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鼎以潑墨潑彩呈現出一種山水畫新體

2021-01-10 西安德風堂畫廊

萬鼎1955年生於西安,師承著名山水畫家何海霞先生。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教授,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

從當代山水畫的語言程式上來講,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筆墨與色彩關係的處理。近百年來已有很多繪畫大家做出了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嘗試,如張大千、何海霞、周紹華等畫家對於傳統筆墨與當代視覺體驗的結合方面,都做出了不懈努力。在這一點上,當代山水畫家萬鼎也有其獨到的理解和有效地探研。

在萬鼎的山水作品中,另外一種具有強烈個人面貌的作品是潑彩與彩墨相結合的山水畫。從中能夠看出他早年在西安美術學院師從何海霞山水脈絡所獲得的理念思考與創作實踐。由於萬鼎出生於中國西北地域,所以他眼中的祖國河山更多展現的是壯闊與粗糲。

儘管這種特徵應和了長安畫派山水繪畫的藝術理念,但是萬鼎並沒有囿於地域性繪畫風格,特別是他早年經常到美國及歐洲等地考察、交流與展覽的經歷,使得他進一步從暈染與疊加的角度強化了色彩的流變性與視覺的衝擊力。與此同時,萬鼎從未放鬆對於山水造型的把握,沒有遊弋出傳統山水繪畫的邊界,從而體現出他作為中國本土山水畫家的文化自覺。

萬鼎的潑彩潑墨山水既有青綠與金碧的結合,也有水墨與潑彩的相融,畫面與張大千的潑墨潑彩有異曲同工之妙,卻不似其畫的無理路可循顯得更為沉穩。與何海霞筆下精神意象的秦嶺圖式相比,萬鼎又有別於其用線賦彩而更為濃重。

可以說,萬鼎於這二者之外,在運用水墨、青綠、淺絳、工寫、暈染等諸多技法下形成了某種瑰麗般的語言圖式,並在秀潤的水墨,斑斕的色彩間呈現一種山水新體,讓人在其中能夠得以體味中國美學之精神。

