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2020-12-21 深燃財經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魏婕 唐亞華

編輯 | 黎明

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刷屏,該文作者基於自己點外賣的經歷發現,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文章中稱,本以為開通外賣會員會省錢,但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一時間,買了美團會員的打工人覺得感情受到了傷害,在微博、知乎、黑貓投訴、朋友圈裡發出了聲淚俱下的「控訴」:「價格歧視」、「割會員韭菜」、「吃相難看」......網友們仿佛上足了彈藥,齊齊瞄準美團打去。同時,#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迅速登上當日微博熱搜榜第五名,截至發稿,該話題下已有5.7億閱讀,形成4.4萬討論

之後,美團外賣方面發聲明回應稱,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了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了偏差,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在實際下單時,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計算,不受影響。

來源 / 美團

在此次事件中,從法律角度其實並不好界定美團存在殺熟現象。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向深燃分析稱,因為美團的會員權益只承諾了紅包優惠,並沒有約定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低,所以沒辦法判定美團是否違約。

不過,因為網友將#美團殺熟會員#推向了風口浪尖,而此事又恰好置於平臺經濟反壟斷的討論熱度當中,同時,美團近年來力推會員服務,幫助其餐飲訂單量實現節節攀升,此事引起了人們的爭相討論。

那麼,為美團業績添磚加瓦的會員們,真的是被收割的一批人嗎?深燃帶你一探究竟。

美團喜新厭舊?

這件事情中,網友對美團的不滿頗有些「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委屈意味。他們以這個話題為根據地,控訴了美團對老會員的差別對待:配送費更高、同一家店吃兩三回就漲價、開通了會員反而滿減金額減少,甚至續個會員費都感受到了美團的「喜新厭舊」。而且,不僅僅是美團有這種情況,餓了麼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來源 / 微博截圖

「我在餓了麼經常點西貝的雞腿飯(29.9元) ,我點了三四次之後,餓了麼上的這款飯默默變成了39.9元,然後我就改用美團點(美團依然29.9元),過了一個多月後(這期間沒在餓了麼上買),餓了麼上的這款雞腿飯又降為29.9 ……」,一名微博網友講述了自己在美團和餓了麼兩個平臺反覆橫跳,避開「被漲價」的經歷。

這位網友的講述引來一片附和,「之前一直以為是店家漲價了,後來換著用另一個軟體點,發現還是原價」、「原來不是外賣漲價了,而是我吃的次數多了專門為我漲的價」。

來源 / 微博截圖

美團外賣用戶薇薇發現,「同一家店,同一個商品,昨天22元,今天變30多元」,商家給她發來了截圖,說商家那邊顯示還是20多元。薇薇推斷,商家設定的滿減在不同用戶手裡都是不一樣的,並不是所有用戶都顯示商家所設定的滿減優惠價格。

此外,會員續費也體現出較大的差異。有網友稱,「半年不用美團,會員月費只收3元,連續用美團會員,只給優惠3元」。

也有用戶指出,一個辦公室裡,同事之間餓了麼的百億補貼力度也不盡相同,有用戶反映,下單越多,補貼越少,但是停兩周之後,補貼力度又會變大。

網友們將這種「差別對待」稱為「殺熟」,具體表現是平臺「對新用戶比對老用戶更好」。這裡的「新用戶」不僅僅是指新註冊的用戶,更多的是指停止使用一段時間又回歸的用戶。

發現了這一「秘密」的網友,為了避免「被漲價」,總結出了應對攻略——在A平臺點兩三次後,就跳到B平臺,在不用A平臺的期間,A平臺會推優惠券,這時候再跳回到A平臺。為了一直享受到低價續費,他們也不會在一個平臺連著續費,而是會在A平臺的會員到期後,「冷落」A平臺一段時間,選擇B平臺,等「回歸」A平臺時又能享受到低價開會員的「關愛」。

美團的聲明中稱,在知曉該問題後,美團外賣聯繫了上述發文的用戶,並赴現場調查。但該用戶在12月17日向自媒體《財經故事薈》表示,這份聲明沒有解答他的疑問。定位緩存僅能勉強解釋12月9日的配送費差異,但實際上,他在12月11日又試著點了一次,依然存在配送費差額,他當場向美團工作人員提出了疑問,但美團方面稱,絕對不會針對會員進行大數據殺熟

美團到底「殺熟」了沒有?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告訴深燃:「這類型爭議要以籤約為準,如約定籤約戶比非籤約戶優惠而事實上不優惠,則違約,如無約定,就不能認定違約。」

