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丨海南咖啡起源於哪兒?一起來Get「歌必歐」往事……

2020-12-21 海南日報

福山咖啡、興隆咖啡名揚四海

引得遊人不辭路遙只為一品

殊不知

海南咖啡的起源、

第一棵咖啡樹的引種是在文昌

一顆咖啡豆

漂洋過海,歷經沉浮,落地生根

當你端起一杯咖啡

可曾想過百年前它的飄搖之旅;

當你抿過一口咖啡

腦海中又是否會浮現

古老的鐵鍋炒咖啡之景?

且請倒一杯咖啡

慢慢追憶流年往事

1981年《海南日報》對海南島最早引種的咖啡樹的報導。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

第一棵咖啡樹

來到文昌市南陽鎮石人坡村口,再走一段蜿蜒的村路,便尋到了鄺家院子,海南島第一棵咖啡樹,就是被引種落地生根於此。剛到院子,村民鄺祥垂就迎了出來,今年63歲的他已是鄺家第四代傳人了,他熱情地領我們去看咖啡樹,一段從前舊事娓娓道來:

鄺祥垂的曾祖父鄺世連生於1880年,於1898年投奔到馬來亞的外家大舅,但卻因不適應當地的生活習慣,半年後就回來了,帶回了咖啡樹的種子。最初的種子被栽在文昌老家,但只種活了12株。

一般咖啡樹的樹齡在二三十年,多則四五十年,但這12株咖啡樹卻抗住了生命的代謝,在1981年2月7日出版的《海南日報》上,一篇題為「咖啡樹王」的文章就記錄下了這段歷史:

文昌縣南陽公社高星大隊石人坡鄺生產隊,有一株已生長八十三年的咖啡樹,它雖幾經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襲擊,但至今仍然枝繁葉茂,年年結果纍纍,壽命古老仍枝繁葉茂,看不出半點老態。當地人都稱它為「咖啡樹王」。

鄺祥垂一家也沿襲了自己加工咖啡豆、喝咖啡的傳統,據他回憶,在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日本等國內外記者都慕名而來採訪拍照,鄺祥垂一家就會親自烘焙咖啡豆、煮咖啡,招待遠方的賓客。

遺憾的是,在2000年,由於鄺家修蓋房子,這12株咖啡樹都被砍掉了,如今原跡已無法尋到,但它的二代、三代樹卻仍存活在鄺家的房前屋後,生機勃勃地繁衍了數十年。這幾株咖啡樹枝頭仍有新生枝葉,葉片肥厚,葉脈清晰,果實碩大。鄺祥垂告訴記者:這是利比利卡大粒種,幾十年間,不乏有人來求購種子,甚至想把整棵樹買走。

老樹森森,遠山如黛,日出月落,時光在靜默中交替。這幾株咖啡樹就這樣佇立在鄺家庭院,守著海南第一棵咖啡樹的基因,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鄺家後人鄺祥垂向記者展示其利比利卡大粒種咖啡豆。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

漂洋過海到文昌

作為舶來品,咖啡如何進入海南落地生根,這背後又是一段故事。

早在唐代,海南島已是南海中西航線之要衝,到了宋代,載著香料、茶葉、陶瓷的舟楫往來流轉。據海南大學教授周偉民、唐玲玲夫婦的《清代海南移民的新趨勢》一文介紹,清代鴉片戰爭後,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鹹豐十年(1860年)籤訂的《中英北京條約》裡清廷正式準許華民出國做工。同治五年(1866年),恭親王奕公式與英法兩國駐京公使籤訂沿海各省招工章程,其中一條即是「中國政府允許華工自由出洋」,自此開啟了沿海人民出洋打工的熱潮。

海口被闢為通商口岸時,東南亞英、荷、法殖民地正大搞開發,墾荒、開礦、築路、設工程,需要大量勞動力,在此背景下一大批窮困的海南人紛紛奔赴南洋謀生。據相關資料統計,從1876年至1898年的23年間,通過客運出洋的瓊僑人數達24.47萬人次左右,平均每年1萬餘人次出洋,其中文昌人佔半數以上。

