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物種類一直不太多,特別是香料,所以一直喜歡在食物本味上下文章,用很少的原料做出更好的味道,這是日本料理的特點,但也給人銬著腳鐐跳舞的感覺。
拿茶泡飯來說,在我國也有很多人拿茶水來泡剩飯的飲食習慣,但並不被看作一道真正的料理。
兩百年前的日本,茶泡飯也是一樣不怎麼講究的庶民快餐,街邊有很多茶漬屋,白飯加了熱茶湯,方便下咽,可以快速補充碳水,特別受一些勞苦大眾的喜歡。為什麼不用肉湯?因為肉湯比茶水貴多了。
直到一百多年前,日本的美食家,北大路魯山人,認真鑽研了茶泡飯,把它拔高到一國民美食的高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定出近代日本茶泡飯的標準。
材料
茶越好,泡出來的飯味道也就越好,日本以綠茶居多,品質上乘的叫玉露。但一般拿來做茶泡飯的叫煎茶,苦味比較重。說到綠茶,我過的綠茶從種類和品質,都比日本的好很多,猴坑的猴魁、東西山的碧螺春、獅峰的龍井、蒙頂山的甘露等等,都比日本的宇治和八女的玉露好。
海苔(紫菜);白芝麻(提前炒熟);昆布鰹魚高湯是後面的改良版(可先不加)
梅幹在日本很流行,用來拌飯,做飯糰,或是茶泡飯,全會用到,比較有名的是紀州南高梅幹,國內有很好的替代品,普寧的鹹水梅,和日本的梅幹一樣,僅用梅子和鹽製作,不加別的調味料。梅子拿出來泡清水裡,加一勺糖,泡十分鐘,去一下鹽水味。配苦味較低的茶水較合適。
口感
細嚼慢咽,直接吞下去不好消化,會增加胃的負擔。梅子鹹香,茶水清香,加上海苔的鮮味和白芝麻的香味,特別開胃,適合清早起床或是悶熱的下午。
材料
大塊三文魚,米酒,粗海鹽,海苔,白芝麻;嫩薑(子姜);新鮮山葵醬(甜絲絲的,不是染色的芥末或辣根);龍井茶,香味高,比較張揚,茶味也比較重,可以託住三文魚的肉味,如果用太清淡的茶,被肉味壓著,是感受不到太多茶香的;三文魚魚尾,活動較多,肉質緊實,有彈性有嚼頭,且魚尾上皮較多,鹽烤魚皮很好吃。
口感
肉香和茶香交織,加一絲嫩薑和山葵辛辣的挑逗,結合海鹽和芝麻味,有很豐富的感覺。
日本在公元805年,平安時代,從中國引進茶葉,很金貴,不可能拿來泡飯,到室町時代,用茶湯來泡飯,記載也很少,僅僅是一小撮貴族和僧侶們的專屬,直到500多年前,千裡修對日本的茶道進行簡化和革新飲茶,才在庶民中,流行開來,往後的江戶時代,茶泡飯才在街頭上稱為庶民們喜愛的快餐,直到今天,在日本的京都,依然流傳著一句溫柔的逐客令,要不要來一碗茶泡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