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真正的VIP只有新用戶,大數據「精準殺熟」?

2020-12-21 霹靂霹靂財經

哪天我死了

燒成一坨灰

掃進盒子裡

這骨灰盒是不是就成了

韭菜盒子

這是昨天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段子。

面對如今大數據盛行的網際網路時代,面對無孔不入的精準營銷,勤勤懇懇的打工人不知在何時就成了某一茬韭菜。

美團被曝「殺熟」

12月17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爆火,作者有圖有真相的展示了:在美團上的同一家店鋪,用同一個配送地址,在同樣的時間點單,會員比非會員的配送費更高,附近幾乎所有外賣商戶的配送費都比非會員高1-5元。

對此,美團官方也迅速做出回應: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由於軟體存在定位緩存,錯誤地使用了用戶上一次的歷史定位,與用戶實際位置產生了偏差,導致了配送費預估不準。在實際下單時,會按照真實配送地址計算,不受影響。

一不小心,美團的技術大大們又背了鍋。經歷了淘寶殺熟、機票殺熟、酒店殺熟……現在遇到外賣殺熟,大家已經見怪不驚了,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負面倒是被用得挺好。而對於美團的如此回應,網友似乎並不買帳,而是爆出更多的「殺熟」經歷。

賺得盆滿缽滿的美團

2019年財報顯示,美團餐飲外賣佣金收入全年約為496.5億元,同比增長39%,抽傭率12.64%。美團外賣在2019年實現了毛利率同比增長4.9%,外賣毛利率漲到了18.7%。

到了2020年,財報資料顯示,美團第三季度營收354億元,同比增長28.8%,經調整淨利潤20.54億元,同比增5.8%。2020 年第三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業務交易金額每年增長 36.0%至人民幣 1522 億元。餐飲外賣日均交易筆數每年增長 30.1%至 34.9 百萬筆。每筆餐飲外賣業務訂單的平均價值年增長 4.5%。

餐飲外賣收入不僅是美團在2019年實現扭虧為盈貢獻了極大的一部分收入來源,而且是2020年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在2020 年第三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收入每年增長 32.8%至人民幣 207 億元,經營溢利由 2019 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 330.9 百萬元增加至 2020 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 768.5 百萬元,而營業利潤率則由 2.1%升至 3.7%。

由此可見,在美團逐漸成為行業龍頭之後,「吸血本性」早已顯露無疑。

「江湖大哥」美團

美團不僅在外賣上獲得翻倍的利潤,而且大有壟斷之勢。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美團外賣市場份額佔比就高達60.1%,此後穩居60%以上。其中2019年,第一季度為63.4%,第二季度為65.1%,第三季度為65.8%。而餓了麼佔外賣市場的份額,在2019年三個季度裡一直保持在27%左右。2020年8月,美團外賣更是宣布其訂單量突破4000萬個,市場份額開始逼近70%。早前的4月廣東餐飲協會認為,美團的市場份額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提高佣金比例的行為涉嫌實施壟斷定價。

回顧2020年一整年的美團,年初疫情期間的提高佣金引發眾怒,9月「外賣騎手被困在系統裡」引發的輿論風波,再到這次的外賣會員被大數據「殺熟」,美團的風評已然到了風口浪尖。

