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深度分析拖延症背後的心理問題

2020-12-21 億圖圖示

拖延症就像牙疼一樣,看似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毛病,但一旦任其發展,就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

那麼,如何檢測自己是否患有拖延症呢?

看看以下場景對你來說是否熟悉:

---寒暑假作業永遠拖到開學前三天再做,總是趕作業趕到凌晨3點

---懶得去營業廳交網費,直到停了WiFi才不得不被迫出門

---衣服總想著明天再洗,最後油漬再也去不掉了

---十分抗拒老闆布置的任務,寧願拖到deadline被罵

---遇到喜歡的人懶得去約會,最後Ta成為了別人的愛人

......

現在,你已經意識到自己有拖延症,就別再拖啦!!!

(土拔鼠式咆哮)(╯▔皿▔)╯

動起來動起來!從現在認真閱讀這篇文章開始。

本文精選了豆瓣8.2分的《拖延症心理學》內容,再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大家主要分享兩個方面:拖延症的深層原因+解決拖延症的實用方法

全文大約4200字,閱讀需要7-8分鐘。

拖延症的深層原因

一."完美主義"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更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去做,於是一拖再拖。

普通人 :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

拖延者理論: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

完美主義者的拖延往往是對自己期望過高,要求過高,不太現實。對於完美主義的拖延者來說,他不接受自己的平庸。但又因為目前沒辦法改變平庸,於是寧願不去面對這件事情。

完美主義者常常覺得一切事情都應該自己來做,他們相信任何求助都是軟弱的標誌。一旦做出錯誤決定,完美主義者就會小看自己,無法忍受這種後悔和自責的痛苦。

對完美主義者而言,要麼有100%的信心做好,要麼拖著先不去做。久而久之,拖延症就會成為自己害怕失敗的藉口,並變得越來越嚴重。

我們首先要認清現實,打著完美主義旗號的拖延,只是一種害怕失敗的自我逃避罷了。

二.低自尊

低自尊和完美主義者有點類似,都會因為害怕失敗從而不敢開啟一件事情。

區別就是,完美主義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但是不確定什麼時候能做好;低自尊是從來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妄自菲薄、擔心自己的形象、懷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別人的評價、質疑自己實現成功的可能,於是不想去開始一件新的事情。

拖延症,其實就是低自尊人群否定自我價值的表現。

三.害怕一個人

拖延症患者常常有"害怕一個人"的心理。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假如沒有另一個人在場或陪伴,我們就無法將行動付諸實施。今天同桌請假了,就覺得自己沒有動力去圖書館;老闆新布置的任務只派給了自己,就覺得自己一個人肯定做不完......

拖延症患者因為害怕一個人做事,於是不斷地拖延,想要等到有人陪著再開始做一件事

還有些人,會把拖延作為一種方法。他們認為只要自己陷入可憐和絕望的境地,這樣就一定會有人來拯救,於是能拖就拖。

四.害怕被佔便宜

"害怕一個人"的反面心態是"害怕別人佔自己的便宜"。

有些拖延者會擔心,自己做得太快了,別人就會要求幫忙;或者自己辛辛苦苦付出了努力,卻突然有人來"佔便宜",共享自己的榮耀。

就好比在職場進行團隊合作時:有的人會擔心自己太過高效,害得自己還要額外幫同事完成他們那部分的工作。"那我還不如慢點做,看誰更能拖"。

但其實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沒辦法很好地完成工作本身。

五.感受和潛伏記憶的影響

我們的感受是獨一無二的,只有自己才能體驗到自己的感受,感受是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時候,我們拖延企圖逃避的不是某任務,而是這個任務引發的某種感受。

若想要完成一個任務或一件事情,我們就會感到恐懼/不安/痛苦。畢竟,未知的挑戰事物總會讓人害怕得後退三步。

除了當前的感受,潛伏的記憶也會導致我們的拖延。恐慌,羞恥,厭惡和自責,往往都是過去記憶的產物。假如我們在曾經做那件事的時候,有過十分不好的體驗,我們就會不自覺的抗拒那件事情,自然拖著不想去做。

