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話】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你所失去的終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2020-12-21 澎湃新聞

原創 夜♥話 寧夏新聞網 收錄於話題#【夜話】16個

上周終於下定決心清理下家裡不常用的物品,爬高就低大半天,光許久不穿的舊衣物就整理出一大袋。仔細想想,家裡好像還囤積著很多無用的雜物。總想著還有用的時候,捨不得處理,結果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其實有些東西可能一年半載都沒動過,甚至都忘記了它們的存在。

日本作家舛田光洋說:「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自己的房間。如果你的房間髒亂不堪的話,很遺憾地告訴你,你的『好運』『夢想』都會溜走。」

我們總是在給生活做加法,以為加的東西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卻不知這些過度的物質、欲望往往讓我們深感疲憊。真正會生活的人,是懂得為生活做減法的人,明白自己在乎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哪些東西該果斷丟棄。生活需要來點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才能改變看不見的生活。

1

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給能力做加法,給欲望做減法。

有個朋友熱衷於買奢侈品包包,一直以為她經濟條件不錯,直到有一天她找我借錢,才聽其他朋友說她為了買包透支了好幾張信用卡,已經找了一圈朋友在借錢。

曾有消費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90後,正在被各種各樣的信用卡、花唄、網貸「綁架」。明星網紅同款、聯名款、限量款、最新款......你會發現,在巨大的誘惑下,一些人已經被欲望綁架了。物質永遠都追求不完,而這種拆東牆補西牆、透支著未來的生活會讓你焦慮不堪,你永遠不快樂。

欲望如果環環相連、無休止的話,那你肯定是變得手忙腳亂,最後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所以,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要為自己的欲望做減法。

人生在世,最難得的是保持一顆乾淨通透的心,內心簡單的人,更易獲得真正的快樂。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慢慢會明白,外在的虛名浮利並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健康安穩的生活,以及家人的平安和陪伴,才是我們奮鬥的最終歸宿,才會讓我們真正感到滿足和心安。

2

有人說,生病的時候,才知道誰是真正的朋友。其實不必等到生病,缺一次錢就曉得了。也有人說,哪些人真正值得交往,給他借一次錢就明白了。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我們的朋友也與日俱增,但真正擔得起「朋友」二字的,不過寥寥幾個。年紀越大,越要為自己的社交圈做減法。

我認識一位媒體朋友,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晚上、周末要值班。很多次朋友邀約,他都時間不趕巧,幾年下來,幾乎沒有什麼社交活動。但他說,正因為社交少了,他才看清了身邊朋友的真假:有些朋友必須靠著酒肉飯局維繫,三五個月不聯繫,就慢慢走散了;而另一些朋友,不管多久不見面,依然可以推心置腹。

微博上看到一句話:「無意義的合群和無意義的社交正在拖垮我們的生活」,我深以為然。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是在社交,是在維繫人脈,其實只不過是在消耗自己,浪費時間。放棄無用社交,把時間留給自己和最親近的人,才是性價比最高的消遣。

所以,是時候審視一下自己的交際圈,去除一些表面的「人脈」,給自己的「朋友圈」做個減法,只有決定斷舍離的時候,你才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人是誰。

聽過一句話:「你能傷害的,都是愛你的人」。因為父母反覆叮囑一件事,就不耐煩地衝他們發脾氣;因為給孩子講題她沒聽懂,就怒氣衝衝地兇他們……

人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減去一些「壞情緒」,多留一些「好情緒」。對待陌生人如此,對待親人更是如此。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但是請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尤其別把壞情緒,留給最親的人。

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每個人都有脾氣和情緒,但是別人沒有理由一直承受你的壞情緒。有矛盾就及時化解,有問題就想辦法來解決,學會給「壞情緒」做減法,對人對己都是好事。人到中年如果還被情緒困擾,便很難看到生活的美好之處,只有減去這些壞情緒,我們才能看到人生的彩虹,才能重新煥發人生的光彩。

我們總習慣給自己的生活做加法,不斷添加負擔更多的東西,最後被壓得喘不過氣。其實,時不時做做減法,放下勞神的東西,你會發現,原來簡單,才是人生最快樂、最幸福、最難得的。

老人常說,人生需要有舍有得。學會給生活做減法,讓那些傳播負能量以及不能給自己帶來正確價值觀的人和事都離開自己的世界。你要相信,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王雪玲)

