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人溫玉著用一個多月時間製造了一艘按遼寧艦1:25比例的航母模型
2014年3月5日,青島,80歲老人溫玉著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製造了一艘按照「遼寧艦」1:25比例的航母模型,目前這艘航母模型就停放在匯泉路附近的海邊。
龍虎網訊 「姥爺,能造個航母麼?」2014年春節期間,外孫一句話,讓本身就是「船痴」的80歲老人溫玉著來了靈感,一個多月的時間,一艘按照「遼寧艦」1:25的比例做出來的航母模型已經初具規模,目前這艘航母模型就停放在匯泉路附近的海邊。3月4日,溫玉著老人告訴記者,等下次大潮後模型的主體就基本可以完工了。
近日,路過匯泉路的市民們會驚奇地發現,海邊停靠著一艘「航母」,它比遼寧艦小得多,卻非常逼真。3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匯泉路靠近東海飯店的海邊,見到了這艘停在沙灘上的「遼寧艦」模型,路過的市民紛紛拍照留念。
這艘航母模型粗略估計長有12米,寬有2米,灰色的船體、黃色的跑道,只是缺少了停在航母之上的「艦載機」。記者注意到,這個模型使用的是木質結構,透過板材接縫處可以看到,模型是以一條小船為基礎,通過使用板材覆蓋做成。
記者在附近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航母模型的製作者溫玉著,他今年已經80歲,航母模型正是他一個人手工打造的。
靈感來自外孫的一句話
說起這艘航母模型,溫玉著老人告訴記者,這都是因為外孫的一句話。「今年春節期間,外孫從英國讀書回來,他跟我說『姥爺,你都做那麼多帆船了,能再造個航母嗎?"溫玉著說,正是外孫的這句話給了他靈感,從那時起他便打定了主意,準備造一個青島最大的航母模型。
隨後溫玉著老人購買回來「遼寧艦」的小模型,按照模型的尺寸,老人自己畫出了圖紙,又按照圖紙把竹子複合板一塊一塊手工鋸出來,在這一切都完成後,老人使用了一艘不用了的小船做底子,再使用三角鐵進行焊接,做出了一個12米長的框架,將竹子複合板釘在框架上,刷漆、晾乾,一個多月的時間,這艘航母模型已經初具規模。
老人告訴記者,他的這艘航母模型是比照著遼寧艦,按1:25的比例做出來的,就連塔樓上都是一個一個小的間隔,那裡就是一個個「房間」。
下次大潮後主體將完工
「其實,還有一些零件沒有裝上呢。」溫玉著老人說著進入了旁邊的小屋裡,在一個鐵桶裡他拿出了幾個已經刷了灰色油漆的零件,「這個是小的雷達,這個大的也是,還有『艦載機』,模型都已經買回來了,過幾天就能做好。」
老人對記者說,接下來他還要對模型進行完善,「框架是用角鐵做出來的,在海裡泡水時間長了容易生鏽,我準備在外面覆蓋一層玻璃鋼,這樣即便是角鐵鏽掉了,也不會影響使用,不過這得等下次大潮的時候來做,有三四天的時候就能做好,那時候,模型的主體基本就可以完工了。」
對於這艘航母模型的建成,老人滿懷憧憬,「青島是個旅遊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們這裡是帆船之都,遊客來青島後除了看海還可以來學帆船,同樣我這個航母模型也會成為一個景點,見不到真的航母,遊客可以與這個模型拍照留念。」據老人介紹,模型成本不高,沒花多少錢。
老人曾研製「不倒翁」帆船
溫玉著老人是際達航海俱樂部的一名老教練,除了訓練學生學習帆船,他還對帆船設計製造有很大的興趣。2003年,俱樂部曾購買了幾艘供孩子學習的OP帆船,可是這種帆船很小,風一大容易翻,而且船體很難再正過來,從那時起,他就想著能否造出一種不容易翻船、翻了也能自己正過來的帆船,最終經過兩年的研究,溫玉著真的研製出了一種「不倒翁」OP帆船並申請國家專利。
2008年奧運會前夕,溫玉著為初學者設計製作了雙體帆船。相對於專業化的「單體」,雙體帆船更利於初學者尋找平衡、不易落水。奧運會期間,這艘帆船被安置在流亭機場二樓大廳,向國內外友人展示。此外,溫玉著還造出一條長20.08米,外殼為以竹子製成的複合材料為原料的「竹子船」,據溫玉著介紹,這種材料重量輕、防腐耐磨,造價也只有玻璃鋼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