相關焦點

  • 萬鼎潑墨潑彩山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萬鼎潑墨潑彩山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2020-11-10 17:04 作為一名學者型的畫家,萬鼎老師擅長於青綠,潑墨潑彩,其作品深厚華滋,氣勢磅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 施雲翔演示大寫潑墨潑彩山水畫,解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形式
    中國山水畫有這幾個表現形式,分別是:水墨,淺絳,青綠,金碧,潑墨潑彩。下面請鑑賞施雲翔老師給同學們演示創作大寫潑墨潑彩山水畫的創作過程!首先用色帶墨的用筆畫出意像構圖同時表現出濃,淡,幹,溼,冷色,暖色!這種表現方法由施雲翔導師所獨創!
  • 張大千潑彩山水畫,師古人師造化完成自我創新,增加山水畫新語言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一反細筆勾皴的特點,是將調好的墨汁直接潑在紙上,還在泡沫的基礎上,又融入了頗色使畫面,豐富呈現一種神秘感,在潑彩之後邊緣加上線條,然後在留白處刻畫出人、房屋、花草,使整張畫富有意趣。潑墨潑彩是張大千的藝術頂峰,既實現了師古人師造化又實現了創新自我的審美要求,突破了傳統繪畫的語言,對山水畫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呈現出多種圖式,早年的他有傳統功底,在圖像的表現上並沒有脫離傳統,到了晚年之後他開始走向抽象畫的山水道路,也有人說張大千的晚年山水畫,真正達到了得其環中,超以象外的藝術效果。
  • 他的潑墨潑彩山水——變幻中凸顯真趣,恬淡中蘊含磅礴
    方增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擅潑墨潑彩山水,多以山川、煙雲、流水為主題。其畫風飄逸秀美、虛淡恬靜,好似世外桃源。方增師承國畫大師張大千嫡傳弟子梁樹年,後轉益多師的受教於何延喆、劉坤巖、孫洪林、王玉東等藝術界名家親傳指點,並潛心研習張大千等名家作品,求變圖新。所作山水,潑墨潑彩的結合運用,並以「流彩法」來表現大自然的奇幻變化,追求古樸厚重,格調高雅的藝術境界。方增作品《大千四絕》方增的潑墨潑彩山水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然後就是壯偉河嶽、正大氣象。
  • 張大千潑墨潑彩繪畫的辯證美學研究
    在這樣的社會情狀中,文化求新及藝術求變,以圖復歸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民族自信,也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成為諸如大千等一代學人及藝術家外向的驅策力。另一方面,自中國繪畫傳統的歷史層面而觀,大千潑墨潑彩畫風的形成,在歷時性上亦有脈絡可以尋源。潑墨本自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的一種歷史表現形式,上承盛唐,下開有宋,在中國傳統畫藝中一直有所發展,這為大千晚期畫風轉進的可能性首先提供了歷史文化土壤。
  • 潑墨潑彩不失真意,楊善深的山水,意境把握得恰到好處
    潑墨潑彩不失真意,楊善深的山水,意境把握得恰到好處文/文涓潑墨藝術在表現形式上有著獨特的震撼力,而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往往考驗畫家對於常規意向的理解,是建立在現實和想像的基礎之上進行聯合創作的一種風格如果能夠將兩者進行完美的結合,創造出的畫作則有著較強的表現力,好作品尤為難得。楊善深的潑墨潑彩山水畫不失真意,在意境把握也恰到好處。
  • 蔡國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作品筆墨秀潤,超越大千
    方增,原名方現增,自幼對水墨丹青情有獨鍾,擅長寫意潑墨潑彩山水畫創作。師承張大千嫡傳弟子先生,後轉益多師受教於何延喆、劉坤巖、孫洪林、王玉東等藝術界名家。方增是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太震撼了!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太震撼了!文/錢毛毛施雲翔生於1956年,是四川成都人。作為張大千大風堂的傳人,施雲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最擅長的是山水,水墨,潑彩,把張大千所創的潑墨潑彩發揮到了極致,他的畫作有一種大氣豪放的畫風。施雲翔從小就很擅長觀察,因為對作畫有著深厚的興趣,所以不管是朝陽還是晚霞,不管是流淌的煙雲還是清澈的山泉。
  • 張大千集大成之潑墨潑彩繪畫,驚豔十足,美到可以設置成聊天背景
    上面,特別是在山水畫方面,他和張善子一起創立了「大千畫派」,創造出了許多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潑墨畫,為二十世紀的中國藝術界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而潑墨潑彩,又融入了色彩,這色彩說起來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水墨畫是最難畫的,因為墨的延展性較強,如果沒有專業系統地學過,有時候甚至連物體的形態都勾勒不好。這幅《瑞士雪山圖》是張大千在潑墨潑彩方面上的精品之作,這幅畫布局恢弘,而色彩的組合間所透露出的那種氤氳氣韻,簡直美到讓人窒息。這幅畫說是雪山,實際上卻和我們認知中雪白的世界有所不同。
  • 論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在張大千作品中的表現力!