據陳銘樞《海南島志》記載:「民國以來,遠遊之風益盛,其久客致巨富者殊不乏人。各縣在外僑民最多者當首推文昌,約9萬人。次則瓊山、瓊東……俱有數千人。」

當時文昌縣有句民諺:「坐閒洞封,不如去番。」意思是在家閒著無業,不如下南洋謀生,由此可以推斷出,出洋謀生者多為貧弱細民,他們孤身一人去討生活,不帶家眷,也不打算在外永久定居,他們有著強烈的鄉土觀念,發家致富後往往反哺故土。

「文昌人士在南洋經商,每年匯返之款約有七八百萬」,大量的資金流入,促進了文昌的發展,建商店、蓋洋樓,鋪前鎮勝利街一幢幢飽嘗歲月滄桑的騎樓,就是那個年代的縮影。

與資金一起流入的,還有物產與生活習慣。源自西洋的咖啡文化,被英國殖民者帶到了東南亞,爾後又經第一批下南洋的海南人流轉至海南,一顆咖啡豆漂洋過海落地文昌,咖啡文化也因此在海南紮根,老百姓不僅認識了咖啡,還將喝咖啡納入了生活習慣,成為獨特的文化現象。

1946年「瓊崖農業研究會」出版的《海南島之產業》,統計了自1924年起海南島咖啡歷年的輸入情況,1924年是4900斤、1925年是9790斤,1927年竟達到38397斤。由此可見當時海南咖啡市場之火熱。

文昌邁號等地種植的大粒種咖啡豆。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

咖啡產業之興落

8月19日下午3時許,正是下午茶的時光。漫步文昌街頭,走到文昌市邁號中學附近一家「中西茶樓」的小店,只見食客眾多,小店幾十平的空間顯然不夠,在店外樹蔭下多擺了幾套桌椅,也被坐得滿滿當當。

「老闆,來一杯『歌必歐』」,有食客吆喝。「歌必歐」是海南話裡的黑咖啡,一杯「歌必歐」,配上一盤小點心,人均不到十元,就是文昌傳統的下午茶了。「我外公就是當時下南洋的,回來後帶回了喝咖啡的習慣,一杯黑咖啡,加一大勺煉奶或糖,如今喝了三四十年還是這個味道」,一食客說。

輕抿一口「歌必歐」,厚重的苦味在唇齒間漫開,再用勺子舀一口沉在杯底的煉奶,又甜到發齁。原本象徵優雅和奢侈的咖啡文化,在文昌街頭市井被演繹得樸素而獨特。實際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大部分地區還很少有人接觸到咖啡,但在海南島,尤其是文昌,由於對外往來密切,大量的農民、漁夫早已喝上了咖啡。在這裡,喝咖啡是一種世代沿襲的生活習慣,無關品質,無關情懷。

走出茶店近兩三百米,就看到文昌昌茂食品有限公司的工廠,這裡曾是20世紀90年代文昌規模數一數二的咖啡貿易加工廠,它的主人韓朝光先生親歷了整個文昌咖啡產業最輝煌的時期……

1978年,當時還是農民的韓朝光決定「下海」,去掙錢改變生活。藉助現有的資源,1979年韓朝光開始做咖啡貿易,一開始單槍匹馬,後來與人合夥開辦了咖啡貿易加工廠,韓朝光主要負責咖啡採購。不輸於祖輩下南洋掙生活的拼勁,韓朝光跑遍了中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談生意,「經常一出去就是一年,老婆都等哭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0年代中期,韓朝光的生意逐漸成熟,當時工廠裡有來自海南各地的工人數百名,方圓千百裡都知道邁號最出名的就是咖啡。幾年下來,工廠累計供應咖啡豆約七百噸,甚至興隆的咖啡豆都是由此供應的。

