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祭出大殺器 大數據殺熟等套路到頭了

2020-12-10 北方網

  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其中,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專家指出,反壟斷監管的目的是通過保護市場公平競爭,鼓勵平臺保持創新動力,實現更健康成長。

  「二選一」或被認定濫用支配地位

  強迫商家「二選一」飽受爭議。對此,《反壟斷指南》首次明確提出,要求交易相對人在競爭性平臺間進行「二選一」或者其他具有相同效果的行為,將被認定屬於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反壟斷指南》還進一步指出,分析是否構成限定交易有兩種情形:一是平臺經營者通過搜索降權、流量限制、技術障礙、扣取保證金等懲罰性措施實施的限制,因為會直接損害市場競爭和消費者利益,一般可認定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此外,《反壟斷指南》指出,平臺經營者通過補貼、折扣、優惠、流量資源支持等激勵性方式實施的限制,可能對平臺內經營者、消費者利益和社會整體福利具有一定積極效果,但如果對市場競爭產生明顯的排除、限制影響,也可能被認定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大數據殺熟屬於實施差別待遇

  同一個商品,不同的消費者卻有不同的價格,而且往往是老用戶、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價格更高。這種情況被消費者稱為「大數據殺熟」,但在某些平臺經營者口中,卻是正常的「差別化定價」。

  對此,《反壟斷指南》明確提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基於大數據和算法,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慣等,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對新老交易相對人實行差異性交易價格或者其他交易條件,屬於實施差別待遇,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反壟斷指南》還明確指出,在消費者端,除了信用狀況,其他諸如交易歷史、個體偏好、消費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不得作為平臺實施差別定價的藉口。

  「通過大數據殺熟,平臺實現了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平臺經濟商業生態中,平臺、商家和消費者是共生關係,只有平臺利益最大化,可能會阻礙行業發展。」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胡麒牧分析說。

    確定是否具有支配地位是難點

  從全球範圍看,確定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都是一大難題。對此,《反壟斷指南》首次提出,結合平臺經濟特點,可以參照經營者市場份額以及相關市場競爭狀況、經營者控制市場的能力、經營者的財力和技術條件、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等,來確定經營者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其中列出的具體指標中,除了交易金額佔比等常見指標外,還提到了影響或者決定佣金的能力、控制上下遊市場的能力、用戶黏性、用戶習慣以及其他經營者轉向其他平臺的可能性及轉換成本等。

  值得關注的是,《反壟斷指南》明確表示,在特定個案中,如果直接事實證據充足,只有依賴市場支配地位才能實施的行為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且損害效果明顯,準確界定相關市場條件不足或非常困難,可以不界定相關市場,直接認定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實施了壟斷行為。

  「《反壟斷指南》在當前時點公布,體現了監管治理平臺經濟的決心,改變了之前在無法確定平臺經濟市場支配地位情況下,難查處、難認定的情況。」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嚴哲瑀表示,但對於利用算法、技術手段等方式實施的隱蔽違法行為,如何有效取證,還是擺在監管面前的難題。