事實上,美團的會員權益只承諾了紅包優惠,並沒有約定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低,所以也就沒辦法判定美團屬於違約。

你可以從商業道德上譴責這種行為,但從商業邏輯上來講其實是沒問題的」,某外賣平臺前員工任風從外賣平臺的運營邏輯對深燃分析稱,平臺之前低價推廣是有成本的,當這個平臺市場份額較高、覺得用戶習慣差不多養成了的時候,會重新拿回定價權,彌補之前低價推廣的成本。「多快好省,又便宜、產品和服務又好是很難兼容的。」

」在提及新零售的千人千面時大家都那麼憧憬,怎麼真正落實的時候又開始排斥?「任風說,從他的視角來看,外賣平臺根據不同用戶的消費能力、習慣,推送不同的優惠券,本身是大數據分析能力的體現。從全盤的服務能力來看,漸漸減少對固有會員的補貼,用省下來的錢既能拉來更多的新用戶、做大規模,也能讓平臺有能力做一些普惠性的服務提升,比如優化推薦界面等,這是對新老會員都有好處的事情。

但是,這種對老用戶減少補貼、對新用戶加大補貼的行為,很容易讓大眾覺得,平臺是前期討好用戶,一旦用戶成為忠實用戶(購買會員),平臺就開始「收割」。

來源 / Pexels

在此次事件中,「價格歧視」也是用戶頻頻提及的一個詞。不過,這其實是一個產業經濟學的概念。歧視性定價法亦稱「差別定價法」,指的是企業依據顧客特徵、銷售時間、銷售地點和產品形式等細分市場,就相同或相似產品給予不同顧客不同價格的定價方法,屬於需求導向定價。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向深燃表示,價格歧視是一個中性的經濟學概念。市場中總會存在價格敏感人群和價格不敏感人群,平臺通過算法將用戶加以細分,通過給新用戶更多的優惠,讓一部分價格敏感的人群也能享受到服務,放到整個市場來看,能擴大整個社會的交易規模,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要注意的是,在近期公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第十七條,特別提到了「差別待遇」。指南認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可能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實施差別待遇,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不過指南中提到,分析是否構成差別待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基於大數據和算法,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慣等,交易價格存在差異,新老交易人存在交易價格差異等。而針對新用戶的首次交易開展的優惠活動,屬於正當地實施差別待遇的理由。

換言之,反壟斷指南對於平臺存在新老用戶交易價格差異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聖指出,那些真正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傷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才屬於價格欺詐、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美團會員制,到底在賺誰的錢?

此次大眾的爭議和不滿來源於美團會員,那深燃就藉此機會拆解一下美團會員制的運轉邏輯。

深燃對比了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會員權益,發現二者幾乎是一樣的。美團會員主要包括了三項特權:一、每月享6張5元紅包 ,可與折扣/滿減同享;二、依據商家設定不同,5元紅包可以兌換店鋪更大數額的紅包,最高為10元;三、低價買更多紅包。

其中,在對於配送費的規則上,《美團會員規則》顯示,美團會員暫無免配送費優惠政策,配送費按商家定價收取。餓了麼同樣顯示,沒有減免配送費的優惠活動,但是可以在手機淘寶外賣購買會員卡,在手淘外賣下單可減免配送費。

事實上,據多名商家講述,美團給會員提供的紅包,大部分由商家來承擔。商家龍巖告訴深燃,在美團上開店,最大的問題就是費用高,一單外賣毛利只有20%。「用戶使用的3元以內的紅包基本由我們承擔,6元、10元的可以跟平臺申請一部分,可能會按4:6或3:7來跟平臺分擔。但我們出的是大部分。「

據他介紹,美團收取的費用包括推廣費、佣金、配送費。推廣費按點擊付費,一次點擊約1.8元-2.2元;配送費2公裡以內3元,超過2公裡3元以上不等;另外是美團收取的佣金20%,佣金按照訂單總額算,而不是實付款。商家可以選擇用戶是否可以使用紅包,但如果拒絕用紅包,平臺給的曝光就少。

他舉例,如果有人點了一份30元的外賣,美團會扣除推廣費2元、佣金6元、配送費3元,如果用戶再用一個6元紅包,商家實際到手的錢為13元。「用戶實付款在30元以內的算小單,超過30元的算大單,小單通常是剛夠本或者虧錢的,大單能賺點錢。」

