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是菜農和普通農家都時常種植的蔬菜,無論是菜農還是普通農家種植番茄時,都難免會碰上頂裂果、拉鏈果、多柱頭花和番茄的莖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又該如何預防規避呢?
其實,番茄之所以會出現頂裂果、拉鏈果、多柱頭花和莖裂,無一不與番茄植株的生長環境不良有關係。菜農和普通番茄種植戶,想要正確預防和規避這些番茄栽培時易發的生理性病害,必須從了解相關的症狀和致病原因做起,也才能據此採取正確的預防和規避措施,從生產管理上入手,真正解決問題。
▲ 番茄頂裂果
番茄頂裂果的症狀、原因及預防規避措施。
番茄頂裂果一般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幼果期頂裂。這種情況往往會從番茄坐果初期花瓣、雌蕊萎蔫時開始出現症狀。當殘餘花瓣和雌蕊脫落後,頂部即開裂,雌蕊基部表現為木栓化疤痕,或開裂至露出種子。二是頂部輕度開裂。這類情況在番茄果實謝花後會留下木栓化痕跡,出現輕微的木栓化開裂,或形成裂口,甚至會露出種子,但僅限於番茄的臍部附近。三是由頂裂而引發側裂。這屬於番茄頂裂與拉鏈式裂果並發的情況,果實臍部以及周圍果實同時開裂,果實被裂成幾瓣,胎座組織及種子隨番茄果實外翻、裸露。更嚴重的甚至是在接近成熟時,臍部像開花的饅頭七翻八裂,不僅形狀極其難看,而且會因此失去食用價值。
一、番茄頂裂果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花芽在形成過程中遭遇環境條件不良而導致的。一般來說,當番茄播種25——30天之間,番茄有2——4片真葉展開時產開始花芽分化。當第一花序的花芽分化形成10——15天之間,番茄植株的生長點開始分化第二花序的花芽。如果此間夜晚溫度低於15℃,就非常容易形成畸形花,倘若花芽分化期間連續一周夜間溫度低於8℃,白天氣溫也在20℃以下,番茄第一花序的首個果實一定會畸形。要是番茄1——7片真葉生長並展開期間始終處於低溫狀態,則1——3穗果實會全部出現畸形。植株缺鈣缺硼,施用氮肥和鉀肥過多,土壤乾旱,養分供應不足,在低溫下更容易影響番茄根系的吸收能力,導致花芽分化畸形,出現頂裂果。
預防和規避番茄頂裂果,在番茄2——4片真葉生長展開期間,苗床白天溫度適合保持24——25℃,夜溫適合保持15——17℃,使地溫維持18——22℃,晝夜溫差保持8——10℃,時間以長到7片真葉維持半個月左右為好。當苗高長到15釐米時開始控制澆水,番茄植株心葉顏色淺,老葉顏色深綠,說明土壤水分較為合適。當心葉和老葉顏色都呈現深綠或心葉變黑時,表明已經缺水,需要及時補充。為了預防和規避番茄因為缺鈣導致裂果,一般每畝可施用石灰50——70公斤。番茄田發生頂裂果時,可以應急葉面噴施0.5%的氯化鈣或0.4%的硝酸鈣溶液。補充硼肥,可為番茄噴施0.5%的硼砂溶液。葉面噴硼或噴鈣,7——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
▲ 番茄拉鏈果
二、番茄拉鏈果的症狀、原因及預防規避措施。
番茄拉鏈果,從果蒂部到果臍部,有一條或多條木栓化的彌合線,如果是多的話,就好像是中國式紅燈籠的骨架。番茄拉鏈果發病時期和輕重程度不同,其症狀部位彌合線的粗細和多少並不一樣。番茄拉鏈果彌合線的顏色多數為褐色。當果實膨大後,有些病果的彌合線表現為嚴重橫向開裂,開裂口狀如拉鏈。