進入21世紀,隨著咖啡市場需求增大,政府扶持力度也不斷加大,興隆、福山、母山等一批海南特色咖啡品牌奮戰市場,文昌咖啡卻囿於交通、政策等因素,逐漸沉寂下來。

「當時邁號咖啡幾乎壟斷了海南咖啡的供應渠道,但現在通信太發達了,任何品牌都不缺渠道」,談起往事,韓朝光是遺憾的,邁號咖啡本可以走得更遠。

原標題:

海南咖啡最先種植地文昌

「歌必歐」裡憶流年

(編者註:本文原載於2020年08月17日海南周刊,見刊略有刪減。)

海南日報新媒體、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聯合策劃

文\見習記者邱江華 海南日報記者李佳飛

值班主任:楚煜

值班總監:李國棟

責任編輯:張琬茜

相關焦點

  • 慢讀丨海南的咖啡為啥這麼好喝?背後「玄機」大了……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海南咖啡可以算得上是咖啡中的「少數派」。一方面是因為,海南咖啡以羅布斯塔為主;就我國而言,我省是主產區。另一方面,海南咖啡規模較小,相較於雲南百萬餘畝咖啡種植總量,僅是零頭。然而,「少數派」也自有姿態,海南咖啡優勢獨特。生長於「四季春常在」的海南,咖啡樹一年可以多次結果,且風味佳、質量高。
  • 海南周刊 你知道嗎?海南第一棵咖啡樹的引種是在文昌
    周經鎳回憶,一個鐵皮罐子燒著開水,把研磨好的咖啡粉倒進紗布濾網裡,濾網在那個鐵罐裡反覆上下拉動,拿起濾網,咖啡的味道就留在開水裡了,提起濾網,倒入杯中,便是一杯熱氣騰騰的「歌必歐」。這樣衝泡出來的咖啡特點是濃、黑、香。這正是海南咖啡最經典的做法,也是周經鎳對咖啡最初始的味覺記憶。  「咖啡對於文昌人應該是標誌性的存在。
  • 馳名中外的海南雞飯,究竟是起源於海南還是新加坡?
    因為很多人都在爭論海南雞飯的來源,海南人說它來自海南,新加坡人說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國菜」,當然是來自於新加坡。 如果說跟新加坡沒關係,那為什麼海南雞飯是新加坡的「國菜」? 如果說起源於新加坡,那為什麼裡面有海南兩個字? 所以,海南雞飯到底起源於哪裡?今天就來帶你揭開謎底。
  • 趣看丨這些遺存的舊城牆裡,隱藏了怎樣的海南往事?
    (資料圖)根據清光緒十六年編撰的《瓊州府志·卷六·城池》中的記載,海南古城池有:瓊州府城、海口所城、澄邁縣城、臨高縣城、定安縣城、文昌縣城、清瀾所城、會同縣城、樂會縣城、儋州州城、感恩縣城、昌化縣城、萬州州城、南山所城、陵水縣城、崖州州城、朗勇城、樂安新城。這些城牆大部分始建於明朝,完成於清末。經過時間的磨洗,海南目前只有小部分老城牆遺存。
  • 慢讀丨海南東方這個村,被稱作「黎族最後一個原始村落」
    2015年,羅林濤隨著「走讀海南」團隊來到白查村露營,那天晚上她看到了星空,還偶遇守夜的黎族老阿公,聽他講述了黎族先祖的故事。她說夜晚的白查村寧靜而祥和,仿佛擁有治癒心靈的魔力。然而,這個黎族傳統村落,已經完全「空心化」很多年了,空心的原因是為了保護黎族傳統建築——船形屋。
  • 海南咖啡出新品:「凍」咖啡3秒溶於礦泉水
    首席記者康景林 攝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興隆4月9日消息(首席記者 康景林)把咖啡粉「凍」一下,3秒即溶於礦泉水,化身一杯純咖啡。日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下稱香飲所)研發的凍幹咖啡粉在試驗室成功出品,這是對咖啡飲用方式顛覆性的改變,隨時隨地喝咖啡正在成為可能。