六.家庭的影響

孩童時期,我們很容易傾慕家人身上的某一品質,然後過高地評價這種品質,並把他理想化,從而容易在盲目的對比當中貶低自己。

比如,弟弟可能會覺得自己做不到像姐姐那樣的三好學生,於是不斷地否定自己,同時不斷地逃避,拖著不肯去認真學習,心裡想著"反正我也做不好"。

另外,《拖延症心理學》中有提到5個基本的家庭傾向,這5個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

1)施壓

當家長不斷向孩子施壓的時候,孩子容易覺得壓力很大,於是想要逃避拖延。

2)懷疑

當懷疑傾向在家庭中佔據主導的時候,它所傳遞的信息是,你不具備哪些必備的條件。

孩子在不斷受到懷疑的時候,也會開始懷疑自我,導致低自尊。

3)控制

假如父母對孩子的生活指手畫腳,越俎代庖,孩子就會因為想要不滿父母的控制欲,選擇"拖延症"去做軟性反抗。

4)依附

依附傾向的家庭不鼓勵家庭成員去創造他們自己的生活,而是提倡依附和牽絆。這時候,拖延就是他們實現牽絆的其中一種方法。

5)疏遠

在有些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缺乏身體愛撫和情感關聯,沒有共同興趣,也沒有受保護的感覺。疏遠和拖延傾向在這樣的家庭中很突出。

--

其實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如果對孩子自尊心不斷壓制,孩子就容易覺得空虛,並且低估自己的價值。

當我們在一件事情上拖延的時候,所有的過往歷史都會生動的展現在你我們腦中。了解其中的原因,找回屬於自己的安全感,才可以有效地解決拖延問題。

解決拖延症的實用方法

一.盤點自己的拖延症

在正式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好好盤點下自己的拖延症。

---"我拖延的時候,內心在糾結和掙扎什麼?"

---"我一般會在什麼事情上拖延?"

---"我常常拖延的藉口是什麼?"

---"我繼續拖延下去的後果是什麼?"

先了解清楚自己的病,再為自己找到合適的藥方。

二.樹立明確的目標和可執行的計劃,記錄感受

在開啟一項新任務之前,我們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可執行的計劃。

只有任務十分明確且可執行的時候,我們才不會輕易給自己找到拖延和退縮的理由。

正式開啟任務之前,我們可以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並為每個小任務規定時間。先不管完成的效果是否完美,先讓自己務必要在期限之內完成。

完成之後,給自己適當的獎勵;若是沒有完成,把這次拖延記錄下來,開啟下一次的小任務。全部任務完成後,一定要回顧整個過程,理性地評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觀察自己的感受。

記錄下自己每次拖延的理由後,我們總是會神奇地發現,每次拖延的理由總是迷之相似。理由用得多了就是藉口,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想要改變就不難了。

三.學會判斷時間

判斷時間,是我們告別拖延症很重要的一個技巧。

1、提前規劃時間

做每件事之前,先規劃好時間,給自己設定一個deadline,有助於我們提升定時能力的技巧。而且有deadline的話,我們會更容易激發潛能,小小的壓力會促使我們更加高效。

2、利用零碎時間

有些我們實在不願意去做,或者拖著不肯去做的簡單事情,可以選擇利用零碎的時間完成。給自己提供小小的成就感,會便於之後開展更困難的事情。

比如打掃房間,晾曬衣服這種不需要動腦,且時間不會太長的事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飯後休息等零碎時間完成。

3、預防意外幹擾

拖延症患者本來就愛拖延,要是遇上意外幹擾,更是給了自己一個完美的拖延理由。所以判斷時間的重點是,我們要學會預測之後會發生的意外幹擾,並採取用有效預防措施,避免給自己找到一切拖延理由。

4、找到自己的最佳時間

每個人的生物鐘和習慣愛好都不一樣,我們必須找到自己工作或學習的最佳時間,並對其充分利用。

何為最佳時間?