「商家在美團上生存挺辛苦的,但沒辦法,我們離不開人家。好多費用都轉嫁到商家身上了,平臺穩賺不賠,根據單量來看,我們有賺有賠,人家吃肉,我們喝點湯。我們也用餓了麼,但它上面騎手少,單量也少。」龍巖說。

另一位商家宇飛也反饋,滿減和紅包費用是由商家承擔,偶爾平臺會有補貼,但比較少。「現在吃虧的就是我們,賣一份25塊錢的面,如果收到12元-13元,能略有盈利,但我們經常到手不到10塊錢,這樣就完全是虧的,所以我們不太願意做外賣,更願意顧客堂食,還堅持掛在美團上就是為了讓更多顧客知道我們店。」

來源 / 微博@美團

美團作為平臺,能夠商家、客戶、騎手三頭通吃」,美團一名騎手雲陽告訴深燃,美團會收取客戶的會員費,這是一吃;然後美團會把優惠券轉嫁到商家頭上,這是二吃;同時會員還享受限時達服務,又要求配送員準時送達會員客戶的訂單,如果沒有準時送達,還會對騎手罰款,這是三吃。

深燃就補貼來源、會員制等相關問題向美團方面提問,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美團近年來力推會員服務,此舉首先是為了提高用戶活躍度、復購率、留存率,這也是電商行業的通用規則。對用戶來說,會員服務能給忠實用戶帶來更多的利益。對美團而言,良好的會員體系會刺激用戶積極性,讓用戶更忠於平臺,而且用戶在滿足自身消費的同時能給平臺帶來收益。

美團在財報中指出,通過餐飲外賣會員計劃,進一步加大對目標消費者群體的補貼分配比例。因此,餐飲外賣業務的訂單量於2020年第二季度實現正向同比增長,餐飲外賣日均交易筆數同比增長6.9%至24.5百萬筆。

會員制是今年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都在重點推進的業務,從財務數據上來看,會員制似乎對平臺的增長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圍繞外賣會員的爭議也不少。從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或許對於用戶而言,他們真正關心的,不僅是外賣是否漲價了,還有他們是否得到了平等的對待