而當下又有網際網路行業的反壟斷與網絡監管風口,美團這次「殺熟」石錘又將失去更多打工人的民心。

希望天下沒有易割的韭菜,多一些惠民為民的良心企業。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美團會員真的把用戶當韭菜?
    大數據殺熟其實不是新鮮事了,只不過最近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了熱議,大數據殺熟才再一次被人們所提及,這篇網絡爆文的作者表示在支付15元開通美團VIP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由原來的2元上漲到6元,然後再降到4元,諸多網友表示本以為薅了羊毛,其實自己才是那隻被薅的羊。
  • 美團「大數據殺熟」背後的增長焦慮
    而在網絡上,此事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的話題登上當日熱搜第一位,截至19日16時,話題總計閱讀量近7億,產生了5萬多的討論量,很多網友還在評論中反映自身在美團上遭遇的各種「大數據殺熟」現象,除了外賣,還有訂酒店、訂機票等等。據此前媒體報導,面對用戶對「大數據殺熟」的質疑,美團甚至直接甩鍋商家,「針對您提供的訂單顯示,我們系統檢測後確認是商家修改的價格。」
  • 美團、肯德基、滴滴都「殺熟」?大數據放過我吧!
    電商作為大數據產生的「黃金之地」,涉及到金錢、用戶信息,且購買頻率意味著用戶數據能夠自我更新與豐富。因而,電商平臺上的「大數據殺熟」來得也就愈發自然。平臺方均表示這是利用大數據,給用戶個性化定製,以期更好地服務客戶。可在「千人千面」的背後,難免會出現給新用戶顯示低價、給老用戶甚至付費用戶顯示高價、對經常購買、購買力強的消費者調高價格等「價格歧視」行為,間接實現「大數據殺熟」。如何應對「大數據殺熟」?
  • 美團割會員韭菜,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文丨王新喜日前,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把美團頂上了熱搜。在筆者看來,平臺商業模式與利益決定了部分網際網路APP殺熟難以避免,要防範這些平臺殺熟,應對方法只有想辦法成為平臺的「非忠誠度用戶」才可以。
  • 用戶控訴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王興就這樣讓大家吃得更好?
    近年來,網際網路行業時不時被曝出大數據殺熟亂象,招致用戶反感,最新中招的是美團外賣會員。美團外賣回應不可信簡單科普下大數據殺熟,北京消費者協會曾給出明確定義:經營者利用大數據技術釆集用戶信息、建立用戶「畫像」,並以謀取利益為目的,根據用戶「畫像」提供特定(非可選性)商品或服務的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 濃眉大眼的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
    也有用戶指出,一個辦公室裡,同事之間餓了麼的百億補貼力度也不盡相同,有用戶反映,下單越多,補貼越少,但是停兩周之後,補貼力度又會變大。網友們將這種「差別對待」稱為「殺熟」,具體表現是平臺「對新用戶比對老用戶更好」。這裡的「新用戶」不僅僅是指新註冊的用戶,更多的是指停止使用一段時間又回歸的用戶。
  • 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原標題:美團殺熟已是行業潛規則?大數據夠透明嗎?   不少網友反映美團還有其他大數據殺熟在美團回應的新聞下面,有網友反映,同一個電競酒店訂單,都是非會員,一名女網友帳號顯示268元,而她男朋友帳號是248元。   為了誘導用戶購買會員,使用會員權限,美團外賣的會員費價格也不一樣,有用戶反映,自己使用兩個不同手機登錄同一個美團帳號,在同一時段開通會員時價格不同。一個需要15元開通,另一個則需要2.99元開通。
  • 美團回應「殺熟」,但理由卻讓網友都炸了……|大數據殺熟|美團|...
    之後,美團也就殺熟這件事也給出了回應:美團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我們對所有客戶一視同仁。我們沒殺熟,只是定位有緩存。但是,評論區的網友們也不甘示弱。每次出差打開美團,都會自動問我:是不是定位到新地址,難道這個功能是假的??
  • 美團外賣會員事件背後,大數據殺熟正在不斷進化
    來源:微博究其原因,其實大部分用戶早已經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大數據殺熟見怪不怪。而這次事件能夠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和以前的熟客直接漲價比起來,通過配送費殺熟的手段更為隱蔽,更加不令人察覺。讓用戶覺察不到自己被大數據殺熟了,才是一次成功的殺熟。
  • 割會員韭菜,美團也玩大數據殺熟?美團:軟體緩存;網友:你當我傻?
    「在提及新零售的千人千面時大家都那麼憧憬,怎麼真正落實的時候又開始排斥?」任風說,從他的視角來看,外賣平臺根據不同用戶的消費能力、習慣,推送不同的優惠券,本身是大數據分析能力的體現。不過指南中提到,分析是否構成差別待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基於大數據和算法,根據交易相對人的支付能力、消費偏好、使用習慣等,交易價格存在差異,新老交易人存在交易價格差異等。而針對新用戶的首次交易開展的優惠活動,屬於正當地實施差別待遇的理由。換言之,反壟斷指南對於平臺存在新老用戶交易價格差異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 美團壟斷的雙刃劍:大數據殺熟讓人心寒
