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個人僅靠讀書而成為頂尖高手,幹活才是成長利器

2020-12-14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01

據說美國的AAR-After Action Review(事後回顧、事後評估或點評)最早是從越戰開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中美國空軍優勢都很強,空戰交換比能達到5∶1,甚至有時候是10∶1,也就是打掉對方五到十架飛機,自己才損失一架。

可是在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F-4明明比越軍使用的米格-21性能好,可是交換比居然只有2.3∶1。

由於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美軍在優勢的情況下居然被打怕了,乾脆在1968年把空戰停止了一整年。

在沒有空戰的這一年期間,海軍想了一個新辦法去訓練飛行員,而空軍並沒有採用這個新辦法。

過去舊的訓練方法是F-4飛行員對抗F-4飛行員,這兩個飛行員的思路都是一樣的,沒有針對性,他們不知道米格飛行員怎麼想。

而海軍的這個新方法有三個原則:

第一,一切動作和結果都要記錄在案。

第二,訓練中的假想敵——藍軍——得有針對性,越真實越好,最好還要讓藍軍比紅軍更厲害。

第三,必須進行行動後點評。點評中每個動作都可能受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你在想什麼,如果換個做法會怎麼樣。

結果一年後重新開始空戰,海軍的空戰交換比從2.4提升到了12.5。空軍堅持舊的訓練法,他們的交換比從2.3降低到了2.0。」

現在AAR不僅是美國軍隊(各類軍隊,海軍、空軍、陸軍和各種特種部隊等)在用,各類商業組織也在用。咱們的聯想叫「復盤」,還造出來一個新的中式英語「Fupan」,基本上都是一個意思。

這個方法也是企業知識管理裡面經常選擇的一種方法,市面上也被許多人神話到無所不能的樣子,雖然大部分的結果並不咋樣。

02

其實更早的時候,德魯克談到個人成長時,就有提到自己用的一個方法:回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不過他的這個方法主要目的是用來發現個人的優勢和長處,與AAR相比周期更長。

德魯克說:

「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你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9到 12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

我本人採用這種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穫。

比如,回饋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對專業技術人員,不管是工程師、會計師還是市場研究人員,都容易從直覺上去理解他們。

這令我大感意外。它還使我看到,我其實與那些涉獵廣泛的通才沒有什麼共鳴。」

德魯克還認為這個簡單的方法是加爾文教會和耶穌會能夠主宰歐洲長達30年的原因,這個教派數百年都用回饋分析法來培育自己的信徒,使他們養成了一種始終注重實際表現和結果的習慣,從而能夠真正的了解自己。

03

1965年,前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回到大陸。

同年7月26日上午,毛澤東接見了李宗仁夫婦和李的機要秘書程思遠(這個程思遠後來成為了全國政協的副主席、全國人大的副主任等)。

在聊天中,毛澤東問到程思遠的學歷和工作經驗,後來談到美國。程思遠說,美國總統甘迺迪生前,在他的辦公桌上就擺著一部《毛澤東選集》,看來他是要部下研究中國。

程思遠還說道,近來一個國民黨人對我說過,他也用毛澤東思想辦事,他把毛澤東思想概括成兩句話:「調查不夠不決策,條件不備不行動。」

聽到這裡,毛澤東笑了,似乎對這句話頗為欣賞。

突然,毛澤東問程思遠:「你知道我靠什麼吃飯嗎?」程茫然莫明所以,回答道:「不知道」。

「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毛澤東說。

停了一下,他又說:

「以前我們人民解放軍打仗,在每個戰役後,總來一次總結,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然後輕裝上陣,乘勝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終於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類似的話毛澤東說過多次。

1956年9月10日,他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

「我的那些文章,不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是不可能寫出來的,因為沒有經驗。所以,那些失敗,那些挫折,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育;沒有那些挫折,我們黨是不會被教育過來的。」

1962年1月,他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

「在民主革命時期,經過勝利、失敗,再勝利、再失敗,兩次比較,我們才認識了中國這個客觀世界。

在抗日戰爭前夜和抗日戰爭時期,我寫了一些論文,例如《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替中央起草過一些關於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經驗的總結。

那些論文和文件,只有在那個時候才能產生,在以前不可能,因為沒有經過大風大浪,沒有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的比較,還沒有充分的經驗,還不能充分認識中國革命的規律。」

04

在總結經驗教訓上,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劉伯承是箇中高手。

劉伯承元帥有個工作習慣,每次作戰結束後,都要專門召開一定規模的總結講評會,進行戰術總結和政治思想總結,而且總是將兩個總結放在一起搞,既肯定成績和進步,又找出缺點和不足,進而明確今後打仗應繼續發揚什麼,注意克服什麼。

