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壟斷的雙刃劍:大數據殺熟讓人心寒

2020-12-22 靈貓財經

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該作者表示自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點相同商家的外賣竟然配送費有4元的差距,原因是一個帳號是會員,另一個帳號是非會員,但並不是我們正常想像中說會員會更加便宜,反而是開通會員的帳號支付的配送費更高。

這就讓該用戶十分氣憤,明明自己開了會員成了更具有「粘性」的用戶,為何反而成了被「價格歧視」的一方?該事件的發生也引起了一眾圍觀群眾的聲援,不少用戶也發布信息表示自己測試也遇到了這種情況,要向美團外賣討個說法。

美團外賣方對此也進行了回復,表示「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但這一解釋似乎並沒有得到用戶的認可,而且這一現象也直接導致部分投資者對美團外賣失望,此事發酵後的第二天美團股價大跌3%,逾400億市值蒸發。

多邊平臺的天平失衡,美團外賣陷入盈利焦慮

造成如此嚴重後果的原因在於美團外賣破壞了一個平臺多邊價值賦能的均衡。MIT斯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施馬倫塞在《撮合者:多邊平臺的新經濟》中探討過成功的多邊平臺企業特徵:具備平臺集群效應,能夠對雙邊夥伴、用戶產生價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臺分工能夠有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保證各方從中有利可圖。

然而這次事件使得多邊平臺的用戶方覺得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自己被企業當「韭菜」割了,這也就意味著多邊平臺的一邊失衡,平臺的生態天平不穩,打破了平臺均衡性的發展規律。自然會引起投資方的注意,平臺的商業價值就會打折扣。

很多用戶也有疑問,為何美團外賣會做這樣的「價格歧視」或者說「差異性定價」?明明如今財報都在盈利,為何還會出現這種情況?

美團外賣能存在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一種原因是技術真的不過關,產生了聲明中那種運費差異,是一種技術力差的體現,另一種則可能是盈利焦慮,原因在於美團看似一片大好的財報形式中,第三季度的外賣業務營收卻下降了。

根據美團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外賣業務的經營利潤為12.5億元,而第三季度雖然看似財報形式一片大好,但外賣業務的淨利潤下降了接近5億元,只有7.6億元,這也表明從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之間,美團外賣的營收能力在下滑。

所以僅對於外賣業務的盈利能力這一點來說,美團外賣從今年Q2到Q3之間屬於下滑趨勢,這也就可能使得美團外賣所收到的盈利壓力增大,需要更加費盡心思的在外賣盈利問題上做文章。

壟斷地位的雙刃劍:數據要有深度也要有溫度

我國反壟斷法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而根據Trustdata 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美團外賣的市場交易份額達到了 67.3%,可以說美團外賣在外賣領域已經是壟斷地位。

而原本這些都是處於法律意義上或者經濟意義上的壟斷,而如今這種壟斷越來越貼近用戶層面上的壟斷。在經濟學中,有關壟斷的層面劃分裡,第一個層面是日常用戶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的壟斷,而後才是經濟學上的市場支配地位、法律學上的壟斷等。

除了此次的「大數據殺熟」事件外,美團外賣的壟斷影響在今年屢見不鮮。

在今年4月份疫情問題嚴峻的時候,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官微發文《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要求美團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以便餐企承接來自更多平臺的外賣訂單。

其中在交涉函中明確指出在疫情期間,美團外賣依舊堅持採取排除公平競爭的獨家條款,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廣東省餐飲服務協會指出,這既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關於禁止排除競爭的相關規定、以及4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反壟斷執法的公告》要求,也有違美團的公眾形象、極大地傷害了廣大餐飲企業的感情。

可以說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的美團外賣享受了壟斷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同時,過於壟斷的地位也容易滋生出驕傲自滿的情緒,也更容易犯一些低級錯誤,這次的事件可能就是一次教訓。

