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老東關燒肉」應邀赴京參加國家非遺文化展示

2021-01-16 鳳凰網

7月23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與濰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千年濰水·手藝之都」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濰坊)保護成果展示月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舉行了開幕式,為期一個月的濰水文化展示、展演活動拉開了帷幕。

文旅部和省文化廳、濰坊市文廣新局領導合影紀念

開幕式文藝展演活動在恭王府東二區和西一區舉辦。來諸城的古琴、諸城快板、以及濰坊其他縣市的民間藝術,以及濰坊核雕、濰坊嵌銀髹漆技藝、青州紅絲硯、柳疃絲綢、濰坊刺繡等手工技藝項目,驚豔全場。具有濰坊民俗風情的傳統戲曲、傳統音樂、曲藝等民間藝術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讚美的掌聲

老東關燒肉負責人周瑞芝和劉偉

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民族畫院和山東省文化廳及濰坊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與專家,以及文化企業、非遺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群等2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上,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陳曉文,中共濰坊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兆輝,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馬盛德分别致辭。

諸城老東關燒肉展示位

諸城老東關燒肉展示

本次活動諸城代表團展出諸城市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三十餘項。諸城古琴、諸城茂腔、諸城古琴斫琴、諸城黑陶、諸城綠茶、諸城膏藥、諸城燒烤、諸城快書、諸城柳編、諸城傳說等諸城歷史文化元素的傳統技藝、工藝、故事,反映了這塊土地的先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嚮往美好未來的厚樸民風。

老東關負責人與諸城非遺保護中心領導陳柏林

老東關燒肉負責人與諸城文廣新局領導隋樹江和諸城非遺文化保護中心領導陳柏林

諸城老東關燒肉,作為本次非遺文化傳承品牌應邀參加了此次展覽,據悉,諸城燒烤有兩千年的歷史,它來源於民間,據說,是一家農戶在做飯時熬了稀飯,上面熘著乾糧和豬頭肉,燒火的小孩沒注意火候,稀飯燒糊了,但父親打開鍋蓋時,豬頭肉的顏色焦黃油亮,色香味俱全,諸城燒肉就誕生了,最早是用米糠烤,後來演化小麥麩子和紅糖,到如今用白糖烤,味道和色澤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此次老東關燒肉的兩位代表人周瑞芝、劉偉,是「老東關」品牌的繼承人,他們的品牌不但在諸城當地家喻戶曉,同時產品打出來國內很多市場,並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次作為諸城市優秀代表參加此次展示,受到了諸城市委和諸城文化部門各級領導表彰,並在展覽會上深受與會人士和遊客歡迎。