使部隊每打一仗,不僅指揮方法上有進步,思想作風等方面也能得到提高。

許多當年劉鄧的老部下事後回憶,這樣的總結會就是最好的課堂,每次都能學到許多管用的經驗和教訓。

在建國後劉伯承成了南京軍事學院的院長,除了借鑑蘇聯的教材,還組織編寫了許多教材和戰例,其實也是總結與提煉。

隨便找一個劉伯承的戰鬥總結,你們體會一下:《上黨戰役經驗的初步總結(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四日)》

這個總結,先分析對手閻頑軍(閻錫山)的特點,再講自己的幾種戰法,並總結出各自的經驗和教訓。

05

可以說無論叫AAR也好經驗教訓也罷,這些方法既樸素又有效,但為什麼現在許多機構、個人卻無法從中受益呢?

對於各類機構來說,我覺得最核心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文化:

如果在一個企業、政府、學校內部,「所有的大會都是勝利的大會,所有的項目都是成功的項目」這樣的文化下,不可能進行真正的事後回顧和總結。

因為真正的AAR或者經驗總結不是要去追溯問題責任,也不是要論功行賞,而是要真正從完成項目和任務的角度去考慮得失,這就要求所有的參與者,從領導到員工都能客觀、準確的去敘述最初的設想、決策的依據,然後與結果去比對,再分析發現問題。

但如果所有的參與者都不敢或者不願意真正說出自己最初的想法,也不願意去真正的分析原因,那麼最後就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的活動。

還有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即便總結出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如何讓後來者去用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避免之前的錯誤借鑑前面的經驗,大部分公司其實沒有這方面的流程和制度設計,所以即便總結出來了,也沒有辦法推行下去。

在《2016中國知識管理的7個趨勢》一文中其實已經提到:國外的研究和實踐也表明,人們連經驗教訓也懶得(Lessons learned are no longer read),必須將每篇Lessons learned中可以借鑑和複製的東西界定清楚並能夠放到流程、制度、培訓中才有用。

06

之前的文章中寫過,對於普通的知識工作者而言,一萬小時理論和刻意練習都不靠譜,如果個人想真正的提升到頂尖水平,並不是你去刻意練習就能搞定的,因為大部分人很難有刻意練習需要的環境。

在《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裡面已經寫過了,差不多資質和基礎的人之所以在數年後能力差距很大,其核心的原因在於是不是有足夠多、足夠困難的實踐,換句話說你是不是有機會做了很多大的、困難的、需要你殫精竭慮才能搞定的項目,是不是被項目和任務壓迫過,這是根本。

許多人足夠聰明人也足夠勤奮,但由於所在的機構和崗位沒有機會去實踐,個體也不能去爭取機會,即便學了很多,卻沒有正真操練的機會,則還是無法實現真正的掌握和飛躍,永遠達不到精通的層次。

通過這樣的項目和任務,讓你知道自己欠缺的能力和知識,才會有目標的學習和獲取,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

除了這個根本外,同樣參加了這些項目和任務的人們,誰更會總結和提煉,誰就提升更快,誰就更牛。

有許多人雖然幹活了,但卻「只會幹活」而不能超越幹活,不能從實踐中抽象出概念、理論更具普適性的經驗,也不能成為頂尖的專家。

而總結提煉類似於刻意練習中的及時反饋,通過自我的反思與對照,知道自己那裡做的好那裡比較差,才能有意識的去提升和訓練。

參與、負責大項目和複雜項目的機會、擅長在做完後會總結和提煉並能得以提升,這兩條才是個體之間拉開差距的最核心因素!而其餘的讀書也好,學習也罷,都是手段而已!

07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你就會知道:

1、儘管自我的學習很重要,但擁有讓你承擔大責任、參與負責複雜困難項目的機會更重要。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機會,即便你再努力,對於大部分領域而言都會欠缺「臨門一腳」,無法做到頂尖水平。

這就要求你得主動去尋找機會,不要耽於那些特別舒服、特別自在和悠閒地崗位,這樣的工作其實是在消磨你的人生:爽一時,毀一世。

對於年輕人而言,有沒有機會真正的鍛鍊才更重要,薪水再高但能力不見長的地方都是坑,要毅然決然的離開它。

2、不要僅僅是個「只會幹活的人」,幹完活以後學習才剛剛開始。

這個時候你要強迫自己去反思整個過程,找到缺點和問題去填補,找到自己覺得做的好的地方進行模板化、套路化、框架化、概念化,去升級你的經驗,思考再有類似項目的時候是不是可能做的更快、更好、更順利。

