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做標題黨,輸出的全是乾貨。
喜歡研究生活中的心理學,喜歡研究各種心理學現象。
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破解人類內心的密碼。
一、拖延症真的是病症嗎?
拖延症算是心理學領域中一個比較常見的議題。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拖延症並不屬於心理疾病。更多的是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或者情緒現象出現。但因為它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太大太頻繁了,才讓我們對拖延症cue的更多一些。
但心理學和實際生活的結合與運用有個有趣的點,就是你越是覺得某種情緒是病症,你就越是不會想要解決它。
這種現象這兩年提到的也很多,叫做稀缺。
(這種現象也有非常值得討論的地方。不過它並不是本文的重點。)
而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關於拖延症的內容,都是作者本人經過實踐且認為非常有效的辦法。其實我想分享的是,首先希望能改變大家對拖延症的重新定義。一旦定義重新確立,你自己其實就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辦法。
閒話少說,乾貨開始。
二、拖延症的真相是什麼?
其實拖延症的核心聽起來很簡單——控制注意力。
為什麼你能抖音快手刷一晚上?為什麼淘寶能刷一晚上?為什麼工作啊,作業啊就在手邊就是不願意搞?
說白了就是注意力被佔據。
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但你想想,從上學起,其實我們就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而苦惱著。聽課聽著聽著看見書本上的某個東西,開始瘋狂產生聯想。於是有了很多傑作
後來我們把這種現象歸結為意志力是否強大堅韌。再後來,發現身邊的你我他都這樣,也就默許了這種現象存在。
因為拖延症並不會像真正的心理疾病一樣嚴重影響生活。它可能只會讓你有些不方便和小困擾。(非常嚴重的拖延症除外,它有可能是一些潛在的心理疾病引起的,我們這裡只討論普遍存在的拖延症)
但克服拖延症的確在某種程度上會提升你的生活質量。讓日常的時間管理更有效率。提升生命本身,時間本身的價值。
甚至有些比較敏感的人群,會因為拖延症而發展成焦慮心理,甚至輕度抑鬱。
而我們本身,明明可以過得更好。
三、大腦是怎麼欺騙你的?
在心理學暢銷書《自控力》裡提到過大腦是怎麼欺騙你的。
獎勵系統是怎樣迫使我們行動的呢?當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它就釋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會告訴大腦其他的部分他們需要注意什麼,怎樣才能讓貪婪的我們得手。大量的多巴胺並不能產生快樂的感覺。那種感覺更像是一種激勵。我們會覺得警醒、清醒、著迷。我們發現了如何才能獲得快樂,並且願意為了獲得這種感覺付出努力。
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刷抖音刷淘寶時,我們會不斷看到新的東西。這種不斷讓你感到自己獲得獎勵的機會出現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又不斷激勵大腦付出努力。
但多巴胺事實上並不會讓你感受到快樂。更多的是一種激勵。激勵你採取行動。所以我們會連續好幾個小時刷手機,但這件事並不會真的讓你感覺到快樂,你感受更多的,其實是期待。
四、我到底要怎麼做?
說了那麼多定義、現象。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一件事:拖延症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心理疾病,它的產生與情緒有關,與注意力有關,與大腦有關。
正因為如此,它是可以被改變和被訓練的。即使你意志力並不強大,你也可以做到輕鬆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1、一定要從內心深處認定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自己時間、人生、未來的主人。這件事情很重要。這應該是整個在生活中運用心理學技巧改變生活的核心。不論是什麼樣的心理學現象,我們都要牢牢記住這一點。我可以改變這一切,我可以掌控這一切。
2、承認自己確實存在拖延的問題。承認自己的確需要提高和改變,才是提高和改變的開始。
3、懂得運用工具。如果你的注意力真的很容易被帶跑偏(這不是說明你意志力薄弱,其實是一種思維活躍,聯想能力強的的另一面),我們完全可以藉助一些鎖機工具。或者將自己置身於不容易轉移你注意力的地方。
4、碎片化,粉末化你的目標。永遠不要想著一天完成自己的目標。一定要將目標掰開了揉碎了甚至粉末化,才有可能實現。
比如說。我計劃今天要看完一本專業類書。
計劃大概需要幾個小時。一個小時一個小時這樣去完成。(如果覺得一個小時自己都不能專注,就從30分鐘、40分鐘開始,慢慢遞增)
5、從先做5分鐘開始。開始一件事,對於拖延症患者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所以我們首先將目標碎片化,令目標變得容易。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自己:「1個小時而已,我先開始5分鐘,就五分鐘。」
一旦你著手一件事,後面一切都會變得簡單。
讓人生流逝變慢的唯一方式,就是讓每時每刻都充滿記憶。
我們想要擁有怎樣的一生,我們可以擁有怎樣的一生,全都源於你如何利用和對待自己的時間。
人性有很多自己的弱點。但我們依然也有頑強不屈的生命能量。
不要讓自己對自己失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