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與濰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千年濰水·手藝之都」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濰坊)保護成果展示月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舉行了開幕式,為期一個月的濰水文化展示、展演活動拉開了帷幕。
文旅部和省文化廳、濰坊市文廣新局領導合影紀念
開幕式文藝展演活動在恭王府東二區和西一區舉辦。來諸城的古琴、諸城快板、以及濰坊其他縣市的民間藝術,以及濰坊核雕、濰坊嵌銀髹漆技藝、青州紅絲硯、柳疃絲綢、濰坊刺繡等手工技藝項目,驚豔全場。具有濰坊民俗風情的傳統戲曲、傳統音樂、曲藝等民間藝術表演,贏得了觀眾陣陣讚美的掌聲
老東關燒肉負責人周瑞芝和劉偉
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民族畫院和山東省文化廳及濰坊市委、市政府的領導與專家,以及文化企業、非遺保護單位、非遺傳承人群等2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上,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陳曉文,中共濰坊市委常委、統戰部長王兆輝,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馬盛德分别致辭。
諸城老東關燒肉展示位
諸城老東關燒肉展示
本次活動諸城代表團展出諸城市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三十餘項。諸城古琴、諸城茂腔、諸城古琴斫琴、諸城黑陶、諸城綠茶、諸城膏藥、諸城燒烤、諸城快書、諸城柳編、諸城傳說等諸城歷史文化元素的傳統技藝、工藝、故事,反映了這塊土地的先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嚮往美好未來的厚樸民風。
老東關負責人與諸城非遺保護中心領導陳柏林
老東關燒肉負責人與諸城文廣新局領導隋樹江和諸城非遺文化保護中心領導陳柏林
諸城老東關燒肉,作為本次非遺文化傳承品牌應邀參加了此次展覽,據悉,諸城燒烤有兩千年的歷史,它來源於民間,據說,是一家農戶在做飯時熬了稀飯,上面熘著乾糧和豬頭肉,燒火的小孩沒注意火候,稀飯燒糊了,但父親打開鍋蓋時,豬頭肉的顏色焦黃油亮,色香味俱全,諸城燒肉就誕生了,最早是用米糠烤,後來演化小麥麩子和紅糖,到如今用白糖烤,味道和色澤都有了,很大的改進。
此次老東關燒肉的兩位代表人周瑞芝、劉偉,是「老東關」品牌的繼承人,他們的品牌不但在諸城當地家喻戶曉,同時產品打出來國內很多市場,並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此次作為諸城市優秀代表參加此次展示,受到了諸城市委和諸城文化部門各級領導表彰,並在展覽會上深受與會人士和遊客歡迎。
這次展示月活動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和濰坊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北京當代振興傳統手工藝研傳統技藝研究與保護中心、濰坊市文化廣新局承辦,濰坊市文化館(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京當代振興傳統手工藝研究與保護中心、北京建築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協辦。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鳳凰安徽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