1)在這段時間內,你整個人的狀態是積極向上的

2)在這段時間內,你往往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3)在這段時間內,你不會受到任何幹擾

當你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時間,就要將最佳時間安排出來,優先完成那些你總是拖延的事情。

5、享受自己的自由時間

'work hard,play hard'

學會享受自己的自由時間,也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好地狀態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不讓自己在工作/學習中找到懈怠的藉口。

四.學會接受和拒絕

我們要學會接受接受來自他人的幫助,學會和別人一起共同工作,也要學會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學會和所愛的人相處,學會接受新的挑戰,學會去做更多自己熱愛的事情。

我們還要學會拒絕沒有意義的追求,學會拒絕自己爛透的拖延藉口,學會拒絕浪費你時間的人和事,學會對空洞性事物說不。

對不必要的事情說不,對不適合你的人說不,對網際網路垃圾信息說不。最重要的是,對拖延懶散的自己說一句大大的"不!"

五.善用自律的高效軟體

>>>MindMaster

一款專業的思維導圖軟體,可以幫助我們將零散的頭緒整理成有條理的框架。

甘特圖功能可以讓我們做好項目管理,一件件事情check清楚,告別拖延。

>>>Forest

一款幫助時間管理的app,在設定的時間內開始種樹,在你裝上Forest App的時候,它會在你的手機上種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在30分鐘內會長成大樹,如果你在這其間使用了手機,樹就會枯萎哦。

>>>滴答清單

滴答清單是一款幫助記錄工作、任務,規劃時間的app,多平臺提醒功能可以督促我們完成自己的to do list。

六.閱讀拖延症專業書籍

>>>《拖延症心理學》

>>>《要事第一》

>>>《習慣的力量》

>>>《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下告別拖延的重點

1.確立一個可操作的目標,可觀察具體而實在的,而不是那種模糊抽象的目標。

2.設定一個務實的目標,不要異想天開。要從小事做起。不要過於理想化,而要選擇一個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標。

3.將你的目標分解成短小具體的迷你目標。每一個迷你目標都要比大目標容易達成,小目標可以累積成大目標。

4.只管開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邁出一小步。

5.利用接下來15分鐘,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鐘,你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15分鐘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鐘之內所做的事情是相當有意義的。

6.對困難和挫折做好心理準備。當你遭遇的第一個困難時,不要放棄。困難只不過是一個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它不是你個人價值和能力的反映。

7.可能的話,將任務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能夠做這件事的唯一人選嗎?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嗎?

8.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要去額外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9.留意你的藉口。不要習慣性地利用藉口來拖延,而要將它看作再坐15分鐘的一個信號。或者利用你的藉口作為完成一個步驟之後的獎勵。

10.加上你一路上的進步,將將上聚焦於你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你可以說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說它是半滿的。

11.將拖延看成一個信號。停下來問自己拖延傳遞給我的是什麼信息?