  「從描述上看,好像可以很容易對平臺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作出認定,但實際上不容易。一方面,規模經濟本身就是平臺經濟的重要特徵,不同行業的最優市場結構不同,同行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最優市場結構也不同,所以不能單純從市場結構角度來考慮監管問題。只能說,如果已獲得競爭優勢的企業作出了阻礙模式創新、延緩技術升級、降低資源配置效率的行為,監管就要進行嚴格限制。」胡麒牧表示,另一方面,作為一種新業態,平臺經濟還在擴容中,多維度指標量化也沒有現成的參照系,需要針對市場實際運行情況設定,這也會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儘管美團回應是定位問答,但是大數據殺熟再一次成為熱門議題。為什麼這多年過去了,大數據殺熟屢禁不絕?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 01 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 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
  • 用法治遏制大數據「殺熟」
    對於大數據「殺熟」,應當抓住消費者權益這個關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治理,進一步釐清個人數據的所有權和應用範圍,切實提高相關行為的違法成本    同一平臺、同一時段、同款貨品,下單價格竟有較大差別,更令人費解的是,多付費者還是平臺的熟客。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事實上,在國內,從滴滴到美團、攜程早年都曾經被曝出過大數據殺熟,2018年3月,一位微博網友發現,在使用滴滴打車時,同樣出發點,同樣目的地,在同樣的時間裡,使用不同的手機時,價格竟然相差七八塊錢。
  • 10月1日起大數據殺熟明令禁止 但如何知道被殺熟很難
    規定明確了,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遊者合法權益。但消費者如何獲知自己被殺熟?缺乏監控的市場總是會讓很多人鑽空子,大家都知道,大數據的分析是不對外公開的,系統通過內部分析自動為用戶適配相應消費服務或產品。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在以往遭遇「大數據殺熟」時,因為取證困難,以及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戶面臨維權難的問題。業界人士表示,網際網路平臺之所以有底氣利用「大數據殺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實現了市場壟斷,對用戶數據形成壟斷。僅僅依靠法令無法在根源上杜絕殺熟情況再次出現,需要對平臺數據進行監管。
  • 大數據殺熟,網際網路巨頭的「割韭」盛宴
    畢竟這不是外賣一個行業的現象,在出行、電商、酒旅等行業普遍存在,背後是一場觸目驚心的殺熟盛宴。壹先來看啥叫大數據殺熟,就是「同一時間、地點、商品、平臺前提下」,兩個帳號下單價格完全不同。大家舉一反三,往出行、酒旅、電商領域看去,哪裡能少了殺熟:2018年10月,知名作家王小山曝光飛豬大數據殺熟,稱自己是飛豬老用戶,訂票頻繁,但在預訂從利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票時,發現同一航班別的平臺賣2500元,飛豬卻售3211元。
  • 買機票訂酒店被「大數據殺熟」?文旅部出手整治
    曹一 作(新華社發)「被大數據狠狠『宰』了一刀」隨著在線旅遊平臺的普及,「機票價格越搜越貴、酒店起價越看越高」已經不是新鮮事,「大數據殺熟」也成為消費者普遍熱議的話題。去年暑期,家住北京的周女士準備帶家人到海南旅行。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天眼妹還從《中國質量萬裡行》了解到,2018年鬧得最火的時候,滴滴、攜程、美團、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不過當時所有提供服務的公司都沒有承認。
  •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殺熟行為明令禁止是怎麼回事?
    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經營者運用大數據收集消費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費偏好、消費習慣、收入水平等信息,將同一商品或服務以不同的價格賣給不同的消費者從而獲取更多消費者剩餘的行為。
  • 「大數據殺熟」翻車!網際網路巨頭因為4塊錢,損失了400億
    「大數據殺熟」並不是一個新話題。最近,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再次因為「殺熟」外賣會員翻車。把美團送上熱搜的,是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用親身經歷詳細說明了被美團「殺熟」的過程。
  • 外賣平臺涉嫌大數據殺熟,處理不能「自說自話」
    對於涉嫌大數據殺熟的行為,司法該如何有效介入?作為監管部門和服務提供單位,應各自承擔起怎樣的責任?上述問題,必須在平臺發展運營的過程加以解決。倘若失去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和保護,也就難以建立起人們的安全感,間接失去了公平互信的市場。<br/><br/>  事發之後,平臺方迅速回應用戶關切值得肯定,但不能就此戛然,第三方調查取證,汲取教訓並提升產品和服務水平,才是題中應有之義。
  • 美團壟斷的雙刃劍:大數據殺熟讓人心寒
    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 美團真正的VIP只有新用戶,大數據「精準殺熟」?
    面對如今大數據盛行的網際網路時代,面對無孔不入的精準營銷,勤勤懇懇的打工人不知在何時就成了某一茬韭菜。美團被曝「殺熟」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爆火,作者有圖有真相的展示了: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和非會員差別定價
    大數據殺熟又雙叒叕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議話題,撩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又被當成韭菜割了!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網際網路平臺屢現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也有另一種解釋是,大數據「割」的都是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消費者小宇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時代財經,「我點外賣1分鐘,另一個人點外賣比價花了10分鐘,大數據肯定『殺』我。」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大數據殺熟|美團|...
    這什麼情況,買碗飯,還被殺熟了??夾生的我不配吃飯嗎?之後,美團也就殺熟這件事也給出了回應:美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其實美團的大數據殺熟,之前也被浙江省消保委點名過。十月份,浙江省消保委點名了美團、飛豬等網絡訂房平臺存在退訂難、大數據「殺熟」、實際情況與宣傳不符、承諾優惠不兌現等情況。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美團會員真的把用戶當韭菜?
    大數據殺熟其實不是新鮮事了,只不過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了熱議,大數據殺熟才再一次被人們所提及,這篇網絡爆文的作者表示在支付15元開通美團VIP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由原來的2元上漲到6元,然後再降到4元,諸多網友表示本以為薅了羊毛,其實自己才是那隻被薅的羊。
  • 天貓超市回應:絕對沒有大數據殺熟!
    本鴨也是充值了各種會員,最近剛好天貓超市做活動,購買了一堆零食,美滋滋付完款後才發現有網友爆料稱,天貓超市88VIP殺熟,會員價格比普通用戶高。網友所提到的88VIP是淘寶推出的會員,開通會員後可以享受多種優惠,比如免費優酷會員、餓了麼會員等。
  • 美團不是個例,大數據「殺熟」饒過誰?
    在這件事情爆出之後,美團方面給出了回應,配送費的差別跟會員的身份是沒有關係的,只不過是因為美團的定位系統是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的,如果真實下單的話,配送費是會有改變的。換句話來解釋,那就是「我們不存在殺熟」的行為!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團的解釋真的有些蒼白無力!
  • 大數據「殺熟」,黃金周機票越刷越貴?!10月1日起明令禁止!
    經常使用某個APP卻發現自己預訂酒店機票的價格比「新手」貴、給商家的差評無法顯示……近日,國家文旅部發布《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上述現象均作出了具體規定,利用大數據「殺熟」等行為被明令禁止。據悉,《規定》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