總之,不斷的去幹「不好幹」的活,不斷的去總結提煉使原來不好幹的活能夠很容易的做,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借鑑前人、同行的經驗和教訓,你會飛快的成長起來!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世界上頂尖高手,用的是什麼樣的讀書方法?
    但是蘋果閱讀有一個難點就在於在閱讀一本書之前,要先想好向書中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帶著問題去書找答案。一個小時讀完一本書,有沒有效果,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提出一個好問題,並能快速從書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提問題的時候,可以問問自己想在這本書中學到什麼?
  • 如何成為一個頂尖高手?
    他,想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微信對創業者也非常友好,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公眾號的運營者,他的口號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 而且不設置排行榜,甚至沒有公開的地方可查詢有哪些公眾號…因此,公眾號不容易出現「富者越富」的現象,每個人只要用心服務好自己的用戶就可以了! 這,是一次公平的競賽,普通人終於也有機會成為大贏家!
  • 頂尖高手都將經驗提煉成套路
    編故事、講故事是人類一個歷史悠久的行當,而關於如何設計吸引人的故事是許多天才的作家、編劇和民間藝人們絞盡腦汁幹了上千年的活計,所以大部分講故事的方式快被人們窮盡了,想弄出一個從來沒有被人用過並能讓人眼前一亮的表達方式,何其難哉!電影電視這些畫面的表達方式更加受限,可能有一些新的方式但不符合大部分觀眾的習慣和口味,創新了但不夠吸引人,最後也會被砍掉。
  • 什麼樣性格的人更容易成為高手?
    所以相比較來說,好的家庭只會讓你不會太差,但要成為頂尖高手,這不是充分因素,甚至也不是必要因素。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的,因為父母的愛有殘缺。但據對美國總統這個群體的數據統計,當美國總統的這些人出自單親家庭的比率要遠遠高於社會上單親家庭的平均比率:歐巴馬就是出自單親家庭,而柯林頓就更是一個遺腹子,在他出生前3個月,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也許就是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什麼樣性格的人容易成為高手?
    所以相比較來說,好的家庭只會讓你不會太差,但要成為頂尖高手,這不是充分因素,甚至也不是必要因素。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的,因為父母的愛有殘缺。但據對美國總統這個群體的數據統計,當美國總統的這些人出自單親家庭的比率要遠遠高於社會上單親家庭的平均比率:歐巴馬就是出自單親家庭,而柯林頓就更是一個遺腹子,在他出生前3個月,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也許就是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 別信讀書沒有用,高考狀元秒變百萬富翁,脫貧致富還得靠讀書學習
    對此,盧克文表示:我就喜歡這樣簡單粗暴的表彰讀書好的學生。還沒畢業工作,僅靠一場考試就能搖身一變成百萬富翁,這樣的高考狀元著實令人羨慕不已。實際上,讀書厲害的人能賺到的錢,很多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再比如去年任正非籤發的華為總裁辦郵件引熱議,說的是華為對8位2019屆頂尖博士畢業生,給出了100萬~200萬元不等的年薪。其中,鍾釗、秦通兩人拿到的都是最高年薪182萬~201萬元。這樣一眼看去,成為百萬富翁的似乎都是高考狀元、知名博士等頂尖人才,難道只有學歷高才能賺大錢嗎?
  • 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只有1%~3%,他們教會了我這8件事
    作者|呂姑娘每個領域都存在著一些頂尖的高手,比如PPT界的高手是秋葉、老秦、觀海……,寫作領域也有高手,比如粥左羅、湯小小、呂小白……,在演藝界、美食界、新聞界、時尚界等各種各樣的領域裡,高手的佔比通常為1%~3%。
  • 高手與頂尖高手的差距是什麼 |【經緯低調分享】
    頂尖高手和那些比頂尖高手稍稍遜色一點的高手,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得到之前做高手課,羅振宇老師特別喜歡問人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們這個行業,頂尖高手和那些比頂尖高手稍稍遜色一點的高手,之間的差別是什麼?差在哪裡?我還真看過一個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說到這裡再佩服一下美國人,真的是什麼研究都做。)這個研究是美國社會學家丹·錢布利斯(Dan Chambliss)做的。