拖延症的原因有很多,找到它,解決它,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借用某款軟體的slogan,"自律給我自由",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孩子有拖延症?家長更需看到孩子拖延背後的心理問題
    現在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拖延症本身只是一種自我調節失敗,但是嚴重拖延症患者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前段時間帶孩子出去玩,正好碰到好久不見的一位朋友,就約了一起吃午飯。吃飯期間談起孩子的話題,朋友顯然有非常多的話題,談了好多關於孩子的事情,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位朋友說起他家小孩子有拖延症這個問題。
  • 拖延症背後的心理原因是什麼?如何有效戰拖?
    以上這些問題,都屬於拖延症的範圍。這些年本人深受拖延症的困擾,而且發現越是從事思維型工作,越容易拖延。後來研究了一下,發現拖延如果說是一個時間管理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心理問題。如果不了解背後的心理因素,當你克服了一個問題後,下一個問題又會撲面而來。
  • 揭秘生活中導致拖延症的原因,以及背後的心理機制都是什麼?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一聊拖延症,以及如何去戰勝拖延症。它是本世紀以來被公認的一種心理的疾病,他像抑鬱症一樣煩惱著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極大地阻礙了我們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人生。而且幾乎好象找不出如何去真正克服拖延症的方法,而今天我們在這裡要把拖延症的背後的心理機制,以及真正導致拖延症的一些原因,有一個非常深入的大揭底。我們在接下來要為大家所分享的,可能跟過往我們曾經了解過的關於拖延症的一些理論方面的解析都不一樣,因為我們在拖延症方面發現了一些更為重要的人類潛意識的一些奧秘。
  • 該做的事沒完成,拖延症的背後,藏著你的心理需要
    可能光是聽到「拖延症」這3個字,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有焦慮和不舒服的感覺。在我們給自己帶上「拖延症」的標籤時,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有關的信息和知識,有很多自媒體文章、書籍、課程,都在教我們要戰勝「拖延症」,比如會出現這樣的標題 :「幾個步驟,讓你改掉拖延症」、「克服拖延症的十個方法」、「你的拖延症,是因為你不夠自律」等等……就連我們身邊的朋友、親人,也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看我說過吧,你就是三分鐘熱度
  • 《拖延心理學》①:人人都有拖延症
    真正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是要從更高的角度全面梳理自己的生活,調整心理狀態,找到改變的內驅力,才能從根源上改變,番茄鍾使用與否並不是那麼重要。這就是「道」與「術」,「道」是深層次的源頭,「術」是表面的方法。莊子曾說:「以道馭術,術必成。離道之術,術必衰。」只有從「道」的深度去研究,才能找到持久改善的內驅力。
  • 「全是乾貨」10分鐘讓你擺脫拖延症,掌控自己的時間
    絕不做標題黨,輸出的全是乾貨。喜歡研究生活中的心理學,喜歡研究各種心理學現象。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破解人類內心的密碼。一、拖延症真的是病症嗎?拖延症算是心理學領域中一個比較常見的議題。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拖延症並不屬於心理疾病。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或者情緒現象出現。但因為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太大太頻繁了,才讓我們對拖延症cue的更多一些。但心理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與運用有個有趣的點,就是你越是覺得某種情緒是病症,你就越是不會想要解決它。
  • 拖延症背後的行為心理學依據,如何緩解拖延症的心理折磨?
    01拖延症是一個世紀難題。早在古希臘時期,哲學家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就發明了一個詞,用於描述意志力薄弱、無自制力的現象:akrasia。Akrasia指的是儘管你知道現在應該、必須去做某件事,但就是不去做,而是去做其他並不要緊的事情。
  • 如何才能克服嚴重的拖延症?
    本文由以下部分組成:一、拖延症的表現二、拖延症的原因三、和拖延症共處的方法第一部分、 拖延症的表現看到這個知乎問題是在一周前,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著我要把這個問題寫好,我想寫的既有深度有啟發,又要幽默風趣有共鳴,讀者既能學到東西,又能輕鬆讀完,寫出一篇有價值的回答來。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拖延是我們生命中的竊賊,它會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盜走你的熱情、機會,消磨你的鬥志,讓你在生活的原地不停的打轉。但是,這個拖延症也並非是無藥可救的。我們要實現自我,取得成績,就要和拖延症做鬥爭,面對導致拖延的每一種原因都要戰鬥到底。我們要知道,每解決掉一個問題,我們就朝著戰勝拖延症更近了一步。
  • 有效改善拖延症