番茄拉鏈果,大多發生於冬季或早春的反季節番茄生產中,主要原因是受低溫的影響。番茄幼苗在遭遇5——7℃的低溫時,會因為低溫的影響出現生理障礙,從而使番茄的花芽分化和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其雄蕊不能從子房中分離出來。當番茄生長到開花時,其雄蕊的花絲會貼在子房上。花落果實膨大過程中,雄蕊貼在子房上的花絲也會因此被鑲嵌在番茄的果實裡面。從而在番茄果實的側面形成彌合線,不能完全彌合的地方,也便會出現開裂。低溫,特別是夜間低溫,偏施氮肥,澆水過量,番茄植株在生長中缺鈣時,往往會容易出現拉鏈果。夏季高溫時,栽培過密,通風不良、使用生長調節劑不當的番茄也會有拉鏈果出現。
低溫季節預防和規避番茄拉鏈果,適合使棚室番茄白天保持在20℃以上,夜間保持10℃以上。同時需要控制番茄育苗過程中氮肥的施用量以及番茄苗期的澆水量。夏季高溫季節,幼苗過密,或者是出現徒長時,番茄植株的光合能力相對降低,其花芽分化同樣會受阻。為預防和規避高溫季節番茄拉鏈果的出現,應依據夏季番茄的栽培要求,適當擴大幼苗的受光和營養面積,及時做好間苗和疏苗工作。定植後的番茄,在噴花促其坐果時,一定要切記不能噴到番茄植株的生長點上。
三、番茄多柱頭花的症狀、原因及預防規避措施。
番茄多柱頭花的表現多樣,有時其子房上會有2——4個雌蕊,也因此會有多個柱頭,結果後形成多頭果實。另一種番茄的多柱頭花的雌蕊會更多,往往會排列成柱狀或帶狀,用專業的說法就是雌蕊帶化。還有一種情況屬於重瓣花,其花器嚴重畸形,且擁有多個或散生、或帶化,或聚集在一起的柱頭,同時擁有多套圍生的雄蕊,看上去就十分的雜亂無章。這類多柱頭花,一般只能結出多心室果實。
番茄多柱頭花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花芽分化期間,夜間溫度低,且使用的氮肥量偏多。番茄生長中遭遇強光,營養過剩,尤其是氮肥施用過多時,往往更容易出現多柱頭花。
預防和規避番茄多柱頭花出現,最好採用「稍控溫,多控水」的管理辦法,讓白天棚室的溫度保持在24——25℃,夜間溫度保持在15——17℃,防止土壤過幹或過溼,及時調節好棚室內的溫溼度,育苗過程中為幼苗施肥切記要掌握好適量。
四、番茄莖裂的症狀、原因及預防規避措施。
番茄莖裂,在露地或棚室種植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通常會出現在番茄定植後的20——30天之間,發生部位多在番茄植株的第二和第三穗果實著生的部位。輕微莖裂時,番茄植株的腋芽處出現縱縫,呈「一」字或「Y」字形,有時會伴有黃色流膠,使莖裂處變褐。有些莖裂,初期表皮會變褐壞死,病莖也因此扭曲,7——14天後,其節間會出現凹陷縱溝,莖開裂且內部變褐,嚴重時縱溝可能會深凹成洞,甚至是穿透番茄植株的病莖,使之成為中空式天窗,導致生長點的芽枯。
番茄莖裂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番茄植株缺硼和缺鈣引起,間接的原因,很可能會與高溫、高氮和乾旱有關。
預防和規避番茄莖裂,可以選擇節間伸長容易並且均勻的品種。配合施用氮、磷、鉀三元素,對預防番茄莖裂有益。在避免大水漫灌的同時,要注意預防乾旱。露地番茄遇高溫,可以通過灌水降溫,棚室番茄,避免室內溫度超過35℃。棚室越夏栽培番茄時,應當考慮使用遮陽物遮光降溫,但不宜使用黑色遮陽網,防止遮光過重。對已經出現莖裂的番茄植株在注意培育新的結果枝的同時,應當為番茄植株噴施0.1%——0.2%的硼砂溶液和0.5%的氯化鈣溶液,7——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