    近日,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一事登上熱搜,一名ID「漂移神父」的作者發布文章《我被美團割了韭菜》表示自己被美團「大數據殺熟」了,引起一眾用戶熱議,諸如「美團再見吧」、「反壟斷還是有必要約束一下企業」的發聲屢見不鮮。
  • 大數據殺熟為何屢禁不絕?
    編輯導讀:前段時間,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網友的熱議。儘管美團回應是定位問答,但是大數據殺熟再一次成為熱門議題。為什麼這多年過去了,大數據殺熟屢禁不絕?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分析,與你分享。
  • 美團外賣:商家被「吸血」,用戶被殺熟
    億萬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的說明與官方回應當然不能買帳,美團外賣不能甩鍋給技術,這明擺著是大數據殺熟。經歷了淘寶殺熟、機票殺熟、酒店殺熟……現在遇到外賣殺熟,大家已經見怪不驚了:大數據這把雙刃劍,負面倒是被用得挺好,殺熟,殺一切。 如果大數據殺熟成了美團這樣的平臺公司慣用手段,那會員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 美團涉「大數據殺熟」被質疑:你以為你在薅羊毛 但你才是被薅的羊
    近期,一篇《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引發熱議,文中詳細描述了用戶在花15元開通美團會員服務後,點外賣的配送費用從一直以來的2元直接上漲至6元,隨後下降至4元的過程,讓人們直呼「當了韭菜」「被大數據殺熟」了。  對此,美團外賣回應稱,文中提到的配送費差異與會員身份無關,是定位緩存偏差導致。
  • 美團外賣「大數據殺熟」?訂酒店和機票可能也有這樣的遭遇
    編輯 / 孫明在大數據構築起的網際網路時代,殺熟事件屢見不鮮,這次被意外曝光的是美團。並且該商家對於自家店鋪顯示可以兌換會員紅包的事情並不知情,表示自己沒有紅包,只有優惠券,但當用戶使用紅包之後,訂單會直接減去相應金額。對於美團外賣的回應,是定位緩存還是大數據殺熟,網友討論不一。一部分網友認為,手機定位會有延遲,緩存在很多場景會出現,因此配送費出現誤差是正常現象。另有一部分網友認為此種說法無法說通,是將責任甩鍋給定位系統。
  • 順義小夥:美團大數據殺熟,美團:定位緩存,網友不買帳
    ——後院活動部@厚財經O2O一直很火,王興旗下的美團尤其火。它的APP海報裡顯示該平臺口號, 「美團APP幹啥都省錢」,「美團優選,水果蔬菜、零食蛋奶,天天1元搶秒殺,次日達」,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最近我們在網上看到的一些關於外賣平臺的大數據殺熟負面新聞卻不得不讓人深思。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數據殺熟」事件。
  • 不止美團,京東、餓了麼同樣對會員「殺熟」
    但他覺得,最近一兩年,理論上,知名企業應該不再敢做這件事,「對品牌損傷非常大,得不償失。」根據他此前做過的輿情調查,用戶對於大數據殺熟的評價,基本都是負面一片,這種環境下,大企業會有所約束。他覺得,有可能系統本身存在的漏洞,讓用戶誤以為是大數據殺熟,也是有可能存在的。
  • 大數據殺熟,網際網路巨頭的「割韭」盛宴
    來源:投資家123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作者 | 李曉大數據殺熟,愈演愈烈。12月15日,美團被曝殺熟外賣會員,花錢買了會員後,配送費竟然比之前漲了3倍...沒多久一名亞馬遜老鐵發現自己作為老用戶,買光碟的價格竟然比新用戶高了近 4 美元。後來更多老用戶也發現被坑了,紛紛在網上聲討亞馬遜。從此,這種為大平臺量身定製的割韭模式傳遍全球,海內外但凡排得上號的巨頭,基本都用過這招來提升利潤。
  • 大數據殺熟何時休?美團外賣頂風作案:會員和非會員差別定價
    大數據殺熟又雙叒叕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熱議話題,撩動著消費者的神經:又被當成韭菜割了!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中指出美團存在利用大數據殺熟現象,美團外賣會員的配送費居然比非會員的還要貴,且這種現象在其他外賣平臺上也同樣存在。此事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藉此吐槽:「國家才剛出臺了網際網路反壟斷法,美團外賣就敢頂風作案了,佩服佩服!」
  •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
    被疑大數據殺熟,美團市值蒸發400億!新華網評:不顧吃相,要改!開通美團外賣會員後,為何配送費比非會員還要高?」近日,一篇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自媒體文章,再次把大數據殺熟的問題推上風口浪尖,美團成為眾矢之的,更被新華網銳評:吃相難看!