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潑墨潑彩山水——變幻中凸顯真趣,恬淡中蘊含磅礴

2021-01-10 久藏文化SJZ

方增

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擅潑墨潑彩山水,多以山川、煙雲、流水為主題。其畫風飄逸秀美、虛淡恬靜,好似世外桃源。

方增師承國畫大師張大千嫡傳弟子梁樹年,後轉益多師的受教於何延喆、劉坤巖、孫洪林、王玉東等藝術界名家親傳指點,並潛心研習張大千等名家作品,求變圖新。所作山水,潑墨潑彩的結合運用,並以「流彩法」來表現大自然的奇幻變化,追求古樸厚重,格調高雅的藝術境界。

方增作品《大千四絕》

方增的潑墨潑彩山水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然後就是壯偉河嶽、正大氣象。這種動人心魄的境象,不是小情小趣的小幅作品所能勝任的,其必須具備駕馭大畫的能力才可展現出廣大宏大壯觀的藝術景象。而這種能力要求方增必須具有學養、筆墨、氣韻之大境,具有「神飛揚,思浩蕩」的開闊胸襟,具有「遠觀其勢,近觀其質」的宏觀把控能力和深厚的筆墨功底。

方增作品《川江積翠圖》

方增的山水畫,注重構造美,他善於丘壑經營、景物布置和氣象創造上,「盡巒峰波瀾之變」。他的畫中多雄渾高曠,措景多繁富錯雜,尢重大勢中的雲水變幻、結構穿插、樹影婆娑,他力圖展現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異彩繽紛。他筆下的四季山河,集柔和、朦朧和奇崛、雄壯之美於一身,可謂「搜盡奇峰打草稿」,將四時之美躍然紙上。

方增作品《霜葉紅於二月花》

方增的山水畫,有著不一樣的筆墨美。他能夠將色彩有機地融在傳統與寫意的筆墨體系中。他的色彩基調以青色和藍色為主,兼有硃砂、金粉等暖色的運用。畫中既有潑彩的流動之美、抽象之美,也有渲染之美、積色之美。

方增作品《基業長青 江山永固》

方增的筆墨美不僅表現為筆墨漬染、積染和潑染的寫意畫風,也表現在他用筆勾斫勁健、粗細曲直的變化以及丘壑般的皴擦上。他不會因為強調色彩而忽視筆墨的精妙,也不會因為崇尚水暈墨章而放棄色彩的魅力。他在色墨流動的自然形態中捕捉形象,他用皴擦勾勒補充描繪物象的具體形態,一種流光溢彩、豐厚濃重的畫格閃耀在他的作品中,美不勝收。

方增作品《朱甍耀日》

細讀方增的山水,在雄強的氣勢中感覺到一絲婀娜嫵媚,在層層暈染中以逐漸領略到作品中蘊藏的詩意美。體驗方增的思緒,傾聽他的脈搏,他以獨有的藝術方式,吞吐山川,叱吒風雲,縱橫江河,去營構大自然山巒林壑、雲煙瀑水的萬千氣象。「江雲飄素練,石壁斷空青。春江水悠悠,遊子隨波流」他的山水作品如長歌大賦般,謳歌自然大美的格局和高揚時代精神的藝術風格。