原標題:《【夜話】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你所失去的終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夜話」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你所失去的終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真正會生活的人,是懂得為生活做減法的人,明白自己在乎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哪些東西該果斷丟棄。生活需要來點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才能改變看不見的生活。1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給能力做加法,給欲望做減法。
  • 學會放下,讓心歸零,失去的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
    放下,不是遺忘,放下,只是用另一種方式祭奠而已。唯有放下一些,才會得到一些。人生漫漫路,學會放下,讓心歸零,要明白,失去的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來,舍下的也終會回到你的身邊。生活總是要繼續,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別人,所以別守在過去的回憶裡出不來,也別困在未來的夢境裡逃不脫。放下過去,放下執念,讓一切重新開始,讓內心平靜如水。不重要的人踢出去,不重要的事丟出來,把心空一空,才會有更多的空間裝下未來。學會重新開始,讓心歸零,為自己,更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 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還回來!
    有人惹你哭就有另一個人來逗你笑,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得到補償。所有的痛苦都會過去的,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重新擁有。張小嫻說過:「總有一天,你會對著過去的傷痛微笑,你會感謝離開你的那個人,他配不上你的愛、你的好、你的痴心。他終究不是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幸好他不是。」其實,生命本身就是個在「不斷失去」與「不斷得到」中循環往復的過程。
  • 所有失去的 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一切都會慢慢變好
    《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終於看完了這本書,相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前序。宣傳語裡說每3秒鐘都有人在書裡看到陌生而熟悉的自己。每一次失去,都是一種磨練和修行。人,正是在承受失去的苦痛中,一點點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成長,成為那個更加強大豐盈的自己。世間的一切,終究要與時光和解。得失了無痕,來去都隨緣。花開無意,花落無聲。世事變遷,寵辱不驚。
  • 人生學會做加法,生活學會做減法!未讀 | 未來·電臺
    人生學會做加法,生活學會做減法!因為我們有了吉利,想要奧迪;有了公寓,想要別墅;當了經理,想做老闆……我們總是不滿於現狀,想要擁有更多,當我們發現自己無法擁有這一切時,我們開始意志消沉,開始抱怨這個世界的公平。殊不知,人生學會做加法的同時,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人的內心就像一棟新房子,剛搬進去時都想把所有的家具和裝飾擺在裡面,結果到最後發現這個家擺得像胡同一樣,反而沒有自己舒服待著的地方。
  • 日式「斷舍離」: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
    在日式「斷舍離」之中,從日常家居界的整理開始,教會人們一種全新的生活理念,那就是審視你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重新塑造正確的物質觀念。對日常家居中對齊的物質進行重塑和整理,從中挑選出自身真正需要的物件,然後把不需要的物件,從生活裡面淘汰出去,學會做減法,生活更舒適。
  • 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另有安排,所以失去的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作者:念空大叔又是深夜,窗外的月色照著我的無眠,輾轉反側間,腦海裡又在不停地翻騰著曾經有你陪伴的那些美好日子,也在想像著你現在的樣子,幾番意,難相付,不思量,自難忘。曾經我在想,既然無緣相伴終老,那麼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從此人山人海,不問歸期,不再重逢,以後的路我好好走,你慢慢來,都別回頭。可是,到後來才知道,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我們所想像的樣子。原來,愛過一個人想要忘記,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雖然嘴上說放下了,可是在心裡還是偷偷地愛著,所謂的放下只有自己知道,那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 負重前行中的中年人,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卷首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給能力做加法,給欲望做減法。" 人到中年,往往負重而行,許多人都被房貸、車貸、子女教育成本、生活成本四座大山壓得抬不起頭來,常常哀嘆生活如此不易。