  • 海南咖啡: 咖啡中珍貴的「少數派」
    羅伯斯塔種咖啡在海南「落戶」,有著一段曲折的故事。據史料記載,1884年咖啡在臺灣首次種植成功,揭開了咖啡在中國發展的序幕。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裡,認為海南從1908年開始引種咖啡,這個「1908年」,指的是僑商曾汪源那時從馬來西亞引進15萬株咖啡,但是8年後,這些咖啡因為霜害而大部分死亡。
  • 「會玩海南」去哪兒網旅遊官方旗艦店上線啦,「十一」黃金周優惠...
    (原標題:「會玩海南」去哪兒網旅遊官方旗艦店上線啦,「十一」黃金周優惠來襲!)
  • 美麗中國 海南篇丨綠色正能量 美好新海南
    今天,讓我們去海南看看「美麗中國」~海南省圖丨《原生態的邂逅——萬寧大洲島》攝影:袁琛圖丨《萬寧大洲島古沉船》攝影:袁琛圖丨《醉美五指山》 攝影:林愛和圖丨《生態宜居之城正崛起——海口》 攝影:袁琛圖丨《騰飛的博鰲小鎮》攝影:袁琛圖丨《生態景觀路穿行雲霧間——海南中線高速》 攝影:袁琛圖丨《茶園小鎮——海南白沙》攝影:蒙明珠
  • 起源於海南,卻成為新加坡的國菜,和本土「海南雞飯」有什麼不同
    眾所周知新加坡有一道特色美味名字叫做海南雞飯,是下南洋時期,由祖籍是海南的華人,在遷移的過程中帶來的食物,雞肉嫩滑入味,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前來品嘗。但在我國的海南島,也有一道傳統名菜——文昌雞飯,距離現在已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文昌雞和加積鴨、和樂蟹、東山羊並稱海南四大名菜,極具閩南特色的文昌雞飯,是當地酒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餚。
  • 海南咖啡,香醇背後的苦澀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萬寧興隆、澄邁福山兩個以咖啡聞名的小鎮上擠滿了天南海北的遊客。他們坐在頗具南洋風情的咖啡館裡,怡然品嘗著慕名已久的海南咖啡,喝完後還不忘大包小包塞進行李箱裡,作為特產禮品帶回家鄉,讓親朋好友分享「海南的味道」。海南咖啡產業的繁榮和咖啡文化的興盛,給遊客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中國種植咖啡最早的地區,海南咖啡早就享譽全國。
  • 海南人常喝的這一杯咖啡,竟然變得如此洋氣……
    >在「南洋味」十足的騎樓裡慢啜一杯歌碧歐(海南話:黑咖啡)闡釋了島民洋味十足的慢調生活而深愛海南的人大抵也是被這種迷人氣質所吸引吧圖:飛特摩登生活2016年,海南興隆咖啡被授予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興隆咖啡成了海南的味道。如今,已與興隆鄉土共融百年的南洋咖啡,在被興隆深厚的華僑歷史和現代生活節奏的喚醒後,其僑味和洋味不僅感動著土生土養的海南人,也吸引了一批愛上「興隆味道」的「新海南人」。
  • 羅布斯塔咖啡豆:羅布斯塔咖啡起源於哪個國家 利比裡卡咖啡豆種
    對於阿拉比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羅布斯塔恐怕只知道風味不太好,運用在商業豆這個印象,那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羅布斯塔這個咖啡品種。羅布斯塔的起源羅布斯塔(Robusta)起源於西非剛果一帶,我們常常用阿拉比卡與羅布斯塔作對比,其實這並不嚴謹,因為這兩個在植物學上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等級。羅布斯塔其實是屬於卡內弗拉種,也稱剛果種,這就類似鐵皮卡屬於阿拉比卡種一樣。
