知弘的畫看上去很柔和,仿佛只是用水暈染出來的,而沒有生硬的線條。竹迫祐子告訴我,這是她獨創的「沒骨法」,將西方的水彩畫與東方的傳統繪畫融合在一起,先不勾勒花草或者少女的輪廓外形,直接用顏料筆上色,通過色彩來塑形,創造出一幅幅朦朧又細膩的畫作。不過,巖崎知弘的畫只是甜美嗎?竹迫祐子說,雖然不強調線條,但是巖崎知弘的畫還很有力量,一方面是她紮實的素描功底,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經歷了戰爭年代,畫筆下的孩子誕生在深切的痛苦、悲傷、孤獨與煩惱之後,作為女性和畫家自立的堅定信念中。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巖崎知弘曾寫下創作繪本的初衷:「我希望當看到我繪本的孩子們長大了,他們仍將這些溫柔的畫面保留在心靈的某一處。在他們面對悲傷或絕望的時候,他們可以被繪本中哪怕微乎其微的溫柔世界所撫慰。」
推廣繪本文化是知弘美術館的另一重使命。竹迫祐子說,自20世紀60年代起,巖崎知弘和其他作者陸續出版了一系列以畫為主的故事書,繪本終於不再作為文字的陪襯,而是被推到了主角的地位。尤其是巖崎知弘本人,她的繪本創作更是有實驗精神,是日本「新繪本」的起點。1968年,她開始獨立創作繪本,第一本是《下雨天在家裡看門》,文字量很少,畫面也大量留白,只用18張畫的起承轉合,表達孩子心情的變化。比如一張跨頁上,只有一架鋼琴和小女孩的手,文字也只是音符「1234567」,生動勾勒出她一個人在家的寂寞。竹迫祐子告訴我,因為在世界範圍內,繪本都不像其他藝術形式那樣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知弘美術館30年來一直致力於收集、研究和展覽世界各國多元化的優秀繪本作品,至今已經收藏了29個國家173個作者的2.6萬幅作品,其中包括9400幅巖崎知弘本人的作品。蒲蒲蘭繪本館編輯告訴我,當年要出版烏克蘭的繪本《手套》時,到處都找不到原畫來追色,最後還是在知弘美術館裡發現他們收藏了半套原畫,另一半已經遺失了。他們面向孩子的展示形式也多種多樣,最近就要在位於安曇野的另一處館址恢復電車教室——那個在戰爭空襲中被烈火吞噬、讓「小豆豆」心心念念了許多年的巴學園的紀念。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