    二,張大千潑墨潑彩畫的藝術表現力1.筆力雄渾,水色出眾潑墨的方式由來已久,對中國的繪畫藝術產生重要影響,強調將墨汁進行潑灑,使得畫作能夠體現出內在的魄力與精神對潑墨手法進行具體分析可知,可以細分為很多種類,每種方式都有其獨到之處雖然其操作方式看似簡單,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必須能夠讓墨與顏色進行和諧交融,如此才能夠讓畫的創作具備較強的現實意義張大千由於晚年患有艱疾
  • 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潑墨山水畫」畫法步驟解析
    潑墨山水畫是我們中國畫中一種獨特的繪畫技法,潑墨畫是在紙上面用墨大面的塗抹,不用刻意去打稿,完全憑感覺,然後跟隨著墨的走勢去合理勾勒出景物與物體,這個就很考驗畫者的畫功與經驗。潑墨山水畫的創造者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畫大師「張大千」所創造的繪畫技法。
  • 劉海粟作品賞析,獨創潑墨潑彩畫法,兼有中國山水底蘊
    劉海粟的黃山圖吸收了黃山畫派的畫法,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畫法,推陳出新,注重寫實寫生,尤其喜愛用潑墨潑彩來進行繪畫創作。畫風豪放、勁拔、樸茂、多姿。先生對色彩的運用可謂獨到冠絕,獨樹一幟。在西洋油畫中創新出中國山水畫特色底蘊。
  • 新時代潑墨山水領軍人物
    方增老師,是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師承梁樹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再傳弟子。他自幼喜愛繪畫,對水墨丹青情有獨鍾。擅長寫意潑墨潑彩山水,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眾人所知張大千的潑墨畫氣勢憾人,頗具一格,知名度很高,就連西方人都頗為欣賞,而作為張大千再傳弟子的他也絲毫不遜色。初次見方增老師的作品,無不被他的強大藝術表現力所震撼。畫中氣勢萬丈的奇峰,磅礴於天地間,霞飛雲湧、吞吐大荒,讓人情不自禁地在大自然面前頂禮,即使它們只是存在於宣紙上。
  • 張大千:色彩運用到極致的國畫大師,其潑墨潑彩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張大千的藝術成就極大,畫作數量也很多,而且內容豐富,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但他最擅長、成就最突出的還是潑墨潑彩。這是張大千在總結中國傳統筆墨後,對青綠山水錶現技法上的一大創新。當然這幅畫並不是潑墨潑彩,下面這幅《松峰曉靄圖》便是張大千經典的潑墨潑彩畫作,同樣是山水題材,但我更喜歡這種形式的演繹,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潑墨潑彩的顏色過於美妙,顏色的表現度和暈染度都太驚人了,有一種神秘的魅力。
  • 張大千潑彩山水畫,不僅是山水的表面形式,還是一種山水文化
    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造詣很高,很多人只看到了潑彩山水畫的表面形式,其實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是山水文化的一種表現。山水畫不僅僅是描摹山水的表面形式,從哲學上講山水畫應該屬於山水文化的範疇,是擬人化的山水,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結晶。
  • 萬裡鵬程萬裡風——賀萬裡和他的潑墨潑彩山水
    《仿溥濡山水畫》二十年前只見其文未見其畫,我們交往也多以文章為主。他是南京藝術學院博導周積寅先生的得意高足。我一直以為他是專做理論研究的。他畢業時,廣東福建多所著名大學爭著要他,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文化藝術氛圍更濃、底蘊更深的揚州大學,一待至今,幹到院長。《高郵湖的休漁季》近十多年來,我們的交往轉為書畫創作,亦曾多次到國外寫生採風創作。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潑墨潑彩大師張大千,心中自有桃花源!
    張大千本來期望在外雙溪依山傍水與農家田園為伍,但是萬沒想到,農地不久便成為富戶的新小區,摩耶精舍竟被周圍高樓大宅環伺,安靜的桃源變成了「雞犬相聞」,他只得認命地與來客相對大笑而已!嘉耦圖 立軸 水墨紙本瑞士雪山 鏡心 設色絹本潑墨潑彩,不僅是張大千繼其集傳統大成之後走向個人創新巔峰的畫風;也是他去國十餘年後,成功地將中國畫中潑墨大寫意風格結合當年世界抽象繪畫潮流,開發出他獨特豪放、法古變今、前無古人、走向世界畫壇的偉大成就;更是傳統與創新中國畫的主要分水嶺!
  • 潑彩技術在當代陶瓷釉上山水畫中的應用是什麼?
    潑彩技法在陶瓷釉上山水畫中的應用,是指釉上彩顏料在釉面上自然形成多種山水形態,紋理變化豐富,但經過修改、完善和補充,使之成為一幅完整的山水畫。潑彩技法在陶瓷釉上山水畫中的應用與其他技法有著顯著的不同,其獨特的表現形成了獨特的魅力,對當代陶瓷釉上山水畫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 評馮霖章現代工筆潑彩畫——賈維澤
    正是在此階段,馮霖章研創了具有極高難度的「其行跡為山為石」(馮霖章《題畫》)的潑彩技法。創造出一種「幻化潑墨法」(李勤、徐世欽《馮霖章畫集》後記),開創了「潑墨潑彩於肌理之中」(葛繼慧《馮霖章孟欲曉畫集跋》)的現代工筆潑彩畫風。馮霖章的作品曾在美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日本、馬來西亞、臺灣、香港及中國多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