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魁書畫社非遺文化保護顧問

2020-12-06 三事堂

高德魁,生於李斯故裡河南上蔡縣伏羲寺白圭廟村,高中畢業後應徵入伍,在海軍旅順基地某部服役,曾因發明自創軍用品及民用品等,多次獲軍事獎項,回地方後在縣糧食局,地區科委,省電子工業局,河南省駐京辦工作,因工作需要《人民日報》大地月刊負責國家機關豫南扶貧組的新聞報導工作,曾擔任《新華社農村大世界》河南版總編《農村開發報》《河南電子技術》雜誌社社長總編,《市長》雜誌社總編,《城市建設·市長》雜誌負責人等,現任文化和旅遊部中國建築文化研研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會主任,文化旅遊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秘書長。

天寶閣書畫社非遺文化保護顧問。

(文化遺產保護鐵筆書法傳承人翟劍鋒)

陪同全國原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熱西提等國家領導人,

陪同原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長

應邀參加高峰論壇與希臘原總理親切交談

應邀參加京交會對話非遺保護

應邀陪同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喬申乾,上海海事大學副校長黃庭安參加活動。

相關焦點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加大保護力度拓展非遺發展空間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於2011年正式啟動,至今已近10年。 其間,我市相繼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機構,制定了《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實施方案》,對非遺項目進行全面普查、整理、歸檔與申報。通過普查發現,我市非遺線索主要集中在根雕、剪紙、面人、手工刺繡、燙畫、雕塑、飲食技藝和傳統手工技藝等方面。
  • 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攜手盤子女人坊探索非遺保護傳承新模式
    付敬懿 攝中新網長沙12月11日電 (付敬懿)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與專注於中國風文化藝術攝影的盤子女人坊11日在長沙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通過以非遺為新國潮賦能的形式,探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湘繡的傳承新模式,促進和帶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 紮實堅守老酒品質 保護傳承非遺文化
    4年前參加公益扶貧項目考察的一次偶然經歷,讓中山商人伍倩雯與非遺白酒結下不解之緣,事業升華之旅就此開啟。在了解老酒企的整體情況後,對其進行併購重組,她發揮中山人做事靈活、商業敏銳度高的特點,從「古窖」「老酒」「非遺」等元素精準切入,讓老酒企展現新的光芒。老酒企擁有的古窖池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傳統釀酒技藝入選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舉辦
    12月12日,景德鎮市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大會在景德鎮市非遺中心會議廳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朱小健,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唐良,中共景德鎮市委副秘書長、市文廣新旅局局長餘志華,景德鎮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瓷局局長方霞雲,景徳鎮新聞傳媒集團董事長李新華,景德鎮市文聯黨組書記熊小席,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江西省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劉少平,景德鎮市昌江區常務副區長陳忠豪,景德鎮市非遺中心主任董宇,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文旅中國政企部主任黃慶參,以及景德鎮部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教授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作為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活動通過非遺活態展示、非遺文藝節目等方式展示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讓市民共享非遺保護成果,推動順德區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此次活動由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中共順德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順德區博物館、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 非遺進企業 文化共傳承
    為進一步營造非遺保護良好氛圍,提高廣大群眾對非遺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耒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耒陽市非遺保護中心特別策劃開展了「共享·傳承·傳播——非遺保護公益講座活動」。
  • 讓非遺擁有民間基礎才是最好的保護
    (12月17日 澎湃新聞)非遺文化經過國家多年的搶救推廣,已經成為口口相傳的網絡熱詞。可是當我們回顧過去時,一面是非遺文化熱潮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慷慨激昂,一面卻是非遺文化傳承後繼無人。據相關調查,我國公布的第四批1986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已有250人去世,而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共計1082人,平均年齡也在63.29歲。