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潑墨潑彩不失真意,楊善深的山水,意境把握得恰到好處
    潑墨潑彩不失真意,楊善深的山水,意境把握得恰到好處文/文涓潑墨藝術在表現形式上有著獨特的震撼力,而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往往考驗畫家對於常規意向的理解,是建立在現實和想像的基礎之上進行聯合創作的一種風格楊善深的潑墨潑彩山水畫不失真意,在意境把握也恰到好處。
  • 萬鼎潑墨潑彩山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萬鼎潑墨潑彩山水彰顯大真大美的大氣魄 2020-11-10 17:04 所以,在萬鼎的山水作品中,他把秦嶺豐沛的樹木體貌與高山流水的山水氣象有機轉化為自己的筆墨氣韻,可以說是秦嶺高原哺育了萬鼎繪畫的藝術風貌。
  • 萬裡鵬程萬裡風——賀萬裡和他的潑墨潑彩山水
    他是南京藝術學院博導周積寅先生的得意高足。我一直以為他是專做理論研究的。他畢業時,廣東福建多所著名大學爭著要他,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文化藝術氛圍更濃、底蘊更深的揚州大學,一待至今,幹到院長。《高郵湖的休漁季》近十多年來,我們的交往轉為書畫創作,亦曾多次到國外寫生採風創作。賀萬裡的作品,讓同行大吃一驚的是他近十年來的潑墨潑彩山水。
  • 蔡國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作品筆墨秀潤,超越大千
    方增,原名方現增,自幼對水墨丹青情有獨鍾,擅長寫意潑墨潑彩山水畫創作。師承張大千嫡傳弟子先生,後轉益多師受教於何延喆、劉坤巖、孫洪林、王玉東等藝術界名家。方增是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太震撼了!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太震撼了!文/錢毛毛施雲翔生於1956年,是四川成都人。作為張大千大風堂的傳人,施雲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最擅長的是山水,水墨,潑彩,把張大千所創的潑墨潑彩發揮到了極致,他的畫作有一種大氣豪放的畫風。施雲翔從小就很擅長觀察,因為對作畫有著深厚的興趣,所以不管是朝陽還是晚霞,不管是流淌的煙雲還是清澈的山泉。
  • 新時代潑墨山水領軍人物
    方增老師,是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師承梁樹年,國畫大師張大千再傳弟子。他自幼喜愛繪畫,對水墨丹青情有獨鍾。擅長寫意潑墨潑彩山水,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眾人所知張大千的潑墨畫氣勢憾人,頗具一格,知名度很高,就連西方人都頗為欣賞,而作為張大千再傳弟子的他也絲毫不遜色。初次見方增老師的作品,無不被他的強大藝術表現力所震撼。畫中氣勢萬丈的奇峰,磅礴於天地間,霞飛雲湧、吞吐大荒,讓人情不自禁地在大自然面前頂禮,即使它們只是存在於宣紙上。
  • 「藝惠藏」高寬的潑墨山水畫煙雲氤氳意存高古,清奇詭美大氣磅礴
    ---曹樹甲《東風何時至》四尺136x68cm齊魯高寬曾就讀於清華美院,多年來致力於研習大千居士的潑彩技法,心追手摩筆耕不輟。無論是潑彩山水還是荷花都可見大千風貌。其實每一幅潑墨山水,都是場意外的相逢。
  • 張大千:潑墨潑彩不但融匯他創作的成果,也匯通東西方差異的特質
    摘要: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畫風使用了豐富的東方性色彩顏料,將其潑灑渲染於墨色打底的山水之上,層次豐厚而又清麗妍雅,不但表達出山水自然之遠近晴雨的物理空間,也表現了色彩質感本身的層次空間。其後的追隨仿效者,則往往很難達到其水墨與色彩相融的璀璨炫麗境地,由是可知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絕非隨興而無章法節制的率性之作,而有其特殊的設色程序與方法。
  • 劉海粟作品賞析,獨創潑墨潑彩畫法,兼有中國山水底蘊
    劉海粟十分喜歡去黃山寫生,黃山的雲海、山峰和松樹給了劉海粟無盡的靈感,使得他完成了從1918年到1988年的70年間十上黃山的壯舉。他曾經寫下「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的著名詩句,並且刻成印章保存。劉海粟的黃山圖吸收了黃山畫派的畫法,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畫法,推陳出新,注重寫實寫生,尤其喜愛用潑墨潑彩來進行繪畫創作。畫風豪放、勁拔、樸茂、多姿。
  • 從張大千的潑墨潑彩,看中國藝術家的根,其實就是在中國
    中國的藝術家,包括好多去過國,到過美國,歐洲,甚至到過全世界各國的中國畫畫家,最後,還是2個字「回歸」;當然,除了實在不能回來的,如最具傳奇色彩的張大千先生,後半生旅居海外;其實張大千即使身子不能回歸,其精神,其心早已回歸;可以說是他開創的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簡直就是他夢縈魂繞的故國山川;直到1983年4月2日逝世,他的最後一幅巨作《廬山圖》尚未完全完成