而且就在今年10月份,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一則《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其中重點強調要整治在線旅遊平臺不合理低價遊、「大數據殺熟」等不良經營行為。而美團外賣此事引起如此大的風波,就有可能引來監管的檢查,也可能因此進一步衍生出對外賣領域「大數據殺熟」的立法規範,那麼這將會對美團外賣的口碑再打擊一次。

除此之外,這次事件後,可能還會造成美團外賣用戶的流失,因為除了運費問題外,減免力度的問題也是此次爆發出的潛在問題之一。

從該作者的截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僅僅是配送費的問題,更需要關注的是非會員的用戶在減免力度上也更勝一籌,該店鋪顯示對非會員減免力度為「滿30減免3,滿50減5」以此類推,而對會員帳號則是「滿30減2,滿50減3」。

如果說配送費問題可以用美團外賣公告中的地址錯誤做出相應的解釋,那麼減免力度問題的辯解就顯得十分蒼白無力。這種直接的利益問題很可能造成用戶的流失。

就像劉松博老師說的那樣:數據挖掘要有深度,而數據運用一定要有溫度。美團外賣此次口碑受損只是一部分,如果只顧深度而不顧溫度的發展下去,未來面對的風險只會更大。

相關焦點

  • 美團真正的VIP只有新用戶,大數據「精準殺熟」?
    面對如今大數據盛行的網際網路時代,面對無孔不入的精準營銷,勤勤懇懇的打工人不知在何時就成了某一茬韭菜。經歷了淘寶殺熟、機票殺熟、酒店殺熟……現在遇到外賣殺熟,大家已經見怪不驚了,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負面倒是被用得挺好。而對於美團的如此回應,網友似乎並不買帳,而是爆出更多的「殺熟」經歷。賺得盆滿缽滿的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美團餐飲外賣佣金收入全年約為496.5億元,同比增長39%,抽傭率12.64%。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在以往遭遇「大數據殺熟」時,因為取證困難,以及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戶面臨維權難的問題。業界人士表示,網際網路平臺之所以有底氣利用「大數據殺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實現了市場壟斷,對用戶數據形成壟斷。僅僅依靠法令無法在根源上杜絕殺熟情況再次出現,需要對平臺數據進行監管。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大數據殺熟|美團|...
    之後,美團也就殺熟這件事也給出了回應:美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我們沒殺熟,只是定位有緩存。但是,評論區的網友們也不甘示弱。每次出差打開美團,都會自動問我:是不是定位到新地址,難道這個功能是假的??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網際網路平臺屢現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也有另一種解釋是,大數據「割」的都是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消費者小宇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時代財經,「我點外賣1分鐘,另一個人點外賣比價花了10分鐘,大數據肯定『殺』我。」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對於美團外賣的回應,是定位緩存還是大數據殺熟,網友討論不一。一部分網友認為,手機定位會有延遲,緩存在很多場景會出現,因此配送費出現誤差是正常現象。另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此種說法無法說通,是將責任甩鍋給定位系統。大數據殺熟,美團常態化?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為何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高?」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
  • 美團外賣:商家被「吸血」,用戶被殺熟
    億萬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的說明與官方回應當然不能買帳,美團外賣不能甩鍋給技術,這明擺著是大數據殺熟。經歷了淘寶殺熟、機票殺熟、酒店殺熟……現在遇到外賣殺熟,大家已經見怪不驚了: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負面倒是被用得挺好,殺熟,殺一切。 如果大數據殺熟成了美團這樣的平臺公司慣用手段,那會員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 順義小夥:美團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網友不買帳
    ——後院活動部@厚財經O2O一直很火,王興旗下的美團尤其火。它的APP海報裡顯示該平臺口號, 「美團APP幹啥都省錢」,「美團優選,水果蔬菜、零食蛋奶,天天1元搶秒殺,次日達」,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外賣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負面新聞卻不得不讓人深思。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數據殺熟」事件。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和非會員差別定價