這次展示月活動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和濰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當代振興傳統手工藝研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濰坊市文化廣新局承辦,濰坊市文化館(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京當代振興傳統手工藝研究與保護中心、北京建築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協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鳳凰安徽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諸城車主上演感人一幕!
    12月3日上午11時,由濰坊交警、諸城交警聯合半島網、華元醫院發起,並通過半島網直播、濰坊交警快手APP直播、諸城交警今日頭條APP直播的「禮讓急救車,暢通生命線」直播體驗活動正式開始。本次直播宣傳駕駛人禮讓規則與無憂避讓機制,讓廣大駕駛人消除「不願讓、不敢讓、不會讓」的思想,促進諸城市民於小節見大德、於細節見文明,於禮讓中為挽救生命助力。
  • 香雲紗線上展示!順德「天意莨園」應邀參加中法國際生態論壇
    記者今日從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辦事處獲悉,中國生態時尚領域的領軍品牌TANGY Collection(「天意莨園」)近日應邀參加中法國際生態論壇「當中國走向綠色之路」活動,在國際舞臺上推介國家非遺香雲紗的傳承發展之路。
  • 高德魁書畫社非遺文化保護顧問
    高德魁,生於李斯故裡河南上蔡縣伏羲寺白圭廟村,高中畢業後應徵入伍,在海軍旅順基地某部服役,曾因發明自創軍用品及民用品等,多次獲軍事獎項,回地方後在縣糧食局,地區科委,省電子工業局,河南省駐京辦工作,因工作需要《人民日報》大地月刊負責國家機關豫南扶貧組的新聞報導工作,曾擔任《新華社農村大世界》河南版總編《農村開發報》《河南電子技術》雜誌社社長總編,《市長》雜誌社總編,《城市建設·市長》雜誌負責人等,現任文化和旅遊部中國建築文化研研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會主任
  • 「遇見•非遺——佛山非遺文化交流展覽音樂會」成功舉辦
    伴隨著由笙、小提琴、鋼琴共同演奏的《雙小提琴與鋼琴小品》的響起,「遇見•非遺——佛山非遺文化交流展覽音樂會」於12月4日晚在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佛山梁園拉開帷幕。來自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安哥拉等駐廣州總領事館官員和家屬應邀參加。
  • 山海關區殘疾人之家手工作品參加非遺展示
    山海關區殘疾人之家手工作品參加非遺展示 2020-12-16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全無虞,老東關偷著樂
    安全無虞,老東關偷著樂從春晚到晚春,時間好像打了一個盹。剛回家,路過紗帽石街55號的小劉,目光逗留在工地圍牆上一塊藍色的告示牌上,忍俊不禁,對妻子小張指了指,打趣說:吃東關美食,讀《擾民歉意書》,也別有一番滋味。
  • 河北衡水文化產品和非遺技藝亮相廈門
    活動現場 衡水市委宣傳部供圖11月27日,第46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暨第六屆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在廈門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衡水市委宣傳部作為本次展會的特邀主辦方應邀參加。習三內畫、武強年畫、侯店毛筆等來自衡水12家文化企業的文化產品和非遺技藝在此次博覽會上大放異彩。
  • 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應邀參加首屆「中國-阿聯文化...
    首屆「中國-阿聯文化周」於7月5日拉開序幕,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應邀參加本次活動。圖為阿聯駐華大使阿里·扎希裡7月9日,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任海峰應邀參加了「後疫情時代文化產業的未來」專題討論會。任海峰主任在會議中表示,此次疫情就如一場「考試」,對我們的活動策劃、宣傳推廣、市場開發等工作能力進行檢驗和促進提升。
  • 兩代「非遺」傳承人聚蓉城,共同演繹「非遺」文化傳承故事
    來自北京、天津、新疆、上海、海南及四川的各界朋友在這裡歡聚一堂,齊聲唱著《我和我的祖國》,共同見證天津市非物資文化遺產「厚德門」落戶成都曁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滿針技藝」傳承的歷史性時刻。   拜師儀式徐秀芳是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厚德門祛腐生肌膏傳統熬製法手工技藝」第五代傳承人。
  • 「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
    (新春見聞)「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中新社太原1月20日電 題:「非遺」熱為山西傳統手藝人提供更多展示平臺作者 高雨晴木偶戲、麵塑、木版年畫、編織、民間繡活……中國農曆春節前夕,在位於太原的山西博物院內,來自山西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在此各顯身手,讓民眾在非遺展示中感受傳統的「中國年味兒」。四樓大廳內,山西絳州木版年畫傳承人吳百鎖正忙碌著印製年畫。一塊雕刻好的木版刷上墨色,覆蓋一張紅紙,用拓包壓實,「靈鼠拉金瓜」躍然紙上。短短兩小時內,吳百鎖為民眾製作了200餘幅年畫。
  • 諸城人吃諸城飯,滿漢全席都不換!
    在諸城,現在慢慢在流行一種現象,很多人厭倦了大飯店裡的大魚大肉,開始試圖找尋曾經記憶力的菜餚!
  • 《蔚縣剪紙》參加第四屆北京文化旅遊平臺促進大會並獲「創意進取...
    2020年11月18-20日,第四屆北京文化旅遊平臺促進大會在湖北省十堰市隆重舉行。參會嘉賓包括北京文化旅遊平臺合作地區的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媒體以及涉旅企業等相關人士150餘人。各界精英匯聚,大會圍繞「新賦能、新連結、新思路」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文旅產業發展新方向。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是民族和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所在。舞臺下,我市非遺傳承人向市民現場展示牛皮燙畫、唐卡裝裱技藝、掛毯織造技藝、糖人製作等技藝的製作過程,讓前來參加活動的市民大飽眼福。活動當天,我市還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相繼開展了「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宣傳展示、蒙醫沙療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演8大項活動,內容包括三才翻子拳、羊肉蘸糕、手工奶製品等30多個非遺項目及傳統手工藝的展示與宣傳。
  • 4A-諸城常山文化博物苑 - 濰坊市政府門戶網站
    常山文化博物苑座落在諸城市南湖生態經濟發展區的常山北麓,距諸城市區南10公裡處,與國家恐龍地質公園、南湖公園緊密相鄰,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濃厚,旅遊資源豐富。  常山文化博物苑是山東四達工貿股份有限公司 於2005年投資興建的,總投資28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8億元,藝術藏品投資20億元,佔地520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房屋1000餘間。
  • 績溪非遺展示展演精彩亮相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
    日前,績溪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如期舉辦第八屆徽菜美食文化旅遊節。而作為具有績溪特色的非遺展示展演項目也精彩亮相其中,為廣大遊客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上的饕餮盛宴。在上莊鎮分會場上,國家級非遺「手龍舞」、省級非遺「火馬舞」、「火獅舞」等非遺項目依次上演。據相關資料記載,手龍舞起源於南宋初期,是一種流傳於民間的傳統兒童舞蹈。當時,績溪縣長安鎮的宋家、中屯兩個自然村曾盛行此舞演出。到民國時期,手龍舞在績溪縣內的嶺北地區盛行演出,建國後沿傳至嶺南。
  • 博湖:非遺文化展藝彩 繡娘繡出新生活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月16日,博湖縣2020年「弘揚民族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品比賽在博湖縣文旅局演藝大廳舉行。來自全縣各鄉鎮的10餘名手工藝人刺繡者參加比賽,展示刺繡作品,彰顯技藝才能。
  •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將發布非遺旅遊線路和非遺美食...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陸瓊介紹,國家文物局自2006年起每年組織遺產日文博宣傳活動,今年第11屆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在革命聖地延安舉辦,通過舉辦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論壇、文化遺產公開課、中國文化遺產美術展、歲月回音壁——延安紅故事講堂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傳播文物工作成果,傳承文物時代價值,以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說。「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舉行春秋二祭,正月十五點燈,結婚儀式的情景。」伍志和指出「非遺是生活上的一種文化傳承。」
  • 肥西縣上派鎮:非遺文化「搬進」廣場 接地氣、更親民
    10月24日下午,第十四屆合肥文博會肥西分會場非遺文創產品展示活動在上派鎮古埂公園拉開帷幕,來自全縣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文藝工作者、群眾等1000餘人參加。此次活動集中展示了包括剪紙藝術、葫蘆烙畫、燈塔舞獅、廬州腊味產品、柿樹非遺特產等在內的數十個非遺文創產品。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廣州市荔灣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永慶坊重要指示精神,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和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化利用,推動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順利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驗收,並在此設置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運用「4A景區+非遺街區」雙驅動雙促進,帶動文旅資源集聚融合,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推動老城市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