    數據調查顯示,有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情況。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調適科心理治療師楊啟璠表示,拖延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疾病,更多的是行為能力的失調。拖延症有時其實並不是生理上的懶惰,更像是心理上的無法控制。 調整節奏改善拖延情況 拖延症是如何患上的呢?
  • 拖延症的應對策略④
    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運作的,以及有效改變拖延思維(認知方法),幫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緒方法),取定你的方向,落實行動(行為方法)。(1)改變認識首先不要把自己稱為拖延症患者,自貼拖延症的標籤。我沒有拖延症,所以我現在要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說我有拖延症,所以這個問題我沒法解決。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拖延症不等於慢性子,父母要這樣引導
    難道孩子已經習慣了這樣拖延?還是說孩子本身就是慢性子呢?馬麗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也弄不明白孩子到底是個什麼狀況。分析從心理學上來說,拖延症是在預料到一些有害後果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把計劃向後推延的行為。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心理狀況。
  • 很困卻不想睡覺也是拖延症的一種
    其實這也是一種疾病,叫晚睡強迫症,此病的患者意識到自己該睡覺了,但就是不想睡。在心理學上是「拖延症」的一種,過於執著、擔心、牴觸心理等都是誘因,可能會反映到生活其他方面。   對於有些人來說,熬夜似乎已經成為習以為常的事情,還有很多人說,似乎不夠夜深的話他就會睡不著覺,總之身體都在不由自主地等著一個鐘點,確認已經勞累到不行了,兩點三點不止了,才會戀戀不捨地進入夢鄉。
  • 如何戰勝「拖延症」
    「明天再動手吧」「再拖一拖」「截止時間是第一推動力」,是不少人的真實寫照,也是「拖延症」的顯著表現。「拖延症」不是嚴格的心理學概念,通常指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會出現強烈的自責感、負罪感,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貶低,嚴重時還會引發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 壹健康心理:拖延症嚴重的你,得知道拖延症是能被人群傳染的哦
    壹健康心理:拖延症嚴重的你,得知道拖延症是能被人群傳染的哦! 那麼有拖延症該怎麼辦呢? 4.不要給自己太多的時間,給自己太多的時間也就有了同樣多的藉口和理由去拖延,比如辦半年的健身卡看似省錢,可你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和自己說,反正半年呢,不著急這兩天去。被你浪費掉的不僅僅是錢,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 5。每天早上至少完成一項你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任務。不要把你最討厭的東西放在最後。只有這樣,你才能輕鬆地完成剩下的工作。
  • 為什麼做計劃還是會拖延?因為拖延症是一種心理疾病
    我很好奇他會對拖延怎麼看。他13歲,坐在我旁邊寫作業,他回過頭來對我說:不會有人看得,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有拖延症,很多時候是覺得自己做事情慢一些,沒有計劃性,有點拖沓,覺得自己沒算好時間而已,也會覺得自己不得不拖延,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不會覺得自己有拖延症。
  • 克服拖延症的感覺比做愛還爽?
    多少勇士,沒有倒在艱巨的工作任務面前,而是倒在了拖延症上。拖延症不僅給他們帶來學業、工作和人際關係等生活層面的糟糕後果,還給他們帶來情緒上的嚴重困擾——滿滿的負罪感、挫敗感,並且越來越討厭自己。我自己也曾是「戰拖大軍」中的一員,曾經火急火燎改論文到凌晨三四點,曾經因為屢屢推遲完成工作而自責萬分。基於自己的感受還有身邊夥伴的要求,我們組織了第一次關於拖延症的沙龍。
  • 拖延症是病:乾貨滿滿的治療配方
    我是一個間歇性的重度拖延患者,有時很積極的做事,幾小時內完成,有時又會拖上好幾天,分析之後,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 : 做事情不夠專注比如寫一篇文章,如果我沒有思緒,我就不想再寫,而是去看會書,看看群消息,瀏覽各大自媒體平臺。在做別的事情的時候,並沒有緊緊圍繞自己寫作中心和主題來,而是看著看著就跑偏了,這就是缺乏專注力。
  • 這比拖延症更恐怖
    01說起拖延症,總想起上學的時候,每次作業都會拖到最後一天,才開始奮筆疾書。大學的時候,最喜歡在考試最後關頭,做臨時抱佛腳的事。工作之後,感受沒那麼深了。因此,工作之後的拖延症,稍微收了一些。加上工作有輕重緩急,對於老闆交代的重要且緊急的工作,這點數,心裡還是有的。可是,有拖延症並沒有消失,拖延的原因,只因為一個字,懶。懶,是人性。
  • 怎麼克服畏難心理,拖延症以及懶惰?
    我們總是在想如何克服畏難心理,這種前進式的思維會讓我們陷入僵局,就像頭號玩家中尋找的謎題那樣,不妨我們把視角往後看一看,找到為什麼會出現畏難心理?畏難心理:當我們遇到困難想找藉口或者理由逃避、拖延的一種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