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就像牙疼一樣,看似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但一旦任其發展,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那麼,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患有拖延症呢?
看看以下場景對你來說是否熟悉:
---寒暑假作業永遠拖到開學前三天再做,總是趕作業趕到凌晨3點
---懶得去營業廳交網費,直到停了WiFi才不得不被迫出門
---衣服總想著明天再洗,最後油漬再也去不掉了
---十分抗拒老闆布置的任務,寧願拖到deadline被罵
---遇到喜歡的人懶得去約會,最後Ta成為了別人的愛人
......
現在,你已經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症,就別再拖啦!!!
(土拔鼠式咆哮)(╯▔皿▔)╯
動起來動起來!從現在認真閱讀這篇文章開始。
本文精選了豆瓣8.2分的《拖延症心理學》內容,再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大家主要分享兩個方面:拖延症的深層原因+解決拖延症的實用方法。
全文大約4200字,閱讀需要7-8分鐘。
拖延症的深層原因
一."完美主義"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更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去做,於是一拖再拖。
普通人 :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
拖延者理論: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
完美主義者的拖延往往是對自己期望過高,要求過高,不太現實。對於完美主義的拖延者來說,他不接受自己的平庸。但又因為目前沒辦法改變平庸,於是寧願不去面對這件事情。
完美主義者常常覺得一切事情都應該自己來做,他們相信任何求助都是軟弱的標誌。一旦做出錯誤決定,完美主義者就會小看自己,無法忍受這種後悔和自責的痛苦。
對完美主義者而言,要麼有100%的信心做好,要麼拖著先不去做。久而久之,拖延症就會成為自己害怕失敗的藉口,並變得越來越嚴重。
我們首先要認清現實,打著完美主義旗號的拖延,只是一種害怕失敗的自我逃避罷了。
二.低自尊
低自尊和完美主義者有點類似,都會因為害怕失敗從而不敢開啟一件事情。
區別就是,完美主義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但是不確定什麼時候能做好;低自尊是從來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妄自菲薄、擔心自己的形象、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別人的評價、質疑自己實現成功的可能,於是不想去開始一件新的事情。
拖延症,其實就是低自尊人群否定自我價值的表現。
三.害怕一個人
拖延症患者常常有"害怕一個人"的心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假如沒有另一個人在場或陪伴,我們就無法將行動付諸實施。今天同桌請假了,就覺得自己沒有動力去圖書館;老闆新布置的任務只派給了自己,就覺得自己一個人肯定做不完......
拖延症患者因為害怕一個人做事,於是不斷地拖延,想要等到有人陪著再開始做一件事。
還有些人,會把拖延作為一種方法。他們認為只要自己陷入可憐和絕望的境地,這樣就一定會有人來拯救,於是能拖就拖。
四.害怕被佔便宜
"害怕一個人"的反面心態是"害怕別人佔自己的便宜"。
有些拖延者會擔心,自己做得太快了,別人就會要求幫忙;或者自己辛辛苦苦付出了努力,卻突然有人來"佔便宜",共享自己的榮耀。
就好比在職場進行團隊合作時:有的人會擔心自己太過高效,害得自己還要額外幫同事完成他們那部分的工作。"那我還不如慢點做,看誰更能拖"。
但其實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辦法很好地完成工作本身。
五.感受和潛伏記憶的影響
我們的感受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自己才能體驗到自己的感受,感受是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我們拖延企圖逃避的不是某任務,而是這個任務引發的某種感受。
若想要完成一個任務或一件事情,我們就會感到恐懼/不安/痛苦。畢竟,未知的挑戰事物總會讓人害怕得後退三步。
除了當前的感受,潛伏的記憶也會導致我們的拖延。恐慌,羞恥,厭惡和自責,往往都是過去記憶的產物。假如我們在曾經做那件事的時候,有過十分不好的體驗,我們就會不自覺的抗拒那件事情,自然拖著不想去做。
六.家庭的影響
孩童時期,我們很容易傾慕家人身上的某一品質,然後過高地評價這種品質,並把他理想化,從而容易在盲目的對比當中貶低自己。
比如,弟弟可能會覺得自己做不到像姐姐那樣的三好學生,於是不斷地否定自己,同時不斷地逃避,拖著不肯去認真學習,心裡想著"反正我也做不好"。
另外,《拖延症心理學》中有提到5個基本的家庭傾向,這5個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
1)施壓
當家長不斷向孩子施壓的時候,孩子容易覺得壓力很大,於是想要逃避拖延。
2)懷疑
當懷疑傾向在家庭中佔據主導的時候,它所傳遞的信息是,你不具備哪些必備的條件。
孩子在不斷受到懷疑的時候,也會開始懷疑自我,導致低自尊。
3)控制
假如父母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越俎代庖,孩子就會因為想要不滿父母的控制欲,選擇"拖延症"去做軟性反抗。
4)依附
依附傾向的家庭不鼓勵家庭成員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這時候,拖延就是他們實現牽絆的其中一種方法。
5)疏遠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沒有共同興趣,也沒有受保護的感覺。疏遠和拖延傾向在這樣的家庭中很突出。
--
其實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如果對孩子自尊心不斷壓制,孩子就容易覺得空虛,並且低估自己的價值。
當我們在一件事情上拖延的時候,所有的過往歷史都會生動的展現在你我們腦中。了解其中的原因,找回屬於自己的安全感,才可以有效地解決拖延問題。
解決拖延症的實用方法
一.盤點自己的拖延症
在正式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好好盤點下自己的拖延症。
---"我拖延的時候,內心在糾結和掙扎什麼?"