  • 海南必買的十大特產
    海南椰子粉的作用有很多,可直接衝飲,也可用於烹調美食。搭配咖啡、奶茶、麥片一同飲用,別有一番獨特風味;用來煮飯,飯裡就帶有一股濃濃椰香;用來燉雞湯,雞湯更是椰香可口,嘗過你就忘不了它的清甜滋味!椰子粉還可用來烹調食品,海南有用椰子煮飯、燉雞湯、蒸雞蛋、做椰汁魚頭湯的傳統,不僅椰香誘人,還有一定滋補作用,可起到補虛益氣、美容養顏、補血活絡等功效。
  • 慢讀丨這款海南「椰寶」,為何越來越稀缺?
    海南日報記者張茂攝經多番打探,聽說文昌市東郊鎮有阿婆堅持在做手工的椰棕繩,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尋找,恰逢77歲的「菸斗公」騎著電動三輪車在椰林下穿行。「現在不好找了,但是以前多得很!」聽說記者來意,阿公立馬熱情當起了嚮導,打開了話匣子。
  • 慢讀丨這些海南美食滿滿都是煙火味兒,看完我餓了……
    都說逛吃逛吃才是旅行的意義因為美食中蘊藏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認真疫情期間,封閉在家有沒有特別懷念海南的美食?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攝第一站:文昌鋪前隨著海文大橋建成通車,海口到文昌市鋪前鎮的車程一下縮短至20多分鐘,鋪前鎮便成為許多遊客從海口向東走的第一站。吃貨們喜歡去鋪前,是為了那一碗大名鼎鼎的糟粕醋。
  • 《往事只能回味》哪個版本好?一定是原唱嗎?—流金歲月憶老歌004
    這首歌其實並不陌生,二十多年前,臺灣甜膩膩的韓寶儀《粉紅色的回憶》裡就有這一粒糖,但那裡面的咖啡是同名歌曲《粉紅色的回憶》。那時候,粉紅色剛剛突破國民藍和土花布,被時髦的女生穿在身上,成為女性溫柔、甜美的意象代表,連當時的一部青春片都叫做《街上流行的紅裙子》。
  • 慢讀丨海南出土的宋代窖藏銅錢,背後蘊含著哪些時代信息?
    這樣的宋代窖藏古錢,在海南並非第一次發現,2015年在海口市瓊山區也曾出土過130多斤的宋代銅錢。銅錢為何要窖藏?為何海南兩次發現的窖藏銅錢都出自宋代?小小的錢幣背後蘊含著哪些關於時代的信息呢?北宋宣和通寶。
  • 藝術家開的咖啡館,一半清醒,一半醉-咖啡與酒的結合
    在這個年代,能這麼較真的做咖啡,這大概也是熟客們迷戀這裡的原因吧。將豆子烘焙完成後就會打磨成粉,咖啡師每天根據當天溫溼度,咖啡豆變化現況,調出今日份的風味peak值,確定參數後,所有夥伴pick。2· 有儀式感的手衝咖啡 ·日本電影《寧靜咖啡館之歌》裡面有這麼一句經典臺詞:能喝到有人為你衝煮的咖啡,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 南洋咖啡:南洋海南人的血淚汗
    不是Coffeetiam,不是coffeeshop,必須說Kopitiam才明白;Kopi是「咖啡」的馬來語,Tiam是福建/客家話的「店」,但卻都是海南人開的。這種店很多都叫「瓊X咖啡」,很明顯……「瓊」=海南。我家是海南人,前面說的新加坡名店亞坤也是;現在東馬最出名的「瓊萬豐」也明顯是(我家的店是第一家,叫」萬豐」,很出名;它開在隔壁街,叫「瓊萬豐」……[怒][怒][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