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該作者表示自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點相同商家的外賣竟然配送費有4元的差距,原因是一個帳號是會員,另一個帳號是非會員,但並不是我們正常想像中說會員會更加便宜,反而是開通會員的帳號支付的配送費更高。
這就讓該用戶十分氣憤,明明自己開了會員成了更具有「粘性」的用戶,為何反而成了被「價格歧視」的一方?該事件的發生也引起了一眾圍觀群眾的聲援,不少用戶也發布信息表示自己測試也遇到了這種情況,要向美團外賣討個說法。
美團外賣方對此也進行了回復,表示「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用戶實際下單的配送費,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準確計算,不受影響。」
但這一解釋似乎並沒有得到用戶的認可,而且這一現象也直接導致部分投資者對美團外賣失望,此事發酵後的第二天美團股價大跌3%,逾400億市值蒸發。
多邊平臺的天平失衡,美團外賣陷入盈利焦慮
造成如此嚴重後果的原因在於美團外賣破壞了一個平臺多邊價值賦能的均衡。MIT斯隆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施馬倫塞在《撮合者:多邊平臺的新經濟》中探討過成功的多邊平臺企業特徵:具備平臺集群效應,能夠對雙邊夥伴、用戶產生價值和吸引力,形成符合定位的平臺分工能夠有合理的利潤分配機制,保證各方從中有利可圖。
然而這次事件使得多邊平臺的用戶方覺得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自己被企業當「韭菜」割了,這也就意味著多邊平臺的一邊失衡,平臺的生態天平不穩,打破了平臺均衡性的發展規律。自然會引起投資方的注意,平臺的商業價值就會打折扣。
很多用戶也有疑問,為何美團外賣會做這樣的「價格歧視」或者說「差異性定價」?明明如今財報都在盈利,為何還會出現這種情況?
美團外賣能存在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一種原因是技術真的不過關,產生了聲明中那種運費差異,是一種技術力差的體現,另一種則可能是盈利焦慮,原因在於美團看似一片大好的財報形式中,第三季度的外賣業務營收卻下降了。
根據美團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美團外賣業務的經營利潤為12.5億元,而第三季度雖然看似財報形式一片大好,但外賣業務的淨利潤下降了接近5億元,只有7.6億元,這也表明從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之間,美團外賣的營收能力在下滑。
所以僅對於外賣業務的盈利能力這一點來說,美團外賣從今年Q2到Q3之間屬於下滑趨勢,這也就可能使得美團外賣所收到的盈利壓力增大,需要更加費盡心思的在外賣盈利問題上做文章。
壟斷地位的雙刃劍:數據要有深度也要有溫度
我國反壟斷法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而根據Trustdata 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美團外賣的市場交易份額達到了 67.3%,可以說美團外賣在外賣領域已經是壟斷地位。
而原本這些都是處於法律意義上或者經濟意義上的壟斷,而如今這種壟斷越來越貼近用戶層面上的壟斷。在經濟學中,有關壟斷的層面劃分裡,第一個層面是日常用戶生活中就能感受到的壟斷,而後才是經濟學上的市場支配地位、法律學上的壟斷等。
除了此次的「大數據殺熟」事件外,美團外賣的壟斷影響在今年屢見不鮮。
在今年4月份疫情問題嚴峻的時候,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官微發文《廣東餐飲行業致美團外賣聯名交涉函》,要求美團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以便餐企承接來自更多平臺的外賣訂單。
其中在交涉函中明確指出在疫情期間,美團外賣依舊堅持採取排除公平競爭的獨家條款,否則就強制註銷、下架門店。廣東省餐飲服務協會指出,這既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關於禁止排除競爭的相關規定、以及4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反壟斷執法的公告》要求,也有違美團的公眾形象、極大地傷害了廣大餐飲企業的感情。
可以說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的美團外賣享受了壟斷帶來的經濟效益,但同時,過於壟斷的地位也容易滋生出驕傲自滿的情緒,也更容易犯一些低級錯誤,這次的事件可能就是一次教訓。
而且就在今年10月份,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一則《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其中重點強調要整治在線旅遊平臺不合理低價遊、「大數據殺熟」等不良經營行為。而美團外賣此事引起如此大的風波,就有可能引來監管的檢查,也可能因此進一步衍生出對外賣領域「大數據殺熟」的立法規範,那麼這將會對美團外賣的口碑再打擊一次。
除此之外,這次事件後,可能還會造成美團外賣用戶的流失,因為除了運費問題外,減免力度的問題也是此次爆發出的潛在問題之一。
從該作者的截圖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僅僅是配送費的問題,更需要關注的是非會員的用戶在減免力度上也更勝一籌,該店鋪顯示對非會員減免力度為「滿30減免3,滿50減5」以此類推,而對會員帳號則是「滿30減2,滿50減3」。
如果說配送費問題可以用美團外賣公告中的地址錯誤做出相應的解釋,那麼減免力度問題的辯解就顯得十分蒼白無力。這種直接的利益問題很可能造成用戶的流失。
就像劉松博老師說的那樣:數據挖掘要有深度,而數據運用一定要有溫度。美團外賣此次口碑受損只是一部分,如果只顧深度而不顧溫度的發展下去,未來面對的風險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