  • Quratta引領「後疫情」時代的極簡家居生活,教你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極簡」在當代是一種優雅精緻的生活方式,從日本到歐洲再到全球,成為一種有哲學基礎和人文情懷的審美思潮,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QURATTA作為日本高端的家居用品品牌,強調日式極簡設計,旨在以「給生活做減法,回歸真我本質」為美好願景。後疫情時代,日本高端家居用品品牌Quratta,教你學會給生活做減法。
  • 學會給生活做減法,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默默關注 從出生到成長 我們一直都在做加法 學習、工作、成家立業 從年輕到年邁 我們開始給生活做減法 反省、捨去
  • 你可知,所有失去的東西,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
    在時光的旅程中,人生總是左手失去,右手得到。約翰·肖爾斯說過:「沒有不可治癒的傷痛,沒有不能結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形式歸來。」那些原以為過不去的感情的失意、磨難的煎熬,終有一天會被時光治癒,轉換為另一份禮物送到你的面前。你要相信,雨後總會有天晴,失去便意味著得到。
  • 我們失去的東西,可能會有另一種方式回來
    如果自己和這些東西真的有緣分,它們就會回來,不需要我們繼續爭取,如果自己和這些東西真的沒有緣分,爭取也沒有用,可能還是不會回來,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內心寬大起來,因為我們失去的東西,可能會有另一種方式回來。
  • 十二種極簡生活方式,關於生活的減法哲學
    十二種極簡生活方式,關於生活的減法哲學 3.自由 你可以專注做任何事情, 但不要把一天時間填滿,安排得過於緊密
  • 隨筆:人到中年,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
    生活就像一隻大口袋,你往裡面裝什麼,它裡面就會有什麼。人活到中年後,要學會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舍掉一些東西,才會得到一些東西。捨得,有舍才有得。學會給生活做減法以後,生活開始過得平淡且踏實。在平淡的生活找到趣味,發現驚喜,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熱愛生活吧。關於工作,我一直是熱愛的,和生存有關,又無關,有時候是為了生存,有時候是在體現人活著的價值。關於孩子,長大了,張開翅膀要飛走了,作為母親,應該得體的退出她的生活。換一種方式愛她,比牢牢的攥在手心要好,終究又一天她要獨自面對生活。
  •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是學會做「減法」
    所以後半生他們會把大部分的心血花費在經營生活,少量的心血用在拼搏奮鬥。對中年人來說擁有奢華的生活,倒不如選擇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到了中年之後,如果你還沒有領悟到該如何選擇人生,不懂得丟掉那些對你沒有意義的事情,不會做減法,那你的生活就只有平淡無奇。相反,最好的活法是你學會了減法,減去對中年的你來說不具備實際意義的東西,這樣你的人生就會變得精彩。
  • 觸樂夜話:你所說的表達究竟是什麼意思
    無論對方在採訪中拋出什麼話題,你都能平心靜氣地接下去。不要說海外發行和跨界文創,就連中臺引擎你也學會說上兩句。你駕輕就熟地在7000多人的微信群裡回答著主持人的問題:你對這場大會有什麼印象?你最期待哪個分享?你對這場的主題有什麼樣的看法和理解?再也沒有任何問題能夠難倒你。 能夠難倒你的只剩下這一個問題:如果這裡不再有任何新鮮事,你還能追求什麼呢?
  • 懂生活的人,都喜歡做減法
    只有放下心中的包袱,不被名利和浮華遮住了雙眼,讀懂生活的意義和樂趣所在,才不會盲目地追尋,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刪繁就簡三秋樹,高級的人生,都懂得做減法。幸福不是別人賜予的,也不是金錢和地位能夠代替的,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能不為外物所擾,不追逐和迷戀人生的誘惑,扔掉心靈的包袱輕鬆迎接快樂。相反,正是那些貪戀虛榮的人才會處心積慮去獲取和佔有,結果卻是南轅北轍,離真正的生活越來越遠。獲得美好的生活大可不必費盡周折,也不需要大量的財富和地位。
  • 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她像一座報時精準的白鐵小鬧鐘, 從一出生就上好了發條,「蹭蹭蹭」地按部就班前進,不會隨便停下,更不可能走錯一步。出生在西克爾高地,這個「全國第一個按照規劃建立起來、最進步的社區」,她家好幾代人都生活在這裡。這裡的人們奉秩序為圭臬,永遠有寬闊的草坪、高大的樹木,富裕安定的生活造就了這片廣袤的綠色。
  • 做減法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
    人生是由生活中的點滴構成,思想則是由記憶升華而成。並不都是所有的生活和記憶片段都是有價值的,那些無關緊要的片段必須清除。清除奢侈和欲望的碎片,清除心靈的汙垢和不堪,清除貪得無厭和誘惑追逐,還心靈一個清涼的空間。
  • 吳倩:我連朋友圈都沒有,因為生活需要做減法
    我想吳倩也是在懂得了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所以也才學會享受生活,不過分地在意別人的看法,只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時常再給自己一點時間去做熱愛的事。體驗多了,經歷豐富了,便懂得了生活真正的意義。02身處娛樂圈的吳倩需要做減法,在殘酷社會現實中摸爬滾打的我們,又何嘗不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