---"我一般會在什麼事情上拖延?"
---"我常常拖延的藉口是什麼?"
---"我繼續拖延下去的後果是什麼?"
先了解清楚自己的病,再為自己找到合適的藥方。
二.樹立明確的目標和可執行的計劃,記錄感受
在開啟一項新任務之前,我們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可執行的計劃。
只有任務十分明確且可執行的時候,我們才不會輕易給自己找到拖延和退縮的理由。
正式開啟任務之前,我們可以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並為每個小任務規定時間。先不管完成的效果是否完美,先讓自己務必要在期限之內完成。
完成之後,給自己適當的獎勵;若是沒有完成,把這次拖延記錄下來,開啟下一次的小任務。全部任務完成後,一定要回顧整個過程,理性地評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觀察自己的感受。
記錄下自己每次拖延的理由後,我們總是會神奇地發現,每次拖延的理由總是迷之相似。理由用得多了就是藉口,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想要改變就不難了。
三.學會判斷時間
判斷時間,是我們告別拖延症很重要的一個技巧。
1、提前規劃時間
做每件事之前,先規劃好時間,給自己設定一個deadline,有助於我們提升定時能力的技巧。而且有deadline的話,我們會更容易激發潛能,小小的壓力會促使我們更加高效。
2、利用零碎時間
有些我們實在不願意去做,或者拖著不肯去做的簡單事情,可以選擇利用零碎的時間完成。給自己提供小小的成就感,會便於之後開展更困難的事情。
比如打掃房間,晾曬衣服這種不需要動腦,且時間不會太長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飯後休息等零碎時間完成。
3、預防意外幹擾
拖延症患者本來就愛拖延,要是遇上意外幹擾,更是給了自己一個完美的拖延理由。所以判斷時間的重點是,我們要學會預測之後會發生的意外幹擾,並採取用有效預防措施,避免給自己找到一切拖延理由。
4、找到自己的最佳時間
每個人的生物鐘和習慣愛好都不一樣,我們必須找到自己工作或學習的最佳時間,並對其充分利用。
何為最佳時間?
1)在這段時間內,你整個人的狀態是積極向上的
2)在這段時間內,你往往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3)在這段時間內,你不會受到任何幹擾
當你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時間,就要將最佳時間安排出來,優先完成那些你總是拖延的事情。
5、享受自己的自由時間
'work hard,play hard'
學會享受自己的自由時間,也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地狀態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不讓自己在工作/學習中找到懈怠的藉口。
四.學會接受和拒絕
我們要學會接受接受來自他人的幫助,學會和別人一起共同工作,也要學會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學會和所愛的人相處,學會接受新的挑戰,學會去做更多自己熱愛的事情。
我們還要學會拒絕沒有意義的追求,學會拒絕自己爛透的拖延藉口,學會拒絕浪費你時間的人和事,學會對空洞性事物說不。
對不必要的事情說不,對不適合你的人說不,對網際網路垃圾信息說不。最重要的是,對拖延懶散的自己說一句大大的"不!"
五.善用自律的高效軟體
>>>MindMaster
一款專業的思維導圖軟體,可以幫助我們將零散的頭緒整理成有條理的框架。
甘特圖功能可以讓我們做好項目管理,一件件事情check清楚,告別拖延。
>>>Forest
一款幫助時間管理的app,在設定的時間內開始種樹,在你裝上Forest App的時候,它會在你的手機上種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在30分鐘內會長成大樹,如果你在這其間使用了手機,樹就會枯萎哦。
>>>滴答清單
滴答清單是一款幫助記錄工作、任務,規劃時間的app,多平臺提醒功能可以督促我們完成自己的to do list。
六.閱讀拖延症專業書籍
>>>《拖延症心理學》
>>>《要事第一》
>>>《習慣的力量》
>>>《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告別拖延的重點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抽象的目標。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不要異想天開。要從小事做起。不要過於理想化,而要選擇一個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標。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每一個迷你目標都要比大目標容易達成,小目標可以累積成大目標。
4.只管開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
5.利用接下來15分鐘,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鐘,你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鐘之內所做的事情是相當有意義的。
6.對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當你遭遇的第一個困難時,不要放棄。困難只不過是一個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它不是你個人價值和能力的反映。
7.可能的話,將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能夠做這件事的唯一人選嗎?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嗎?
8.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要去額外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9.留意你的藉口。不要習慣性地利用藉口來拖延,而要將它看作再坐15分鐘的一個信號。或者利用你的藉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後的獎勵。
10.加上你一路上的進步,將將上聚焦於你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你可以說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說它是半滿的。
11.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停下來問自己拖延傳遞給我的是什麼信息?
拖延症的原因有很多,找到它,解決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借用某款軟體的slogan,"自律給我自由",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