  • 每一個頂尖銷售,都是自律的高手
    02、做好銷售過程管控,培養高效執行力成功往往是一個過程,而不單純是一個結果。沒有充足的彈藥,沒有對戰機的把握,僅憑赤手空拳怎麼可能拿下戰鬥?銷售管理重在對過程的整理上。1.2)傳遞樂觀 真正頂尖的銷售人員,不是靠優惠的價格、優質的產品和周到的服務影響客戶,而是通過自身對客戶施加的持續影響,建立和客戶的共鳴,從而引導籤單結果的呈現。
  • 《成長教育》:女孩為什麼要讀書?父母看完這部電影就能找到答案
    女孩擁有足夠的知識,給自己帶來安全感當珍妮一家準備高高興興地一起去慶祝訂婚的時候,珍妮無意間在車上發現了大衛原來是有婦之夫,原來所謂的「金龜婿」不過是一個專門騙年輕女孩子的情場高手,大衛的妻子已經見慣不怪了。
  • 流落民間的頂尖高手
    有些人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但就那一點點細節決定你能否打出本壘打,也往往能夠決定比賽的結果。」燕軍為王超發本壘打獎金細節決定成敗。高手之所以技術精湛,在於細節處理完美。「高手的水平之高,我們業餘選手有時無法想像。」燕軍說,「2017年,我們達陣棒球俱樂部接待了一個美國旅遊團。
  • 我觀察了14年發現,那些很努力卻沒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特點
    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兒童醫院的放射科,通常這樣的科室是輔助科室,但他又能通過數十年如一日,做成頂尖高手,把賈氏B超診斷推向爐火純青。在寫《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時,我曾經採訪過一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是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國家級榮譽稱號。
  • 頂尖高手竟敢不交出鑰匙大戰少年,少年無奈用終極絕招擊斃高手!
    頂尖高手竟敢不交出鑰匙大戰少年,少年無奈用終極絕招擊斃高手! 原標題:頂尖高手竟敢不交出鑰匙大戰少年,少年無奈用終極絕招擊斃高手!
  • 世界頂級格鬥賽事,馬庫斯,馬拉特等頂尖高手紛紛落馬
    世界頂級格鬥賽事,馬庫斯,馬拉特等頂尖高手紛紛落馬 2020-12-09 00:00
  • 他是中國頭號懶人,23年不幹活,吃飯靠餵,父母死後,最後怎樣了
    也許睡覺真能讓人長壽,陳摶活到了118歲,才不幸離世。陳摶的「懶」是基於養生,最後成了長壽老人。而在如今,還有一位號稱「中國第一懶」的楊鎖。那麼,他的懶又來自何處?其結局又是如何?還請各位接著往下看。楊鎖乃是河南信陽羅山縣朱堂鄉保安村人,生於1986年。
  • 張韶涵:我從來沒有靠過任何一個人!獨立,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底氣
    2003年,因為出演愛情勵志偶像劇《海豚灣戀人》,讓很多人認識了她。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她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歌,讓張韶涵一度爆紅。但因為公司違約,2011年她提出解約,因為解約之事前前後後打了不少官司。不僅如此,事業上受到重創的她,還要承受來自家庭的「欺詐」,這才是最致命的!
  • 普通人怎麼逆襲成為高手?成長型思維可以幫你
    有堅韌不拔之志看起來容易,平凡人經常會有發奮圖強積極向上的決心,但實際往往三分鐘熱度,面對失敗的時候,總懷疑自己的不成功是因為沒有所在領域的天賦,以沒有「超世之才」為藉口打發自己,最終絕大部分人都沒法「成大事」,在任何一個領域都難取得較好的成就。那麼取得不凡成就的人,都是天賦異稟的嗎?
  • 研究了50個頂尖高手後,我後悔了
    圖片來源微博研究了50個頂尖高手後我後悔了看到這個題目,我猜你一定想知道我後悔什麼,但其實我覺得你更應該好奇,研究了50個頂尖高手後我學到了什麼?曾國藩說過,任何一個學問,都要有日日不斷之功。不能說今天忙,把活留給明天。也不能說今兒時間多,明天的先做了,這也不行。一定每天做每天的。所以,他們是不是都很笨。都在下笨功夫。堅持到讓別人看一眼就懷疑人生,連開始的念頭都沒有就認輸。
  • 和小戴一樣用腦打球,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羽毛球高手
    可是竟然有人說打羽毛球只靠體力無需腦力? 咱這就不能忍了啊! 羽毛球,屬於有腦子的人! 他強由他強,我們最能防。 他橫由他橫,我們就是贏。
  • 九禾地面讀書成長小組招募:《婚姻的真相》
    都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城裡面的人有多少苦惱,只有進去才能深切體會,有人無法忍受跳到了城外,有人還在城裡苦苦煎熬。婚姻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有一種假定:無須努力便會擁有更和諧的婚姻。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伴隨著理所當然的態度,會成為婚姻成長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