*題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龍巖、宇飛、雲陽、任風、薇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大數據殺熟|美團|...
    這什麼情況,買碗飯,還被殺熟了??夾生的我不配吃飯嗎?之後,美團也就殺熟這件事也給出了回應:美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我們沒殺熟,只是定位有緩存。但是,評論區的網友們也不甘示弱。每次出差打開美團,都會自動問我:是不是定位到新地址,難道這個功能是假的??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大數據殺熟」這次讓美團佔上了熱搜。而在網絡上,此事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當日熱搜第一位,截至19日16時,話題總計閱讀量近7億,產生了5萬多的討論量,很多網友還在評論中反映自身在美團上遭遇的各種「大數據殺熟」現象,除了外賣,還有訂酒店、訂機票等等。據此前媒體報導,面對用戶對「大數據殺熟」的質疑,美團甚至直接甩鍋商家,「針對您提供的訂單顯示,我們系統檢測後確認是商家修改的價格。」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網際網路平臺屢現大數據殺熟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也有另一種解釋是,大數據「割」的都是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群。消費者小宇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時代財經,「我點外賣1分鐘,另一個人點外賣比價花了10分鐘,大數據肯定『殺』我。」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美團會員真的把用戶當韭菜?
    大數據殺熟其實不是新鮮事了,只不過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了熱議,大數據殺熟才再一次被人們所提及,這篇網絡爆文的作者表示在支付15元開通美團VIP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由原來的2元上漲到6元,然後再降到4元,諸多網友表示本以為薅了羊毛,其實自己才是那隻被薅的羊。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其實一直以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都是消費者們非常深惡痛絕的行為,據悉,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中,「大數據殺熟普遍」排在十大熱點話題第三位。天眼妹還從《中國質量萬裡行》了解到,2018年鬧得最火的時候,滴滴、攜程、美團、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不過當時所有提供服務的公司都沒有承認。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指出:美團把鍋踢給了定位緩存,其實是踢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按照這個邏輯,美團應該立馬整頓,把歷史問題糾正清楚,該還用戶的配送費,都還上。否則,它仍然是揩用戶的油,跟利用大數據殺熟,沒啥本質區別。大數據殺熟或已成為不少平臺的隱性商業模式大數據殺熟基本上已經不是新聞了,沒有大數據殺熟才是新聞。
  • 美團外賣會員事件背後,大數據殺熟正在不斷進化
    12月17日,美團外賣被自媒體曝光「殺熟」外賣會員的一篇文章在網上刷屏,根據該文章描述,花錢開了外賣會員以後配送費反而變得更貴了。來源:微博究其原因,其實大部分用戶早已經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大數據殺熟見怪不怪。而這次事件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和以前的熟客直接漲價比起來,通過配送費殺熟的手段更為隱蔽,更加不令人察覺。讓用戶覺察不到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才是一次成功的殺熟。
  • 美團壟斷的雙刃劍:大數據殺熟讓人心寒
    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 美團真正的VIP只有新用戶,大數據「精準殺熟」?
    面對如今大數據盛行的網際網路時代,面對無孔不入的精準營銷,勤勤懇懇的打工人不知在何時就成了某一茬韭菜。美團被曝「殺熟」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爆火,作者有圖有真相的展示了: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 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原標題: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不少網友反映美團還有其他大數據殺熟在美團回應的新聞下面,有網友反映,同一個電競酒店訂單,都是非會員,一名女網友帳號顯示268元,而她男朋友帳號是248元。   為了誘導用戶購買會員,使用會員權限,美團外賣的會員費價格也不一樣,有用戶反映,自己使用兩個不同手機登錄同一個美團帳號,在同一時段開通會員時價格不同。一個需要15元開通,另一個則需要2.99元開通。
  • 順義小夥:美團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網友不買帳
    ——後院活動部@厚財經O2O一直很火,王興旗下的美團尤其火。它的APP海報裡顯示該平臺口號, 「美團APP幹啥都省錢」,「美團優選,水果蔬菜、零食蛋奶,天天1元搶秒殺,次日達」,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外賣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負面新聞卻不得不讓人深思。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數據殺熟」事件。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網友的熱議。儘管美團回應是定位問答,但是大數據殺熟再一次成為熱門議題。為什麼這多年過去了,大數據殺熟屢禁不絕?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
  • 美團,只是大數據殺熟的冰山一角,網友:那不是韭菜,那是日子
    網際網路殺熟引起國民瘋狂討論,美團也被全網痛罵,美團短短一夜之間市值更是蒸發了340億。美團首次回應,是定位問題美團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官方回應說:表示歉意,不存在大數據殺熟,配送費的不同跟開通會員是否沒有關係,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的,產品和技術已經成立專門團隊進行修復。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對於美團外賣的回應,是定位緩存還是大數據殺熟,網友討論不一。一部分網友認為,手機定位會有延遲,緩存在很多場景會出現,因此配送費出現誤差是正常現象。另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此種說法無法說通,是將責任甩鍋給定位系統。大數據殺熟,美團常態化?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和非會員差別定價
    大數據殺熟又雙叒叕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議話題,撩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又被當成韭菜割了!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為何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高?」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
  • 美團涉「大數據殺熟」被質疑:你以為你在薅羊毛 但你才是被薅的羊
    「大數據殺熟」是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也是網際網路巨頭們人盡皆知的秘密,不僅針對於外賣,網購、打車、定酒店等多種業務都會出現不同用戶之間價格不一致的情況。今年8月,文旅部發布的《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五條就明確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隨後,美團、飛豬等就被浙江消協點名。
  • 美團不是個例,大數據「殺熟」饒過誰?
    在這件事情爆出之後,美團方面給出了回應,配送費的差別跟會員的身份是沒有關係的,只不過是因為美團的定位系統是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的,如果真實下單的話,配送費是會有改變的。換句話來解釋,那就是「我們不存在殺熟」的行為!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團的解釋真的有些蒼白無力!
  • 不止美團,京東、餓了麼同樣對會員「殺熟」
    原標題:美團被指會員被殺熟,網際網路「殺熟」為何屢禁不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12月17日下午,「漂移神父」發文稱購買美團會員後被大數據殺熟,迅速上了微博兩條熱搜,截至發稿,熱搜閱讀量超過6億。當天,美團做了回應,稱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導致配送費差異。
  • 大數據殺熟,網際網路巨頭的「割韭」盛宴
    來源:投資家123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李曉大數據殺熟,愈演愈烈。12月15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花錢買了會員後,配送費竟然比之前漲了3倍...也就是說,你看到的幾元配送費差距,在平臺那裡可是每天大幾千萬的波動。誰是韭菜,一目了然。但必須說明一點,大數據時代到處皆是壟斷巨頭,僅針對美團一家肯定是有失偏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