    大數據殺熟又雙叒叕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議話題,撩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又被當成韭菜割了!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美團會員真的把用戶當韭菜?
    大數據殺熟其實不是新鮮事了,只不過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了熱議,大數據殺熟才再一次被人們所提及,這篇網絡爆文的作者表示在支付15元開通美團VIP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由原來的2元上漲到6元,然後再降到4元,諸多網友表示本以為薅了羊毛,其實自己才是那隻被薅的羊。
  • 美團「殺熟」風波背後:失控的輿論與被迷失的公關
    尤其是大數據已經深入各行各業的今天,人們在享受到大數據便捷性的同時,也會對科技公司手中的大數據產生一種不安全感,不喜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無力感,故而會對大數據殺熟這件事非常敏感。當用戶的大數據質疑「乾柴」碰上大數據殺熟的「火焰」,即便只是一個小火星可能也逐漸演變成燎原之勢。碰上了那就跟著聲討,每個人都不想被其他人當成傻瓜。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這本質是一種應付式的軟體bug論,沒有給出一個讓人信服的商業邏輯層面的原因。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美團把鍋踢給了定位緩存,其實是踢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按照這個邏輯,美團應該立馬整頓,把歷史問題糾正清楚,該還用戶的配送費,都還上。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
  • 美團外賣會員事件背後,大數據殺熟正在不斷進化
    來源:微博究其原因,其實大部分用戶早已經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大數據殺熟見怪不怪。而這次事件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和以前的熟客直接漲價比起來,通過配送費殺熟的手段更為隱蔽,更加不令人察覺。讓用戶覺察不到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才是一次成功的殺熟。
  • 「大數據殺熟」翻車!網際網路巨頭因為4塊錢,損失了400億
    「大數據殺熟」並不是一個新話題。最近,網際網路巨頭美團再次因為「殺熟」外賣會員翻車。把美團送上熱搜的,是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中,作者用親身經歷詳細說明了被美團「殺熟」的過程。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天眼妹還從《中國質量萬裡行》了解到,2018年鬧得最火的時候,滴滴、攜程、美團、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不過當時所有提供服務的公司都沒有承認。
  • 大數據殺熟,網際網路巨頭的「割韭」盛宴
    來源:投資家123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李曉大數據殺熟,愈演愈烈。12月15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花錢買了會員後,配送費竟然比之前漲了3倍...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幾元配送費差距,在平臺那裡可是每天大幾千萬的波動。誰是韭菜,一目了然。但必須說明一點,大數據時代到處皆是壟斷巨頭,僅針對美團一家肯定是有失偏頗的。
  • 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原標題: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不少網友反映美團還有其他大數據殺熟在美團回應的新聞下面,有網友反映,同一個電競酒店訂單,都是非會員,一名女網友帳號顯示268元,而她男朋友帳號是248元。   為了誘導用戶購買會員,使用會員權限,美團外賣的會員費價格也不一樣,有用戶反映,自己使用兩個不同手機登錄同一個美團帳號,在同一時段開通會員時價格不同。一個需要15元開通,另一個則需要2.99元開通。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那麼,為美團業績添磚加瓦的會員們,真的是被收割的一批人嗎?深燃帶你一探究竟。美團喜新厭舊?這件事情中,網友對美團的不滿頗有些「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委屈意味。有網友稱,「半年不用美團,會員月費只收3元,連續用美團會員,只給優惠3元」。也有用戶指出,一個辦公室裡,同事之間餓了麼的百億補貼力度也不盡相同,有用戶反映,下單越多,補貼越少,但是停兩周之後,補貼力度又會變大。網友們將這種「差別對待」稱為「殺熟」,具體表現是平臺「對新用戶比對老用戶更好」。
  • 美團,只是大數據殺熟的冰山一角,網友: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
    網際網路殺熟引起國民瘋狂討論,美團也被全網痛罵,美團短短一夜之間市值更是蒸發了340億。美團首次回應,是定位問題美團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官方回應說:表示歉意,不存在大數據殺熟,配送費的不同跟開通會員是否沒有關係,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的,產品和技術已經成立專門團隊進行修復。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網友的熱議。儘管美團回應是定位問答,但是大數據殺熟再一次成為熱門議題。為什麼這多年過去了,大數據殺熟屢禁不絕?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