  • 【喜報】非遺保護工作新突破!樂陵新增兩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東省第五批省級非遺名單公示了樂陵2項目獲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樂陵市梢頭棍入圍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樂陵市東路梆子入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推薦名單在梢頭棍走出樂陵之後,我村先後受邀參加浙江梢頭棍表演,以及德州文化節梢頭棍表演,並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為傳揚傳統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傳承梢頭棍這一傳統文化,任重而道遠,但傳承人將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奉獻一己之力,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東路梆子形成於宋朝初年,清光緒年間傳至樂陵。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10月17日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旨在為世界文化遺產「鼓與呼」。人民網 沈婧婕 攝使命在做好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育傳承的同時,放眼粵港澳大灣區也是發展方向。在伍志和看來,香港的非遺氛圍很有趣,不僅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更是多元文化共生之處,不同的族群和團體,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都是非遺辦事處需要保護和傳承的內容。
  • 78歲作家馮驥才:文化遺產需從「搶救式保護」到「科學保護」
    在李小林的陪同下,順著木質樓梯上到二樓、三樓,近1米9的個頭,在過道和書房裡更顯窄擠;坐在巴老曾伏案的工作檯前,小心翻閱著《普希金詩集》等巴老藏書,看到書脊破損處,他的聲音低了下去:文化遺產的保護修復,太需要專業的人才隊伍了……  「藝術家的心靈史是我繞不過去的題材」  「大馮,是我一想起來就會微笑的作家。他強大充沛的創作能量,令人感佩。」
  • 甘肅瑪曲傳承保護草原文化 建立非遺名錄13類43項
    鍾欣 攝中新網蘭州8月19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連日來,在甘肅甘南瑪曲草原上,為活態傳承和保護藏族非遺文化而展示的「流動文化體驗館」吸引海內外遊客駐足體驗、拍照。現場搭建起以一戶遊牧家庭為單位的「遊牧帳篷」,展現瑪曲縣藏民族從事遊牧生產、逐水草而居,形成獨具特色的遊牧文化畫卷。
  • 「遇見•非遺——佛山非遺文化交流展覽音樂會」成功舉辦
    伴隨著由笙、小提琴、鋼琴共同演奏的《雙小提琴與鋼琴小品》的響起,「遇見•非遺——佛山非遺文化交流展覽音樂會」於12月4日晚在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佛山梁園拉開帷幕。來自德國、日本、法國、西班牙、土耳其、安哥拉等駐廣州總領事館官員和家屬應邀參加。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廖惠林:非遺文化豐富精神世界
    近日,由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2020年嶺南非遺藝術聯展來自全省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教育局美術教研員、教育機構代表、研學旅行機構代表等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儀式。 國家級非遺項目新會葵藝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廖惠林從事葵藝已有40多年。他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下,堅持恢復和發展已失傳的葵藝品,不斷傳承和創新技藝,培養葵藝人才,提升葵藝品的藝術收藏價值。他還多次受邀參加巴黎工藝博覽會、北京全國「非遺」傳承技藝大展、上海世博會等。
  • 「雲上非遺工程」項目啟動 南方+「雲海選」助力保護傳承非遺
    &nbsp&nbsp&nbsp&nbsp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會同廣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等部門,策劃開展「雲上非遺工程」項目,項目包括「雲平臺」(線上帶貨)、「雲課堂」(線上傳承)、「雲海選」(線上傳播)三大板塊。
  • 探索非遺保護傳承新模式 湘繡研究所與盤子女人坊跨界合作
    (圖:盤子女人坊董事長楊健說,對此次跨界合作充滿信心,國潮興起背後,年輕人對傳統民族文化更加認同、更有自信)湖南省湘繡研究所是一家湘繡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省屬國有企業和專業機構,2011年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 百事可樂攜手「媽媽製造」保護傳承藏族古老非遺文化
    中國日報網拉薩7月24日電(記者達窮 華旦尼瑪)近日,以編織非遺手工藏毯聞名的媽媽製造西藏拉薩市藏毯編制合作社,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訂單——百事可樂(以下簡稱「百事」)與其合作共同推出「百事可樂X媽媽製造非遺手工織毯杯墊」聯名單品。
  • 福建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福建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上海將發布非遺旅遊線路和非遺美食...
    下個月8日將迎來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今天上午從文化和旅遊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家文物局確定今年遺產日文博活動的主題為「保護革命文物 傳承紅色基因」,屆時,我國429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54家博物館(含808家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將通過免費開放、門票優惠、義務講解、革命精神宣講
  • 崇信縣|新時代非遺文化的新突圍—崇信縣省級非遺項目電視MV側記
    這裡,崇信縣非遺項目電視MV正在拍攝進行中,旨在著力打造「芮鞠遺韻」非遺品牌形象。將傳統的非遺文化以電視MV的形式演繹,不只是打破了這些民間表演藝術走村串巷、趕場子的社火形式和小舞臺表演定式,更是在新時代藉助媒體之翼的又一次「新突圍」。
  • 皮影魯藝行 非遺長至歸·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年度成果展
    因而它是一種複合型的非遺保護項目類型,這無疑對我們所要進行的傳承和保護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年度成果展海報 ↑(左)2018「文化之美·漆心可見」(中)2019「文化之美·金有所屬」(右)2020「文化之美·影戲人間」一年多以來,我和我的團隊多次往返三秦大地,走訪了許多該領域的皮影表演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