  • 論潑墨潑彩技術手法在張大千作品中的表現力!
    ,表現力也能夠在此種創作追求的引導下不斷提升,各種現實因素都能夠在創作當中賦予其靈感,在山水之間的景色當中表現精神與情感的同時,也會具備獨特的美感讓人能夠感受到藝術的真正魅力。,使得其視力受到嚴重損傷,在此種情況下他便開始使用潑墨的方式進行繪畫創作在此過程中。
  • 萬鼎以潑墨潑彩呈現出一種山水畫新體
    萬鼎1955年生於西安,師承著名山水畫家何海霞先生。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教授,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從當代山水畫的語言程式上來講,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筆墨與色彩關係的處理。
  • 張大千潑墨潑彩繪畫的辯證美學研究
    凡研習中國傳統畫作,最為首要的在於「天人合一」的在世境況中,以心體自然、體道。據此,較之於大千晚期風格轉進之前的山水名作,情況同是如此。大千本人一生中所進行的世界範圍的 「飽覽沃遊」的主題實踐,正是他「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明證。沒有如此超邁了俗世紅塵功利的純粹之心境,就絕無大千畫作中對所體悟的「道」之顯身。
  • 張大千50幅經典潑彩山水,如夢如幻!
    要說張大千的「潑彩」由來,以下五點因素可以追溯源: 1、唐以來的傳統「潑墨」 的確,他只不過是將大青綠的層層填積變為小青綠的滃染,再化之為「潑色」而成為後來的「潑彩」畫。 3、久客西方,週遊歐美各國
  • 張大千潑彩山水原來是這麼畫出來的……
    張大千潑墨山水視頻 1956年,張大千在巴西「八德園」, 試以潑墨法作山水畫後, 又在潑墨的基礎上潑以大青大綠,
  • 名家名作|張大千潑彩山水欣賞
    山水精神:「蓬勃、正大、剛健、醇雅」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居住巴西時期,雖未接受過正式西洋畫訓練,但張大千的接受性和領悟力強,將前中國畫家曾用過的潑墨法,變化成層層的潑彩,水份控制得宜,保留一些空白。
  • 張大千潑彩山水畫,不僅是山水的表面形式,還是一種山水文化
    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造詣很高,很多人只看到了潑彩山水畫的表面形式,其實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畫是山水文化的一種表現。山水畫不僅僅是描摹山水的表面形式,從哲學上講山水畫應該屬於山水文化的範疇,是擬人化的山水,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結晶。
  • 張大千:色彩運用到極致的國畫大師,其潑墨潑彩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張大千的藝術成就極大,畫作數量也很多,而且內容豐富,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精,但他最擅長、成就最突出的還是潑墨潑彩。這是張大千在總結中國傳統筆墨後,對青綠山水錶現技法上的一大創新。潑墨潑彩對於普通人來說,應該更容易欣賞,不說其它,光是這水色氤氳中的朦朧山水,以及鮮豔濃烈的色彩變化,就十分引人注目了,我認為這種以中國基本繪畫技法為基礎的作品,還是相當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的。張大千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他自身的文化修養、人生經歷都離不開。根據本人的回憶,張大千最小從九歲開始畫畫,十二歲就能買畫賺錢了!
  • 張大千的潑墨山水原來是這麼畫的
    張大千的畫風,先後曾經數度改變,晚年時歷經探索,在57歲時自創潑彩畫法,是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揉入西歐繪畫的色光關係,而發展出來的一種山水畫筆墨技法。可貴之處,是技法的變化始終能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創造出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 張大千集大成之潑墨潑彩繪畫,驚豔十足,美到可以設置成聊天背景
    先看幅十分優秀的沒骨山水精品《巫峽清秋》,此畫描繪的是巫峽秋天的景色,這是他隱居青城山之後創作的金碧山水。張大千在駕馭水、墨、色方面堪稱出神入化,他最出色的還是要數潑墨畫,潑墨潑彩,不知道是否有人熟悉這種畫技,這是張大千在多年的繪畫生涯中,融合中國傳統潑墨畫後,對山水寫意表現技巧的一次創新,這種傳統、獨特、創新的畫風,形成了他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一般來說,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潑墨畫,也就是將水墨揮灑在紙上,隨意發揮,進行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